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一種具有高氧還原反應活性的邊緣官能化聚酞菁網絡

2020-09-22 小材科研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材料學院王峰教授、張正平副教授課題組J. Am. Chem. Soc.上發表題為「Edge-Functionalized Polyphthalocyanine Networks with High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Activity」的研究工作報導了一種具有高氧還原反應活性的邊緣官能化聚酞菁網絡

二維(2D)催化材料在能量轉換和存儲領域被廣泛應用,因為它們具有高的電化學活性表面積以及快速的傳質能力。共軛金屬聚酞菁,是具有完全平面內π離域的平面金屬大環網絡,已經作為電化學催化劑引起了極大的關注。然而,類似於石墨的π-π層狀堆疊結構限制了軸向電子轉移和反應物到達活性位點,導致其在應用於器件(金屬-空氣電池、燃料電池等)時作為氧還原反應電催化劑的活性相對較差。

鑑於上述挑戰,該工作利用共軛金屬聚酞菁邊緣取代基團的空間位阻效應,通過球磨製備了一系列二維(2D)共軛芳香網絡。其中使用四苯基鄰苯二甲酸酐獲得的最佳樣品具有均勻的薄層(2.9 nm)結構和相對高的BET表面積(92 m2·g-1),從而暴露出了大量的Co-N4活性位點。因此,這種材料表現出優異的電催化氧還原反應活性(44 mA mgcat-1)。與基準Pt/C催化劑相比,就Pt質量和總的Pt/C催化劑而言,該質量活性分別提升了1.2倍和6.0倍。當在鋅-空氣電池中用作空氣電極催化劑時,該材料提供了最大面積功率密度(137 mW cm-2)和質量功率密度(0.68W mgcat-1),明顯超過基準Pt/C催化劑。研究表明,這類二維芳烴材料是一種有效的電催化劑,也為可控合成二維層狀材料提供了一種可擴展、低成本的方法,可用於其他能量轉換和儲存領域。

該文章共第一作者為北京化工大學博士研究生楊少軒,王峰教授和張正平副教授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北京化工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北京化工大學人才引進啟動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等項目的資助。

