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有靈,感受生命和夢想的延續

2021-01-09 王亦兮

「夢想也是從點滴開始的,就像種子一樣。我們把種子埋進土裡,土不要很多,一點兒就夠。然後,還需要一些水,以及足夠的耐心。」

這是繪本《爺爺的種子》中的一段話。

本書的文字作者亞歷克西.熱尼獲得過「龔古爾文學獎」,插畫作者湯姆.蒂拉博斯科曾榮獲「安古蘭國際漫畫節評審獎」、「魯道夫·託普佛漫畫獎」、「瑞士謝爾漫畫節獎」等多項大獎。

繪本講述的是,花園一角,年歲已高的爺爺在孫子不解的目光中,親自種下了一棵棵樹。孫子想:爺爺為什麼要種這麼多樹呢?他都那麼老了,可樹卻長得很慢。時光荏苒,樹漸漸長大,開花結果,孫子才開始明白爺爺真正的用意……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繪本,開啟不一樣的生命之旅。

一、人生值得耐心等待

年事已高的爺爺站在空蕩蕩的院子裡,他滿臉的憂愁,他想在院子裡種幾棵樹。

我想:「爺爺這麼大年紀了,而且院子裡採光不好,草坪也是潮乎乎的。小樹能種活嗎?」

爺爺、父親和我,一起種下了橄欖樹,蘋果樹,葡萄樹,垂柳和核桃樹。

雖然沒有充足的陽光,但樹苗們卻在慢慢的長大。

春去秋來,小樹漸漸長大,開花結果。爺爺拄著拐杖帶著我站在果樹下,開心的像個孩子。

爺爺從草叢裡撿起一顆核桃,剝開核桃說:「它跟夢想一樣,你種下一顆種子,它會長成一棵樹。但在你種之前你並不知道它以後會長成什麼樣子。夢想也是從點滴開始的。」

每個生命從孕育到結束,就像一粒種子,在時光的流逝中發芽,開花,結果。

我想生命之所以美好,是因為它賦予了我們希望和夢想。

作者說,夢想也是從點滴開始的,就像種子一樣。我們把種子埋進土裡,土不要很多,一點兒就夠。然後,還需要一些水,以及足夠的耐心。

人生亦如此,在我們感嘆人生坎坷,不公平時,我們應該多學習,用知識滋養自己的內心;對生活多一點耐心,少一點抱怨;對朋友多一點寬容,少一點計較。

努力做好自己,其餘的只需耐心等待。

二,夢想和希望的延續

人生世事無常,有喜有悲,有圓有缺。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但夢想和希望從未消失。

在一個寂靜的夜晚,爺爺安詳的去世了。可爺爺種的樹還在。

夏天,我和父親給樹澆水。周末,我在蘋果樹下看書,聽著鳥叫,聞著草香,感受著樹的呼吸。

時光如昨,我長大了,我約了心愛的女生到家中做客,就在爺爺種的那棵蘋果樹下,我們聊著夢想,想像著未來。

我和心愛的女生結婚了,我們來到院子,在樹下,熱烈的擁吻著。

爺爺種的樹,見證了爺爺的夢想,見證了我的夢想,將來還會見證我的下一代的夢想。

生命也許會突然停止,但不會消失。一個生命離去,會有另一個生命在延續。

夢想亦如此。夢想不會消失,只是來得晚或早。我們無需焦慮,無需急躁,靜下來,靜待花開。

三、如何閱讀繪本

這是我第一次讀繪本。為了能讀懂,特意去查了些相關資料。包括顏色以及線條對繪本的意義。

不同於旅行類的橫版繪本,敘事繪本《爺爺的種子》採用的是豎版。畫面部分作者使用的油畫的畫法,給人以厚重感。線條採用的是粗線條,同樣給人一種厚重感。畫面所呈現的色彩的飽和度以及畫面效果很穩很紮實,與作者所要表達的生命互相輝映。

