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氮植物紫雲英,詳情介紹

2020-12-03 種子幫

一:品種介紹

紫雲英,是豆科,黃耆屬二年生草本植物,匍匐多分枝,高可達30釐米,種子腎形,慄褐色,2-6月開花,3-7月結果,分布於中國長江流域各省區。生於海拔400-3000米間的山坡、溪邊及潮溼處。

二:主要價值

(1)綠肥

紫雲英是一種重要的綠肥作物,其固氮能力強,利用效率高,因此在植株腐解時可以大量激發土壤氮素,如此一來便在農田生態系統中對維持氮循環具有重要作用。

(2)飼料

紫雲英還是一種牲畜飼料,適口性好,各種家畜都喜食,並且營養豐富。紫雲英作為優質飼料和蛋白質補給飼料,效果極好。此外,紫雲英還可以實現綠肥和牧草兼用,可用率極高,因此畜牧價值很高。但是在畜牧中使用紫雲英時要注意對於牛、馬、羊等動物雖然可以用其當作飼料,不宜過多。

(3)食用

紫雲英嫩梢亦供蔬食。 [3] 是中國主要蜜源植物之一,具有自然清新的香氣,鮮亮清甜。紫雲英蜂蜜是以蜜蜂在紫雲英花朵上採集的花蜜為原料釀製且真空低溫濃縮而成,保證了蜂蜜的營養和活性,純天然、甘甜、營養豐富。除此之外紫雲英對明目消腫、祛風利尿、喉痛咳嗽等具有輔助療效,有益於改善厭食,改善精神不振、氣血虛弱等。

三:紫雲英的種植技術

(1)生長需求

紫雲英喜溫暖、溼潤的氣候。紫雲英對土壤要求不嚴,在疏鬆、肥沃溼潤的壤質土上生長較好。適宜生長的土壤pH值是5.5-7.5。

(2)播種時間

紫雲英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初播種。播種過早,稻肥共生期過長,幼苗瘦弱。播種過遲,則易受凍害,越冬苗不足。一般畝用種1.5-2公斤,播種時一定要按田定量,分畦勻播,落子均勻。

(3)水肥管理

一般出苗後每畝用250-300公斤稀薄糞水,結合抗旱澆施,充分利用冬前溫、光、水條件,加速幼苗生長。在12月上中旬,每畝施土雜肥400-500公斤加過磷酸鈣25-30公斤,以增強抗寒能力,減輕凍害,增施過磷酸鈣是一項以小肥養大肥的重要增產措施。

PS (喜歡的朋友們可以點點關注哦)

