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競業限制條款或協議,在職期間與離職之後的區別和賠償

2020-12-06 弁士無雙

競業限制是勞動爭議中比較典型的老問題。很多人會覺得競業限制這個問題不是老問題,是個新問題。我認為競業限制不是一個新問題,其實是個老問題,只不過因為在這個問題裡,有新的內容不斷地增加、不斷地補充。

近兩年來,競業限制勞動爭議的案件,環比基本以翻倍的速度在增加,增加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從整體的勞動爭議案件來看,我們上海市的整體勞動爭議案件的增速並不是很快,增幅不大。因此相對而言,競業限制的需求大幅增長,對於競業限制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企業與員工約定了在職期間競業限制,是否有效?

企業現在是越來越規範,除了員工離職後的競業限制條款外,目前逐步增加了對員工在職期間競業限制的條款的需求。許多企業與員工,他們約定了在職期間的競業限制條款,比如約定:員工在職期間,不得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甲方同類的行業等,如有違反需要向企業支付多少多少違約金,那麼這個競業限制的違約金約定,有沒有法律效力?

根據我們勞動合同法的規定,離職以後的競業限制可以約定違約金,在職期間的競業限制約定了違約金,這個違約金的效率如何?

實踐中,對於這點是有爭議的,但是主流傾向性的觀點是,不能對競業限制違約金的適用做擴大解釋。也就是說,不能隨意約定競業限制違約金條款,即使企業與員工協商約定在職期間的競業限制違約金條款,也會因為對違約金的適用做了擴大解釋而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進而被認定為條款無效。

第二,員工離職以後違反競業限制約定,企業除了要求員工進行違約賠償外,能不能要求員工返還已經支付的競業限制補償金?

競業限制經濟補償金是企業給員工的,因為限制了員工離職後的就業自由權。事實證明,員工從離職第一天開始,就沒有履行你的競業限制義務,你違反了雙方的競業限制約定,所以企業給你的競業限制的經濟補償金,你應該返還回來,同時你還要按照約定支付違約金。

對於違約金這是沒什麼問題的,關鍵就是單位要求返還這個競業限制經濟補償金,這個應不應該得到支持?

那麼這個問題,也是有很大的爭論,但是對於企業來說,這個並沒有被勞動合同法所禁止。換句話說,這個是可以約定的。

這裡面有個約定優先的原則。企業可以在與員工的勞動合同中約定,如果員工違反了競業限制條款,員工除了要支付違約金外,必須返還企業已支付給員工的競業限制經濟補償金。

如果有了雙方的約定,法院就傾向予支持企業的請求,如果沒有約定這個請求法院就不會支持企業。違約金可以支持你,但返還補償金就不能支持,因為沒有約定沒有依據。因此企業一定要約定清楚。

