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虧22億,擁有2.26億房源、4.2萬代理商的貝殼,步履維艱

2020-12-05 藍媒匯

作者|韓小黃

來源|AI藍媒匯(lanmeih001)

「從垂直領域走向平臺領域,這對我們來說的確是一種風險。」

兩年前的這個時候,老牌房產中介鏈家網脫去了網際網路1.0時代的外衣,在創始人左暉自我革命下,完成了股權、高管、用戶以及房源的「鏡像平移」,套上了一層網際網路2.0的新「殼」。

此殼名為貝殼,被左暉稱為從垂直向平臺的全新升級。

一看到平臺,就想到用戶;一看到用戶,就想到流量;一看到流量就想到2C,就想到2B;一看到2B就想到算法推薦,就想到佣金和廣告……資本圈的想像力惟有在這裡如此先進。

左暉的判斷,是明智的。穿上貝殼外衣的鏈家,估值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任何傳統領域的產品一旦沾上了網際網路概念,就像興奮劑般注入投資人的血脈,仿佛分分鐘能點燃二級市場的瘋狂。

但貝殼的二級市場之路似乎並不順利。

毫無疑問,兩年前的那場「鏡像平移」就是奔著資本市場而去的,但亂鬨鬨你方唱罷我登場,貝殼的上市之路幾經輾轉,直至近日才正式決定落戶美股,向SEC遞交了招股說明書。

也正是伴隨招股書的公開,我們才得以窺見,這兩年穿上新外衣的貝殼找房,到底「網際網路」了些什麼?

換了一種敘述方式

首先從本質上來看,所有網際網路化的邏輯都在於不斷優化信息匹配能力,提高運營效率。

舉個簡單的例子,1.0時代的鏈家網雖然提供的也是平臺,但僅僅提供展示和搜索的功能,房屋交易雙方需要根據標籤主動篩選自己需要的房源,效率並不算高。

這個階段,雖然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房產經理對房源信息的完全把控,但依然需要前者給予一定的深度檢索支持,效率不高。

而網際網路2.0時代不同,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從主動搜索,變成了被動接收。

這一點點改變,背後體現的是平臺對流量把控的能力,和與廣告主對談時擁有多大的議價權。

顯然,按照左暉的想像,貝殼的議價權要比鏈家時代大得多。根據貝殼招股書中對業務層面的描述,貝殼與鏈家最大的區別點在於名為ACN(Agent Cooperation Network,經紀人合作網絡)的作業系統,構建了「數據與技術驅動的線上運營網絡」和「以社區為中心的線下門店網絡」。

翻譯成人話,就是貝殼的交易業務一半來自線下本店對信息的把控,一半來自線上算法對信息的把控。

但資本市場講故事也不能純靠想像,招股書的一個結論拋出來還是需要具體的數據作為支撐,放在貝殼身上就是平臺鼓吹的這個ACN系統到底多大程度支撐了房屋交易的網際網路化和高效化。

從交易量的角度來看,增長還是很明顯的。

招股書顯示,2019年全年,貝殼找房的GTV達到21277億元,同比2018年翻了一倍,而這個數字在今年上半年已經衝擊到了13291億元。

但攀升的交易量並沒有帶來更強的盈利能力,截至2019年12月31日,貝殼找房的虧損達到22億元,同比2017年的5.3億擴大了三倍。且按照已經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的淨收入來看,相較2019年同期下降60%,這樣看來今年貝殼找房虧損持續擴大的可能性很高。

當然,虧損上市,這很網際網路,從鏈家轉型貝殼,左暉率先學會了中概股先增長後盈利的敘述方式。

但問題是,虧損有了,高增長來了嗎?相比多數中概股一日不見交易翻番的基本操作,貝殼找房的營收增速還是慢了一點,截至2020年上半年,貝殼的總營收為272.6億元,同比2019年增長39%。

