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體結合試驗(CFT),是將免疫溶血作為指示系統,用以檢測另一反應系統中抗原或抗體的傳統方法。早在1906年 Wassermann 就將其應用於梅毒的診斷,即著名的華氏反應。這一經典方法經不斷改進,除了應用於傳染病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以外,在一些自身抗體、腫瘤相關抗原以及HLA的檢測和分析中也有應用。該方法並非用於補體的檢測,而是利用補體的溶
細胞作用進行各種物理狀態的抗原抗體測定。
一、試驗原理
試驗有5種成分參與反應,分屬3個系統:
1.反應系統 已知抗原(或抗體)與待測抗體(或抗原)。
2.補體系統。
3. 指示系統 SRBC與相應溶血素,試驗時常將其預先結合,成為致敏綿羊紅細胞(sensi-tized sheep red blood cell,SRBCs).因免疫複合物對補體的活化無特異性,既能被反應系統激活,也能與指示系統結合。為避
免兩系統對一定量補體的競爭利用,反應分兩步進行。首先是反應系統與補體的作用;第二步是指示系統利用剩餘補體的反應。如反應系統中有抗體或抗原,則形成免疫複合物而固定和消耗補體,使後加入的SRBC-抗SRBS指示系統無多餘補體可利用,則無溶血反應發生;反之則溶血反應發生。因此,不溶血為補體結合試驗陽性,而溶血為試驗陰性。試驗中將反應系統的待測抗原(或抗體)作系列倍比稀釋可進行半定量測定。試驗中以50%不溶血作為判斷終點。
二、試驗方法
補體結合試驗的影響因素很多,應充分考慮包括待測抗原或抗體、反應容器在內的可能導致的抗補體現象。因此,從試驗前的製劑準備,到試驗過程中的對照設計,均應嚴格按要求進行。
(一)試劑的準備
1.抗原或抗體。
2.補體 在補體結合試驗中,採用豚鼠血清為補體。
3. 待測標本 採血並及時分離血清用於檢測或-20℃保存備用。試驗前,應先將血清56℃加熱30分鐘(或60℃3分鐘)以滅活補體。血清標本遇有抗補體現象時,可作下列處理:
①加熱滅活時提高12℃;②-20℃凍融後離心去沉澱;③以3mmol/L鹽酸處理;④加入少量補體後再行滅活;⑤以白陶土處理;⑥通入CO2;⑦以小白鼠肝粉處理;⑧用含10%新鮮雞蛋清的
生理鹽水稀釋血清。
(二)正式試驗 根據反應體積的大小,有小量法、微量法等,其中小量法較為常用。
廣州鴻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Add):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峻文街9號合景天峻A12-13
電話(Tel):020-28141975
網址(Web):www.hqbio.cn
Q Q:2259815516 2944537878
郵箱:1392647548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