這本繪本可以從13個不同的角度來閱讀,對於我這樣的新手太難了。

那麼,我們該如何閱讀這本繪本呢?這裡我選擇了三個簡單的角度。

①、從色彩來看,每一頁的顏色都有不同的變化,春天的嫩綠,夏天的深綠,秋天的黃色,冬天的白。每一頁都用色彩傳遞著不一樣的信息。

除了爺爺去世的那一頁採用了安定的藍色。代表著樂觀、希望和生命的紅色、綠色貫穿於整本繪本中。

②、牆頭上的鳥兒。在繪本的前26,一共出現了9種不同的鳥,且每一隻鳥都是孤鳥一人。直至第27頁,也就是爺爺去世以後,畫面上開始出現了一對鳥,甚至孕育了下一代。

這也是作者的一種表現形式,只有耐心的等待夢想才會出現,才會有生命和希望的延續。

③、敘事角度。敘事角度就如小學生的語文作業,看圖說話,每個讀者看到的自然也不一樣。

我們先看第一頁,畫面上只有爺爺一個人,而第二頁裡,有了三個人,從人物的年齡以及穿著我們可以看出這是祖孫三代,緊接著小樹長大,開花,結果。詳細的就不多說了,前面我已經寫得很清楚。我們可以根據個人的想像力去閱讀自己看到的信息。

