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倖存後,她因AI癌症研究獲得首屆AAAI百萬美元大獎

2020-09-25 AI科技評論

作者 | 青暮

2014年:她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

2017年:她開發了可以提前幾年診斷出她的癌症的ML模型。

今天:她被宣布為AAAI松鼠AI獎的第一位獲得者,獎金100萬美元,該獎項旨在表彰她在癌症診斷和藥物合成方面的工作。

她是麻省理工學院教授Regina Barzilay。

1 關於「AI諾貝爾獎」

一百多年來,諾貝爾獎每年都會頒發,以表彰科學家在化學、文學、醫學、和平、經濟與物理學方面的突破性成就。這些學科無疑會繼續影響社會,而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等新興領域也開始深刻地重塑世界。

認識到這一點,世界上最大的AI協會——AAAI 創立了松鼠AI獎,一百萬美元獎金由在線教育公司松鼠AI提供。

早在去年5月25日,在AIAED全球AI+智適應教育峰會上,松鼠 AI 就聯合 AAAI發布了這一獎項,宣布將每年出資 100 萬美金,獎勵給全球領先有突破性並且為社會創造商業及為人類創造巨大價值的 AI 技術,並稱呼該獎項為「AI 諾貝爾獎」。

獲獎者Regina Barzilay是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的Delta電子學教授,也是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MIT-CSAIL)的成員,她因利用機器學習模型來開發抗生素和其他藥物的工作而受到認可, 並長期致力於發現和診斷乳腺癌。

Barzilay在獲得以色列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的學士學位和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學位後,於2003年加入麻省理工學院。她還獲得了麥克阿瑟「天才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職業獎、微軟學院獎學金、多個「最佳論文」獎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的傑米森獎(表彰她在教育上的成就)。

AAAI獎項委員會主席Yolanda Gil表示,他們很高興能頒發這一新獎項。AAAI由來自全球50個國家的300多名當選Fellow和6,000名成員組成,是全球最大人工智慧科學學會。許多AI先鋒包括Allen Newell和John McCarthy都是其成員。AAAI創立了幾個有影響力的AI獎項,包括費根鮑姆獎,紐厄爾獎(與ACM聯合創立)和恩格莫爾獎。

2 禍兮福所倚

Barzilay早期專注於自然語言處理,從可解釋的機器學習到破譯古代語言,Barzilay對計算機科學的各個主題進行了研究。自2014年在乳腺癌中倖存下來後,她將注意力轉向了醫療保健。

Barzilay在接受MIT科技評論的採訪中提到,她在醫院治療時想到,乳腺癌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醫院有這麼多患者,積累了很多數據,為什麼不好好利用呢?

但是要獲取美國醫院的數據並沒有簡單,Barzilay花了不少時間才找到願意合作的醫院。然後,Barzilay開始通過圖像識別技術檢測乳房X光片來預測患者的患癌風險。

檢測乳腺癌這項工作對於醫生而言也不容易,每張乳房X光片都有可能存在不是癌症標誌物的白點,醫生必須決定是否對其中高風險的白點進行活檢,即需要在直覺判斷與有損活檢之間取得平衡。Barzilay表示,但正是數據驅動型AI可以幫助我們以更加系統化的方式做出決策的類型。

儘管遺傳學和現代影像學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大多數乳腺癌患者的確診仍然充滿了意外性。對於某些人來說,為時已晚。過晚的診斷意味著激進的治療、不確定的結果以及更多的醫療費用。識別患者一直是乳腺癌研究的重點。

考慮到這一點,MIT-CSAIL和麻薩諸塞州總醫院(MGH)的團隊創建了深度學習模型,可以根據乳房X光片預測患者是否可能患上乳腺癌,最早可提前五年判斷。Barzilay從工作中意識到,如果當時存在這樣的系統,她的醫生實際上可以提前兩三年發現她的癌症。

該模型在60,000多名MGH患者的診斷數據上進行訓練,從而了解了乳腺組織中的微妙模式,這些模式是惡性腫瘤的先兆。

該團隊的模型在預測風險方面比現有方法要好得多:模型將所有癌症患者中的31%準確地置於其最高風險類別中,而傳統模型只有18%。

自1989年建立第一個乳腺癌風險模型以來,其發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人類知識和直覺驅動的,人們考慮的因素包括年齡、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家族史、激素、生殖因素以及乳腺密度。

但是,大多數標誌物與乳腺癌的相關性很弱。結果,傳統模型在個人層面上仍然不是很準確,並且鑑於這些限制,許多組織仍然認為不可能進行基於風險的篩查程序。

MIT / MGH團隊訓練了深度學習模型來直接從數據中推導出模式,該模型檢測出的模式對於人眼來說太微妙了。

  • 相關論文:https://pubs.rsna.org/doi/10.1148/radiol.2019182716

  • 相關項目:https://github.com/yala/OncoNet_Public

Barzilay創建的用於早期乳腺癌診斷和風險評估的算法,已在包括瑞典、臺灣和波士頓麻薩諸塞州總醫院在內的全球多家醫院進行了測試。現在,她正在與巴西的Protea研究所等乳腺癌組織合作,為世界各地的貧困人口提供診斷工具。

