不缺電的中國,一年進口電力花8億?那為何還要「拉閘限電」?

2021-01-09 爾東商業觀察

文:小郭

電力可以說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最偉大的發明,從此我們進入了電氣時代。而從前只能用煤油燈照亮黑暗的人們,也用上了電燈。可以說,電真正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而隨著我國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對電力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你可能不知道,我國發電量甚至已經佔據全球發電總量的1/4之多了,而且,其實電也是可以進出口的。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其實每年國內進口電力也不在少數。據此前統計,僅俄羅斯統一國際電力系統去年就向我國輸送電力30億千瓦時,佔7.8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俄羅斯每年的電力就能從我國收入接近8億美元。

而近期不少地方出現的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也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對此不少人猜測,是進口電量不夠嗎?其實,從國內發電的角度來看,完全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對於很多地方之前出現的「拉閘限電」真相,其實也已經「暴露」了。

一般來說,在夏季用電旺季,經常會出現限電現象,這自然也是為了節約電力資源。而冬季限電的情況相對少見。在浙江和湖南省,辦公樓和電梯已被關閉,切斷電源,甚至關閉路燈。但從居民用電的角度來看,並未受到影響。各地停電的原因各不相同。

浙江義烏

義烏市公布的《節能倡議書》提到,行政事業單位應儘量少開或關空調,同時提倡合理使用照明,停止使用三樓以下的電梯。而且義烏將會關閉其主幹道、小區的路燈,街上的招牌景觀燈也要進行關閉。

湖南長沙

除了義烏之外,長沙也進行了限電措施。湖南發出通知,由於全省最大負荷已達3093萬千瓦,超過冬季紀錄,電力供應存在一定缺口。在此背景下,才進行了相應的權力制約措施。

長沙市限電規定已從12月14日開始執行。為緩解長沙全市用電緊張壓力,做到科學用電、合理用電、節約用電,避免因用電負荷缺口造成生產、生活不便。同時,長沙市發改委倡議全市所有空調一律控制在20℃以下,不使用電爐、電烤爐等高耗能電器。

既然中國的發電量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多,為什麼會如此緊張呢?據專家介紹,部分原因是工業生產快速回暖帶動電力增長,而多個地區採取的措施,都是工業增加值高。

寒冷天氣的到來,還增加了用電負荷。今年入冬早、降溫快,電力供應形勢緊張,而湖南、浙江這些地區氣溫也較低,取暖主要依靠電力,自然也進一步加快了用電。

另一個因素雖然不是主要因素,但也起了作用。我國向越南、寮國和緬甸建設了電網,同時輸送大量電力。在某種程度上,它消耗了大量的電。如上所述,電力既可以進口,也可以出口。在供電高峰期出現壓力是很正常的。

那麼我國的電力缺口究竟有多大呢?報告研究組根據國家發改委的統計數據計算,2019年各省年最大負荷合計11.06億千瓦,而2019年中國電力總裝機容量達到20.1億千瓦。其中,僅火電機組就達11.9億千瓦,已超過各省最大負荷總量。

這說明,解決峰谷缺口的關鍵不再是繼續擴大煤炭發電裝機規模,而是從電力系統整體角度優化供電結構,從根本上解決電力缺口。延壽煤電機組比增加煤電機組、燃氣發電機組、蓄能等更適合在低利用小時下提供高峰負荷,而需求響應是尖峰負荷保障資源中最具經濟性的選擇。

這也反映出,在限電措施下,電力供應還存在一些「小毛病」,這些問題也被暴露出來。要避免這些情況,一方面廣大群眾需要節電,另一方面要增加多種供電方式,這樣就不用切斷電源來滿足供電問題。那麼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嗎?