增長的速度不及虧損速度,短期來看等待貝殼的或許只是越來越嚴重的虧損難題。當然,考慮到今年上半年疫情黑天鵝事件對房屋交易領域帶來的嚴重打擊,市場對於貝殼下半年的增長或許可以保有一定期待。

貝殼活成了鏈家的內網

解決了敘述方式的問題,另一個問題隨之而來。

網際網路化的運營思路帶來的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交易量攀升和營收增長,更不是為了虧損。

投資人需要看到,階段性的虧損是否存在合理原因,推動交易量攀升的根本動力是否源於月活增長帶來的規模效應。

對,月活數字,每一個網際網路公司都逃不開的關鍵考題。

遺憾的是,聲稱擁有2.26億房源、4.2萬代理商、45.6萬代理人的貝殼,僅有3900萬的移動月活。

這個數字,不是一般的難看。

極大的供需不對等,帶來的是面對代理商時極低的議價權,沒有C端流量作為王牌,拿什麼和B端供應商談判?4.2億的VR看房次數嗎?平均一個用戶一年看10次,就算是房屋交易高價低頻,這種計算方式也著實沒有意思。

當然,你完全可以說這是整個房產交易市場面臨的普遍問題。但既然是轟轟烈烈地轉了型,自然是要看出一些和從前的不同,既然是宣稱從垂直變為聚合平臺,流量自然應該呈現指數級增長,否則從1.0的鏈家升級至2.0的貝殼,高價植入ACN作業系統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或許,問題就出在那「虛高」的商鋪量上。

AI藍媒匯在貝殼找房瀏覽發現,平臺優先推薦的房源基本以德佑、鏈家、自如這三個自家品牌為主,零散的中小品牌中介商為輔,幾乎看不到中原地產、我愛我家等競爭對手的房源。

也就是說,左暉所謂的聚合平臺思維並沒有囊括整個行業的房源,也並未達成降維打擊競爭對手的目的,而是依然在玩自家左手倒右手的遊戲。

貝殼找房,終究活成了一個鏈家內網,最有可能網際網路化的結果,就是薅自家房產經理的羊毛。

這一點在營收結構上體現的十分明顯,無論是租賃還是買賣、一手還是二手,貝殼90%以上的收入依然來自佣金,而作為一個聚合平臺最應存在的廣告收入並未顯現。支撐營收增長的不是結構的優化,而是產品的迭代——新房交易。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貝殼的第一收入來源已經從二手房交易轉變為新房交易,二者的營收佔比從2019年同期的7:3變為5:5。

