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精準設定適合自己的心率範圍:這項技能跑者必掌握

2020-11-24 騰訊網

監控訓練強度一直是科學化訓練十分重要的一環,運動強度太高或太低也都無法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

所謂的訓練主要是由「訓練時間」與「訓練強度」所構成。

訓練時間非常容易量化,例如持續10分鐘、多跑1分鐘、休息15秒,只要有時鐘在旁就可以輕鬆掌控訓練時間;

然而訓練強度的量化就不是那麼容易了,不同人對於不同運動強度皆有不同的定義,或是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去定義.

因此小編通過實踐+理論幫大家整理一套行之有效的強度控制方法;

希望透過《Daniels』Running Formula》中的五種訓練強度,幫助大家理清各種強度的定義,並讓訓練變得更有效率。

耗氧量(或稱攝氧量)是指:我們在運動時所消耗/攝取的氧氣量,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耗氧量也會以同樣的比例上升;

但監察耗氧量的缺點是必須透過實驗室的設備才能準確測量,而且每個人的耗氧量皆有一個最大值(VO2max),這個數值也都需要親身到實證室進行特定的步驟才能得知,因此到目前仍未普及於日常訓練上;

目前我們主要是以最大心率的百分比來定義訓練強度,在目前監控心跳的設備已經算十分普及,而且心率之百分比與耗氧量百分比具有密切的關聯性;

因此對於一般大眾甚至是專業運動員來說,測量心跳可以說是監控訓練強度非常有效的方法。

美國肌力與體能訓練協會中所出版的有關於耐力運動之訓練強度以及心率的描述如下:

最精準監控運動強度的方法是在運動時監控氧氣消耗量,再來決定最大攝氧量之百分比,或是定時測量血液中的乳酸濃度來決定乳酸閾值。

直到目前為止,要取得準確的最大攝氧量值需要到實驗室進行。

如果無法進行最大攝氧量測試,運動處方(訓練計劃)可以使用心跳率、自覺運動強度、代謝當量、或是運動速度來監控運動強度。

心率也許是最常用來定義運動強度的方法,理由在於心率和耗氧量之間有密切的關係,特別是當運動強度是處於最大攝氧量或是儲備心率(最大心率與安靜心率之差)的50%-90%之間。

最精確的運用此方法來制定運動強度的方式是要找出心率與最大攝氧量百分比之間的關聯,或是心率與乳酸閾值間的關聯。

目前普遍認為用來監控訓練強度的測量方法是監控我們的最大心率的百分比(%MHR);

計算公式為:(220-實際年齡)* 最大心率的百分比

那麼問題來了

假設AB兩位跑者年齡相同都是30歲,以最大心率的65~78%訓練;

A跑友平時經常進行長時間的跑步運動,耐力水平較好,安靜心率較低。

B跑友缺乏運動很少進行有氧運動,耐力水平較差,靜態心率較高。

如果按照(220-30)x65%~78%的訓練強度對於跑友A來說強度明顯偏低,對於B跑友強度偏大,所以在同樣的訓練強度下兩者的耐力水平不一樣;

如果我們只採用%MHR來判定訓練強度的話並不能準確的監控訓練強度,因此%MHR並不是界定訓練強度最好的方法。

我們為求更準確地利用心率來監控訓練強度,認為最大心率之百分比(%MHR)確實難以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體能狀況加以調整,因此我們可以透過儲備心率(Heart Rate Reserve,簡稱HRR)來定義出原有的五種訓練強度;

儲備心率的概念最初是由卡蒙內(Karvonen)等人首先提出,其計算公式如下:

目標訓練強度心率=目標訓練強度百分比 *(最大心率–安靜心率)+安靜心率

一、如何定義儲備心率的百分比呢?

我們從《Daniels』Running Formula》中知道了E、M、T、I、R各訓練強度的(%VO2max )。

但是書中其實並沒有對儲備心率有太多的描述,因此我們並不知道這幾種訓練強度的%HRR區間範圍是多少?

那麼到底要如何使用儲備心率來安排這五種強度上呢?

