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詩丹頓哥白尼天體球2460 向 「日心說」致敬

2020-12-03 搜狐時尚頻道

  江詩丹頓的藝術大師是一群可以賦予作品獨特而強烈情感共鳴的精英藝術家。自1755年以來,隨著一件又一件名副其實的藝術作品誕生,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卓越技藝在一代又一代藝術大師中源遠流長。全新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Copernicus celestial spheres哥白尼天體球2460RT 腕錶充分展現了品牌在藝術工藝方面的造詣。江詩丹頓以正統簡約的白金表殼呈現出尼古拉·哥白尼眼中的天文世界景象。這一全新系列於2017年日內瓦國際高級鐘錶展(SIHH)上正式亮相,原創的時間顯示方式融合至臻的裝飾工藝,旨在向 「日心說」這一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致敬。

  哥白尼革命

  尼古拉·哥白尼作為一位數學家及哲學家,於1543年發表了《天體運行論》,掀起了科學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天文學革命。他的假說挑戰了古老悠久且受到亞里斯多德和託勒密推崇的地心說——即地球是靜止且位於宇宙中心。在這本書裡,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理論,不僅闡述了地球繞軸自轉,並且擁有一顆衛星——月球,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理論。幾十年後,該理論得到進一步完善,包括天體以橢圓形軌道運行。這種全新的太空理論引發了世人對人類感知世界的深刻哲學性思考。它推翻了現存的所有信仰並引領人類打破桎梏,認知浩瀚無盡的宇宙。這場革命在人類思想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深遠影響。江詩丹頓此次通過新作向這一令世界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重大發現致敬。

  同一錶盤,三種不同詮釋

  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Copernicus celestial spheres哥白尼天體球2460 RT腕錶是江詩丹頓藝術大師們擁有非凡創造力的佐證。藝術大師們設計了三款不同錶盤,對同一主題進行了三種不同方式的詮釋。裝飾靈感源於17世紀荷蘭-德國繪圖師安德烈亞斯·塞拉裡烏斯(AndreasCellarius)的圖畫作品,著名的彩色星空圖《和諧大宇宙》(Harmonia Macrocosmica)同樣出自其手,呈現出華麗的巴洛克風格。

  該系列的錶盤由兩個截然不同的部分構成。橢圓形的中央飾有一個手工雕刻的粉紅金太陽臉,而外圈圓盤則採用了三種裝飾工藝。位於兩個圓盤間的一圈纖細橢圓形軌道則為展示地球公轉提供了空間。地球採用了一個直徑僅有6.8毫米的小型金質微凸圓盤,並根據藍伯特圓錐投影法繪製了北半球視角的大陸地圖。

  大明火琺瑯藝術

  這三款腕錶中的第一款採用了讓品牌引以為傲的多種琺瑯工藝。琺瑯師從安德烈亞斯·塞拉裡烏斯繪製的哥白尼天體地圖中汲取靈感。採用內填大明火琺瑯工藝製成的地球展現了藍色的海洋和大陸地貌,這是在有限的空間中描繪圖案的真正技藝。以金質基底上的星空圖為背景,飾以柔和色調的琺瑯釉。精細的線條呈現出錶盤上五大天體的運行軌跡。每個運行天體代表著一顆星球,與冬、夏至點一樣,以拉丁文命名。錶盤外圈飾有12星座圖案,以琺瑯彩繪製成。首先以模板繪製出輪廓,再用羽毛筆修飾加工並用畫刷上色完成。這款錶盤的製作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細心,工時長達一個多月,並需要在850°C的高溫下進行反覆燒制,最後用磨石進行打磨和拋光。這些非凡的製作幾個世紀以來成就了卓越的日內瓦制表傳統。

  雕刻藝術

  第二款錶盤從巴洛克風格中汲取美學靈感,採用手工雕刻而成。12星座圖案在白金盤上交織相錯。雕刻師展現了豐富的雕飾(ramolayé)細節,突顯手工雕刻圖案的層次感,以及由斜角的細微交互左右所帶來的獨特光影效果。在放大鏡的觀察下,射手座的肌肉線條飽滿有力,摩羯座的鬢毛栩栩如生。在圍繞金色太陽旋轉的地球上,每一處細膩處理都追求極致:雕刻而成的粼粼波紋浮於海洋上;與之相對的大陸則經過層層打磨從而散發出金色的耀眼光澤。可謂品牌非凡技藝的至臻詮釋。

