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提高科學素養媒介素養,莫讓謠言蝙蝠滿天飛

2020-12-05 澎湃新聞

馬上評|提高科學素養媒介素養,莫讓謠言蝙蝠滿天飛

澎湃特約評論員 張濤甫

2020-02-14 18:06 來源:澎湃新聞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舉國抗疫,全民皆兵。

抗疫戰役存在兩個戰場:一個是抗疫戰場。眼下這一戰場處在膠著對壘時刻。衝在一線的戰士們眾志成城,與新冠病毒直面拼奪,與死神賽跑。另一個是輿論場。戰「疫」越激烈,輿論關注度越高,信息激流就越洶湧。形形色色的疫情信息湧動、起伏、對衝、反轉,時刻牽動公眾神經,攪動公眾情緒。 

在這過程中,公眾除了科學素養外,也要增強媒介素養,要有識別有害、有毒信息的意識和能力,明辨真偽、是非、良莠、善惡,避免有害有毒信息給當前抗疫帶來不利影響。

信息是經過媒介管道輸出、傳播和觸達的。在「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四全」媒體時代,各類媒介散落各處,瀰漫在無垠的實體和虛擬空間裡,我們目力所及,皆是媒介織就的天羅地網。然而,我們每個人只是網絡中的一個節點,我們所能伸展的信息觸角和認知半徑是有限的,很難清晰把握江河湖海般的資訊。這種輸出端與接收端不對等的現狀,需要我們具有認知、鑑別、理解乃至批評媒介的能力。一言以蔽之,就是需要起碼的媒介素養。

所謂媒介素養,是指人們在多元化媒體和各種資訊面前,所具備的信息選擇能力、質疑能力、理解能力、評估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創造和生產能力。

移動媒介的普及,大面積提升了國人的媒介素養,降低了人們的媒介門檻。但問題是,媒介規模野蠻擴容和媒介技術迭代迅疾的今天,人們的媒介素養升級遠遠跟不上媒介迭代和媒介生態變化,致使每個人都在拼命地奔跑,才能留在原處。

峻急的危機情境下,容易滋生未經證實的灰色信息和黑色信息,甚至會出現謠言「蝙蝠」漫天飛舞。人們對疫情的感知不同於尋常狀態,敏感、恐懼、焦慮心態下的信息感知、判斷,更有可能發生變形和扭曲。此時,亟須公眾具有可觀、健全的媒介素養,增加自身對有害有毒信息的免疫力。

這種媒介素養,一方面來自政府部門和權威媒介機構,要加強權威、核心信息的及時供給和披露方式方法的公開透明;另一方面,來自人們自身,用平時積攢的媒介素養,築起信息安全防護網,自覺做到並提醒身邊人對那些關乎疫情真相和自身生命大計的信息,多留一個心眼;對那些真偽難辨的疫情資訊,保持應有的警惕和審慎,將有害有毒信息的危害降到最低。

當前這場疫情,既是對我們媒介素養的一場空前測試,也是一個深刻的媒介素養和信息安全教育的課堂。這是這場疫情給我們出的很多難題中,一道重要的考題。和對疫情病源病理的認識,有一個從未知到一知半解、到全然了解的過程一樣,我們需要付出努力,也要從教訓中獲得免疫力,才能真正提升媒介素養。

在這個過程中,僅靠個人努力還不夠,需要國家、社會以及專業機構,特別是專業教育機構的參與,把媒介素養作為公眾素養的重要選項去歷練和提升。在媒介已成為社會系統和個人生活重要「神經元」的今天,公眾的媒介素養不是口紅之類的裝飾品,而是剛需。值此疫情特殊時刻,更是如此。(作者系復旦新聞學院教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疫情防控

相關推薦

評論(18)

