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論考】著力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021-01-10 中國教育新聞網

 

考生在高考備考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科學素養。本報記者張寶敏攝


    生物科學素養是公民科學素養構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任務,也是高考評價的核心目標。2007年4省區高考生物試題重視對考生科學素養的考查,在生物科學和技術的基礎知識、科學探究的方法、獲取新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對考生進行測試。


  4省區高考生物試卷根據考試大綱、使用教材的情況和學生的實際分別考查了生物學課程的主幹核心知識和技能。如全國卷Ⅰ、全國卷Ⅱ、北京卷、天津卷、重慶卷、四川卷、江蘇單科卷重點考查的考綱一級主題內容有:細胞——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生物的新陳代謝、遺傳變異與進化、生命活動的調節、微生物與發酵工程、生物與環境,尤其是「生物的新陳代謝」、「生命活動的調節」、「遺傳變異與進化」,在以上各套試題中均得到了重點考查。如全國卷Ⅰ第1題從理解能力層次考查遺傳變異方向與電流方向的關係;第2題考查了特異性免疫過程中淋巴細胞、抗原、抗體的免疫關係;第3題考查種群數量增長的S型曲線及其應用;第4題考查穀氨酸發酵涉及的微生物知識;第5題以曲線圖的形式考查了分泌蛋白在細胞內的分布情況和運輸過程;第30題以組合題的形式考查C3植物和C4植物葉片結構的特點、光合作用的過程以及生長素類似物對扦插生根的理論和實驗問題;第31題則以果蠅作為研究對象考查了對遺傳基本規律的掌握程度。全套試題考點設置突出重點,考查層次符合高中生物教學要求,實現了對生物科學素養的有效考查。


  考查生物學課程的基礎知識也是4省區高考生物試卷的共同特點。值得注意的是,高考命題強調以能力測試為主導,並不是削弱生物學基礎知識在形成學生生物科學素養方面的作用,而是從運用知識的層次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實驗和科學探究能力是生物科學素養的核心要素,是高考能力測試的重點。生物實驗操作技能是指能獨立完成考綱規定實驗,包括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並能將這些實驗涉及的方法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如全國卷Ⅰ第1、5題,全國卷Ⅱ第5、30題,天津理綜卷第6題,山東理綜卷第8題,分別考查了觀察圖標、曲線獲取信息的技能;江蘇生物卷第19、21題,廣東生物卷第2題,上海生物卷第21題,重慶理綜卷第3題分別考查了獨立完成考綱規定實驗的能力;江蘇生物卷第26、39題,廣東生物卷第32、36題、上海生物卷第41題,全國理綜Ⅰ第30(Ⅰ)題,北京理綜卷第30題,重慶理綜卷第31題,寧夏理綜卷第28題分別考查將考綱規定實驗所涉及的方法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的能力。


  在全面考查考綱規定能力目標的基礎上突出考查了科學探究能力,包括運用觀察、實驗與調查、假說演繹、建立模型與系統分析等科學研究方法,以及對一些簡單的實驗方案作出恰當的評價和修訂。江蘇生物卷第39題以土豆作為實驗材料,探究酶促反應的相關問題,廣東生物卷第38題對動物腦組織中的穀氨酸脫羧酶的催化過程進行研究,全國理綜卷Ⅱ第30(Ⅱ)題研究甲烯藍溶液顏色的變化與細胞呼吸的關係,天津理綜卷第31(Ⅱ)題研究圓褐固氮菌對某種植物枝條生根作用的影響,重慶理綜卷第31題探究甘薯與馬鈴薯甜的原因,四川理綜卷第31(2)題分析人耳油性和幹耳的家庭遺傳結果,山東理綜卷第26題探究小麥矮稈性狀出現的原因,第27題要求探究端粒酶與癌變的關係並提出治療癌症的新思路,等等,所有這些試題分別從不同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全面考查了科學探究能力的各個領域。值得說明的是,新課程高考4省區高考生物試題在探究能力的考查上更深入、更細緻、更能體現科學素養的內涵。如海南生物卷第16(Ⅱ)題要求根據昆蟲危害樹木的實際提出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而寧夏理綜卷第28(Ⅱ)題則要求對同一品種種植在兩塊土地上產量差異的原因進行研究,並寫出值得研究的課題。