  藍寶石水晶上的雷射雕刻與手工雕刻

  第三款錶盤的裝飾融匯了多項新穎的技術。伴隨著地球和太陽的優美互動,星座圖以星羅棋布的3D效果星空作為背景。手工雕刻的地球閃耀著細膩光芒的海洋與流光溢彩的陸地,形成強烈的對比效果。手繪的午夜藍下層錶盤則覆以背面飾有雕刻的透明藍寶石水晶。江詩丹頓運用創新雷射雕刻技術繪製了星座圖案輪廓。隨後雕刻師以純手工的方式突顯圖案的立體感及藍寶石的乳光效果。正面的雷射雕刻星座圖案還覆以Super-Luminova®夜光塗層。星辰燦爛的天空圖景與浩瀚無盡的夜空相映成彰,於暗處也熠熠生輝。

  原創顯示錶彰精湛技藝

  這幾枚經由日內瓦印記認證的時計搭載了品牌自行設計、研發並製造的2460 RT自動上鏈機械機芯。江詩丹頓耗費三年時間為現日心說描繪的美妙星空提供了可能。兩個4N金質的三角形外圈指針指示出時間——一枚鏤空的指針指示小時,一枚實心指針指示分鐘——二者在表圈上徐徐滑行,並由處於機芯外部的專用大型齒輪驅動。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橢圓形軌跡成為這款時計的亮點,這一展示不但抓人眼球,更記錄著時光的不斷流逝。第一項複雜功能使得地球以24小時為一個周期自轉,周期與平太陽日一致。第二項複雜功能則依靠機芯中的「回歸」齒輪傳動系統展現了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橢圓軌道以365.2421898天為一個周期,等同於一個回歸年。其極精準的機械構造,詳實呈現了地球的運動情況,並只須每8,000年才需要校對一次以修正一天的誤差,幾乎可以被視為永遠不需要調校的時計!精準度如此超卓複雜印證了品牌研發全新機芯的決心。這一時計傑作也適逢其時地展現出江詩丹頓在模擬時間顯示方面一如既往的創新能力,這與品牌精湛的鐘表技藝和260多年來的突破創新密不可分。

  精緻細節

  透過表背可以欣賞到機芯內部的金質擺陀。藍寶石水晶保護殼上雕刻有同主題的:被橢圓公轉軌跡環繞的耀眼太陽。這款由 352個零件組成的自動上鏈機械機芯擁有 36小時的動力儲存。至臻完美的大師級打磨修飾工藝遵循傳統制表方式,以純手工打造。

  直徑 43毫米的表圈上雕刻有十二個獨具風格的星座圖案。為確保使用的便利性,小時、分鐘和地球自轉與公轉在內的所有功能都可通過錶冠進行調校。三種型號搭配了飾有金質表扣的密西西比鱷魚皮錶帶。置於一個珍稀木質展示盒,並配有放大鏡用以欣賞這些作品每一處精緻藝術裝飾的完美細節。

fashion.sohu.com true 搜狐時尚 http://fashion.sohu.com/20170124/n479489811.shtml report 5478 江詩丹頓的藝術大師是一群可以賦予作品獨特而強烈情感共鳴的精英藝術家。自1755年以來,隨著一件又一件名副其實的藝術作品誕生,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卓越技藝在一代又一代