上文有提到,NSCA最新版的教科書指出:「心跳率百分比與耗氧量百分比具有高度的關聯性」,其中書上更列出了在不同強度下VO2max、HRR與MHR之間的關係;

從下圖表中可見%VO2max與%HRR兩者間的百分比居然完全吻合

既然我們得知%VO2max與%HRR關聯性100%;

也就說我們可以根據《Daniels』Running Formula》中五種訓練強度的%VO2max,便可以推斷出各強度%HRR的運動強度範圍,並用來作為運動訓練時監控的依據。

我們利用Daniels所提供的%VO2max區間轉換成%HRR?

假設A靜息心率為50 bpm,B靜息心率為80 bpm,兩位跑者最大心率都為200 bpm,再重新計算A、B兩位跑者五種強度的區間。

計算方式如下:

A:59%×(200-50)+50=139;

B:59%×(200-80)+80=151;

可以發現%HRR的方式更符合訓練的個性化原則。

下圖是兩位跑者5種不同訓練強度的%HRR訓練區間

A運動員的%HRR訓練區間(安靜心率=50bpm)

B運動員的%HRR訓練區間(安靜心率=80bpm)

備註:R的訓練強度比較大,訓練時注意安全

二、最大心率和儲備心率的比較表

以同樣的最大心率200bpm的AB兩位跑者為例,比較這兩種方式我們會發現強度愈低誤差愈大。

尤其對安靜心率較低的運動員來說,使用最大心率(%MHR)時,E/M強度的心率區間就會有較大的誤差;

如下列比較表,B的最大心率為200bpm,安靜心率為50bpm時,若使用最大心率測量,E心率區間是124~149bpm,但儲備心率法的E心率區間是151~169bpm,差距相當大。

這也是為什麼要使用儲備心率測量的緣故,但提高到了T/I強度時,心率區間的差別就不多了。

當然只使用%MHR來監控強度也有其好處,就是省去測量安靜心率的步驟,強度控制沒那麼精確;

使用%HRR來監控也有其弊端需要測得安靜心率,但%HRR的方式更符合訓練的個性化原則。

您看明白了嗎?小編相信經過這篇文章的講解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會對最大心率百分比與儲備心率百分比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不管是用最大心率的百分比計算,還是用儲備心率百分比計算,首先你需要的是先了解和評估自己的最大心率,要讓跑步安全有效,了解自己最大心率是重要前提。

因為最大心率是確定運動強度的基礎!

我們通常所說的以最大心率的百分之多少進行訓練,這個梗是落在最大心率上的,最大心率估算錯誤,最大心率的百分之多少就計算錯誤,當然運動強度科學合理也就無從談起。

所以,只有了解最大心率才能把跑步控制在相對安全的心率區間,並且也只有了解了最大心率才能根據不同運動目標制訂最適合自己的心率區間並且科學有效的監控訓練強度。

三、最大心率推算公式有很多

因此,問題來了,但是很多跑友搞不清自己現階段的最大心率是多少?

大部分人會按照網絡上或者書本上的公式直接進行計算:

四、最大心率推算公式並不準確

那麼多公式基本都根據年齡推算最大心率,但每個公式計算出來的最大心率都略有不同,說明了一點,即便是理論上的最大心率值也存在變數。

那麼實際情況呢?

不同個體即使年齡相同,遺傳、健康狀況、體能水平、運動能力也有巨大差異性;

所以實際最大心率與上述公式推算出來的最大心率可能並不相符合,研究發現往往還存在較大誤差。

換句話說,一個人可能根本達不到他理論上的最大心率,而另一個人超過其理論上的最大心率也完全無妨。

用上述公式推算自己的最大心率要麼可能高估最大心率,要麼可能低估最大心率。

如果以理論上的最大心率作為依據制訂跑步時的靶心率,那麼就有可能存在兩種情況:

要麼強度太高,把自己置於過度疲勞的境地;

要麼強度偏低,達不到訓練效果。

世界著名耐力訓練專家和跑步教練丹尼爾斯博士曾做過一個實驗:

一位年齡在30歲,缺乏鍛鍊的男性,以最科學的方式測出其實際最大心率僅為148,如果按照公式計算最大心率為220-30=190,這是多麼大的誤差!

即使跑步時不用達到最大心率,只是以最大心率的86%來訓練,那麼其心率也需要達到163,那麼對於實際最大心率只有148的他來說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五、如何通過測試評估實際的最大心率

所以要想科學制訂訓練計劃,確保運動安全有效,測量出自己目前的最大心率就成為當務之急,那麼我們該如何去測量呢?