相關焦點

  • 媒介素養理論框架下的受眾研究新論
    媒介素養理論框架下的受眾研究新論 2018年05月21日 09:54 來源:《現代傳播》 作者:張開 字號 內容摘要:【摘要】中國大陸媒介素養研究已歷經20年的發展,無論是因應新媒體時代的呼喚,還是回應該領域研究進程中出現的問題
  • 提升公眾科學素養,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另一場「大考」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科協常務副主席司馬紅說,「提升公眾科學素養具有必要性、迫切性。」1 科學素養是戰勝危機的利器所謂科學素養,通常是指了解科學知識、了解科學的研究過程和方法、了解科學技術對社會和個人所產生的影響。資訊時代,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概念迭代日新月異。當新冠疫情暴發後,有關病毒傳播、預防診療措施等打著「科學」幌子的謠言屢見不鮮。
  • 提高公眾科學素養出路在哪--訪全國政協委員何祚庥
    在今年兩會上,「我國公眾科學素養如何提高?」、「科普的出路在哪裡?」等等,成為委員代表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就此,記者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何祚庥。  記者:去年中國科協公布的最新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報告顯示:每千人中只有14人具有基本科學素養,不及美國10年前的六分之一。調查還發現中國人很少去科普場所等等。中國人真是這麼「不熱愛科學」嗎?
  • 兒童熱衷網絡社交 如何給"00後"補上媒介素養課
    該研究提出,應將媒介素養培養教育體系下移至小學課程體系,並注重面向家庭開展媒介素養教育。 網絡社交常態化,家長管還是不管 在與父母爭取智慧型手機的戰鬥中失敗的「00後」長春少年周成,大雪天出門參加管樂培訓時,還是極不情願地帶上了「老人機」。智慧型手機曾讓周成大開眼界,半夜還用微信與同學聊得火熱,結果被父母發現了好幾次。
  • 高能物理學家王貽芳評「量子波動速讀」:公眾科學素養有待提高
    對於近期被曝光的騙局「量子波動速讀」,王貽芳對紅星新聞記者評價稱,「公眾的科學素養有待提高。」對於基礎物理領域,王貽芳稱,中國的科學發展到今天,絕大部分研究的問題都像是打「遊擊戰」。「最難的、最核心的、最關鍵的東西,我們還沒有真的去做過類似於攻堅戰的事情。」王貽芳說道。當紅星新聞記者問及如何看待當前大型粒子對撞機面臨的爭議——部分公眾認為投入高額資金建設,還有可能沒有任何成果,因此反對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
  • 具備怎樣的科學素養才算合格?
    當今時代比任何時候都需要用科學理性來武裝頭腦,來提高民族的素質,來提升國家競爭力。按照美國教授米勒對於科學素養的認識,這些人都應該是具備科學素養的人,因為,他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獲得知識,了解自己暫時不懂的事物。按照美國對科學教育的研究,認為現在是移動學習、泛在教育時代,也同樣印證了科學素養的理論。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雖然教育尤其是正規教育體系是科學素養的主要來源,但已經完全不是傳統認識上的科學素養概念了。
  • 會上網就是具備科學素養?我們該如何測度科學素養?
    可見,這種科學素養的計算方法事實上把一大批高素養的人員劃為沒有科學素養的人,客觀上降低了整個民族的科學素養水平。此外,測量的目的不同,導致指標體系建構上的差異。有關資料表明,米勒測度科學素養的目的是衡量美國公民行使民主權力、參與科學決策的能力,以此為目的的科學素養測量,顯然知識、方法、態度維度都是必要的。
  • 【百家論考】著力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考生在高考備考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科學素養。本報記者張寶敏攝    生物科學素養是公民科學素養構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任務,也是高考評價的核心目標。
  • 移動媒介素養測量研究:理論流變與量表開發——基於1832份調查問卷...
    與此相輔相成,Buckingham區分了用戶在媒介使用中的兩種不同特質的素養:功能性(functional)與批判性(critical)。功能性素養是有關技能和知識的能力;批判性素養是意義生成和判斷信息可靠性與有效性的能力。[38]Wu Jing等在上述基礎上建立起了一個評價新媒體素養的基本模型。
  • 科學抗疫——一堂公眾科學素養課
    近年來,中國大力推動科學普及,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持續提升,目前已達到創新型國家水平。科學素質是走出危機的基石近日,於北京舉行的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上,來自全球23個國際、國家和地區的科技組織代表、政府領導與相關領域頂尖專家齊聚一堂,就公眾科學素質與科學抗疫等主題展開對話。「中國人民的公眾科學素質,是我們走出疫情危機的重要基石。」
  • 幼師科學素養再加強