");}

相關焦點

  • 創新人物|哥白尼的日心說
    在哥白尼的「日心說」發表之前,「地心說」在中世紀的歐洲一直居於統治地位。
  • 哥白尼與日心說
    1543年5月24日,偉大的波蘭科學家哥白尼病逝。二.日心地動說的提出  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宇宙的結構不斷地進行著思考,早在古希臘時代就有哲學家提出了地球在運動的主張,只是當時缺乏依據,因此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可。在古代歐洲,亞里斯多德和託勒密主張地心學說,認為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其他的星體都圍著地球這一宇宙中心旋轉。
  • 【科學家的故事】哥白尼與「日心說」的故事
    哥白尼經過長期的觀測,算出太陽的體積大約相當於個地球(實際上比這數字還大)。他想這麼一個龐然大物,會繞著地球旋轉嗎?他開始對流傳了1000多年的託勒密的「地心說」產生了懷疑。哥白尼天天觀測著,計算著。後來他終於創立了以太陽為中心的「日心說」。僧侶們聽說了哥白尼的新觀點之後,都說他瘋了。
  • 天文巨匠哥白尼與「日心說」的提出
    哥白尼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波蘭天文學家,他所提出的「日心說」對後世的天文學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一個新宇宙觀。之後,哥白尼在義大利的帕多瓦大學攻讀醫學,當時的醫學課程基本上就是在傳授巫術,它的內容幾乎都是些魔法治療,並且將生病看做是上天對人的懲罰,是不可預防的。哥白尼在學習之餘進行了大量的天文學觀測,這些觀測為他以後的「日心說」提供了大量的資料。
  • 哥白尼的日心說 沉重地打擊了教會的宇宙觀
    在哥白尼40歲時,他提出了日心說否定了教會的權威改變了人類對自然對自身的看法,當時羅馬天主教廷認為他的日心說違反《聖經》,哥白尼仍堅信日心說,並認為日心說與其區分無矛盾,並經過長年的觀察和計算完成他的偉大著作《天體運行論》。1533年,60歲的哥白尼在羅馬做了一系列的講演,可直到他臨近古稀之年才終於決定將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去世的那一天出版商才收到出版寄來的一部他寫的書。
  • 哥白尼推翻了地心說,建立日心說,是現代天文學的起點
    1496年,23歲的哥白尼來到文藝復興的策源地義大利,在博洛尼亞大學和帕多瓦大學(Bologna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Padua)攻讀法律、醫學和神學,博洛尼亞大學的天文學家德·諾瓦拉(de Novara,1454 -1540)對哥白尼影響極大,在他那裡哥白尼學到了天文觀測技術以及希臘的天文學理論。他40歲時提出了「日心說」。
  • 科普故事 | 哥白尼和日心說
    直到500多年前,波蘭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才提出了自己的猜測,打破了人們一直以來的錯誤認識,提出了日心說的觀點:他認為地球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在圍繞太陽轉動。 哥白尼是個學識非常淵博的人,從小就非常喜歡天文學的他,閱讀了大量的資料,通過自己長期的 觀察,科學的測量和很多很多次的數學計算,提出了日心說的觀點。
  • 江詩丹頓的天文世界
    2017年推出的藝術大師系列哥白尼天體球表款,錶盤上便是以琺瑯、金雕等手工藝呈現的黃道十二宮主題。藝術大師系列哥白尼天體球表款,地球位於天球內部中心不動,天球一年旋轉一圈,也就是說我們每天晚上站在同一地點,相同時間所觀察到的星空,以北極星為中心自東向西旋轉了近1度。
  • 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是為了拯救佔星術?(下)
    今天小墨繼續和大家來聊哥白尼問題,不記得這一問題具體內容的讀者建議先看一下小墨的上一篇文章: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是為了拯救佔星術?(上)。哥白尼(來自Pixabay)上篇文章的結尾我們提到,《哥白尼問題:佔星預言、懷疑主義與天體秩序》一書的作者羅伯特﹒S﹒韋斯特曼認為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是為了更好的佔星(大致和咱中國人說的算命是一個意思),而非通常人們認為的那樣
  • 哥白尼提出「日心說」,為何還會信仰教會?遭受火刑的不是哥白尼
    然而,在十五、十六世紀的歐洲,正是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的關鍵時期,在這一二百年間,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4世紀之前的歐洲,是由很多四分五裂的小城邦組成的。後來,隨著城市工商業的興起,特別是採礦和冶金業的發展,湧現了許多新興的大城市,小城邦有了聯合起來組成國家的趨勢。
  • 為什麼哥白尼的「日心說」是一個革命性的理論?