這需要你進行一次跑步測試,下面給大家介紹兩種方法,可以測量出你的最大心率。

方法1:3公裡測試

場地:正規400米跑道

測試距離:3公裡(7.5圈)

測量儀器:心率表

測試內容:

1. 先帶上心率表慢跑一圈檢查心率表能否正常工作,同時兼做熱身;

2. 在400米跑道上連續跑七圈半,前五圈在保持第一圈輕鬆跑的基礎上強度逐漸提高,從第五圈開始,每一圈都需要提升速度並觀察和記錄自己的心跳數值,確認自己的心率持續上升(若心跳沒有持續上升需繼續提速),並且在最後半圈用最大的速度進行奔跑,衝出自己的最快速度;

3. 結果:記錄心率表在最後半圈直到結束後10秒之內的最高心率,此時的數據已經非常接近你目前的實際最大心率;

方法2:多組800米測試

場地:正規400米跑道

測試距離:跑2-5個800米

測量儀器:心率表

測試內容:

1. 首先進行熱身;

2. 在400米跑道上全力跑2圈,也即跑800米,記錄達到終點即刻的心率;

3. 休息3-5分鐘,不要超過5分鐘,進行第2個800米全力跑測試,如果第2次心率高於第1次心率,則再進行第3次測試,直到達到最大心率,如果第2次心率不及第1次心率或者與第1次心率齊平,那麼這就是你的最大心率。通常情況下,經過2-4個800米測試,就能找到你的最大心率。

Tips:如果沒有心率表,也可以在測試結束時,搭脈搏進行測試,數自己10秒脈搏或15秒脈搏,分別乘以6或者乘以4近似代表此時心率。(你也可以用手機來計時)

六、關於最大心率那點事兒

1、每個人的最大心率是天生的,後天因訓練水平而提高的空間很小,訓練中的最大心率逐漸提升是因為之前訓練水平不夠,還沒到最大心率,你就疲勞了。

而經過訓練,你的耐力和意志品質得到提高,心臟也可以承受更快的心跳,所以此時心跳的次數也越接近或者達到你的最大心率。

2、訓練時心跳達到每分鐘180次絕對是算得上大強度訓練,此時,一定是非常累的;

因此訓練時一旦心跳達到這個值,需要隨時注意身體的反應防止出現傷害事故,甚至心臟意外。

3、最大心率推算公式作為估算群體,比如特定年齡段的人群平均最大心率來說,是準確的,而對於個體來說,存在較大誤差;

