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工業化循環水養殖示範基地(東營)驗收會成功舉辦。
12月23日,工業化水產養殖與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工業化循環水養殖示範基地(東營)驗收會暨淡水循環水養殖技術研討會在東營成功舉辦。此次大會由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特種水產工程分會、工業化水產養殖與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東營海容新材料有限公司承辦。會議以「淡水循環水養殖系統建設及適宜品種選擇」為主題,採取項目驗收、與現場觀摩、研究討論的方式,邀請了相關聯盟理事會單位、企事業單位、個人近160人參加。
會議伊始,聯盟劉鷹理事長、東營海容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容)李成濱總經理分別為大會致辭。聯盟陳海龍秘書長主持會議。
聯盟劉鷹理事長致辭
東營海容新材料有限公司李成濱總經理致辭
聯盟秘書長陳海龍主持會議
隨後,與會人員參觀聯盟東營淡水石斑魚循環水養殖系統示範基地,領導嘉賓為基地揭牌。據介紹,該基地佔地面積1500m2,養殖水體840立方米,由聯盟主導設計、建設,海容公司提供場地,系統設施設備均採用聯盟會員企業生產的產品,歷時3個多月施工建設,18家相關企業共同參與完成。
基地揭牌儀式
參觀海容模塊展廳
參觀聯盟東營淡水石斑魚循環水養殖系統示範基地
下午,舉辦淡水循環水養殖系統建設及適宜品種選擇討論會,邀請了聯盟劉鷹理事長、中科院半導體研究院宋昌斌院長、中科院海洋所周利博士、濟南淡水所彭福所長、東營海容新材料有限公司李成濱總經理,專家們分享了他們在工業化循環水養殖實踐中的許多寶貴經驗。
淡水循環水養殖系統建設及適宜品種選擇討論會
周利老師重點分享了他們在工業化循環水養殖南美白對蝦方面的研究情況。其養殖池由海參池改造而成,為3x6m的方形水泥池,深1.5米。該基地有2套養殖系統,每套系統14個池子,共28個池子。採用自然海水,鹽度在30-32‰。曾經有使用過地下水,但下雨後水易變渾,水質不穩定。酸鹼度一般在6.0-7.8之間,密度高時,由於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積累導致pH下降,有時會低於6,就加氫氧化鈣(石灰水)調節下。
工業化循環水養殖最大的優勢是不受季節氣候的影響,可實現全年、全天候養殖。一茬蝦養殖周期一般在三個月,但不代表一年只能養4茬。如果有加溫、保溫條件,一年可以養到6茬以上!池子是輪作的,分三段式養殖,第一階段標粗(一個月),第二階段過度養成(一個月),第三階段養成(一個月)。進苗後標粗一個月,從P5標粗到3公分,之後進入養殖系統,進入第二階段,2個月後收穫。空出來的標粗池再進苗,繼續標粗,如此重複,就可實現每個月進苗、每個月標粗、每個月出蝦,這樣一年就可以養六茬以上,如果做的好,十茬都可以。成本一般在12-13元/斤每茬(不含設備、廠房折舊費)。當然,能不能賺錢還要看蝦的行情,錯峰上市,最好春季提前上市,這樣就便於回收成本。
我們循環泵的額定功率是200立方/小時,可根據蝦的生長階段及投餌情況變頻調控,平均在130-140立方/小時的循環量,我們一共300多立方水體,差不多2個多小時循環一次水,一天差不多循環12 次。我們都是清水養蝦,如果池子水渾了,要麼是殘餌多了,要麼是死蝦多了。不過有的地方是把水作渾,渾水養蝦。我們發現,養殖密度低時,南美白對蝦會自相殘殺,但在工業化密度高時,反而不自相殘殺了,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動物行為學現象。我們每天投餵6次,主要在白天投喂,其中會在夜裡11點投1次。目前,餌料係數為1.01。建議放養密度控制在800-1000尾/平方。
在工業化循環水養殖方面,彭福老師建議挑選適宜高密度養殖、價格高、風險低的品種。劉鷹理事長認為,工業化循環水養殖模式選擇養殖品種很重要,同時,將其用於育苗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作為部分魚類的暫養也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