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發現了科學的新大陸:人類是和微生物組成的超級生物體
腸道菌群研究被這些優秀學科的人認為不值一提,甚至有偏見者認為聰明人都應該研究神經系統,而腸道菌群恐怕是不太行的人研究的對象。因此,比較少的人注意到1996年戈登實驗室有關腸道菌群的開創性工作。而事後看,於無聲處聽驚雷,戈登在大家不經意處開啟了重要的新領域。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生物體的組成
第4章生物體的組成 第一節細胞的分裂與分化 1.細胞分裂: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 2.洋蔥根尖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 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植物細胞還有細胞壁) 3.生物體的生長現象與生物體數目的增多,體積的增大有關.即生物體通過細胞的不斷分裂和體積增大而由小長大.
-
你不只是人,還是一個「超級生物體」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們人體其實是人類細胞和各種微生物的集合,或者說是人和微生物組成的「超級生物體」。各種各樣的微生物在人體內外大量聚集,在不同的地方形成獨有的微環境和小群落。甚至還有一個開玩笑的說法:「遇事不決,腸道菌群」,而這個說法也從側面反映,腸道菌群確實和人體的很多器官以及生理功能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也有人會稱之為「第二大腦」 。
-
高三生物教學教案: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
教學建議 知識體系圖解 重點分析 1.組成生物體的六大類化合物的元素組成,該六大類物質在生物體內和細胞中的存在形式、在生命活動中的主要功能。 組成生物體的六大類化合物雖然都是由化學元素組成,但組成的各類化學元素的種類、數量、組成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教師應指導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比較,使學生了解各種化合物的組成特點,並在此基礎上掌握其功能;另一方面該部分的知識又是學習以後知識,如新陳代謝、遺傳和變異的重要基礎。所以必須作為重點指導學生學好、學紮實。
-
你不只是人,還是一個「超級生物體」-虎嗅網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們人體其實是人類細胞和各種微生物的集合,或者說是人和微生物組成的「超級生物體」。各種各樣的微生物在人體內外大量聚集,在不同的地方形成獨有的微環境和小群落。這其中既有對人體不好的,造成各種疾病的有害微生物,也有很多是努力為人體「工作」的有益微生物。
-
2015教師招聘考試生物學科備考資料之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一)
【考點模擬題】1.組成細胞和生物體的化合物及其功能2.水的存在形式及其不同形式的量比與新陳代謝的關係3.有關蛋白質分子的物質量的計算4.有關水的綜合考查5.生物體結構的成分分析及其應用6.生物體結構中,或食品中某化合物(或營養成分)的檢測
-
腸道菌群組成影響腎細胞癌患者腫瘤免疫治療的應答
雖然人們已經認識到抗生素(ATBs)會降低ICB在各種惡性腫瘤中的臨床活性,但對於不同的腸道非致病菌(共生菌)對ICB在腎細胞癌中的療效的直接影響卻知之甚少。BOR:本文中,研究者評估的從nivolumab開始治療之日到治療結束的最佳腫瘤反應(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疾病穩定或疾病進展)。
-
黃檗根圍叢枝菌根真菌菌群組成
菌物學報 15 July 2009, 28(4):512~520黃檗根圍叢枝菌根真菌菌群組成蔡柏巖1,2 葛菁萍1 接偉光2 閻秀峰3﹡1黑龍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微生物重點實驗室 哈爾濱 150080
-
羊棲菜酵素:具有調節腸道菌群功能的作用
本試驗擬利用基於16SrRNA的MiSeq高通量測序技術找出腸道主要菌群變化,利用糞便上清代謝組學找到顯著差異生物標誌物,揭示羊棲菜酵素對腸道菌群代謝產物的影響,探討羊棲菜酵素與腸道微生物菌群之間的聯繫。研究表明:羊棲菜酵素不僅能改善腸道菌群紊亂,還能對其代謝起到回調作用,說明羊棲菜酵素具有調節腸道菌群功能的作用。
-
最新研究發現,孤獨症或與腸道菌群有關?腸道健康究竟有多重要!
