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卡電鏡解決方案 —— 讓病毒無所遁形

2020-12-06 儀器信息網

徠卡顯微系統 應用專家 肖麗國


2020年,似乎來得更艱難一點。從去年12月份開始,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就像龍捲風一樣席捲全球,當前已在217個國家地區蔓延,全球確診超2402萬例,死亡破82萬例。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大流行的威脅「已經變得非常真實」。


WHO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Overview

數據來源: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ate by 2:44pm CEST, 27 August 2020


疫情之下,奔跑在一線的有我們的白衣天使,也有爭分奪秒的科研人員。而在整個疫情的防控防治過程中,電鏡技術,讓病毒無所遁形。

 

負染色技術—鑑定病毒形態

為什麼是冠狀病毒?

電鏡給了一個很重要的指標:病毒形態。

1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通過對臨床患者分離毒株樣品進行電鏡負染色,發現了病毒的存在,且形狀與冠狀病毒相似,直徑80-120nm,表面有皇冠一樣的突起,這就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方向指示。隨後,根據核酸序列比對以及其他鑑定方法,宣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

圖片來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負染色技術可以鑑別病毒形態、純度和濃度

負染技術流程簡單,檢測速度快。一般幾分鐘就可以完成。


載網要求:

1、載網親水:商業化載網表面有油脂,懸液樣品鋪不開


2、碳膜載網:促進樣品顆粒均勻分布

徠卡高真空鍍膜儀,一機兩用:鍍膜+輝光放電

EM ACE系列鍍膜儀(Leica EM ACE200)

EM ACE系列鍍膜儀(Leica EM ACE200


負染技術徠卡解決方案


冷凍電鏡技術—指導藥物和疫苗設計

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是侵染宿主的關鍵蛋白,與SARS病毒S蛋白一樣,都將宿主細胞表面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作為侵入細胞的關鍵受體。了解S蛋白的結構,弄清楚S蛋白與ACE2的作用方式,是藥物開發和疫苗設計的重點。


215日,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McLellan團隊獲得了新冠病毒S蛋白三維結構,解析度達3.5埃,確定了該S蛋白是由S1S2組成的三聚體。RBD是受體結合區域,存在多種構象狀態。與SARS病毒S蛋白比較,兩者是不同的,但整體上仍具有較高的相似度。



隨後,作者又分別分析了兩個病毒S蛋白與ACE2的親和力,新冠病毒S蛋白與ACE2KD(平衡解離常數)是14.7nMSARS病毒S蛋白與ACE2KD324.8nMKD越高,親和力越低,暗示著新冠病毒的傳染性要高於SARS病毒。



31日,華盛頓大學David Veesler團隊根據S蛋白存在多種構象,重構了3.0埃的close構象,以及3.3埃的打開單個SB區的三聚體。



結果表明,新冠病毒S胞外區表現為一個16nm長的三聚體,三角形截面,與SARS病毒S蛋白非常相似。很多序列是保守的,設計針對這一結構功能的抗體,可能會交叉反應中和這兩種病毒以及其他相似的冠狀病毒。

同時還發現S1S2邊界處存在四個胺基酸殘基插入,從而引入了新的蛋白酶切位點。這就可能會增強病毒的可傳播性,更加科學地解釋了新冠病毒傳染力強的問題。

 

219日,西湖大學周強教授團隊獲得了ACE2的全長三維結構,同時解析了S蛋白RBDACE2的複合物三維結構,看清楚了它們的相互作用方式,這一步正式揭開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神秘面紗。

「S蛋白像一座橋橫跨在ACE2表面,又像病毒的一隻手,緊緊抓住ACE2,打開細胞大門



了解了鎖的結構,接下來,就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鑰匙,設計藥物和指導疫苗的研發。技術流程與負染類似,但是樣品最終要經過投入冷凍,在低溫電鏡下進行觀察。



徠卡的EM GP2,就是一款專業的投入冷凍儀,通過對樣品的單邊或雙邊的平行吸附,實現樣品的快速均勻冷凍。包括生物樣品,工業溶劑、懸濁液、乳濁液、膠體樣品等。



冷凍電鏡技術徠卡解決方案



結果展示:

樣品:蛋白

觀察方式:cryo TEM


樣品:病毒

觀察方式:cryo TEM


樣品:纖維

觀察方式:cryo TEM


樣品:細菌

觀察方式:cryo TEM


電鏡是微生物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病原體的確定毋庸置疑在傳染病防控中佔有先驅地位,而電鏡檢查是確定病毒顆粒的金標準。電鏡研究,制樣先行。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電鏡制樣與病原體研究的內容,請與我們聯繫吧!