所以,通過跑步測試來反映自己最大心率是最準確科學地方法。

七、總結

最大心率測試是一項極限測試,非常累,適合有一定訓練基礎的人,小白跑友不要貿然嘗試,以免發生意外。

當你經過了3個月左右的跑步,心臟適應能力得到提高,再測試最大心率也不遲。

只有了解了最大心率,科學有效的跑步才真正開啟。

相關焦點

  • 怎樣運動減脂效果更好?把心率控制在這個範圍,一個月輕鬆瘦!
    有研究表明,身體如果處於勻速跑步時,心率的變化很小,那麼減脂的效果就會大大降低,但如果在跑步時採用變速跑,提升心率的變化,減脂效果就會大大提升,所以減脂效果其實對運動的時間沒有關係,而是對心率和運動強度有關係。聊了這麼多關於心率的問題,我們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心率?
  • 配速快,就一定心率高?那是你不會跑
    通常情況下,配速是指一公裡所需時間,心率則是一分鐘心跳次數。一般追求健康跑的人,會非常注意心率問題,他們會根據通常所講的180-年齡來嚴格控制自己的跑步心率,會覺得,凡是超過這個值就是不好的,不科學的。這對於健康跑的人很適用,所以不追求速度的跑者完全按照這個配速跑是非常好的,這種方式不會使速度提升,但卻是保持健康的最佳選擇。
  • 跑者課堂丨對於持久無傷跑步的終極歸納:跑者需要遵循的三大要素
    如果你是一名馬拉松跑者,每周75分鐘跑步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可能一次LSD訓練就會超過75分鐘。 選擇天天跑步還是隔天跑步,跑得快還是慢,跑的時間長還是短並沒有統一要求,而是根據個人情況、訓練計劃選擇適合自己的跑步時間、強度和頻率。
  • 是心率決定速度,還是速度決定心率?46歲中年人這樣慢跑更安全!
    案情摘要:46歲跑者,跑步時速度並不快,接近快走速度,但運動手環顯示心率為每分鐘150跳,有時高達170跳。該怎麼辦?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尤其是向來不運動或很少運動的人,跑步絕對算得上是一項比較激烈的運動,所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很重要。而控制運動強度,一般是採用控制心率的辦法,很簡單實用,便於操作。當然還有其他辦法。
  • 除了這4個辦法 還有一招極簡的方法測算最大心率
    眾所周知,心率在運動上有重大的意義。人們可以根據心率的大小判斷當前的運動強度,也可以根據最大心率的百分比來安排適合自身目標的心率區間。如何測算出自己的最大心率呢?
  • 用「卡氏公式」算心率 找到適合你的運動量
    中國江西網九江訊 市民劉女士在九江市區一家健身館辦了張健身卡,教練要求劉女士提供年齡、平時心率等信息,說可以為劉女士測出最適合她的減脂心率,並稱只要劉女士在鍛鍊時控制自己的心率,減肥效果就能更明顯。  「其實這種算法是在健身行業中經常採用的,叫做卡氏公式。」
  • 跑者的高考試卷,你能得幾分?偽跑者絕對不及格……
    健康跑吧關注跑者的「高考」試卷!文:踏 浪今天高考了!為配合全國高考,健康跑吧為跑步愛好者也出一份高考試卷,每道題2分,看看你能的幾分?1、什麼是「配速」?A、把炸藥點爆炸B、用手拉住跑不動的朋友C、在兩個人跑步或者多人跑步中,為了緊跟隊伍而超出了能力範圍,導致心率爆表和呼吸急促等現象。 8、什麼是約跑?
  • 跑步機也非絕對安全,跑步別忽視心率
    其中電動跑步機心率監測功能主要有耳夾式、手握式和胸帶式。     1、耳夾式心率監測,雙手自由保持平衡,但精確度較低,使用舒適性差。普通使用者在進行日常熱身運動、康復保健運動過程中心率變化範圍不大,對心率監測要求不高,因此耳夾式心率監測通常用於低端電跑上。有些改良過的方式將耳夾內的感應器固定在機器上演變為拇指式,其實都是一樣的,換湯不換藥。
  • 減脂跑步,每天跑5公裡和隔天跑10公裡,哪個減脂效果更好
    如果單純以減脂效果來說,每天跑5公裡和隔天跑10公裡,沒有哪個更好,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關鍵看減脂者個人體重、跑步能力、傷病情況、鍛鍊經歷,是否兼顧其它鍛鍊目的等情況。一、減脂要從調節飲食結構和運動兩方面入手。
  • LSD這樣訓練才有效,95%的跑者都不知道!
