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在高考備考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科學素養。本報記者張寶敏攝
生物科學素養是公民科學素養構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任務,也是高考評價的核心目標。2007年4省區高考生物試題重視對考生科學素養的考查,在生物科學和技術的基礎知識、科學探究的方法、獲取新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對考生進行測試。
4省區高考生物試卷根據考試大綱、使用教材的情況和學生的實際分別考查了生物學課程的主幹核心知識和技能。如全國卷Ⅰ、全國卷Ⅱ、北京卷、天津卷、重慶卷、四川卷、江蘇單科卷重點考查的考綱一級主題內容有:細胞——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生物的新陳代謝、遺傳變異與進化、生命活動的調節、微生物與發酵工程、生物與環境,尤其是「生物的新陳代謝」、「生命活動的調節」、「遺傳變異與進化」,在以上各套試題中均得到了重點考查。如全國卷Ⅰ第1題從理解能力層次考查遺傳變異方向與電流方向的關係;第2題考查了特異性免疫過程中淋巴細胞、抗原、抗體的免疫關係;第3題考查種群數量增長的S型曲線及其應用;第4題考查穀氨酸發酵涉及的微生物知識;第5題以曲線圖的形式考查了分泌蛋白在細胞內的分布情況和運輸過程;第30題以組合題的形式考查C3植物和C4植物葉片結構的特點、光合作用的過程以及生長素類似物對扦插生根的理論和實驗問題;第31題則以果蠅作為研究對象考查了對遺傳基本規律的掌握程度。全套試題考點設置突出重點,考查層次符合高中生物教學要求,實現了對生物科學素養的有效考查。
考查生物學課程的基礎知識也是4省區高考生物試卷的共同特點。值得注意的是,高考命題強調以能力測試為主導,並不是削弱生物學基礎知識在形成學生生物科學素養方面的作用,而是從運用知識的層次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實驗和科學探究能力是生物科學素養的核心要素,是高考能力測試的重點。生物實驗操作技能是指能獨立完成考綱規定實驗,包括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並能將這些實驗涉及的方法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如全國卷Ⅰ第1、5題,全國卷Ⅱ第5、30題,天津理綜卷第6題,山東理綜卷第8題,分別考查了觀察圖標、曲線獲取信息的技能;江蘇生物卷第19、21題,廣東生物卷第2題,上海生物卷第21題,重慶理綜卷第3題分別考查了獨立完成考綱規定實驗的能力;江蘇生物卷第26、39題,廣東生物卷第32、36題、上海生物卷第41題,全國理綜Ⅰ第30(Ⅰ)題,北京理綜卷第30題,重慶理綜卷第31題,寧夏理綜卷第28題分別考查將考綱規定實驗所涉及的方法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的能力。
在全面考查考綱規定能力目標的基礎上突出考查了科學探究能力,包括運用觀察、實驗與調查、假說演繹、建立模型與系統分析等科學研究方法,以及對一些簡單的實驗方案作出恰當的評價和修訂。江蘇生物卷第39題以土豆作為實驗材料,探究酶促反應的相關問題,廣東生物卷第38題對動物腦組織中的穀氨酸脫羧酶的催化過程進行研究,全國理綜卷Ⅱ第30(Ⅱ)題研究甲烯藍溶液顏色的變化與細胞呼吸的關係,天津理綜卷第31(Ⅱ)題研究圓褐固氮菌對某種植物枝條生根作用的影響,重慶理綜卷第31題探究甘薯與馬鈴薯甜的原因,四川理綜卷第31(2)題分析人耳油性和幹耳的家庭遺傳結果,山東理綜卷第26題探究小麥矮稈性狀出現的原因,第27題要求探究端粒酶與癌變的關係並提出治療癌症的新思路,等等,所有這些試題分別從不同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全面考查了科學探究能力的各個領域。值得說明的是,新課程高考4省區高考生物試題在探究能力的考查上更深入、更細緻、更能體現科學素養的內涵。如海南生物卷第16(Ⅱ)題要求根據昆蟲危害樹木的實際提出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而寧夏理綜卷第28(Ⅱ)題則要求對同一品種種植在兩塊土地上產量差異的原因進行研究,並寫出值得研究的課題。
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涉及到3個方面的能力:理解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重視理論聯繫實際,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是生物考試大綱的明確要求。2007年高考生物試題將對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放在現實情境中進行。如江蘇卷第38題以《基礎生命科學》教材資源為素材,研究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的分子雜交診斷方法,答題時必須從示意圖中獲取信息,並運用基因工程的基礎知識分析推斷作答。重慶理綜卷第30題以小麥同偃麥草的遠緣雜交作為背景材料,考查與小麥遺傳育種有關的遺傳學問題,答題時必須仔細讀清題幹文字敘述,明確目標,然後根據相關的遺傳學知識分析作答。寧夏理綜卷第32題則以太湖汙染作為研究對象;考查培養基製備、滅菌、接種及培養觀察與計數等問題,是微生物學知識的直接應用。2007年高考生物試題設置的新情境包括科學、技術、生產、生活、社會等各個方面,有利於真實地考查運用生物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華中師範大學考試研究院徐啟發王后雄)
《中國教育報》2008年4月16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