很顯然,貝殼不僅活成了鏈家的內網,還活成了開發商的網上售樓處。貝殼不僅要薅自家房產經理的羊毛,最重要的是要「打劫」產業鏈上遊的開發商。

從資本層面來看,這當然不是一件壞事,前提是貝殼花大價錢買來的這個ACN作業系統足夠優秀,以至於能撐起它整個平臺的1000億元的市值。

只是講道理,從鏈家到貝殼,玩得還是差不多的遊戲罷了。

相關焦點

  • 稜鏡|貝殼IPO背後:規模僅次於阿里,2.13萬億交易額是怎樣煉成的?
    交易規模僅次於阿里貝殼招股書披露,2019年其通過220多萬筆交易,產生2.13萬億元的GTV(總交易額)。CIC灼識諮詢報告顯示,中國住房市場在2019年為22.3 萬億元。這意味著貝殼佔據近10%的市場份額。
  • 拆解貝殼:罕有人走通的路
    這些品牌在103座城市擁有4.2萬家門店,經紀人總數超過45.6萬。鏈家是有18年運營經驗的二手房、新房及房產租賃經紀公司。如果把貝殼比喻成京東商城,鏈家就是京東的自營業務部門。據招股書顯示,貝殼找房創始人、董事長左暉持股(B類普通股)佔比28.9%。此外,部分股東將其持有的A類普通股投票權授予左暉代理,因此左暉投票股權佔比46.8%。
  • 貝殼找房IPO後的第一份成績單:前三季度總GTV突破2萬億
    近日,房產居住行業巨頭貝殼找房交出了其IPO後的第一份財報,細讀這份成績單,第三季度,貝殼找房平臺總交易額(GTV)達1.05萬億元,同比大增87.2%;營業收入達205億元 (約30億美元),同比增長70.9%;經調整後淨利潤為18.58億元,同比上漲210.6%。前三季度總GTV甚至突破2萬億,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總量。
  • *ST海馬(000572.SZ):車企寒冬的縮影 兩年巨虧26億賣房求生
    而且截止到5月15日收盤股價2.09元,兩年時間股價跌幅62%,市值縮水一半至34.37億元。   兩年巨虧22億,不得不賣房求生,海馬汽車2018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0.47億元,同比下降47.88%;歸母淨利潤虧損16.37億元,虧損幅度同比擴大64.64%。
  • 產品分析報告 | 貝殼找房App以及網際網路房產服務行業
    2. 經濟層面據經濟學家任澤平的測算,中國住房地產2018年總市值321萬億元,相當於美國的2.4倍;其中每年有6萬多億元價值的住宅換手、12-13萬億元的新房賣出,再加上租房,就是一年25萬億元成交額的大市場。3.
  • 貝殼找房與百度地圖合作,可在地圖上直接選房看房
    6月2日消息,近日,貝殼找房與百度地圖達成合作,推出基於百度地圖豐富房產社區POI點的房產信息服務內容。用戶在租房、買房時,在百度地圖上選擇喜歡或適合的區域和小區,便可以直接看到小區詳情 、房屋價格、在租在售房源等信息,並在地圖上直接選房找房。
  • 北京「2字頭」房源重現!半數新盤打折!90平米小戶型兩年降36萬元
    原標題:北京「2字頭」房源重現!半數新盤打折!90平米小戶型 兩年降36萬元 摘要 【北京「2字頭」房源重現!半數新盤打折!
  • 貝殼、自如為何受資本青睞?品質居住服務領域變革者與引領者
    8月13日,貝殼找房(以下簡稱"貝殼")正式登陸紐交所,上市首日股價一路上漲87.2%,市值也飆升至422億美元,貝殼也因此被冠以"中國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稱號。 作為城市居住行業網際網路轉型代表,在深耕房產經紀的貝殼之外,已紮根長租公寓市場近9年的自如同樣深得資本市場青睞。
  • 華茂股份怒訴新疆利華:巨虧4億到盈利4億 究竟哪份審計報告有鬼?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華茂股份怒訴參股公司:三個月從巨虧4億到盈利4億申請IPO,究竟哪份審計報告有鬼?僅僅相隔三個月,安徽老牌上市公司華茂股份(000850.SZ)曾經參股的公司新疆利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疆利華」),業績從巨虧4.40億元到盈利4.06億元,如此巨變令人大跌眼鏡。對此,11月26日公告顯示,華茂股份一紙訴狀,將新疆利華告上公堂。
  • 樓市資本論:德信地產數字營銷的藝術,1.2億房源秒光