(本文系爾東商業觀察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百家號爾東商業觀察)

相關焦點

  • 多年不見的拉閘限電再現,未來電動汽車該何去何從?
    ▍「拉閘限電」 日前,有長沙市民反應,長沙市望城區、雨花區等區有數十個單位被限電,因寫字樓停電,有人甚至要爬二三十層樓上班。然而不少人對現在出現拉閘限電景象無法理解,認為在早前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由於電力供應能力有限,當用電負荷難以滿足企業需求時,不少地方採用拉閘限電、錯峰用電等強制性辦法,來平抑用電的高峰,近幾年,拉閘限電則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再看這次「有序用電」的癥結,可以歸結於以下方面—— 其一,需求側旺盛,短期真缺電。
  • 拉閘限電,誰倒黴,誰受益?
    這是電力第一次登上中國歷史舞臺。  140多年過去,電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再是照明那麼簡單。2019年,中國以7.1萬億千瓦時的發電量穩居全球第一[1],但進入2020年,一個熟悉的詞又闖入我們的生活:拉閘限電——湖南、江西和浙江等省最近相繼發布了有序用電或限電的通知。  2020年了,中國人還沒有用電自由嗎?拉閘限電,誰倒黴,誰受益?
  • 「中國限電」的真相,要讓外媒酸了!澳大利亞進口煤堪比九牛一毛
    《每日郵報》稱,由於中澳關係緊張,中國限制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從而導致中國十幾座城市被迫限電,工廠停電、路燈熄滅。《每日郵報》報導截圖外媒普遍揣測,中國發布限電令,主要是因為中國缺煤,尤其是缺少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煤。事實真的如此嗎?真相恐怕要讓外媒失望了。
  • 從「南方多省缺電」話我國電力市場改革
    一、近期我國南方多省限電措施及其原因近期南方地區湖南、江西、浙江等多省採取限制用電措施,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甚至有輿論誤導稱「中國禁止進口澳大利亞煤炭,導致南方缺電」。事實上,2020 年 1-11 月,中國原煤累計產量 34.8 億噸,煤炭進口量 2.6 億噸;其中,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約 7760 萬噸,僅佔中國用煤總量的 2%左右。並且,澳大利亞對華出口以焦煤為主,主要用於煉鋼而非火力發電廠所需的動力煤。所以,南方限電與「澳煤」的相關性很低。事實上,近期南方多省限電的原因各異,需要具體分析。
  • 為何有世界首位水力發電站,江浙還鬧電荒?俄專家:須向我們買電
    今年真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夏天氣溫那麼高,多地都出現新的用電高峰,但也沒有出現拉閘限電的新聞。但到了冬天了,老百姓開空調的應該是少了很多吧,但在浙江、江西、湖南等地方卻出現了拉閘限電的情況。特別是在浙江義烏,路燈、廣告燈都不準開,商場超市空調不準開。現在義烏賣的最好的是柴油發電機!因為工廠不能停啊!
  • 拉閘限電不用怕?大搞水力發電站?
    拉閘限電的情況已經很多年沒有發生了,但是最近這個話題又走到了頭條,眾所周知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我們限制了對澳大利亞動力煤的進口,導致火電廠的動力煤跟不上,恰巧這個事件發生在了煤炭需求量最大的冬季。而我們的發電結構又以火電為主,但是今天不去探討敏感的時事話題,來說一下水力發電。
  • 超低溫來襲武漢將現用電高峰,供電部門:不會拉閘限電
    記者從國網武漢供電公司了解到,該公司將全力確保武漢電力供應安全可靠,除電網薄弱的個別區域外,在周邊電廠發電正常,電網不出現嚴重故障情況下,不會出現拉閘限電問題。因此,除電網薄弱的個別區域外,在周邊電廠發電正常,電網不出現嚴重故障情況下,不會出現拉閘限電問題。
  • 中國特高壓往事:拉閘限電後的十七年
    穩定的電力供應背後折射的是國家的能源安全,這是支撐國家經濟高速運轉的基礎設施。這條血管雖不起眼,卻是命脈。2003年的這場美國大停電並非孤例,印度、法國、俄羅斯等都經歷過相同的噩夢。稍微上點歲數的中國人,應該也對世紀初「拉閘限電」的經歷記憶猶新。
