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的極性與TLC上的位置有關嗎

2021-01-20 化學酷


TLC上的位置,除了分子的極性外,也得考慮TLC的性質,是矽膠、氧化鋁或樹脂,因為不同的TLC與分子的作用是不同的,矽膠上有很多羥基,你的物質是通過與矽膠形成氫鍵-洗脫-再形成氫鍵這樣在板上移動的,這時極性大的物質與矽膠作用強,體現在TLC上就是位置靠下。但對某些樹脂,是通過疏水作用與你的分子作用的,極性大的樹脂對其吸附作用反而小,體現在TLC上是位置靠上。

另外,還得考慮一個展開劑的性質,如果是兩個物質極性相差較小,不同的展開劑(極性及其它性質),即使在同一種TLC上,展開後的位置也會有變化。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例子,兩個分子用矽膠板在不同的展開條件下,展開後其前後位置竟顛倒了。如果分子的極性相差很大,比如一個是鹽,一個是中性分子,那只要在同一種TLC上,比如矽膠,展開後總是鹽在後(一般在原點不動),中性分子在前。但如果極性相差不大,那各種影響因素都得考慮。

展開劑的極性,在矽膠板上,極性大的展開劑會把同一種物質推得更靠前。甲醇的極性比乙腈大,但前面已說過,展開過程非常複雜,這並不是唯一的考慮。

通常情況是這樣,但也有例外,如說到:『比如一個是鹽,一個是中性分子,那只要在同一種TLC上,比如矽膠,展開後總是鹽在後(一般在原點不動)』,我做過個雜環芳胺,其鹽酸鹽和游離胺在同一種TLC上的Rf值是一樣的,可能是特例,基本同意。

TLC時大家總喜歡談極性的問題,我從不考慮誰的極性大誰的極性小,我只看誰跑在上面誰跑在下面!過柱子時Rf值大的先出來,Rf值小的後出來!管它極性大小!

一般是對同一個樣品,展開劑的極性越大,被展開的物質爬的越快。

矽膠板一般屬於正相系統,固定相極性大,展開劑極性小,所以被分離物質在傳統的矽膠TLC中,跑的快的是極性較小的,跑的慢的是極性較大的

不管是TLC還是HPLC,物質跑的快慢都與物質本身及流動相的極性相關,物質的極性與流動相的極性越接近,越跑的快。

兩者極性相近結構形似,選展開劑時這兩個物質總是離得很近,則要減少極性,爬到頭後,吹乾,繼續爬板。重複幾次就能分開.

大家談談平時TCL時的經驗,雖說爬板分離是很普通的一件事,卻有很多注意的地方:

點樣時濃度要調節適當,點樣時樣品點不要過大,展開劑的液面不要沒過點的樣;

點樣大小,濃度要把握好,有是需要的話,可以點2個點;

點樣的高度,一般選擇1cm左右;

點板時要選擇合適的展開劑,RF選擇在0.4-0.5左右(個人意見),如果是兩個點或多個點時,RF2-RF1>0.1左右;