相關焦點

  • 紫雲英:是中國主要蜜源植物之一
    紫雲英(學名:Astragalus sinicusL.)是豆科,黃耆屬二年生草本植物,匍匐多分枝,高可達30釐米,奇數羽狀複葉,葉柄較葉軸短。是中國主要蜜源植物之一主要價值生態為重要的綠肥作物和牲畜飼料,嫩梢亦供蔬食。 紫雲英固氮能力強,氮素利用效率也高,株體腐解時對土壤氮素的激發量很大,因而在等氮量條件下對後做的增產效果比苕子、蠶豆等綠肥作物強,在我國南方農田生態系統中維持農田氮循環有著重要的意義。
  • 亮點文章|植物固氮細胞器的合成生物學研究
    合成生物學的原理和技術引入固氮生物學以後,誕生了固氮合成生物學的新興交叉學科
  • 基因組團跨界 打造植物固氮「超人」
    雖然植物的葉綠體被認為來源於藍細菌,但這一發現距離讓植物擁有固氮能力,還有著尚難預測的諸多挑戰。  「這一工作還沒有突破出『原核生物』的界限。自然界只有部分原核生物能夠進行生物固氮作用,中國農業大學陳三鳳教授團隊和北京大學王憶平教授團隊分別在前幾年已經通過合成生物學等手段實現了讓大腸桿菌進行生物固氮,而且使用的固氮相關基因數量更少。」
  • 它是重要的蜜源植物,還能維持生態系統氮循環,它的價值極高
    今天我為大家介紹的是「紫雲英」,紫雲英又名翹搖、紅花草等,豆科二年生草本,株高30cm左右,多分枝,匍匐在地,密被白色柔毛。葉片羽狀復生,小葉數量較多,呈倒卵或橢圓形,先端稍尖,基部多合生,葉柄較短呈卵形。花序聚傘而生,花梗較短,有白色柔毛,花期2-6月,花色為淡黃或紫紅色,花瓣半圓形,子房無毛或密被白色短柔毛。果期3-7月,莢果呈長圓形,稍彎曲,表皮黑色有隆起的網狀紋路;種子色呈慄褐,腎形。
  • 【前沿】基因組團跨界 打造植物固氮「超人」
    可以肯定的是,在自然界的「固氮工廠」中,產生核心酶固然重要,但酶是否擁有活性、能否完成氮元素由游離態到化合態的「固定」工作,細胞中的其他配套系統怎樣發揮作用也至關重要。「對於構建能夠固氮的植物,通過優化啟動子、調控基因等幫助核心基因群(固氮基因)表達是一方面,探求輔助系統的工作細節也是研究的關鍵。」田長富說。
  • 神奇植物固氮,將空氣中「氮」固定任務,植物「外包」給了細菌!
    很多人常常感嘆化肥農藥等使用過多,化肥農藥過多的同時,也是礦產資源的消耗,因為很多肥料都來自礦石,農民施用過多化肥會造成水體等汙染,礦產資源開發也會破壞環境,植物固氮,靜悄悄的就把「氮肥」固定下來了。植物固氮依賴的是一種叫做「根瘤菌」的細菌,這種細菌與植物的關係是共生關係,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共生」關係,誰也難以離不開誰。
  • 固氮微生物肥料的農業應用
    固氮微生物肥料的農業應用 來源:中國種植業大觀 2007-01-15 09:10 (一)固氮菌類肥料的農業應用     這裡所說的固氮菌類肥料是指以自生固氮和聯合固氮微生物為菌種生產出來的固氮菌類肥料
  • 【Nature Plants】哥倫比亞大學顛覆了植物共生固氮的固有認知!
    共生固氮是指植物與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時,由微生物在共生狀態下把外界的氮吸收並固定到植物體內。這一方式是很多被子植物體內氮元素的重要來源之一,然而現在對於固氮效率的研究,尚主要局限於土壤因子。Benton隨機採集Pentaclethra macroloba的種苗,在以上所述的不同環境下進行栽培,在N上做了同位素生物標記用於追蹤,一段時間後測量各組植物生物量的增長,分配到根瘤的量和共生固氮的比率。並且建立相應的模型和參數分析。
  • 紫雲英潛葉蠅怎麼辦?防治方法有哪些呢?
    紫雲英是我國主要蜜源植物之一,花期每群蜂可採蜜20~30kg,最高達50kg。紫雲英蜂蜜是以蜜蜂從紫雲英鮮花上採集花蜜並釀製而成的優質蜂蜜為原料,採用真空低溫濃縮而成,保持了蜂蜜的營養和活性成分。100%純天然,甘甜、營養豐富。
  • 為了避免沉重的代價,植物在進化中努力將固氮功能丟棄了
    然而植物本身是無法固氮的,如此一來,這一重任就落到了細菌頭上。一些豆科及其它類植物與特定的細菌群存在共生關係。這些植物在其根部形成特化的根瘤結構,以容納和滋養細菌;反過來,細菌可以為植物固定氮元素,保證其有充足的氨供給。然而,僅有 10 種植物科中的一小部分植物屬可以利用這種方式固氮。
  • 安化古樓也有紫雲英(草子花)欣賞
    ▲紫雲英又名草子花▲紫雲英花田紫雲英又名翹搖,紅花草,草子,2年生草本植物,葉多數為奇數羽狀複葉,花為傘形花序。每年3-4月,這些靈秀而精緻的小花從泥土中鑽出,粉紫色的花兒在風中搖曳生姿,清新而誘人。紫雲英的花語是:幸福,沒有愛的期待。
  • 固氮功能菌概述