  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涉及到3個方面的能力:理解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重視理論聯繫實際,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是生物考試大綱的明確要求。2007年高考生物試題將對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放在現實情境中進行。如江蘇卷第38題以《基礎生命科學》教材資源為素材,研究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的分子雜交診斷方法,答題時必須從示意圖中獲取信息,並運用基因工程的基礎知識分析推斷作答。重慶理綜卷第30題以小麥同偃麥草的遠緣雜交作為背景材料,考查與小麥遺傳育種有關的遺傳學問題,答題時必須仔細讀清題幹文字敘述,明確目標,然後根據相關的遺傳學知識分析作答。寧夏理綜卷第32題則以太湖汙染作為研究對象;考查培養基製備、滅菌、接種及培養觀察與計數等問題,是微生物學知識的直接應用。2007年高考生物試題設置的新情境包括科學、技術、生產、生活、社會等各個方面,有利於真實地考查運用生物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華中師範大學考試研究院徐啟發王后雄)

 

    《中國教育報》2008年4月16日第7版



相關焦點

  • 成都龍泉中學初中生自製物理實驗器材 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中國網1月11日訊(魏傑)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緩解學生期末備考壓力。1月9日,四川省成都市龍泉中學校初中部舉行物理學科活動——實驗器材製作比賽,初二、初三全體學生在物理教師李丹、朱豔、餘敏、劉洋的帶領下參加此次比賽。
  • ...山東新高考化學:注重化學學科素養考查 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青華中學高三化學組  一.突出核心價值引領,注重化學學科素養考查,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試題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通過恰當而豐富的情境設置和任務導向,實現了對核心價值和學科素養的有效考查。
  • 學科專家解讀|如何理解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生物學課程要求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在親歷提出問題、獲取信息、尋找證據、檢驗假設、發現規律等過程中習得生物學知識,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形成積極的科學態度,發展終身學習及創新實踐能力。對於《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解讀,我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1.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2.高中生物課程內容標準;3.高中生物學業質量標準;4.高中生物課程實施與評價建議。
  • 提高公眾科學素養出路在哪--訪全國政協委員何祚庥
    在今年兩會上,「我國公眾科學素養如何提高?」、「科普的出路在哪裡?」等等,成為委員代表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就此,記者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何祚庥。  記者:去年中國科協公布的最新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報告顯示:每千人中只有14人具有基本科學素養,不及美國10年前的六分之一。調查還發現中國人很少去科普場所等等。中國人真是這麼「不熱愛科學」嗎?
  • ...歷史卷有一新嘗試:引導學生了解歷史研究基本方法(附試卷及答案)
    對湖南高考生來說,2021年新高考各科目到底會怎樣考,題型有哪些變化,一直是備受老師和考生關注的事情。日前,2021年高考首場考試——浙江省2021年首場選考和學考落下帷幕。1月10日,浙江省公布了物理、思想政治、化學、歷史、生物、地理等選考科目的命題思路。
  • 權威專家評析2020年貴陽中考生物試卷:堅持正確育人導向,注重科學...
    試題考查了核心價值、生物學科素養、科學探究、科學思維和學科基礎知識等,以真實生活和生產實踐、科學實驗和探究、生命科學史為試題情境進行組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科學,同時,也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知識的目的在於學以致用,並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科能力和生物科學素養。
  • 馬上評|提高科學素養媒介素養,莫讓謠言蝙蝠滿天飛
    馬上評|提高科學素養媒介素養,莫讓謠言蝙蝠滿天飛 澎湃特約評論員 張濤甫 2020-02-14 18:06 來源:澎湃新聞
  • 我們應該提高科學素養和理性思維能力
    我經常說自己腦子不好,其實就是事實,但我在這方面的判斷力還可以——我很清楚腦子好的人是什麼樣的,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具有科學素養和理性思維能力。記得曾經有一項調查,說中國人的科學素養比例大概在5%左右,美國人也好不到哪裡去,反正也不到10%。有些人很生氣,但其實5%已經很多了,有六千多萬人呢!一個國家有六千多萬人具有科學素養,難道還少嗎?
  • 祈福英語實驗學校(中學):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的高中生物課堂
    為了更高效地用好高中生物新教材,落實新課標理念,生物科組進行了相關教研活動。在教研中,翟哲老師結合新課標以及高一年級的學情,就「學科核心素養導向的生物課堂教學」發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認為,我們要善於利用生活或科學研究中的事實、現象,將它們作為學習材料,從學生的最熟悉的發展區出發,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關於如何將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真正落實到課堂。王虹老師的展示課《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係》向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為科組展示了邏輯嚴密、主線明確、層次分明的教學過程。