展開劑最好是現配,不要擱置太久。

https://wenku.baidu.com/view/3daa2aa904a1b0717fd5dd9b.html

相關焦點

  • TLC上的位置與極性的關係
    TLC上的位置,除了分子的極性外,也得考慮TLC的性質,是矽膠、氧化鋁或樹脂,因為不同的TLC與分子的作用是不同的,矽膠上有很多羥基,你的物質是通過與矽膠形成氫鍵
  • 高中化學化合物極性判斷,你都掌握了嗎?
    極性是指整個分子電荷分離的程度,分離程度越大,極性越大。所以通常含有N、O、滷素等吸電子基團的分子極性會比較大,但需要注意,氯仿極性比二氯甲烷大,因為氯仿多一個吸電子的氯,但四氯化碳極性小於氯仿,因為這是一個對稱結構,這有點類似拔河。
  • 化合物極性判斷知識小匯總
    極性是指整個分子電荷分離的程度,分離程度越大,極性越大。
  • TLC薄層析
    混合溶劑最好新鮮配製; 常用展開劑極性大小順序 石油醚 一般極性的化合物常用PE/EA 體系 極性較大的化合物常用DCM/CH3OH 體系 另外常用的混合體系: PE/DCM,PE /
  • 薄層色譜法(TLC)原理及技術
    各種展開劑按其極性不同排序為:烷烴<烯烴<醚類<硝基化合物<二甲胺<酯類<酮類<醛類<硫醇<胺類<醯胺<醇類<酚類<羧酸    2)薄層條件的選擇,如圖是Stahl設計的用以選擇薄層條件的簡圖,(1)為被分離化合物的極性(2)為吸附劑的活度(3)為展開劑的極性。
  • 有機化學中常考化合物的極性大小
    常用有機溶劑的極性排列順序石油醚<汽油<庚烷<己烷<二硫化碳<二甲苯<甲苯<氯丙烷<苯<溴乙烷<
  • 藥明TLC薄層技術
    後處理有機層產物很少看看是否產物極性太大,水溶性太好,有機層水層同時點板取樣進行TLC檢測時,確實對反應進行簡單的後處理,但發現萃取後有機相沒有要的東西,或東西很少,碰到這種情況,回頭再檢測水相,看東西是否在水相中,沒被萃取到有機相中,因為碰到一些極性較大的化合物時,它們在水相中的溶解度很好,就不會很容易萃取帶有機相了,所以我們在TLC檢測時,最好是有機相和水相點在同一塊板上
  • 精品乾貨 | 只需4步,讓你搞清楚化學鍵的極性以及分子的極性!
    從本質上講,共價鍵有無極性取決於共用電子對是否發生偏移,有電子對偏移的共價鍵即為極性鍵,無電子對偏移的共價鍵即為非極性鍵。從形式上講,一般來說,由同種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價鍵即為非極性鍵,由不同種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價鍵即為極性鍵。
  • 有機溶劑極性表
    有機化合物的極性主要和其所含基團有關,分子極性由較大極性的基團決定。
  • 化妝品成分極性常識及辨別方法
    ,各部分彼此相對兩端具有某些不同的形態特徵或生理特徵的現象;例如:*在腺上皮細胞中,核的位置靠近基部,中心體的位置靠近表面;*卵細胞質內的氧化還原能、氧的消耗、SH基、核糖核酸濃度的梯度等;*渦蟲的切斷體進行再生時,從朝向原來前端的斷面上再生出頭部
  • 藥明康德TLC薄層(點板)技術
    一般極性的化合物:PE(石油醚)/EA(乙酸乙酯)體系2.     極性較大的化合物:DCM(二氯甲烷)/CH3OH體系可以通過調節兩種溶劑的配比來調節展開劑的極性大小,對於一般極性的化合物,通常,用石油醚乙酸乙酯體系就可以,如果化合物的極性很大,用純乙酸乙酯Rf值都很小時,就要選擇二氯甲烷甲醇體系了。
  • TLC薄層層析法操作細節及常見混合體系
    2.將化合物在標記過的基線處進行點樣。在跟蹤反應進行時,一定要點上起始反應物、反應混合物以及兩者的混合物。 3.展開:讓溶劑向上展開約90%的薄板長度。從展開池中取出薄板並且馬上用鉛筆標註出溶劑到達的前沿位置。根據這個算Rf的數值。 4.讓薄板上的溶劑揮發掉。 5.用非破壞性技術觀察薄板。最好的非破壞性方法就是用紫外燈進行觀察。
  • 化學選修3丨分子極性如何判斷?四步就能搞定!
    從本質上講,共價鍵有無極性取決於共用電子對是否發生偏移,有電子對偏移的共價鍵即為極性鍵,無電子對偏移的共價鍵即為非極性鍵。從形式上講,一般來說,由同種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價鍵即為非極性鍵,由不同種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價鍵即為極性鍵。在學習共價鍵的極性判斷時,一定要走出這樣一種誤區「由同種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價鍵一定為非極性鍵」。
  • 蒽醌類化合物
    蒽醌類化合物
  • 關於有機溶劑極性最強總結
    TLC點板需要我們配置展開劑,那麼這就需要我們了解各種溶劑的性質和極性大小,具體總結如下:但有時較難在旋轉蒸發儀上完全除去溶劑。 2) 乙醚/戊烷體系:濃度為0~40%的比較常用。在旋轉蒸發器上非常容易除去。 乙醇/己烷或戊烷:對強極性化合物5~30%比較合適。 二氯甲烷/己烷或戊烷:5~30%,當其他混合溶劑失敗時可以考慮使用。 3) 將1~2mL選定的溶劑體系倒入展開池中,在展開池中放置一大塊濾紙。
  • 非極性烴類油化學組成對捕收作用的影響
    在有機化合物中,凡是只含有碳及氫原子的物質,都叫做烴類化合物。烴類化合物按其分子結構的不同,一般又分為飽和烴和不飽和烴兩大類。
  • 極性有機硫化物的成因研究獲進展
    低熟原油是一種特殊的原油,具有含雜原子極性化合物豐富的特徵,它經歷的埋藏深度淺、熱演化程度低,因而保留了很多原生的地球化學信息。研究發現,在江漢低熟油中,硫元素主要以形成硫雜環而不是形成硫醚的形式存在於有機化合物的分子結構中。硫雜環以及稠合的芳環個數的增加,都會導致硫化物和極性有機硫化物的等效雙鍵值(DBE)增加(圖1)。
  • tlc5615工作原理及功能框圖
    打開APP tlc5615工作原理及功能框圖 發表於 2017-11-23 17:52:39   TLC5615 為美國德州儀器公司
  • 常見溶劑的極性順序表
    極性溶劑是指含有羥基或羰基等極性基團的溶劑,即溶劑分子為極性分子的溶劑,由於其分子內正負電荷重心不重合而導致分子產生極性。用於表徵分子極性大小的物理量為偶極矩或介電常數,介電常數大表示其極性大。非極性鍵就是共用電子對沒有偏移,出現在單質中比如O2;極性鍵就是共用電子對有偏移比如HCl。而當偏移的非常厲害之後,看上去一邊完全失電子另一邊得到了電子,就會變成離子鍵了,如NaCl 。 化合物的極性決定於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團及分子結構。
  • 關於極性溶劑的分類與大小順序
    極性溶劑是指含有羥基或羰基等極性基團的溶劑,即溶劑分子為極性分子的溶劑,由於其分子內正負電荷重心不重合而導致分子產生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