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就是財富!最年輕科學家28歲就獲百萬大獎,鍾南山發來寄語

2020-09-09 大樹成長營

9月9日,10位年齡28歲至34歲的青年科學家獲得第三屆達摩院「青橙獎」,他們每人除了收穫100萬人民幣的獎金外,還將得到阿里提供的開放數據、應用場景等全方位科研支持。

1個月前,年僅27歲的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張霽剛畢業,就拿到華為公司201萬的年薪待遇,其他7位博士的年薪也從90萬到156萬元不等。任正非說,華為從全世界招募的天才少年要像「泥鰍」一樣,鑽活華為的組織,激活華為的隊伍。

而就在3天前,第三屆「未來科學大獎」將300萬美元的獎金獎給了4位科學家,3年來,這個由多位知名企業家支持的大獎,共計900萬美元的高額獎金獎給了20位科學家,他們分別獲得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獎三大獎項。

同樣,在2019年11月2日,由騰訊發起的「科學探索獎」首屆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獲得300萬人民幣獎金,分5年發放,並且獎金稅費的部分由騰訊承擔。

這樣的大獎、獎金和博士高薪,目前已經成為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而這些獎金或薪酬,全部由知名企業和企業家提供,類似密集的高金額獎勵科研和科學家的活動,為近年來少見,無疑是值得稱道的。

百萬起底的大獎獎勵或年薪,對推動科研創新、吸引青少年愛好科學,將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讓「知識就是財富,知識改變命運」不再是一句空話,潛心從事科研工作同樣可以衣食無憂,還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些獎項提供的經濟支持,也能讓科研工作者能更專注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2019生命科學領域獲獎者劉穎說:「獲獎讓我以後能心無旁騖地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今後再有人問研究的商業價值時,我可以有底氣地回答我只是感興趣」。

同樣,這樣的獎勵也引導更多的科研工作者關心下一代的成長。信息電子領域獲獎者吳華強說,自己也來自大山,有了這個獎金自己計劃在中學母校設立一個獎學金,鼓勵學生多探索。

馬克思曾說,社會勞動生產力,首先是科學的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今天這個的紛繁複雜的世界裡,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不受制於人,才不至於被「卡脖子」。

無論是青橙獎、科學探索獎、未來科學大獎,還是華為的「天才少年」計劃,都在鼓勵和和支持年輕科技工作者,他們代表了時代的「硬核要求」,他們堅定的科學信念、追求卓越的工作態度和顯著的科研成就,提升了全社會的原始創新能力,是對社會最好的回饋。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也寄語年輕的科學家:「你們處在最好的時候,要記得把握機遇,發揮你們的創造力。」