當然了,別忘了翻看封面。比如這本繪本的封面就寫到了作者想要表達的真正意義以及一些讀者對該書的評價。這些都是不能錯過的重要信息。

繪本看似簡單,但卻很考驗我們的觀察力以及耐心。讀的越慢,讀到的東西越多,領悟的人生價值也就越多。

人與自然生生不息,夢想與希望代代相傳,這就是該書傳遞給我們的信息。

相關焦點

  • 美國中情局測謊專家研究成果:「萬物皆有靈」 是真的嗎?
    小編薦語: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誠實的人,做一個有慈憫心的人——因為萬物皆有靈,舉頭三尺有神明。文章介紹的就是原本用於人體的測謊儀轉用在植物等其它生命體上得到的令人驚奇的事實,梗概如下:(1)植物是有靈性的,知道人要對它幹什麼!巴克斯特把測謊儀的傳感器連接到一株龍舌蘭上,想到用火柴去燒龍舌蘭的葉看看植物是否有反應。此時,他與那株龍舌蘭正距離大約4.5米遠,驚奇發生了!
  • 「我抒我讀」投稿|萬物有靈平凡自然
    賈平凹先生的《萬物有靈》一書,通過對自然深情的抒寫,以文學的方式還原生命的純粹與本真以及對萬物生靈的思索。莊子在《齊物論》中道,「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先生著眼於自然之中的一花一葉一砂礫,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與萬物溫柔共處,用自己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現他眼中的生靈萬物,揭示自然奧妙,也從中讓我們窺探到他所體會的人生百味,真正使「萬物與我為一」。萬物有靈正是在於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渲染。
  • 小師父新品上市|螞蟻雖小,奇力無窮;大千世界,萬物有靈
    小師父原創設計珠寶,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微觀萬物,細品生活,用珠寶藝術表達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螞蟻力量吊牌 /設計理念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能,這種能量爆發的時候可以克服一切困難,當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合力做一件事的時候,便可以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創造奇蹟!螞蟻很小但力量很大,眾人拾柴火焰高!
  • 「萬物有靈——任戎作品展」亮相莞城美術館
    12月10日,「萬物有靈——任戎作品展」在莞城美術館展出。展覽展出了德籍華人藝術家任戎的72件水墨拓印作品,為東莞市民帶來了別具一格的藝術享受。萬物有靈,生生不息本次展覽的作品主要為任戎近年所創作,分為「創世紀」「萬物有靈」「天圓地方」和「江山」四個系列呈現。前兩個系列體現了人物、植物和動物互聯共融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只見雲朵漂浮、百花盛開、魚翔淺底、河流奔騰浪花……各種生命體自由生長,如同一幅宇宙萬物和平共處、欣欣向榮的創世圖景。
  • 萬物有靈—保護生物多樣性藝術作品展在昆明開展
    雲南網訊(記者 李悅春)11月29日,萬物有靈—保護生物多樣性藝術作品展在昆明市雲紡博物館美術廳開展。萬物有靈—保護生物多樣性藝術作品展在昆明市雲紡博物館美術廳開展。內容涵蓋了動物、植物的各種形態及生存狀態,形象生動地展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現實意義。其中,教師作品20幅,學生作品30幅。
  • 人為萬物之靈還是萬物之賊呢?
    人為萬物之靈:說的是人是萬物最有智慧的,最頂端的。人為萬物之賊:說的是當人膨脹了,他的手伸向了不該的地方,就成了盜賊一般。我們人是萬物之靈,我們有思想,也有悟性。我們的本性為善,我們擁有其它物種沒有的德能,我們有判斷對於錯的能力,有惻隱之心的能力,我們有謙讓的能力,更有愛人的能力。當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隨即伴隨著我們這些,我們就開始著人的節奏。每天我們可以思考,想想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我們也可以領悟到大自然的奧秘。我們還有一個就是懂得知恩、感恩。這就是我們被稱為萬物之靈。
  • 萬物皆有靈,天地不可欺,方便是修真——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
    【萬物皆有靈,天地不可欺,方便是修真】——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一、萬物皆有靈大自然是神聖不可冒犯的,人類只有敬畏、尊崇自然,才可避免大災大難。《史記·禮書》中曰:「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 曾仕強:為什麼說人是萬物之靈?
    就比水火進一點了,植物它有氣,還有生,它會生,可是植物它不能動。你會發現,一株植物它的氣不足,所以植物是一叢一叢地生。植物為什麼要叢生?就是它結合起來,那股氣才足夠傳出去,把它所需要的蝶、蜂引過來。動物又進一步,動物有氣,有生命,它還有知,只不過它的知叫做本能,動物是有本能的。你可以把一隻狗帶到大興,然後讓它自己走回來,可以。
  • 四川古蜀文明數字展場直擊:萬物有靈 靈在文物
    川報觀察記者 肖姍姍 在四川古蜀文明數字展上,三星堆和金沙遺址的大量出土文物驚豔全場。相比大熊貓的可愛,這些自帶神秘色彩的珍貴文物,更令觀眾好奇,他們認為,「萬物有靈」,在它們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那麼,現場關注的焦點有哪些呢?
