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東營策|通威東營漁光一體生態園:「疊加」模式效益好

2020-11-05 海報東營

編者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東營市實施了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今年以來湧現出了許多好典型。大眾網·海報新聞開設「紮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欄,記者走進農村和農業產業園區,為您展示鄉村振興「東營策」。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高汝敏 苟金鈴 東營報導

通威東營漁光一體生態園項目位於東營市現代農業示範區管理中心,佔地面積4240畝,總投資9.5億元,主要建設有智慧養漁、光伏發電、休閒觀光三大板塊,2019年列為山東省「雙招雙引」籤約項目。

「目前項目已完成投資4億元,智慧養漁板塊已完成魚塘改造,育苗場正在進行基礎施工;光伏發電板塊200兆瓦光伏發電陣列、220千伏升壓站、高壓外線基本建成,年底併網發電;休閒觀光板塊正在建設小魚島、釣魚亭、觀光塔等基礎工程,將於明年投入使用。」通威新能源開發總監趙吟介紹道,「我們項目是一個『疊加』模式,上面是光伏發電,下面是海水養魚。另外,我們劃出了1千畝的地方對外發展旅遊,因為我們太陽能板的高度以及密度設計合理,遊客可以自由的在裡面划船、釣魚。」

在智慧養漁板塊,記者了解到該板塊分為大塘養殖和工廠化循環水育苗車間,其中大塘養殖包含1800畝南美白對蝦精養區、1700畝海參精養區和500畝混養區。混養區實施海參+日本對蝦、南美白對蝦+花蛤、南美白對蝦+石斑魚3種混養模式,作為研究課題收集大量數據供水產研究。在明年5月份開始陸續投苗後,預計年產商品蝦250噸、商品海參210噸、花蛤50噸、石斑魚2噸,「我們的工廠化循環水育苗車間在冬季為石斑魚越冬提供場地,養殖尾水通過固液分離器、微濾機處理後,進入生物濾池,最後將淨化後的水用於養殖池,實現內循環。」趙吟告訴記者。

光伏發電板塊主要建設200兆瓦光伏發電陣列、220千伏升壓站、高壓外線,另外配套儲能10兆瓦制氫項目。目前,太陽能組件安裝完成60%,升壓站主體基本建成,高壓外線掛線基本完成,年底前全額併網發電,預計年發電量2.7億千瓦時,節約煤炭消費指標10.8萬噸。「規劃配套儲能10兆瓦制氫項目,建設有電解水制氫與氫化鎂固態儲氫設備,每年預計可消納光伏電站棄光電量1400萬千瓦時,生產氫化鎂3290噸/年,可以消納由於電網接納能力限制所造成的棄光電量,打造一個綜合能源的調節儲存、交互基地,降低能源轉換帶來的損失、降低制儲氫的綜合成本,大幅增加綜合能源收益。」趙吟說道。

休閒觀光板塊正在建設釣魚亭、12米觀光塔、5個小魚島、棧道等休閒基礎設施,提升生態園區顏值,實現產業與旅遊融合發展。目前正在實施土方工程,將於明年投入使用。「下一步,為擴大基地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我們目前正在與東營市財金集團合作建設通威東營漁光一體生態園區項目(二期),計劃投資12億元,建設300兆瓦規模,實現年發電量約4.05億千瓦時,並規劃建設年產10萬噸魚蝦飼料廠。我們力爭通過3到5年的時間,建成通威集團在全國最大的三產融合示範基地,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趙吟告訴記者。

