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黃梁 韓意 常笑健康
▼本文作者▼
痔瘡是常見的,並且當出現症狀時可導致嚴重的生活質量紊亂。優化排便習慣,飲食和鍛鍊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今天小編從各位的生活入手,謹防痔瘡入侵!一起對痔瘡say NO !
便秘是痔瘡的好朋友
便秘的人不一定得痔瘡,但得痔瘡的人一定有便秘病史。正常的大便屬於成形軟便,而便秘時的大便堅硬幹燥,直接壓迫直腸,靜脈血液回流同樣出現障礙。
益生菌缺乏,腸道蠕動減慢,導致排便困難,排便時間長,甚至便血。
長期的便秘會使人煩躁,用力排便以及排便時間過長則會導致腹壓增高,直腸肛門靜脈回流受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痔瘡。
遠離痔瘡
從日常生活習慣做起
01
攝入膳食纖維
高膳食纖維在腸道中吸收水分,增加糞便體積和重量,刺激腸道蠕動,推進糞便排出。膳食纖維建議攝入量為25-30克/天。
全穀物、豆類、水果、蔬菜及馬鈴薯是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堅果和種子中的含量也很高。全穀物食物中主要的膳食纖維來源於穀物表皮。
每天如主食中三分之一左右為全穀物,500克蔬菜,100克菇類,適量海藻類,200克水果,10-15克堅果,當天膳食纖維可達25-30克。
02
補充益生菌
益生菌(Probiotics)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於人體腸道、生殖系統內、口腔、食道等處,能夠通過產生有機酸降低腸道pH,營養競爭、佔位、產生細菌素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的生長, 維持腸道固有菌群, 保持腸道內菌群平衡。
益生菌主要有以下三大類
1. 乳酸桿菌類:嗜酸乳桿菌、乾酪乳桿菌、植物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等。
2. 雙歧桿菌類:長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卵形雙歧桿菌、嗜熱雙歧桿菌等。
3. 革蘭氏陽性球菌:糞腸球菌、乳酸乳球菌、嗜熱鏈球菌等。
其中,適合人類服用補充的益生菌主要是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糞腸球菌等。
益生菌的功效
1. 促進消化;
2. 調節菌群;
3. 產生代謝產物;
4. 競爭黏附形成生物屏障;
5. 生物奪氧;
6. 提供能量促進代謝。
益生菌可能對治療功能性便秘有益,已研究證實的包括乳酸雙歧桿菌等菌株可以緩解便秘症狀。腸道內的益生菌以膳食纖維為食物,從而很好的繁殖,保證腸道菌群的平衡,以抑制腐敗菌的生長繁殖及其分解產生的有害物質,保證腸道的健康,預防便秘。
03
適量運動
適量運動可促進胃腸蠕動,改善便秘。平時可選擇跑步、打太極拳、健身操、工間操等活動項目,運動時間的長短應遵循個體化和循序漸進的原則。
另外,久坐久立,以及一些增加腹壓的運動也會促進痔瘡的發生。所以要避免長期從事釣魚、長途駕駛、爬山、舉重等運動。
04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結腸活動在晨醒和餐後時最為活躍,建議患者在晨起或餐後兩小時內嘗試排便,排便時集中注意力,減少外界因素的幹擾。切忌忍著不排便,有便意就去廁所排便。
科學研究表明,人體最健康的排洩角度是上身與大腿間保持35度,也就是蹲著的狀態,而坐在馬桶上,通常是80~90度,這個角度容易阻擋腸道暢通,可能會造成便秘、痔瘡、腸燥症等。可以藉助馬桶凳將身體調整至最佳角度。
05
保持心情舒暢
現在的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注意休息切勿熬夜。
生活中注重情志調理,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煩躁、恐懼等不良情緒,對於易怒焦躁者,可做深呼吸、冥想放鬆,聽輕音樂如:高山流水、漁舟唱晚等曲目。
作者介紹
黃梁
副主任醫師
副教授
簡介:1965年12月出生,1990年畢業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醫學系,學制六年獲醫學學士學位,同年分配至瑞金醫院普外科,2001年於美國麻省州立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外科進修。從事普通外科專業近20年,擔任肛腸外科及急診外科的臨床醫療、教學、科研工作。
擅長:胃、結直腸腫瘤的手術、化療和綜合治療,肛門周圍疾病的診治,包括複雜性肛瘻的手術治療,痔瘡的物理、手術等治療,尤其是PPH手術和III-IV度內痔的手術治療等技術的應用。對炎性腸病的治療頗有研究,成功開展治療巨結腸的Duhemal手術。已發表論文10餘篇,其中SCI收錄2篇。
門診時間:肛門周圍疾病專病門診 周一上午周五下午
作者介紹
韓意
主治醫師
醫學博士
簡介:2011年起於瑞金醫院普外科開始工作,2017年至德國海德堡大學附屬曼海姆醫院進修肛腸外科專業。現任瑞金醫院急診創傷外科主治醫師。
擅長:結直腸腫瘤的手術治療,肛門周圍疾病的診治,包括肛瘻的手術治療,痔瘡的手術等治療。對炎性腸病的外科治療,成人巨結腸的Duhemal手術治療具有豐富的經驗。已發表論文10餘篇,其中SCI收錄5篇。承擔課題一項。參編著作3本。
原標題:《便秘、痔瘡……這些症狀提示你可能要補充益生菌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