    這個得因人而異,比如你平時的訓練最多也就跑10公裡,那麼20公裡就是你的LSD,差不多就是平時訓練距離的2倍,但是速度慢慢一點。練習LSD的3大好處1.增強心肺功能,加強心肌收縮力;2.提高肌肉氧氣的利用率以及使用氧氣的能力;3.能夠很好的適應脂肪做燃料,保證脂肪也能成為能量供給的來源。
  • 指南|划船機上的心率,如何計算自己的最佳心率區間?
    60-70%的心率區間進行訓練來實現。計算有氧訓練心率有氧訓練最好在70-80%的心率區間進行訓練。計算無氧訓練心率無氧訓練最好通過在80-90%的心率區間進行訓練來實現。其實,無論是划船還是慢跑都不難,難的是怎麼掌握好使用他們的「度」,這個「度」可以幫你完成目標,也可以讓你避開很多潛在的危險,尤其是在一些挑戰高難度的運動項目裡,所以在運動前最好按上面的公式,把自己的心率區間計算出來並記錄下來,在運動的時候時刻注意觀察自己的心率。
  • 為什麼說10公裡成績能決定你全馬跑多快?
    撰文/柳條編輯/柳條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最近有跑友留言問達子,說自己平時要上班,跑步鍛鍊的時間有限,月跑量最多200公裡,該怎麼練習才能提高馬拉松成績呢?確實,業餘跑者大部分應該都會有這樣的困擾,畢竟人到中年,工作和家庭瑣事已讓人力不從心,利用閒暇時間堅持著自己的愛好跑跑步,已實屬不易。
  • 跑馬拉松後半程掉速嚴重,心率卻不高,只因一點沒做好
    題記:42.195公裡的距離上,有上坡有下坡,如何做到不掉速,是每個跑者內心的願望。對於沒有經過訓練的人來說,42.195公裡的距離的確是個天文數字,但凡有一點跑步基礎的人,心中都會有一桿秤,對自己能否完成這長距離的挑戰有個大概的預估。大多數人都是在前半段速度維持的很好,也都是按自己平時的預期去執行,但是到了後半段就開始突然掉速,有時候一點徵兆都沒有。
  • 月跑量300公裡是如何做到的?是全馬330以內跑者的標配嗎?
    二、月跑量300公裡用怎樣的訓練方式實現最理想 其實前文已經說了:通過高低錯落,有長有短,速度有快有慢的多樣化訓練,更為科學,也能更有效地提升大眾跑者的跑步能力,這就是所謂周期化系統跑步訓練。
  • 三個運動心率公式告訴你怎麼做!
    慢跑,從名稱上就可以知道這項運動的特點是「慢」,那麼到底該多慢呢?因人而異,而且也並沒有什麼統一的規定要求慢跑應該保持一個怎樣的速度。只要你能以一種適合自己當前身體狀況的相對較慢的速度,跑完一段較長的距離,達到熱身或鍛鍊身體的目的,就算是慢跑了。
  • 掌握畫圖技能,輕鬆學好初中生物!
    生物學科作為一門正兒八經的理科課程,具有諸多自己的獨特性。因此,也有其對應不同於其他學科的學習方法。今天,周老師就先推薦一種初中生物學習的必備技能——畫圖!生物科學研究的早期屬於描述性階段。生物學家通過文字繪圖和文字描述的方法對觀察到的生物整體或局部的外觀以及解剖特徵進行詳細記錄。早期的生物學家都堪稱是寫實派畫家!所繪製的生物示意圖可謂惟妙惟肖,非常精準。
  • 告別重度抑鬱全馬實現228:這位大眾跑者經歷了怎樣的人生涅槃?
    ——有其志者、必有其路 這句話是這位跑者的跑步格言,他僅用了4年的時間,將自己從大眾跑者進階成為精英跑者,全馬成績從4:24 提高到2:28(2020南京馬拉松)。
  • 用跑步來保持健康,每天跑多少比較好?10公裡還是5公裡?
    很多有目標的馬拉松跑者,為了能夠跑進330,300,甚至更快,會每天訓練,累計跑量,認為「多即好」。但是,凡是都有兩面性,不管是頂級跑者還是初級跑者,都不可避免的遇到一個問題:受傷。運動員最大的敵人就是傷病,普通跑者有可能因為傷病而放棄跑步這項活動。
  • 怎樣快速掌握葫蘆絲演奏
    本文所說的快速掌握葫蘆絲的演奏,指的是要能在舞臺上完美地演奏一首曲子,而不是簡單地把曲子吹下來。下面就說一下完全掌握葫蘆絲演奏的練習步驟:1.手指靈活度練習。世間的音樂中,所有的樂曲和歌曲,其旋律都是由音階和琶音以及練習曲通過創作者編排而成,而學習任何樂器,這些都是必練的,也是最重要的練習。這些練習很枯燥,但很實用,許多學不好樂器的人,大都是這些基本練習沒練好。3.氣息的控制練習。
  • 手環用衛生紙能測心率?拋開適用範圍談功能就是耍流氓
    昨晚 @深藍財經發布了一條引用知乎圖片的微博,內容是用小米手環測量一卷衛生紙卻得出了心率讀數。再次引發了對智能穿戴設備心率檢測可靠性的熱議。▲ 圖片來自:@我是靜靜別問我靜靜是誰_一石激起千層浪,隨後微博網友紛紛測試自己手中的智能穿戴設備能否重現該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