相關焦點

  • 行走的種草機——徠卡全新冷凍電鏡制樣解決方案
    10月24日在美麗的宜興東氿湖畔落下帷幕,徠卡顯微系統分別在材料分會與生命科學分會兩個分會場進行專題報導,為大家介紹Leica在不同研究領域中的電鏡制樣解決方案。 生命科學專場中UM應用專家肖麗國在大家的心頭種了一把草,通過介紹Leica在Cryo TEM與Cryo SEM方向的解決方案和多個應用實例
  • 徠卡推出冷凍光鏡電鏡聯用新品
    儀器信息網訊 「2015全國生物醫學農林電鏡技術研討會暨生物電鏡前沿技術培訓班」日前在浙江大學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生物醫學電鏡專業委員會和農林電鏡專業委員會主辦,浙江大學農生環測試中心與德國徠卡公司聯合承辦。
  • 材料小博士:掃描電鏡有多強大?連口罩下的新冠病毒也無所遁形
    新冠肺炎是一種讓國民聞風喪膽的病毒,它不僅會損害患者的肺,還會破壞免疫系統,心臟、腎臟等其他器官也會受累。新冠肺炎逝者肺部切面會出現黏液性分泌物,有些患者的肺部甚至嚴重纖維化。這病毒使人聞風喪膽,我們的肉眼卻看不到它,但它可以暴露在掃描電鏡下。
  • 從病毒研究談起,聊聊冷凍電鏡及背後的HPC
    對於兒童,推薦佩戴兒童專用的防護口罩,且家長需隨時注意孩子有無呼吸困難等不適情況。針對高性能計算文件系統,業界解決方案有很多:Lustre、BeeGFS、分布式橫向擴展NAS等等。 病毒研究也是對計算和存儲能力的大考戴爾科技集團是世界500強的IT解決方案企業,多年以來在高性能計算HPC領域有深厚的沉澱,在國內很多高校生命科學院也成功實施部署了規模不等的冷凍電鏡
  • 求真務實讓形式主義無所遁形
    原標題:求真務實讓形式主義無所遁形 【關鍵詞】效果為上 答案全是B的調查問卷說明了什麼?他們要求機關各部門主動「對號入座」,查找在服務基層方面工作不深入、解決難題不到位等問題。通過機關有關部門和幹部深入紮實地搞好調查研究,摸清基層迫切需要解決的困難,一件件惠兵暖兵的實事好事相繼得到落實。 【理論思考】調查問卷作為一種貼近官兵、搜集情況的科學方法,是機關深入基層調研的重要手段,也是密切聯繫群眾、破除形式主義的有力武器。
  • 電鏡新應用、國產進口新技術年終探討——2018北京電子顯微學年會...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韓華研究員主要介紹了微觀腦連接圖譜的掃描電鏡三維重建技術及進展,並重點介紹了突觸水平神經大數據與重建平臺的建立,該平臺將提供一站式、大體量、高通量的微觀重建解決方案,並配備高度集成化的腦微觀重建顯微鏡集群(場發射掃描電鏡10臺套,其他設備3-臺套)。
  • 第二屆電鏡網絡會議材料科學專場精彩內容搶先看
    近年來,大家愈來愈認識到電鏡制樣技術的重要性。同時,電鏡制樣技術是一項極其精細和繁複的應用技術,如何更好的掌握這些技術,獲得滿意的樣品,是許多電鏡工作者所關心的。  本次會議中,北京大學分析測試中心高級工程師鞠晶將為大家詳細介紹透射電鏡中常用的幾種制樣技術,如超薄切片技術,離子減薄技術等等。結合電鏡拍攝的具體要求介紹各種制樣技術的注意事項和操作細節。
  • 徠卡顯微鏡的基本原理與製備過程案例分析
    但是必須指出徠卡顯微鏡成像所利用的是,三者中與樣品性狀關係最密切的透射式彈性散射電子。因為研究表明重元素對電子的彈性散射機率大,而且這類電子大多數分布在大散射角處.此外,樣品厚度越大者,這種散射也越多。如果樣品是晶體,即其原子排列整齊並有一定周期性,那麼它與電子起作用的不只是一個個孤立的原子,而要考慮晶體的整個周期勢場的作用。
  • 病毒侵染動態研究莫發愁,徠卡FLIM-FRET顯身手
    FLIM-FRET經常關注徠卡課堂的同學們,想必對FLIM-FRET都不陌生了。在這裡,我們再簡單回顧一下幾個關鍵性的概念。螢光壽命:螢光是指螢光分子吸收能量後,其處於基態(S0)的電子躍遷至激發態(S1),經過短暫停留,由激發態(S1)再回到基態(S0)時釋放出光的現象,而螢光分子停留在激發態的時間就是螢光壽命(圖2A)。
  • 徠卡顯微系統帶您走進中科院金屬研究所
    :3 臺徠卡 RES 離子減薄儀。實驗室所有徠卡電鏡制樣設備平均工作 10 小時每天。,透射電鏡,X 射線,雙束等各類分析儀器。張主任介紹,他們平臺的球差透射電鏡,一臺一年的工作機時也有 4800 小時,所以平臺電鏡對制樣需求非常大。