同時,她一直在開發用於藥物發現的機器學習模型:她與合作者一起創建了用於選擇治療劑分子候選者的模型,從而能夠加速藥物開發,並在去年幫助發現了一種名為Halicin的新抗生素,它能夠殺死許多對抗生素具有抗藥性的致病細菌,包括鮑曼不動桿菌和艱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c-diff」)。

作為Koch綜合癌症研究所的成員,Barzilay說道,「通過我自己的生活經歷,我開始意識到,我們可以創造出減輕人類痛苦、改變人類對疾病理解的技術。」

Barzilay還是麻省理工學院的醫學工程和科學研究所的成員,也是麻省理工學院的Abdul Latif Jameel衛生機器學習診所的聯合負責人。該診所近期正致力於「AI Cures」計劃,這是一項跨機構的計劃,致力於開發低成本的Covid-19抗病毒藥物。

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學教授、諾貝爾獎獲得者Phillip Sharp說:「Regina在乳腺癌檢測和預測新型化學物質的藥物活性方面取得了真正的突破。作為她的同事,我很榮幸能成為使用機器學習方法來改變醫療保健和生物科學領域的先鋒。」

參考資料:

  1. https://news.mit.edu/2020/regina-barzilay-wins-aaai-squirrel-ai-award-artificial-intelligence-0923#article-video-inline

  2. https://news.mit.edu/2019/using-ai-predict-breast-cancer-and-personalize-care-0507

  3.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0/09/23/1008757/interview-winner-million-dollar-ai-prize-cancer-healthcare-regulation/

  4. https://www.reddit.com/r/MachineLearning/comments/iyhhgt/d_israeli_mit_professor_regina_barzilay_wins_1m/