  • 人是萬物之靈,女人是人之靈
    如果說人是萬物之靈,那么女性,就是人類之靈。輕風細雨喚醒了沉睡於冬的種子,它們爭先恐後破土而出,或美麗、或青翠、或鵝黃,如初生嬰兒的萌態,好奇地探出頭,懵懂卻又充滿力量地生長著,蘊藏著無限生機,而每個女孩都是被上帝吻過的一名天使,落於塵世,孕育著無數希望與夢想。
  • 有人說:人為萬物之靈,又為萬物之賊。那麼何為靈?何為賊?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在人類的早期,人是不敢講我是萬物之靈這樣的大話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面對的敵人太多。在猝不及防的洪水猛獸面前,人只會感覺到自己的弱小和無助。團結就是力量。人類在結成群體之後,人的聰明才智才得到了盡情的發揮。無論東西社會,人的自信心的增強,都與人與人之間的堅強聯盟有關。
  • 萬物皆有靈,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像!
    買得起自己喜歡的東西,去得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能承擔起該承擔的責任,過有質量的生活,做一個無可替代的自己。生命是一種回聲,你把最好的給予了別人,就會從別人那裡,獲得最好的回報。人與人之間,相互的鼓勵,是最難得的真誠。為別人鼓掌的人,也是在給自己的生命加油。當我們學會了欣賞和感恩,就擁有了幸福和快樂。命好不如習慣好,養成感恩的習慣,一輩子受用不盡。
  • 萬物有靈皆需愛
    這個實驗結果確鑿無疑地在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作為地球上最基本元素的水,具有複製、記憶、感受和傳達信息的能力這說明世間的萬物皆有靈性,而不光是有生命力的靈長動物獨有。如果我們能夠從這項科學實驗中讀懂水所傳遞的這個信息,就等於了解了世界,了解了自然,也就了解了我們自己生命的全部。
  • 萬物皆有靈,宇宙可能是一個或多個超級大巨人!
    「萬物皆有靈」,中國古語一語道破量子力學,根據量子理論,一切物質均由基本粒子構成,每個粒子都存在能量,這個能量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靈」。靈指的就是能量。根據量子理論,萬物皆有靈一點都沒錯,也是很科學,很嚴謹的,並不是很多人認為的迷信。
  • 萬物皆有靈,宇宙可能是一個或多個超級大巨人!
    「萬物皆有靈」,中國古語一語道破量子力學,根據量子理論,一切物質均由基本粒子構成,每個粒子都存在能量,這個能量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靈」。靈指的就是能量。根據量子理論,萬物皆有靈一點都沒錯,也是很科學,很嚴謹的,並不是很多人認為的迷信。
  • 這本《動物有靈》給了最好答案
    所以當我們教育孩子不要輕易踩死螞蟻時,其實要教他們的不僅是愛惜生命,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敬畏生命,懂得尊重自然萬物。後浪出版社的這本《動物有靈》就是教孩子認識自然、了解萬物的最好教材。《動物有靈》是西班牙藝術家巴布洛·薩爾瓦赫的作品。
  • 博物書單| 和萬物分享生命奇蹟
    原標題:博物書單| 和萬物分享生命奇蹟 我們身屬一個最偉大的共同體,一個和萬物分享生命奇蹟的共同體。」 今天的人類真的是從自然中獨立出來了,可大部分人都龜縮在鋼筋混凝土的都市叢林裡,不屑於與其他物種建立身心聯結。久而久之,人們仿佛忘記了自己作為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員本來的樣子。環境汙染、濫砍濫伐、肆意捕殺野生動物,這所有一切問題的根源都是由此所致。
  • 「萬物有靈 -- 唐寅油畫展」亮相蘇州金雞湖美術館
    蘇州2017年3月20日電 /美通社/ -- 3月18日,探索屬於中國人油畫氣質的「萬物有靈 -- 唐寅油畫展」在蘇州金雞湖美術館拉開帷幕。作為中國當代知名油畫藝術家,此次唐寅將用純熟的油畫語言和厚重的文人情懷,為蘇城呈現自然萬千景象的生生不息、表達對自然深邃力量的敬畏與探究。
  • 我是創益人作品「一個人的樂隊」 延續跨越半個地球的夢想
    菲利普熱愛音樂,喜歡給自己的中國學生彈唱,「我的夢想就是組建一個自己的樂隊,站在舞臺上綻放光芒」。但是,他的音樂夢定格在了2018年5月9日,菲利普因病醫治無效在重慶去世。然而,菲利普生命的隕落,並沒有為他的故事畫上句號,在他逝世後,他的父母尊重兒子生前的意願將其器官無償捐獻,讓熱愛中國的菲利普為第二故鄉送上了一份珍貴的禮物。他的器官和一對眼角膜最終讓3人重獲生命,2人重獲光明。
  • 「萬物有靈·四川之夜」亮相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李尚壕 攝中新網倫敦12月9日電 (李尚壕 王淵欣)以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形象為標誌的「萬物有靈·四川之夜」活動9日晚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舉行,此為四川文化主題活動首次在世界頂級博物館舉辦。李尚壕 攝此次「萬物有靈·四川之夜」活動現場呈現的古蜀文明數字展,通過文字、圖片、視頻、VR等方式,打破時空界限,通過信息化手段,讓英國觀眾一覽文物全貌,了解文物蘊藏的信息。同時,通過大熊貓形象、大熊貓故事和古蜀文明,為世界帶來中國文化獨到的詮釋和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