    微生物自生或與植物共生,將大氣中的分子態氮氣轉化為農作物可吸收的氨的過程,稱為生物固氮。生物固氮的種類很多。1886年Beijerinck分離到共生固氮的根瘤菌。1901年,M.W.拜耶林克發現並描述了2種固氮菌:一是褐色固氮菌,常生活於中性或鹼性土壤中;二是活潑固氨菌,常生活於水中。後來,各國學者相繼分離出許多不同的菌株。
  • 蕨類植物紅萍可固氮肥田 或能用於發展有機農業
    中國園林網7月31日消息:它可以固氮、肥田,還可以作為魚畜飼料,但是由於化肥的普及使用,這種被稱為「紅萍」的浮水植物卻慢慢消失。近日,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生態揚州夢,綠色運河行」社會實踐團隊發現,隨著有機農業的興起,人們或可重新審視紅萍的價值,進行稻田養萍研究利用。
  • 科學網—共生固氮:根瘤菌的「精準扶貧」
    生物固氮和化學氮肥同樣是轉化大氣中的氮氣(N2)成氨,卻沒有化學氮肥合成與應用過程中的那些副作用。共生固氮佔整個生物固氮量的65%以上,利用好共生固氮,可以降低對化學氮肥的依賴,減少給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 項目主持人、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王二濤表示,「共生固氮是傳統套種和輪作的科學依據所在。」
  • 有助減少農作物化肥使用 中國科學家發現「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秘密」
    豆科植物根瘤發育機制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10日電 (鄭瑩瑩)農業生產通過大量使用氮肥來提高作物產量,容易造成生態環境汙染。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二濤研究團隊10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通過發現控制豆科植物根瘤共生固氮的關鍵分子模塊,為今後減少農作物對氮肥的依賴,實現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王二濤介紹,氮素是蛋白質與核酸等生命體的基本組成元素,參與植物的生長發育、物質合成與代謝等一系列生物學過程。空氣中氮元素豐富,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
  • 視頻丨科技助農 無人機播撒紫雲英
    秋末冬初,湖南藍山縣農業部門派出技術小分隊下到田間地頭,指導廣大糧農利用冬閒田播撒紫雲英種子田岸上,種植戶陳學高和農業技術人員指導飛防操作手進行紫雲英撒種作業,兩臺農業飛防無人機幾個來回,幾十畝稻田便撒上了綠肥種子。另一邊,旋耕機立馬在播撒好種子的田塊裡開溝,便于田塊排水,以防田塊積水影響紫雲英發芽生長。紫雲英俗稱草籽花,是一種綠肥作物。
  • 發展生物固氮產業勢在必行
    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是自然界中最強的生物固氮體系。大豆從根瘤菌劑中得到氮素營養可佔總氮素營養的30%~60%。其原理是從某種豆科作物根系提取根瘤菌,製成與該作物對應的根瘤菌劑,在作物播種前用它拌種,可有效地與這種作物共生固氮,將空氣中的游離氮轉化為氨態氮,從而不施或大量減少化學氮肥的用量,還可培肥地力、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 科學網—替代氮肥:生物固氮有了路線圖
    圍繞生物固氮,尚有很多科學未解之謎,包括,為什麼自然界中只有原核微生物有固氮能力,為什麼自然界中只有豆科作物能形成固氮根瘤,為什麼植物祖先進化出葉綠體卻沒有形成「固氮體」。 其次,兩種根際固氮體系——豆科作物結瘤固氮和非豆科根際聯合固氮體系,本身存在天然缺陷,其受環境影響較大,田間應用效果不穩定。
  • 為何豆科植物能結瘤固氮?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二濤研究團隊最近給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答案:豆科植物皮層細胞獲得SHR-SCR幹細胞分子模塊,使其有別於非豆科植物,這可能是豆科植物共生結瘤固氮的前提事件。相關論文於12月10日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  要深究「為什麼豆科植物能結瘤固氮」這樣一個常識中的科學問題,首先需要一個全新的科研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