  • 回顧|2019年電鏡領域熱點事件年中盤點
    世界第一臺無磁場球差校正透射電鏡誕生  5月24日,英國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雜誌正式介紹了由東京大學大學院工學系研究科附屬綜合研究機構柴田直哉與日本電子子株式會社合作開發的,無磁場球差校正掃描透射電鏡MARS機型Magnetic-field-free Atomic Resolution STEM)的開發理念與部分實驗結果。
  • 顆粒粒徑檢測:專利讓粉塵顆粒無所遁形
    原標題:這項技術能讓PM2.5無所遁形!事實上,讓PM2.5無所遁形的就是顆粒粒徑檢測技術,其已被廣泛應用於工業、化學、環境安全等諸多領域。筆者利用中國專利文摘資料庫(CNABS)和德溫特世界專利索引資料庫(DWPI),採用分類號G01N與關鍵詞對2017年7月12日之前的專利申請文獻進行了檢索,並對顆粒粒徑檢測方法的各技術分支的發展狀況進行了分析和綜述,以期對該領域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 視頻解讀:新冠病毒電鏡圖片如何拍攝與製作?
    但病毒電鏡拍攝和製作過程是比較複雜的,為了使抽象內容更加容易理解,近日,美國網友邀請兩位電鏡專家,以視頻形式解讀了新型冠狀病毒電鏡(SEM與TEM)圖片的製作過程。這是第一張病毒的特寫照片,使用了一種非常特殊的成像技術,可以看到在普通顯微鏡下看不見的微小物體。它們向我們展示了病毒如何在人體內部移動,以及它如何利用這些細胞劫持我們的細胞。該病毒命名源於圖片上病毒表面這些尖尖的冠狀凸起。這些照片是理解如何戰勝病毒的關鍵。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需要請來兩位專家。
  • 環境汙染無處遁形,大疆無人機提供多樣化環保解決方案
    依託智能、可靠的無人機平臺與豐富的 SDK 生態解決方案,大疆行業應用為越來越多的一線環保部門提供多樣化無人機妙招。沿海港口城市的空氣汙染中相當一部分來源於船舶尾氣,傳統登船檢測只能在船舶靠港停泊時進行,而定點嗅探方法也受風速風向限制,在精準治理過程中面臨挑戰。
  • 近兩年電鏡儀器技術最新進展——記2015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研討會
    韓冬說在過去要做納米樣品,大家首先都會想到冷場掃描電鏡,但現在一些高端熱場掃描電鏡也能做到。  除了提高解析度,對於不導電或導電性差的樣品,如何儘量保持試樣的原始表面,在不做任何處理的條件下進行分析是電鏡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目前,採用低電壓、低真空技術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方法。
  • 探訪武漢病原檢測實驗室 24小時值守讓病毒無處遁形 (1/8)
    探訪武漢病原檢測實驗室 24小時值守讓病毒無處遁形 (1/8) "← →"翻頁
  • 徠卡顯微鏡的阿貝極限
    徠卡顯微鏡最前端的物鏡決定了到底有多少信息進入了光學系統,我們稱為——「空間頻率」。簡單的理解,透鏡是一個低通濾波器,如果我們用肉眼進行最終的觀察,成像的位置就需要人眼看得足夠清楚。像到肉眼的最佳距離被稱為Normal?Near?point,中文名稱叫最近對焦點。
  • 電鏡新技術新應用年終群議 2019北京電子顯微學年會召開
    報告人:天美高新 王勐報告題目:日立電鏡最新解決方案——從2D到3D的解析王勐從Map 3D、FIB、日立場發射與Gatan 3View聯合使用、生物三維重構、原子力顯微鏡技術、電鏡-原子力顯微鏡聯用、3D光學幹涉測試技術等八個維度分別介紹了日立表面科學3D分析解決方案。
  • 科學家研究單純皰疹病毒基因組的冷凍電鏡結構
    科學家研究單純皰疹病毒基因組的冷凍電鏡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18 16:29:21 加州大學Z. Hong Zhou研究團隊取得一項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