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從石器時代進入鐵器時代,就是金屬的使用作為標誌,大家都知道從目前的考古情況來看,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來煉鐵的國家,最早對煤的記載是在《山海經》中:"其陽多赤銅,其陰多石涅,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
其實"煤"這個詞是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首次使用的,但在很久之前我們已經懂得使用了,並且懂得尋找煤的一些知識,因為《山海經》成書於戰國時代,所以大致可以判斷,戰國時期中國人已經對煤有了初步認識。
西周目前發現四處古墓,其中都有煤的雕飾品,而在吉仁臺溝口遺址的考古發現,戰國至秦漢時期中國人也有用煤的記錄,而對於煉鐵來說,古代是用柴燒火的,把石頭放入火種加溫,用來煉鐵,其實用煤來煉鐵更加事半功倍。
戰國時期中國有沒有用煤來冶鍊金屬呢,因為缺乏考證,所以一直不敢下定論,而在世界範圍內,公元前300年的希臘著作《石史》中,已經有記載古羅馬用煤來加熱,如果單從用煤的情況上來看,中國比世界領先大約1500年,於是有人推斷,中國用煤來冶鍊金屬,應該比外國更早。
但西方專家的外國人卻不太承認這一點,甚至有人提出,明朝時期中國的江南不會出現工業革命,應該江南地區沒有煤資源,相對來說英國的工業革命,煤能源卻用之不盡,不過中國史料中的記載,秦漢時期後煤資源似乎沒有被開發利用,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直到2015年,在新疆尼勒克縣有專家考古,終於在吉仁臺溝口遺址中發現了端倪,考古專家挖了一座自認為普通的古墓,卻在其中發現了一件特殊文物,即大量的煤炭、煤灰、煤塊,根據碳14元素測定,發現這些都是3500多年前的東西,也就是說在當時尼勒克縣的古人就懂得用煤炭了。
在考古過程中,專家還發現了坩堝、煉渣和陶範等,甚至還有青銅刀,很明顯這些東西都是利用煤冶煉出來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用煤冶鍊金屬的歷史,要更加早於外國,為什麼在吉仁臺溝口遺址中會發現煤炭冶鍊金屬呢,雖然專家還沒找到答案,但這的確改變了中國的冶煉史。
外國人雖然對此不服,中國的冶鍊金屬技術在世界舉世聞名,而且早於全世界所有國家,這就不得不讓外國人承認不如我們,心裡自然有些不好受,所以他們不服也有不服的道理,不需要理會他們就行,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