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郭
電力可以說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最偉大的發明,從此我們進入了電氣時代。而從前只能用煤油燈照亮黑暗的人們,也用上了電燈。可以說,電真正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而隨著我國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對電力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你可能不知道,我國發電量甚至已經佔據全球發電總量的1/4之多了,而且,其實電也是可以進出口的。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其實每年國內進口電力也不在少數。據此前統計,僅俄羅斯統一國際電力系統去年就向我國輸送電力30億千瓦時,佔7.8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俄羅斯每年的電力就能從我國收入接近8億美元。
而近期不少地方出現的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也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對此不少人猜測,是進口電量不夠嗎?其實,從國內發電的角度來看,完全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對於很多地方之前出現的「拉閘限電」真相,其實也已經「暴露」了。
一般來說,在夏季用電旺季,經常會出現限電現象,這自然也是為了節約電力資源。而冬季限電的情況相對少見。在浙江和湖南省,辦公樓和電梯已被關閉,切斷電源,甚至關閉路燈。但從居民用電的角度來看,並未受到影響。各地停電的原因各不相同。
浙江義烏
義烏市公布的《節能倡議書》提到,行政事業單位應儘量少開或關空調,同時提倡合理使用照明,停止使用三樓以下的電梯。而且義烏將會關閉其主幹道、小區的路燈,街上的招牌景觀燈也要進行關閉。
湖南長沙
除了義烏之外,長沙也進行了限電措施。湖南發出通知,由於全省最大負荷已達3093萬千瓦,超過冬季紀錄,電力供應存在一定缺口。在此背景下,才進行了相應的權力制約措施。
長沙市限電規定已從12月14日開始執行。為緩解長沙全市用電緊張壓力,做到科學用電、合理用電、節約用電,避免因用電負荷缺口造成生產、生活不便。同時,長沙市發改委倡議全市所有空調一律控制在20℃以下,不使用電爐、電烤爐等高耗能電器。
既然中國的發電量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多,為什麼會如此緊張呢?據專家介紹,部分原因是工業生產快速回暖帶動電力增長,而多個地區採取的措施,都是工業增加值高。
寒冷天氣的到來,還增加了用電負荷。今年入冬早、降溫快,電力供應形勢緊張,而湖南、浙江這些地區氣溫也較低,取暖主要依靠電力,自然也進一步加快了用電。
另一個因素雖然不是主要因素,但也起了作用。我國向越南、寮國和緬甸建設了電網,同時輸送大量電力。在某種程度上,它消耗了大量的電。如上所述,電力既可以進口,也可以出口。在供電高峰期出現壓力是很正常的。
那麼我國的電力缺口究竟有多大呢?報告研究組根據國家發改委的統計數據計算,2019年各省年最大負荷合計11.06億千瓦,而2019年中國電力總裝機容量達到20.1億千瓦。其中,僅火電機組就達11.9億千瓦,已超過各省最大負荷總量。
這說明,解決峰谷缺口的關鍵不再是繼續擴大煤炭發電裝機規模,而是從電力系統整體角度優化供電結構,從根本上解決電力缺口。延壽煤電機組比增加煤電機組、燃氣發電機組、蓄能等更適合在低利用小時下提供高峰負荷,而需求響應是尖峰負荷保障資源中最具經濟性的選擇。
這也反映出,在限電措施下,電力供應還存在一些「小毛病」,這些問題也被暴露出來。要避免這些情況,一方面廣大群眾需要節電,另一方面要增加多種供電方式,這樣就不用切斷電源來滿足供電問題。那麼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嗎?
(本文系爾東商業觀察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百家號爾東商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