相關焦點

  • 鄉村振興·東營策|墾利區永安鎮東興村:盤活集體資產 鹽鹼地裡要收益
    編者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東營市實施了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今年以來湧現出了許多好典型。大眾網·海報新聞開設「紮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欄,記者走進農村和農業產業園區,為您展示鄉村振興「東營策」。
  • 江蘇沿海集團灌雲洋橋200MWp 漁光一體項目開工 助力長三角地區...
    近日,江蘇省沿海集團灌雲洋橋200MWp漁光一體項目開工儀式在灌雲縣洋橋農場隆重舉行。項目開工建設,是集團發揮現代農業和海洋產業優勢,加強企地合作、助力地方發展的又一重大成果和生動實踐,意義深遠而重大。
  • 讓鹽鹼地化「腐朽」為神奇—我國知名農業專家談東營鄉村振興(中)
    產學研深度結合,超前謀劃東營產業發展布局鄉村振興,首在產業振興,產業興則百業興。十九大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出二十字的總要求,順應了新時代中國鄉村社會的現實發展需求,其中將「生產發展」升級為「產業興旺」,說明了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淮安:發展鄉村旅遊 賦能鄉村振興
    近年來,我市積極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唱響「水懂我心、自然淮安」生態文旅品牌,創新體制機制,打造項目品牌,完善服務體系,推動鄉村旅遊賦能鄉村振興,提升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完善體制機制統籌全域發展我市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任主任的市全域旅遊工作委員會,將鄉村旅遊融入全域旅遊整體推進,並作為促進鄉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進行培育。
  • 廈門:彩紅楊百畝苗木產業園 描繪鄉村振興新圖景
    此前,褒美村以種植蔬菜為主要產業,芋頭及加工產品成了村民收益主要來源,2018年,村裡引進了中環達(廈門)生態科技集團的彩紅楊苗木作為推動鄉村振興新產業。「我剛剛在苗木基地嫁接彩紅楊樹苗,趁著植樹造林的好時節,多嫁接些苗木,為下一步的移植銷售做準備。」褒美村村主任葉躍新戴著鬥笠、挽著袖子,滿是笑意出現在記者面前。「彩紅楊樹葉很美,市場效益非常好!
  • 坡頭巴東村:勤致農場撬起規模效益 促長效脫貧助鄉村振興
    勤致農場通過一個大的扶貧產業打包多個小扶貧產業項目,合力撬起了規模效益。不但在實踐操作中建立了長效脫貧機制,也助力推動鄉村振興。」11月19日上午,坡頭區政法委副書記陳日林帶記者走訪坡頭區南三鎮巴東村的勤致農場時如是說。
  • 奮力描繪鄉村振興美好藍圖
    青海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高農牧業質量效益,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連日來,青海省各地幹部群眾熱議全會精神,紛紛表示,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紮實的作風,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生產好產業強、生態好環境優、生活好家園美,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 寒亭區高裡街道:做活「邊角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
    村集體經濟實力的強弱,決定著村莊為群眾辦事能力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也直接影響鄉村振興的步伐。為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寒亭區高裡街道因地制宜,做活「邊角經濟」,讓房前屋後有風景,更有「錢」景。
  • 關於鄉村產業振興的幾點思考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關於如何發展鄉村產業,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發表的重要講話給出了明確答案。一是要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產業發展規律主要是指一個產業的誕生、成長、擴張、衰退、淘汰的各個發展階段所需要具備的條件和環境,以及應當採取的政策措施。
  • 通威太陽能合肥基地10GW高效晶矽電池項目啟動儀式隆重舉行
    通威集團禚玉嬌總裁,通威股份光伏事業部總裁陳星宇,通威集團副總裁胡榮柱、黃其剛、財務總監肖吉華、通威股份董事、通威太陽能董事長謝毅等高管出席。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媒體代表齊聚合肥,共同見證通威發展歷程中的又一重大時刻。
  • 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新動能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無論是謀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還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穩住農業基本盤、守牢「三農」基礎都是壓艙石,必須答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道必答題。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也是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更是農民致富增收的長遠保障,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來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推進產業深度融合,構建農業產業新體系,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為國家糧食安全及國民經濟持續向好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 古鎮皂河:大運河畔「明珠」璀璨鄉村振興初展風姿
    通威水產素有「千年古鎮」之稱的市湖濱新區皂河鎮,古韻濃鬱,風景迷人。黨的十九大吹響了鄉村振興的號角,擘畫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乘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皂河鎮緊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針,深入推進惠民工程、農民住房條件改善、農業結構調整、招商引資等工作,全力打造「莊淨、村秀、鎮美、民樂、村富、鎮強」的新型鄉鎮。俯瞰皂河鎮,一幅鄉村振興的秀美畫卷正在徐徐鋪陳、初展風姿!
  • 臨朐縣沂山風景區——鄉村振興的沂山樣本
    鄉村誰來治理、怎麼治理?農民向哪轉、怎麼轉?農村集體經濟和特色優勢產業如何發展、怎麼增收?——面對鄉村振興大考,沂山正在對「鄉村振興」路徑進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梳理與考量。為全力推進濰坊農綜區輻射區建設,今年以來,圍繞「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沂山強力推進「資產、土地、旅遊、勞務、置業」五大合作,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 用心用情用功 乳山市寫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乳山通過採取信貸扶持、資金獎勵,免租免息等扶持政策,鼓勵企業、集體和個人新建、改擴建「鄉村車間」。如今,乳山市「鄉村車間」遍地開花,通過「企業+鄉村車間+貧困戶」的幫扶模式,實現貧困戶就地就近就業,變「輸血」為「造血」,讓「鄉村車間」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致富車間。
  • 畢氏生態園:「四位一體」大棚助農致富
    9月20日,記者來到位於桓臺縣索鎮鎮前畢村的畢氏生態園的蔬菜大棚時,聽到裡面竟傳來了豬叫聲。生態園負責人孫明帶記者走進大棚,只見裡面一個個豬圈並排著,十幾頭小豬正在歡實地吃食。「我這個5畝地的棚每年能養豬上千頭,豬糞直接衝入豬圈下面的沼氣池,產生的沼氣液用來澆灌蔬菜,形成一個生物鏈,整個大棚年純收入10萬餘元。」講起自己的「四位一體」蔬菜大棚,孫明喜不自禁。
  • 「鄉村釘」亮相國際農交會 數字鄉村整體解決方案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釘」亮相國際農交會 數字鄉村整體解決方案助力鄉村振興 2020-12-01 15:26:53在現場舉辦的「數字鄉村發展論壇」上,阿里巴巴釘釘基於移動智能協同的鄉村治理關鍵技術打造的「鄉村釘」入選10大智慧農業新技術應用模式。  據了解,釘釘基於移動智能協同的鄉村治理關鍵技術、立足鄉村治理和發展需求,推出基於雲釘一體的數字鄉村整體解決方案,打造出以鄉村治理為主線的「鄉村釘」,以數字新基建助力鄉村振興。  在具體實踐中,積分管理也是「鄉村釘」深受歡迎的一項功能。
  • 樟樹市發展現代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這是該市聚焦「六穩」「六保」,圍繞保障糧食生產、豐富「菜籃子」和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等,不斷擴大種養規模,提升經濟效益,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該市堅持把穩定提高糧食產能放在首位,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強化科技裝備支撐、優化生產區域布局、突出規模示範帶動,連續多年獲評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今年完成糧食種植面積126.96萬畝,總產量達59萬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