相關焦點

  • 患上乳腺癌後開發AI診斷模型,MIT女學者獲「AI諾貝爾獎」
    、開發抗生素等藥物的ML模型,獲得了廣泛的認可。AAAI前任主席兼獎勵委員會主席Yolanda Gil表示:只有世界知名的獎項,比如圖靈獎、諾貝爾獎,才會獲得百萬級別的獎金她曾在以色列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獲得本科學位,隨後前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並在康奈爾大學做了一年博士後研究。
  • AAAI 2021獨家爆料!錄取率21%、Oral取消、評審出現Bug、Reddit上...
    但是,不知道以後全球疫情徹底結束、AI頂會恢復下線後,Oral評級是否還會回來,看官,您覺得呢? 2、AAAI頒發第一屆百萬美元松鼠AI獎 2020年9月24日,麻省理工學院教授Regina Barzilay被宣布為AAAI松鼠AI獎的第一位獲得者,獎金100萬美元,該獎項旨在表彰她在癌症診斷和藥物合成方面的工作。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新增評委:薛其坤、莊小威、張壽武
    值得一提的是,薛其坤是未來科學大獎的第一屆得主,憑藉在反常量子霍爾效應和高溫超導方面的成就在2016年捧走了價值100萬美元的物質科學獎,並在頒獎典禮上說道:「沉甸甸的大獎給我這艘沂蒙小船注入了核動力。」薛其坤團隊還在不久前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盧煜明、薛其坤獲頒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獎金100萬美元
    ►清華大學副校長、物理系教授薛其坤1月15日,首屆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研究是一項壓力很大的職業,通常需要很多年來完成。因此,我也要感謝我的太太,她今天也來了。謝謝她的理解,讓我能夠在她面前闡述我的想法,甚至是在電影院。感謝我太太的家庭,我的嶽父、嶽母,以及我太太的兄弟,能夠讓我與我的太太約會。也感謝Cedric Yiu介紹我和太太認識。感謝各位觀眾聽我的介紹。
  • 首屆「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 薛其坤、盧煜明獲獎
    首屆「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 薛其坤、盧煜明獲獎來源:新華網 2016-9-19 閻冬  歷經一年半的嚴格提名、篩選和評審,中國首個由大陸企業家、科學家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大獎——首屆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今日在京舉行並正式揭曉獲獎科學家名單。「物質科學獎」由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得,「生命科學獎」則由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獲得。
  • 視頻|未來科學大獎:清華薛其坤、港中大盧煜明分獲百萬美元
    9月19日下午14時30分許,被稱為中國民間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生命科學獎花落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物質科學獎花落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獎者每人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獎金的使用方式不受限制。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獲獎者是從收到的將近700份提名中不斷縮短名單選出的。
  • 未來科學大獎揭曉,施一公、潘建偉、許晨陽分獲百萬美元獎勵
    9月9日下午,有「中國版諾貝爾獎」之稱的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 據澎湃新聞報導,清華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北京大學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許晨陽分別獲得「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金各為100萬美元。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砒霜治療白血病奠基人張亭棟等四人折桂,獎金高達百萬美元
    9月6日,有「中國諾貝爾獎」之稱、獎金高達一百萬美元的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2020年獲獎名單。其中,張亭棟、王振義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砒霜)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盧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因其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砒霜治療白血病,成果拯救百萬人,獲未來科學大獎的張亭棟牛在哪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獎勵金額為每年100萬美元,每屆評獎時,獲獎人數根據同一項工作最突出者確定今年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的科學家是張亭棟和王振義,而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的則是盧柯,獲得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則是彭實戈,純國產數學家。
  • 百萬美元獎金!高官獲評「未來科學大獎」的背後的故事
    高級官員也能獲評「未來科學大獎」得百萬美元獎金,小編一語驚人!在今年的「未來科學大獎」頒發揭曉之時,就有這麼一位副省級官員獲此殊榮。官員與科學獎?這一切的背後究竟暗藏著怎樣的秘辛,小編便和各位朋友一起探究一下「未來科學大獎」官員獲獎背後的故事。
  • 最年輕科學家28歲就獲百萬大獎,鍾南山發來寄語
    9月9日,10位年齡28歲至34歲的青年科學家獲得第三屆達摩院「青橙獎」,他們每人除了收穫100萬人民幣的獎金外,還將得到阿里提供的開放數據、應用場景等全方位科研支持。」將300萬美元的獎金獎給了4位科學家,3年來,這個由多位知名企業家支持的大獎,共計900萬美元的高額獎金獎給了20位科學家,他們分別獲得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獎三大獎項。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單項獎金百萬美元「砒霜治療白血病」奠基人張亭棟等四人折桂
    9月6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現場獲悉,今年,張亭棟、王振義因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盧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因其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俄數學家棄百萬美元大獎 曾拒「菲爾茨獎」(圖)
    猜想找到了答案 大獎卻找不到獲獎人     俄數學家拒領百萬美元大獎  在數學界,他很成功,破解世紀難題之一      在社會上,他很失敗,不會做人丟了工作  有「世界最聰明男人」之稱的俄羅斯數學家格裡戈裡·佩雷爾曼近日說,他不接受美國克萊數學研究所提供的百萬美元獎金。
  • 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遼寧副省長盧柯上榜獲獎百萬美元
    【僑報網綜合訊】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近日在北京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4名科學家上榜。其中,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是遼寧省政府副省長。據悉,這個創立於2016年的獎項,單項獎金高達100萬美元。遼寧副省長也是「最年輕中科院院士」 因克服金屬材料難題獲獎綜合上海澎湃新聞、中新社報導,北京時間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盧柯及其研究團隊獲獎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 每年新增癌症人數超百萬,關於癌症的5個冷知識,希望能夠了解
    英國著名的醫學專家查理.史密斯曾經發布言論:癌症是所有因病死亡中「最好的死法」!,癌症是一種衰老性疾病,越是隨著年齡增長,後期患癌的風險也就會越大。 這是絕大部分中國人對癌症的歧義,認為癌症就是「絕症」! 但事實上,癌症的治療研究從未停止過,臨床也有多個針對癌症的治療和控制手段,這包括了傳統的手術、放化療等。
  • 副省長拿下科學大獎,獲百萬美元獎金!團隊發現新型納米結構
    9月6日,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名單正式公布,共4人獲獎。張亭棟和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該獎項單項獎金為100萬美元。「物質科學獎」獲得者研究團隊發現兩種新型納米結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南都記者注意到,盧柯現任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負責科技、衛生健康、體育等方面工作。
  • 17歲少女發明預測癌症技術,一舉獲得大獎,受到歐巴馬白宮接見
    這項技術,將乳腺癌和混合系白血病(MLL)兒童癌症的預測準確率提高到99.11%,震驚了科學界。因為"Cloud4Cancer"的誕生,許多人的生命得到了拯救。為此,她還得到了歐巴馬的接待。
  • 年輕人患癌後的反思:我總是在拼命,一不小心就「拼」出了癌症
    年輕人不能太懶,懶出癌症晚期 在27歲這個風華正茂的年齡階段,被確診癌症,這是多麼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而2019年5月份就有一位27歲癌症患者發表一篇「患癌後反思」的文章,這篇文章雖然簡短,但是迅速的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字字引人深思: 2016年5月,我被確診急性T淋巴細胞白血病,俗稱血癌。一發病率僅有10萬分之0.67且在臨床上生存期限僅為一年的特殊血液惡性腫瘤。
  • 孟山都隱瞞除草劑危害 被判賠償患癌園丁2.8億美元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陪審團11日裁決,農用化學品巨頭孟山都公司賠償一名罹患癌症的前園丁2.89億美元(約合19.8億元人民幣)。孟山都不認同裁決,表示會提起上訴。訴訟最終獲法院受理,後因詹森病情嚴重,時日無多,得以提前進入法庭審理階段。經過近兩個月法庭審理,一個陪審團11日認定,孟山都應當支付2.5億美元(17.1億元人民幣)懲罰性賠償和超過3900萬美元(2.7億元人民幣)補償性賠償和其他費用。詹森當天在法庭上鞠躬致意。他的律師詹森・威斯納說,陪審團的裁決說明了一切,「只要你是對的,就能夠輕鬆勝訴」。
  • 90後女演員患癌去世 別忽略這些「癌症信號」
    9月7日下午,  90後女演員徐婷因身患淋巴癌救治無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