  • 為啥今年要這麼考?2021年1月選考科目試題評析來了
    為此,試卷素材除了文字外,還有圖表和漫畫等多種形式以考查學科的多種能力;試題注重把學科任務、學科內容和問題情境有機結合起來,以考查學科的關鍵能力,例如,40題第(2)問,試題政治性、思想性、思辨性特徵明顯,著力考查學科關鍵能力、培育政治認同、科學精神等學科素養。3.充滿生活氣息,培養家國情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既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也是高考命題的基本原則。
  • 從知識到能力素養有了「抓手」
    給學科能力一個科學的定義教育規劃綱要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要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要求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一綱領性要求不僅體現在學科課程標準中,也體現在中高考考試大綱中。王磊領銜的北師大「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科能力診斷評價和教學改進」課題組,從2011年開始針對學生的學科能力及其表現進行系統研究。著力探索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科能力的內涵實質及構成系統,核心素養和學科能力與學科知識內容之間的關係,以及通過各學科的學習對學生核心素養和學科能力的發展目標和表現期望。
  • 【預告】素研學生講壇 | 生物-實驗,藥物科學
    素研實驗室是由17位來自美國、英國等頂級名校的博士天團創建的在線科研學校,旨在通過專業、高效、獨創的科學探索方法,提高全民科研素養、科研技能。日前,素研實驗室與國內第一學術視頻平臺-蔻享學術,攜國際頂尖高校的一線科研工作者,帶來系列公益講座,就講講各個專業到底怎麼回事兒!讓中國學生在申請的路上,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能不踩坑、不後悔。
  • 高中生物應該怎麼學?學生應該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中生物應該怎麼學?學生應該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一、重視形成知識結構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不可能脫離知識而憑空產生。零散的、支離破碎的知識累積難以發展能力。二、重視生物科學思維的形成與分析方法的建立生物科學理論的產生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其研究方法心臟理論的形成有一定背景和發展過程,特別是科學家在進行生物學研究的過程中,他們的科學思維過程心臟分析和推理過程是生物科學的精髓所在。
  • 海南省新高考生物卷有變化:不再設選考內容
    對此,海南華僑中學生物備課組組長張杰介紹,今年生物卷全部為必考內容,不再設選考內容。「在題量減少的同時,創設複雜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以生命觀念為指導,運用科學思維方法解釋生命現象,探究生命活動的規律,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是命題趨勢之一。」張杰老師表示。  她提醒,今年生物學科高考面臨的問題是「三新一舊」新課標、新課程、新高考、舊教材。合理利用舊教材,科學對接新課標是備考的關鍵。
  • 教師的職業素養
    3.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老師不僅要具有政治理論修養、專業的學科知識,還要注意幫助學生建立學科之間的聯繫,根據學生興趣,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這就需要老師具有相應的人文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自然科學知識和生活知識等。4.的教育科學知識作為老師,如果想把知識準確無誤傳遞給學生,還需要注意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各科教材教法以及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識。
  • 浙江省2021年1月選考科目命題思路及試題評析
    為此,試卷素材除了文字外,還有圖表和漫畫等多種形式以考查學科的多種能力;試題注重把學科任務、學科內容和問題情境有機結合起來,以考查學科的關鍵能力,例如,40題第(2)問,試題政治性、思想性、思辨性特徵明顯,著力考查學科關鍵能力、培育政治認同、科學精神等學科素養。3.充滿生活氣息,培養家國情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既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也是高考命題的基本原則。
  • 眉山東坡通惠小學豐富學生課餘生活,提高學生綜合實踐素養
    中國網12月2日訊(楊銳利 李堯)豐富學生課餘生活,拓寬學生學科視野,提高學生綜合實踐素養。近日,眉山市東坡區通惠小學少先隊大隊部組織學生走進氣象局為大家開展了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主要包括「參觀地面氣象觀測場」、「人工增雨防雹火箭發射架」、「氣象預報預警平臺」等。
  • 把學生放在課堂最中央 全國小學科學名師新課堂走進育英小學
    課堂上,李霞尊重兒童的年齡特殊性及個體差異,立足「以學生為本」,從兒童的思維視角出發,以提問引導的方式,激發學生自主思考、探究。40分鐘的課堂,不僅觸發了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更讓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此外,全國小學科學教育最優秀的特級教師章鼎兒,全國特級教師徐傑、曾寶俊,沙坪垻區名師陳偉傑,都作為本次活動的名師專家組成員全程參與。
  • 鄭州市第102高級中學:高中學科教師和學生同考「高三一測」
    為提升學校教學管理人員管理素養,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增強教師對高考知識點的把控能力,鄭州市第102高級中學的中層代課幹部和相關學科任課教師參加了「高三一測師生同考」活動,此次活動與鄭州市高三年級第一次質量預測考試同步進行
  • 阿卡索接受新京報專訪 以科學語言體系提升學生英語素養
    阿卡索接受新京報專訪 以科學語言體系提升學生英語素養  近段時間,從人民網、中國新聞周刊等權威媒體,到鯨媒體垂直教育媒體,再到倪叔、孔二老師等自媒體大V,從當前中國青少兒英語學習的現狀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