  • 中國電力充足,為何還要大力建造高風險的核電站,專家說出原因
    中國電力充足,為何還要大力建造高風險的核電站,專家說出原因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科技新社團。對於21世紀來說,無論世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人們都是離不開電力的,不管是生活還是工業生產。因此國家在建設發電站方面是花了非常多的心思的。但是大家知道現階段中國的電力已經充足,正常生產生活都能夠滿足,那為什麼還要大力建造高風險的核電站呢?
  • 電力告急下,將從中國進口20億度電?
    中國作為電力供應大國,擁有豐富的電力供應經驗。兩難之下,越南會否尋求中國幫忙呢?火電站項目面臨撤資風險,越南電力短缺嚴重據日經中文網報導,越南準備在該國中部建設一個名為"永昂2號"(Vung Ang 2)的火電站建設項目,並得到了日本政府的支持。
  • 蔡英文慶"父親節" 臺網友:限電沒空調 爸爸不快樂
    海外網8月15日電 8月8日,諧音「爸爸」,是臺灣的父親節。當日,蔡英文在社交網站發文感慨,「很希望今天還能跟他吃一頓飯。如果他還在,他應該只會告訴我要好好照顧身體」。文末,她祝臺灣的爸爸們父親節快樂。而廣大臺灣網友卻並不領情,抱怨天氣太熱卻供電緊張,開起了「吐槽大會」。
  • 浙江湖南多地「拉閘限電」廣州加入「搶人大戰」專科可落戶 瑞幸咖啡在美被罰12億 山東擬評「傑出企業家」每人獎500萬
    該公司此前一直在出售不盈利業務等,優先改善財務狀況。隨著業績恢復,將充分利用借款,轉向進攻型經營。根據該公司的中期經營計劃,預計2025財年(截至2026年3月)營業利潤將達到4000億日元,是2020財年(截至2021年3月)預期利潤(1100億日元)的約3.6倍。
  • 用3年告別缺電、將發電能力提升45%,埃及是如何做到的
    埃及是北非第一人口大國,GDP總量位居地區第一,但落後的電力基礎設施,常年的拉閘限電,困擾著整個埃及的經濟,以及埃及人的家庭生活。缺電的主要原因,正是膨脹的人口。埃及人口在2016年突破了9000萬大關,與中國的第二人口大省——山東大致相當。
  • 當臺灣一年四季都缺電
    作者 靄琳(特約評論人)      好不容易順利度過了天天供電拉警報的夏天,秋老虎帶來連日的高溫,居然破天荒的在秋天拉起了供電不足警報。有聽說炎熱地區夏天缺電的,也聽過寒冷地帶冬天缺電的,但民進黨上臺後,臺灣今年居然春天和秋天都缺電,接下來,當發電機組進入冬季的密集歲修期後,冬天缺電警報再響,大概也不意外了。     放眼全球,一年四季都缺電的,大概只剩下未開發的落後地區,臺灣居然也名列其中,這都要拜「非核家園」政策之賜。
  • 寒潮下局部限電再現,義烏企業:已買好備用發電機
    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突然停電的原因是氣溫驟降,當地電力供應不足而臨時啟動了限電。根據預報,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2日,安徽省平均氣溫持續在0℃以下,將出現大範圍道路結冰。29日當天,安徽省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做好及時預報預警的同時,確保安全生產。其中,「電力部門要加強電力供應管理,加強輸電線路和變電設施的巡查檢修,確保重要用戶和居民生活用電」。
  • 戳穿非核家園不缺電謊言 臺灣進入缺電期
    作者 靄琳(特約評論人)    民進黨長年洗腦臺灣人民,非核家園也不缺電的謊言,終於被戳穿了,而且沒想到這天來的這麼的快,執政才一年多,臺灣上周就陷入缺電危機。    民進黨既不敢承諾「非核家園也不缺電」的政策挫敗,也不敢向人民承認缺電,只敢強迫公務員停吹冷氣,藉此避免真正進入分區限電,如此政策實在愚民,更是逃避責任。另外,也不斷地以「道德勸說」的方式,迫使工業大用電戶在尖峰時間減少用電,美其名是讓臺電「花錢買回多餘電力」,但電力如何是「多餘」呢,這根本是另類的限制用電;而且臺電花錢也等於全民花錢。
  • 臺灣放棄核電後如何做到不缺電、不漲價?當真要靠愛發電?
    曾主導「廢核大遊行」、高喊「核電歸零」的蔡英文,在5月20日就任後將不得不思考臺灣能源未來:去核之後,既要確保經濟發展又要維護能源安全,遊走在缺電邊緣的臺灣電力行業可選項並不多。臺灣地區的核電建設始於上世紀70年代,現有的三個核電廠共有六臺機組,裝機容量514.4萬千瓦,佔臺灣總裝機容量的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