    德信地產「喊房節」的直播首秀,以消費者真金白銀的認可,刷新了業內外的認知:淘寶、抖音直播間上架1.2億房源現場秒光,8大平臺全網直播觀看量223萬+人次,直播間點讚量425萬+人次。德信再一次證明了其不凡的「破圈」能力。
  • 麥克森22億收購加拿大私人健康公司
    摘要 【麥克森22億收購加拿大私人健康公司】北美醫療服務與信息技術公司麥克森(McKesson)同意從Katz Group手中收購加拿大私人健康公司Rexall Health,交易額為22億美元。
  • 2.4億年輕人的寵兒,為什麼排隊爆雷?
    最新發布的《2020中國青年租住生活藍皮書》顯示,預計到2022年,中國住房租賃市場人口將達到2.4億!美國青年的日子照樣不好過,從上世紀60年代起,美國家庭數量直線上升,持房人口卻一點兒沒變,倒是租房人口不斷上漲。
  • 百度地圖合作貝殼找房、安居客幫你找好房,房源地理信息一目了然
    為了充分滿足用戶根據地理位置進行找房的需求,百度地圖近日與貝殼找房、安居客兩大權威平臺合作,將自身豐富的POI資源和位置服務能力與兩大平臺的海量真實房源相結合,為用戶提供基於百度地圖精確地理位置、精準計算路線軌跡的優質找房服務,覆蓋了新房、二手房、寫字樓等各類房源,一站式滿足用戶的找房需求。每當熱門樓盤開售,都將吸引不少潛在購房人群關注。
  • 貝殼上市與自如領跑長租,長期主義的再一次勝利
    8月13日,房產交易和服務平臺貝殼正式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為「中國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引起業界巨大轟動。上市首日,貝殼開盤價報35.06美元,開盤即大漲75%,最終收報37.44美元,收漲87.20%,市值突破420億美元。
  • 騰訊1.6億美元認購貝殼找房;北京朝陽後年建4000+5G基站
    8月26日,深交所召開基礎設施公募REITs實務討論會,圍繞基礎設施公募REITs試點具體實務操作問題進行深入交流。Granite Properties在達拉斯、休斯頓、亞特蘭大、丹佛和南加州擁有並管理超過1000萬平方英尺的辦公物業。目前正在亞特蘭大、波士頓、達拉斯、休斯頓和納什維爾從事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混合開發項目。
  • 一文看懂貝殼招股書:第一大股東左暉持股28.9% 騰訊為二股東
    招股書顯示,2019年貝殼集團房產及租賃交易總額(GTV)已經達到2.1萬億元,交易量突破220萬筆。就交易額和交易量來看,貝殼集團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居住服務平臺,且是「中國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不計成本換規模貝殼的生意到底多賺錢?貝殼集團的這份招股書給出了答案。
  • 貝殼找房經紀人信用評價體系升級:更高貝殼分,服務更稱心
    近日,貝殼分迎來全面升級,從學歷參考、專業考試成績、合作夥伴評價以及用戶評價等角度進行了針對性調整,讓經紀人貝殼分指標更加公平公正。「更高貝殼分,服務更稱心」,未來,用戶可以通過貝殼分,以及依託貝殼分所評選出的「星光經紀人」、「客戶推薦前10%」、「圈內口碑前10%」等標籤,更加準確的找到專業、高服務質量經紀人。
  • 22億年前地球上曾出現過悲慘的高等文明?這種說法幾近無知
    22億年前地球上曾出現過悲慘的高等文明?這種說法幾近無知距今地球已有46億年的歷史,期間它曾產生過多次文明,目前有一種較為普遍的說法是,人類現代文明是地球上出現的第六次文明,例如22億年前的地球上,也擁有了一個文明,該文明中的智慧生物是一群巨人,也稱泰坦巨人,當下人類文明中,關於史前巨人的傳說時有出現,更驚人的是人類發現的每一個文明中近乎都存在了巨人的蹤影,在中國,巨人被稱為盤古,在瑪雅文化中,它們名為泰坦
  • 海馬汽車難回賽道:產量歸零、巨虧26億元、狂賣344套房
    來源:商業觀察巨虧26億元、狂賣344套房、產量歸零:海馬汽車難回賽道繼2017年、2018年連續虧損過後,面臨著退市危機的海馬汽車開始了賣房、賣家產自救,但是產量和銷量卻依舊不見起色。根據海馬汽車產銷數據的自願性信息披露公告顯示,今年1-2月,海馬汽車自主品牌產量均為0,累計銷量僅為1281臺,同比下降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