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進入小學開始,孩子之間的差異逐漸形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會出現兩極分化的態勢,學霸如果不出重大變故會一路高歌猛進,然後很多人就把「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用上,其實這句話本身並不是指學習而是指人品,但套用到如今的學校教育我發現這句話也挺適用。
「為什麼我家還不能像XXX那樣?」
「你看看人家XXX……」
恐怕這樣的問題已經困擾了家長很久了,別人家的孩子太香,從小就站在自己孩子不能企及的高度,怎能不讓人羨慕?沒有家長不希望孩子上學時候學習不在前列的,哪怕是過去的暴發戶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跟自己一樣初中都沒讀完。
接下來問題來了,光羨慕別人有用嗎?面對孩子成績比不上別人的時候,家長會怎麼做補習班會告訴你答案。其實家長忽略的是:自己孩子與別人孩子差的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量嗎?
多數家長其實自己也明白差的可不是那麼一丁點,卻因為不知曉學霸的「組成部分」而導致自己因為無知而亂投醫。畢竟課本上的知識是自己能看見的,學習不好就先補課這麼做真的對嗎?
接下來我就分析一下學霸的組成部分,其實學霸並非全靠天賦,深度剖析其構成相信看過之後家長朋友一定會恍然大悟,世界上的真理就是如此簡單,能否創造奇蹟取決於你是否能看到真理並選擇相信真理。
組成元素一:良好的生活習慣
早睡早起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並不是太容易的事情,如果還能堅持下來的話就更是難上加難。但這時你會發現對於一個學霸來說,堅持早睡早起,然後早起疊被子等都是很常規的操作。
學霸的養成必定是先從良好生活習慣開始的。首先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可以讓身體更加健康,生活又是什麼?生活就是柴米油鹽一類的瑣事,敢於面對這些困難,實際上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會畏懼困難。
學霸更加自信僅僅是因為學習好而產生的優越感嗎?當然不是,學霸的自信其實是源於生活,擁有良好生活習慣的孩子,對於所學內容的吸收就會融入更多自主的認知,從而掌握的更多。
組成元素二:正確的姿勢保持
似乎又是一個看似跟學習關聯不大的項目。但有句話你一定聽過:細節決定成敗。正確的坐姿首先會減少孩子的疲憊度,從而提升專注力。不論是上課還是作業,如果你肯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學霸的專注力更強是表面,你沒注意的是學霸不論是上課時間還是作業時候,都有良好的坐姿。
除了坐姿以外,還有握筆姿勢,閱讀姿勢,保持正確的姿勢皆有緩解疲勞度的功效,很多孩子寫字慢,原因大概率是因為握筆太死,落筆猶豫所導致。字跡潦草,塗來抹去多數是筆早已躺下,外加握筆又太松。
學過書法的朋友一定很清楚字寫得好不好,握筆姿勢很重要。正確的握筆姿勢不但寫出來的字漂亮讓自己越寫越有自信,同時在寫字時候視野更好,能有效觀察到字的整體結構。
組成元素三:完整的作業習慣
注意我用了「完整」這個詞,說明很多孩子的作業其實是不完整的。家長肯定會有疑問孩子的作業都是老師布置的,我們家孩子完全是按照老師布置內容寫的沒有遺漏啊!怎麼作業就不完整了呢?
我先請問各位家長一個問題,孩子學習好,上課聽講,回家作業,自己檢查作業,按照決定因素怎麼排序呢?現實中我問過無數個家長,九成家長回答就是上課、作業、檢查這個排序。到底對不對呢?我們結合實際看一下。
上課老師講的內容對於任何來說都是一模一樣的,而且我發現多數孩子的問題就是上課聽的其實挺明白,課間玩耍以後忘了一少半,放學回家路上又忘了一少半,到家拿出作業以後發現自己快要忘記一大半了。所以最重要的肯定不可能是上課聽講。、
作業的目的是檢驗孩子所學的內容是否掌握,結合作業對照上課老師所講的內容其實也是一種回顧,把所學的內容重新整理。由此可見作業環節的重要程度已經高於了上課聽講的程度。
如果我不說還有檢查,估計這個環節早就被遺漏了。檢查作業重要嗎?那要看誰檢查,如果是孩子自己檢查那真很重要。很多遺漏點或者薄弱點都是可以通過自己檢查從而得出的。
知道自己的薄弱點在哪接下來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強,這才是學霸真正的秘密。還在替孩子檢查作業的家長注意了,這種行為會導致孩子對待作業更加不重視,因為知道有人幫他們檢查,但家長你能跟進考場去給孩子檢查嗎?
讓孩子自己檢查作業,更是鍛鍊其對待學習的態度,有了端正的態度之後,學習效能才會進一步提升。
看似三個微不足道的構成元素,卻造就出了一批批學霸!這裡給各位家長一個忠告,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自己沒有對學習有正確的認識,單憑家長靠外力幹預只會讓孩子討厭學習,並且養成更壞的學習習慣。帶著這種習慣,將來也不可能轉變好的做事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