來源:北京化工大學

全文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07249

相關焦點

  • JACS鎳光氧化還原催化的對映選擇性C(sp3)–H醯基化
    目前的合成報導高度依賴於羰基化合物的不對稱親電或親核胺化反應。但這些方法通常需要特定的氨基化試劑或者繁瑣的步驟來製備α-官能化的羰基化合物(Figure 1b)。近年來,過渡金屬和光氧化還原雙重催化方法已經成為構建化學鍵的有效工具。
  • 酞菁鐵活性和穩定性的協同提升
    溶劑熱法合成了一種具有非均相金屬元素分布的異質結構 (FePc/CoPc HS) ORR電催化劑,實現了對FePc穩定性和催化活性的協同提升。相比於FePc,FePc/CoPc HS展現出更高的動力電流密度 (增加了100%) 和更持久的穩定性 (增加了20.5%)。
  • 「JACS」福建物構所MOFs光催化CO2還原全反應取得進展
    光催化CO2全還原反應,即模擬自然光合作用吸收取之不盡的太陽能將CO2和H2O轉化為高附加值產物(如碳氫化合物,CO等),具有重大研究意義與應用前景。晶態多孔的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具有可調變的組分及結構,理論上能夠實現原子級的結構設計與調控,成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新興光催化材料/平臺。
  • Small:導電Ni-酞菁COF用於電化學CO2還原
    將CO2電還原為增值化學品(例如CO)是實現碳中性能量循環的一種有前途的方法,但仍然存在很大的挑戰,包括低電流密度。具有豐富可及活性單位點的共價有機骨架(COF)可以在均相和異相電催化之間建立橋梁,但低電導率限制了它們在CO2還原反應(CO2RR)中的應用。
  • JACS:利用外消旋中間體的發散反應合成高選擇性對映體溴醇
    烯烴的不對稱滷官能化是一種有效的合成手性滷化物的方法,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 C-H鍵活化再登《自然》,餘金權教授一把萬用刀,實現C-H鍵多種官能化
    以C-C鍵偶聯為例,C-H鍵烷基化過程僅可使用一級烷基碘化物或烷基硼酸參與反應,二級或三級烷基化試劑的反應效果較差;C-H鍵烯基化僅適用於貧電子的烯烴;對於芳基化過程,活性較高的碘代芳香烴可有效發生反應,而反應活性較低的溴代與氯代芳香烴不適用於C-H鍵官能化。此外,如何在羧基未經保護的情況下,通過烷基羧酸β-C-H鍵的活化實現氟化、羥基化、胺化等形成C-X鍵的過程目前也尚無有效的解決方案。
  • 中南劉敏課題組:配位誘導鐵酞菁分子電荷局域化促進氧還原反應
    ,提高鐵酞菁催化劑對氧氣的吸附和活化,從而加快氧還原反應速率。這種氧配位的催化劑具有超低的Tafel斜率(27.5 mV dec-1)和0.90 V(相對於RHE)的半波電勢,比簡單負載在乙炔黑(AB)上的沒有軸向O配位FePc催化劑和Pt/C催化劑分別高出30和50 mV。
  • 研究報導一種氧化還原反應的Pd-Pt催化劑
    研究報導一種氧化還原反應的Pd-Pt催化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22:1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傑團隊報導了一種氧化還原反應的Pd-Pt催化劑。
  • JACS:單原子Ni催化CO2還原,到底誰才是活性位點?
    近日,光州科技學院Chang Hyuck Choi,Jiwon Seo,韓國科學技術高等研究院Hyungjun Kim等研究了具有明確配位環境的四苯卟啉(N4-TPP)和21-氧雜四苯基卟啉(N3O-TPP)錨定的單原子Ni基催化劑的CO2電解。
  • 催化周報:Science、Nature子刊、JACS等大合集
    然而,對於從單個原子和亞納米糰簇到納米粒子的整個尺寸範圍的大多數反應,它仍然難以捉摸。在本文中,作者報告了丙烷脫氫中所用的Pt催化劑在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方面的大小依賴性。原子分散的Pt/Al2O3催化劑的TOF分別比亞納米糰簇和納米顆粒高3倍和7倍。與納米顆粒相比,亞納米尺寸的團簇對丙烯選擇性的尺寸依賴性相反。原子分散的Pt和大的Pt納米粒子均具有較高的丙烯選擇性。
  • Energy、JACS大合集
    該典型還原氧化石墨烯(rGO)支持的L10-FePt催化劑(37 wt%-FePt/rGO)具有優異的氧還原反應(ORR)活性和穩定性,表現出比商業Pt/C高18.8倍的比活度,催化劑在超過20000周期後沒有退化,說明我們對高同質性的均勻合金納米粒子的合成方法的有效性。
  • 催化周報:Science、JACS、Angew、AM等大合集
    在這項工作中,作者使用「材料計劃」數據,研究了47814種非二元金屬氧化物在典型的氧還原/析出反應條件下的水穩定性,並確定了68種可能的酸穩定型氧電催化劑。此外,還構建了「耐酸元素周期表」,以指導尋找用於電催化的新耐酸材料。
  • 綜述:靜電紡絲非貴金屬納米材料的氧還原性能研究進展
    氧還原反應(ORR)是燃料電池的核心反應,製備ORR電催化劑以改善電池的陰極反應引起了廣泛探索。當前,碳載鉑基催化劑(Pt/C)由於其具有良好的ORR活性而被廣泛使用。然而,Pt在地球上的儲存量有限、價格昂貴,阻礙了鉑基催化劑在PEMFCs商業化的應用。
  • NSC系列10篇,JACS 6篇,催化前沿每周精選丨1021-1027
    Angew:熱驅動原子分散的Fe-N4催化劑結構和性能演變用於氧還原反應嵌入部分石墨化的碳中的FeN4結構是酸性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中氧還原反應最有效的無鉑族金屬的活性位點。然而,因為在高溫處理過程中,Fe-N鍵的形成過程總是伴隨著不受控制的碳化和氮摻雜,其形成機制幾十年來一直尚未明確。
  • 福建物構所JACS:MOFs光催化CO2還原全反應研究獲進展
    光催化CO2全還原反應,即模擬自然光合作用吸收太陽能將CO2和H2O轉化為高附加值產物(如碳氫化合物、CO等),具有研究意義與應用前景。晶態多孔的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具有可調變的組分及結構,理論上能夠實現原子級的結構設計與調控,近年來成為新興的光催化材料/平臺。
  • 福建物構所《JACS》:MOFs光催化CO2還原全反應研究獲進展
    光催化CO2全還原反應,即模擬自然光合作用吸收太陽能將CO2和H2O轉化為高附加值產物(如碳氫化合物、CO等),具有研究意義與應用前景。晶態多孔的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具有可調變的組分及結構,理論上能夠實現原子級的結構設計與調控,近年來成為新興的光催化材料/平臺。
  • 華中師範大學在電催化還原CO2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O2RR)可以通過可再生能源電能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轉化為有價值的化學物質和燃料,對可再生能源的存儲和緩解氣候變化都至關重要,從而吸引了國際研究領域的廣泛關注,其中的關鍵是高效催化材料製備以及相關催化機理。
  • 陳義旺JACS:氮磷雙配位單原子鐵催化劑高效促進ORR反應
    【研究背景】 以金屬空氣電池和燃料電池為主的可持續能源技術在發展上很大程度依賴於氧還原反應(ORR)電催化劑,它們是此類能源器件的核心。到目前為止,含有金屬/氮配位活性中心的碳材料(M-N-C,M = Fe,Co,Ni,Mn,Cu等)日益成為貴金屬基ORR催化劑最有希望的替代品。
  • 合成具有富集表面結構和增強CO2還原催化活性的Pd-Cu Janus納米晶
    合成具有富集表面結構和增強CO2還原催化活性的Pd-Cu Janus納米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3 15:20:53 香港科技大學邵敏華團隊通過動力學控制合成具有富集表面結構和增強CO2還原催化活性的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