孤獨症,可能和腸道菌群有關係一直以來,科學家都是在探究孤獨症的發病機制與腸道菌群存在的關聯。理由在於,多數孤獨症患兒都存在消化道疾病的情況,並且很多研究也發現了孤獨症兒童腸道菌群失調,比如雙歧桿菌豐度降低,梭菌屬豐度上升。但腸道菌群如何參與孤獨症的發病機制尚並未被闡明。最近,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王娟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康禹團隊給出了答案。
-
Nature等多篇論文揭示生命早期的TLR5表達會影響長期的腸道菌群組成
2018年8月26日/生物谷BIOON/---儘管人們認為離婚、喪親之痛和失業是人生中的大事,但也許沒有什麼變化能像他們出生時那樣充滿戲劇性。當嬰兒離開產道時,新生兒失去胎盤支持,呼吸系統和腸道必須開始發揮功能。此外,嬰兒遇到的有益微生物和致病性微生物將競爭著在他們的體內定植。
-
腸道菌群若失調,可以這樣調理
其實,筆者認為,健康人的腸胃內部,不應該出現腸道菌群失調。人是一個超級生物體,用腸道舉例,人體內的共生微生物,約95%生存在人體腸道中,其細胞數量甚至是人哺乳細胞數量的10倍之上!人體內養著一堆腸道菌落,那他們是幹什麼的?
-
腸道菌群是咋回事?營養師帶你了解,腸道菌群的5大生理作用?
腸道菌群,最近這些年在生命科學領域研究中是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對腸道菌群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重視,那腸道菌群到底是怎麼回事,有什麼作用,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認識腸道菌群:說起「細菌、真菌」,很多人都知道,它們都是一種微生物,廣泛存在於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中
-
菌群移植開闢醫學「新航道」
但我們也要清醒意識到,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完全解析生物體。對腸道菌群的研究也不能一味「跟風」,還需要各領域的科學家們通力合作。■張婷 張發明近年來,隨著利用菌群重建治療菌群失調相關性疾病的臨床證據不斷增加,菌群移植已經成為全球臨床醫學、微生物學和轉化醫學的研究熱點。
-
調節腸道菌群也能減肥?這是不是又一個智商稅
為了驗證想法,趙教授團隊將幹預前和3個月改善了後的菌群移植到無菌動物裡,發現幹預前的菌群能讓小鼠血糖出現異常,幹預後的菌群小鼠血糖不但不出現異常,反而會改善,進一步證明了膳食纖維引起腸道菌群變化,這種變化對糖尿病和肥胖都是有因果關係的轉化醫學大獎得主Christoph A.
-
健康的人類微生物組|微生物群|腸道菌群|人類|健康|細菌|植物|...
第二種假設健康的「功能核心」:一種代謝和其他分子功能的補充,由特定棲息地內的微生物群執行,但不一定由不同人體內相同的生物體提供。這有助於建立這樣一種模式:就好比在每個生物體中保存的管家基因一樣,「核心微生物群」可以在功能層面而不是在分類學層面上被定義。03 歷史上微生物群落的變化人類和人類文明有上千年的變化,人類腸道微生物群也隨著飲食的變化而變化。
-
胡柚黃酮對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小鼠模型腸道菌群的調節作用
由圖5B可看出,雖然存在個體間差異,但經過FLS幹預的肥胖小鼠腸道菌群在不同時間點彼此分開聚集,表明在8 周時間內FLS幹預對腸道菌群組成有明顯影響。 5、FLS對高脂肥胖小鼠腸道菌群組成結構的影響
-
腸道菌群——被遺忘的器官
2007年底,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宣布將投入1億1500萬美元正式啟動醞釀了兩年之久的「人類微生物組計劃」。經過10年的發展,人類有關微生物組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人體每天排出糞便乾重的1/3由細菌組成,大多數為腸道細菌。數量如此龐大的腸道微生物與宿主經過長期協同進化,已經成為宿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維持機體健康平衡發揮著重要作用。由於人體胃腸道內的生理狀態不同,菌群的種類、分布存在一定差異。
-
腸道菌群與疾病
本文對腸道菌群在種類、數量、比例、定位和疾病的關係以及調整腸道菌群失調的措施作了簡單的介紹。細菌迅速從口及肛門侵入,2 h左右,其腸道內很快有腸球菌、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需氧菌植入,以後隨著飲食,腸道就有了更多的不同菌群進駐,3 d後細菌數量接近高峰[1]。而一個健康成人胃腸道細菌大約有1014個,由30屬、500種組成,包括需氧、兼性厭氧菌和厭氧菌。從來源上看,有常住菌和過路菌兩種,前者是並非由El攝入,在腸道內保持穩定的群體:而後者則由口攝人並經胃腸道。
-
腸道菌群的形成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最近的研究表明宿主腸道菌群的組成和結構的改變和一些複雜的疾病如行為失調、代謝性疾病等有關。比如自閉症、肝性腦病、過敏症、肥胖症、糖尿病和動脈粥樣硬化及各種神經疾病等[3]。而多種因素對腸道菌群的組成具有重要的影響,本文對此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