相關焦點

  • 百萬美元獎金!高官獲評「未來科學大獎」的背後的故事
    高級官員也能獲評「未來科學大獎」得百萬美元獎金,小編一語驚人!在今年的「未來科學大獎」頒發揭曉之時,就有這麼一位副省級官員獲此殊榮。官員與科學獎?這一切的背後究竟暗藏著怎樣的秘辛,小編便和各位朋友一起探究一下「未來科學大獎」官員獲獎背後的故事。
  • 鍾南山團隊梁文華斬獲阿里百萬大獎,累計影響因子超650分
    鍾老在這次疫情戰疫中,功勳卓越、已載入史冊,最近剛獲國家的「共和國勳章」大獎。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像鍾老這麼厲害的人物,帶出來的團隊自然也是非常厲害的。鍾南山團隊的梁文華是本屆青橙獎獲獎者之一,也是首個來自醫學領域的獲獎者。
  • 50位科學家拿到1.5億大獎 最年輕才30歲
    50位科學家拿到1.5億大獎,最年輕才30歲   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結束,來自九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依次從饒毅、潘建偉、鄔賀銓、程泰寧等發起人手中接過獎盃,繼續他們探索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無人區」的科研之路。
  • 鍾南山寄語:勇氣、擔當和責任是青年人必備的素質
    11月28日,她見到了自己一直敬佩的鐘南山院士。   兩個人從個人生活到職業追求,從方艙記憶到疫情走向,從國內疫情防控到國際疫情形勢,相談甚歡。鍾院士還手寫寄語鼓勵劉家怡和新生代,「勇氣、擔當、責任,青年人必備的素質」。
  • 遼寧副省長盧柯獲科學大獎,曾是最年輕院士
    「院士副省長」,他16歲上大學,30歲當博導,2003年11月,年僅38歲的他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當時最年輕的院士。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是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以往的獲獎者包括袁隆平
  •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揭曉!96歲老院士寄語年輕科研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與王振義院士的電話連線中,96歲的王院士不僅對大會表示了感謝,還藉此機會激勵了中國廣大年輕科研者。他也拋給了嘉賓一個問題:為什麼今年這個大獎不獎勵給年輕人?,1986年獲普魯旺斯大學博士學位,目前他擔任山東大學教授。
  • 強調「未來」的大獎,為什麼不獎勵給年輕的科學家?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餘鵬鯤】 未來科學大獎是2016年成立的,以獎勵中國傑出科學家為目的的新興科技大獎。這項獎勵最引人注目的是獎金特別高,單項獎金約700萬元人民幣。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的「生命科學獎」頒發給了張亭棟、王振義兩位科學家,表彰他們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做出的決定性貢獻。
  • 北大黃芊芊:17歲進北大28歲博導,今獲300萬大獎不輸顏寧
    ,比顏寧還要年輕得多,她默默在自己的科研領域裡不斷掘進,科研成果早就震驚了世界。她就是黃芊芊。黃芊芊一直低調,只管埋頭做科研,她廣為人知是從2019年那封信開始的。那一年,北大新生通知書裡,有著名校友給新生的一封信,29歲的黃芊芊就是這些校友中的一位。當年,很多北大新生都感到好奇,一位如此年輕的姐姐,怎麼跟一群老教授一起寫了一封信呢?
  • 96歲老教授獲百萬大獎:「有高興也有憂愁」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其中「生命科學獎」頒發給了兩位耄耋老人:88歲高齡的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和96歲高齡的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教授王振義。「我憂愁的、不開心的地方,就是覺得我們年紀輕的人跟上來的不夠。我們的標準是看論文,不看他的實際工作能力。年輕的人才為了論文而工作,發表了高級別的論文就認為自己了不起,這樣是做不出工作來的。」王振義坦言。
  • 鍾南山再獲大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鍾南山再獲大獎#近日,民族英雄鐘山南院士,再度獲大獎。2020年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在北京舉行,鍾南山院士獲該基金年度最高獎:「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同時獲此大獎的還有樊錦詩研究員。這是鍾老繼「共和國勳章」獎獲得後的又一大獎
  • 31歲清華博導獲獎百萬自嘲,「曾長發飄飄,今鬍子比頭髮長」
    31歲的姜宇,年紀輕輕就已成為清華大學軟體學院博士生導師。2020年,他與另外9位青年科學家一起入選2020年阿里達摩院青橙獎,10位青年科學家共獲得達摩院的1000萬元獎金,其中每人100萬元。除此之外,他還將得到阿里提供的開放數據、應用場景等全方位科研支持。
  • 1000萬獎勵青年科學家!還有鍾南山的鼓勵
    2020青橙獎名單近日公布10位青年「學霸」科學家入選一共被獎1000萬元這群平均年齡不足32歲的科研後浪還收到了鍾南山的鼓勵:「你們處在最好的時候,要記住把握機遇,鍾南山團隊醫生也獲得了百萬獎金建立了新冠重症預測模型鍾南山回憶他35歲以前還在農村做鍋爐工完全沒有機會搞科研
  • 她,15歲蟬聯「中國最年輕科學家」,兩次參加世界頂級科學家論壇
    說起初三,想必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忙著中考了吧。但有這麼一個女生,她初三不是忙著備考,而是參加了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她就是中國最年輕科學家——談方琳。而當她剛上高一時,她又再次受邀,而且是本次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最年輕的參會者。這已經是她第二年參加這個匯聚了眾多世界「最強大腦」的盛會,蟬聯了「最年輕科學家」。年僅15歲就連續兩次受邀參加世界頂尖科學論壇,屬實讓人羨慕。
  • 祖籍上海的華裔天才數學家:24歲成美國名校教授,31歲獲菲爾茲獎
    而數學領域的人才,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絕對是一種無形的財富。有這麼一位華裔,他24歲被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聘為正教授,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正教授,31歲獲得了菲爾茲獎。這個傳奇的數學天才,名字叫陶哲軒。
  • 十大「最年輕」億萬富豪!有人19歲財富過億,有人爺爺是香港巨富
    但是,這些富豪也漸漸上了年紀,所以王思聰、宗馥莉、楊惠妍、張康陽、鄭志剛等新一代的年輕企業家也開始踏足商界並且還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近日,福布斯中國就發布了一項報告。其中,列舉了目前全球「最年輕」的10位億萬富豪。據悉,在全球將近2095位億萬富豪中,其中有10位富豪的年紀只有30歲甚至是更年輕。
  • 進入鍾南山團隊、獲阿里達摩院青橙獎百萬獎金……肇慶走出去的這位傑出青年做到了
    土生土長的肇慶人梁文華入選,他將與國內其他9名傑出青年科學家一起獲得該項榮譽,每人還可獲得100萬元的獎金。這是年輕的梁文華醫生收穫的又一重量級榮譽。他曾以主要完成人之一的身份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是廣東省青年珠江學者和廣東省傑出青年醫學人才,也是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歷來最年輕的博導和副主任醫師。
  • 獲科學大獎的副省長,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開了加速的人生
    今天下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大獎公布,盧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該獎項。,下巴都會被驚掉:他16歲高考超過甘肅省分數線60分進入南京理工大學,1990年獲中科院金屬所博士學位,並因在此期間對非晶態金屬的晶化動力學及其微觀機制方面研究的出色成果,獲得首屆「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學金」
  • 28歲任北大博導的她,再獲科學大獎
    9月25日,啟動資金高達10億元的「科學探索獎」正式公布第二屆獲獎名單,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該獎項每年遴選50位獲獎者,每人在未來5年獲得每年60萬元(稅後)、累計300萬元的現金資助,並可對獎金做自由支配。值得一提的是,50位獲獎者中,最年輕的是來自北京大學微納電子學系的博士生導師黃芊芊,僅30歲。
  • 17歲考入北大,28歲北大博導​,31歲成2020「科學探索獎」最年輕獲得者!
    作為最年輕的獲獎者在現場這樣分享了自己科研路上的心路歷程一起來看看~黃芊芊的高光時刻此次2020「科學探索獎」,共有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35歲以下6位,她以31歲成為其中最年輕的一位!看看這次大獎的規模有多大?不僅每人獲得300萬獎金,還是超過800名中國兩院院士、100多位發達國家的院士、13位諾獎級別得主參與提名、推薦和評審,申報與獲獎比例約為25:1,是國內科技大獎中含金量最高之一的獎項。牛不牛?
  • 副省長榮獲科學大獎,曾是「最年輕院士」
    人類使用金屬材料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性能提高越來越難,自己研究的方向,就是在納米尺度下找到更好的結果,使用納米材料提高金屬材料的性能,讓金屬煥發出更大的活力。盧柯出生於1965年5月,籍貫為河南汲縣,出生在甘肅華池,16歲考上華東工學院(現為南京理工大學),碩博畢業於位於瀋陽的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後留在該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