    「關注生命、關注科學」也再次成為熱點,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內省與反思。很多幼兒園都結合生命教育研發契合本園實際的園本課程,而園本課程的研發和實施,對幼兒教師現有的科學素養水平提出了挑戰。    淨水實驗暴露出教師科學素養「短板」一些幼兒教師本身的科學素養怎麼樣?
  • 2021甘肅事業單位綜合應用能力備考指導:提升公民科學素養
    2021甘肅事業單位綜合應用能力備考指導:提升公民科學素養 為了幫助各位考生備戰甘肅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準備了事業單綜合應用能力備考指導:提升公民科學素養。希望各位考生能及時查看,助您一臂之力。
  • 觀點|板藍根又遭「雙黃連式」哄搶,克服群體無理性亟需提升社群科學素養
    而從受眾的角度,至關重要是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以及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強調弘揚科學精神和傳播科學方法的重要性之所在。,我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達到8.47%,比2015年的6.20%提高2.27個百分點。
  • 科學素養也是「免疫力」 | 人民時評
    如此這般,除了不確定性所帶來的信息獲取焦慮,也折射出一些人科學素養亟待提升的現實。近些年來,高科技日益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新技術新概念層出不窮,但與此同時,各種「偽科技」產品也魚目混珠。比如,科技熱詞「區塊鏈」被一些不法分子藉機炒作,以「虛擬幣」之名行「傳銷幣」之實;一些保健品企業進行虛假宣傳;非法培訓機構的「量子波動速讀」騙局,也忽悠了不少家長……在資訊時代,知識的「保質期」越來越短,「折舊率」越來越高,但越是如此,就越需要對新事物、新概念秉持一份冷靜甄別的理性意識,涵養一份「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科學精神。
  • 平時總提到科學素養,它到底指什麼
    科學素養內容包括諸多內容 | 圖源:casnr.unl.edu科學素養一詞開始時是被用作一個思想化的口號,沒有一個完全特定的意義。因此,人們在討論科學素養的定義時,並沒有把literacy的兩個差異極大的意思弄清楚, 更不用說加以區分。
  • 北師大出版集團《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評系列》新書出版暨研討會召開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彭詩韻)7月23日,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邀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綜合組專家在線上召開《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評系列》新書出版暨研討會議。
  • 關於提升公民科學素養,看看這些院士專家和諾獎得主怎麼說
    公眾科學素養是戰勝疫情的重要力量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龔克表示,新冠疫情期間,實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隔離等科學的社會性措施需要廣泛社會支持,而這有賴於公眾對科學的理解,即公眾科學素養。「科學素養不僅是指了解科學真相,還要有能力基於事實去做科學判斷。如何做出正確的判斷、辯論、決策,這也是科學素養重要的評價標準。」中國科學院院士蒲慕明說。
  • 民科學素養調查就要結束了?你的科學素養達標嗎?
    科學素養是什麼,簡單的說就是對於你接收到的科技信息,它的來源(官方渠道還是公朋友圈),你對科學技術的態度(凡是我三十五歲誕生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規律要受天譴的),以及你對科學的理解(地球為什麼繞著太陽轉)。上一次2018年的普查,我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眾只有8.47%,對於2020年這次普查,我國的目標是達到10%,是不是覺得數據很低很寒酸,那是因為你不了解情況。
  • 適合文科生看的科學素養的紀錄片有哪些?
    適合文科生看的科學素養的紀錄片有哪些?首推《宇宙時空之旅》(COSMOS:A SPACETIME ODYSSEY):是一部花費重金打造的科普巨製,由福斯廣播公司(FOX)和國家地理頻道(NGC)於2014年3月開始陸續在全球播出。
  • 教師的職業素養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教師的職業素養是考查比較多的考點,考查形式有單選、多選、簡答等,需要全題型備考,在備考過程中要注意細節。教師的職業素養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內容,即道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和心理素養,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這部分內容。一、道德素養道德素養是比較重要的考點,曾經考查過簡答題、單選題等,因此需要再備考過程中加強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