    直到1543年,一位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日心說取代地心說的過程,與其說帶給人智力與想像力的愉悅,不如說是充滿荊棘、障礙重重的坎坷。這個過程之所以如此艱辛,是因為這一理論交替,觸及當時佔據統治地位的知識體系和信仰體系的根本,是關乎大是大非的根本問題。這場轉變史稱哥白尼革命。
  • 地心說還是日心說?
    原標題:地心說還是日心說?   哥白尼   1543年5月24日,剛剛印好的《天體運行論》一書被送到因中風而臥床己久的哥白尼面前正是這種情況下,哥白尼經過多年研究,在其《天體運行論》一書中提出了日心說這一革命性理論。   構成託勒密宇宙體系的是如下四個假定:第一,天是球形的而且像球那樣轉動;第二,地也是球形的;第三,地位於天的中央;第四,地球靜止不參與轉動。哥白尼對前兩點是贊同的,但不同意後兩點。   首先,哥白尼提出了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概念。
  • 哥白尼的日心說理論對後人的世界觀產生了重大影響
    導語:哥白尼是波蘭天文學家,被稱為現代天文學之父。他是第一位提出地球和其他行星繞太陽旋轉或宇宙的日心說理論的歐洲現代科學家。託勒密體系哥白尼與日心說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在1508年至1514年間寫了一篇簡短的天文論文,通常稱為Commentariolus,或" Little Commentary",為他的日心(太陽中心)系統奠定了基礎。這本書在他的一生中沒有出版。
  • 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是為了拯救佔星術?(上)
    哥白尼問題提到哥白尼可能大家都覺得對他非常熟悉,知道他提出了日心說,拉開了科學革命的序幕。但我們所謂的熟悉估計也就到此為止了。你或許還不知道的是,哥白尼所接受的教育是當時的傳統教育,接觸到的天文學知識都是以在西方演化和沉澱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說體系(也稱託勒密體系)為核心的內容。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這種背景下的哥白尼為什麼突然提出了完全不同於傳統認識(地心說體系)的、全新的宇宙體系呢?哥白尼本人沒有透漏過任何他這樣做的動機或者心路歷程。哥白尼為什麼選擇日心說而放棄地心說,其動機為何?
  • 475年前的今天,用了20年,小心翼翼提出日心說的哥白尼逝世
    (畫作《哥白尼與上帝對話》)【20年才寫成的日心說】1506年(33歲),哥白尼回到波蘭,給舅舅當秘書。直到20年後,大約在1536年(63歲),他才寫成《天體運行論》,正式提出了日心說。哥白尼是牧師,他很清楚,日心說會給基督教軒然大波。因此,書寫完後,並沒有馬上出版。他非常小心翼翼。他在序中寫明,書是獻給教宗保祿三世的。然後,他又請來一位教士寫前言。並且在前言中說,書中的理論只是猜想,並不一定是行星的真正運行規律。1543年5月24日(70歲),垂危的哥白尼在病榻上見到了《天體運行論》樣書。
  • 主僕是怎麼顛倒過來的,日心說不是哥白尼的專利,我國也有研究
    主僕是怎麼顛倒過來的,日心說不是哥白尼的專利,我國也有研究地心天動理論,在一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中為人類深信不疑,地球仍舊在不停地轉動,字宙中的天體也絲毫不因人類的安排而改變他們運行的軌道。隨著天文觀測的精確度日趨提高,託勒密的地心說越發漏洞百出。
  • 太陽的故事(三)地心說vs日心說
    事實上, 託勒密是一位真正偉大的天文學家, 他的偉大不僅體現在他自己的時代, 甚至還向後延伸了一千多年。 在那個重理念輕實踐的時代裡, 他明確提出理論必須擬合觀測。 他的地心說模型就是這種努力的典範, 其精度之高, 甚至連一千四百年後的日心說模型也無法輕易超越。
  • 哥白尼要活在同時代中國,提出日心說後果如何?就沒有「哥白尼」
    哥白尼要活在同時代中國,提出日心說後果如何?就沒有「哥白尼」!無論結果怎樣,不會比被燒死更慘了!具體結果怎樣不好說,但可以可能肯定的是,與在西方世界一樣,人們不會理由他的日心說理論,會認為他是個瘋子,因為在古代中國向來有「天圓地方」的說法,地球就是世界的中心!
  • 《人類的本性》(四)二 「地心說」與「日心說」王大訓
    儘管「日心說」在古希臘時代已有萌芽,公元前300多年的赫拉克裡特和阿里斯塔克就已經提到過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圍繞太陽運動的猜想和假設,但卻無法予以證實,也無法與強大的佔主導地位的「地心說」相抗衡。使「日心說」成為科學並以數學模式予以證明,是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之功。
  • 首次發現「日心說」的, 竟不是哥白尼, 在很早之前就有人提出此說?
    那麼我們可能知道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他的這一學說也讓我們對宇宙有了全新的認識!提出的這個理論,真的是他自己所想,還是另有原因呢?他曾經提起過的宇宙中心是太陽這樣的觀點,其實這一觀點是來自於另一位天文學家,他叫哈裡斯塔克。他曾經還創造出日心宇宙模型,還提供了更多細節的問題,他認為,地球上的人們之所以有天空繞地球轉動的現象,是因為地球圍繞太陽旋轉,而且他了解的地球就是球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