關於競業限制條款,企業既可以在勞動合同裡用條款形式進行約定,也可以與員工另行籤訂獨立的競業限制協議。形式上不限定,但主要的條款必須約定明確。

目前在勞動法的相關實踐操作中,有太多太多的爭議,誰都不敢說這個問題就一定得這樣、一定成那樣了,哪天說不準你就遇上一個非主流觀點的法官也不一定。

相關焦點

  • 競業限制?保密協議?別慌,一次說清楚!
    競業限制的期限也不得超過兩年。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單位應支付經濟補償,月補償標準為勞動者在離職前12個月月平均工資的30%競業限制協議履行期間,用人單位可以放棄對勞動者的競業限制要求並停付之後的補償金,但應當提前一個月通知勞動者。
  • 關於最近被熱議的「競業限制」,你應該知道的幾件事
    多知網8月7日消息,近日,因為教育行業一名高管離職引起了大家對「競業限制協議」的熱議。和老東家解約、加盟新東家,是現在的離職潮和創業潮並行的當下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這其中的流程看似並不複雜,但關於「競業限制」的部分及其詳細規定卻常被人忽視,今天,多知網為大家整理了相關法律規定。
  • 企業人事管理中,談員工違反競業限制協議該如何賠償?
    2019年4月3日,B培訓學校提請勞動仲裁:(1)A老師立即停止競業競爭行為並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2)A老師向B培訓學校支付違約金200000元、違反《競業限制合同》期間所獲的全部收益;(3)A老師返還收到的競業限制補償金7000元、賠償B培訓學校維權的合理支出8000元。
  • 和員工籤訂競業限制協議,卻不給任何補償,員工違約是否要賠償?
    2008年1月1日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在第23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智慧財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 競業限制補償金全攻略!
    3、競業限制的補償金:① 競業限制的人員雖然限於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但對於其他勞動者,只要協議中約定了競業禁止,除解除合同時另有約定,只要履行了競業限制的義務勞動者就可以要求經濟補償。
  • 競業限制是什麼意思競業限制補償金標準是多少?可以拒籤嗎
    所謂「競業限制」,是指用人單位對負有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智慧財產權權利歸屬協議或技術保密協議中約定的競業限制條款。具體來說,就是用人單位和知悉本單位商業秘密或者其他對本單位經營有重大影響的勞動者在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後,該勞動者一定期限內不得在生產同類產品、經營同類業務或有其他競爭關係的用人單位任職,也不得自己生產與原單位有競爭關係的同類產品或經營同類業務。用人單位在「競業限制」期限內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
  • 亞馬遜員工跳槽遭起訴:如何看待競業禁止與競業限制的區別?
    他曾是微軟Surface項目的總經理以及微軟硬體產品負責營銷的副總裁,主導了Surface整個產品線的研發和營銷。 AWS要求法院禁止霍爾未來18個月在谷歌雲效力。霍爾的律師表示,在他加入AWS的時候,亞馬遜AWS的直接主管曾經向他多次表示,不會用競業禁止協議來限制他。但等到霍爾真要離職的時候,亞馬遜就搬出了這一條款。
  • 保密費跟競業限制是一回事嗎?有什麼區別?離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在離開公司之前,他找到了HR,他有一些問題想來詢問HR,他跟HR說我離職涉及到這份競業限制協議的履行問題。所以說我現在有幾個問題想來跟你確認:第一:這份協議是否有效。因為我之前聽說在勞動合同法出臺之後呢,有不少原來的協議都無效了,其中就包括競業限制協議。所以說我想知道,我們這份協議是否還有效?
  • 到處都是坑的競業限制協議究竟該怎麼處理
    入職3件事:勞動合同、保密協議和競業限制協議,滄溟君建議所有人都籤署,具體後續的執行因人而異。不然等到公司發現不對勁想讓員工籤署的時候,基本都是籤不下來的。 保密協議是基於勞動合同產生的附隨義務,是不需要單獨支付所謂的保密費用。
  • 不分對象任意設限 競業條款沒有效力
    韓某於2018年5月入職A銀行做客服,雙方籤訂有保密及競業限制協議,約定韓某離職後2年內不得入職本省其他銀行工作;韓某若違反該協議,需向A銀行支付違約金4萬元。2020年5月,韓某因不滿其工資待遇,雙方解除勞動關係。
  • 人社隨身聽:競業限制的補償金的標準
    人社隨身聽上一期節目我們詳細解讀了「競業限制」的適用範圍和生效時間。作為員工來說,由於籤了「競業限制」協議,在自主擇業時受到了限制。那麼員工離職之後,「老東家」要如何對其進行補償呢?首先我們看看法律條文相關法律法規對於「競業限制」中的補償金數額並沒有明確規定。其實最好的情況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條款,並對補償金和違約金的具體數額進行事先約定。
  • 論競業限制的價值衝突與衡平
    之所以籤訂競業限制協議,是為了平衡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的權利義務。一方面,擇業自由權屬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受憲法保護;另一方面,若掌握商業秘密的勞動者離職後至生產或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係的其他用人單位任職,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將嚴重損害用人單位的經濟利益,進而破壞整個社會經濟秩序。
  • 各類證明模板(在職證明、收入證明、離職證明)
    作為HR有一項工作一直會在某時某刻突然冒出來,你還不能一次性的全部都做好,那就是員工在職或離職期間經常需要公司開具一些相關的證明材料,比較常見的就是在職證明、收入證明、離職證明了。1、在職證明在職員工在需要參加某個特定組織的重要會議,報名各類職業資格考試等一般都需要公司開具一個在職證明。在開在職證明時HR要問清楚員工所要開具證明的用途,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風險,除了證明的一些基本信息外可以在證明最後註明一下(此證明僅限於做什麼事情)。
  • 「萬磁王」常程離開聯想加盟小米 聯想回應:有競業禁止條款
    網易科技訊 1月2日消息,剛剛從聯想手機中國區離職的常程宣布加入小米,擔任小米集團副總裁,負責小米手機業務。對於其跳槽去小米,相關人士一直表示常程未籤有競業禁止協議。不過,聯想集團剛剛回應稱,公司與所有高管均籤有競業禁止條款,如確有違約,公司將在法律框架內尋求問題的妥善解決。
  • 案例25:在職期間擅自使用企業商業秘密從事同業競爭
    其中關於保密條款約定:黃芬作為公司核心人員,工作中會接觸到公司的經營商業秘密,同意遵守職業道德,在協議有效期和終止後兩年內保守公司的商業秘密;商業秘密包括但不限於公司的客戶資訊、運輸報價、運營成本、運作流程與規範、公司高級人才的信息、公司財務信息、公司經營戰略、海關資料信息等;黃芬同意上述商業秘密只能在公司經營中使用,不應用到任何與公司無關的經營活動中,更不能洩露到競爭對手及相關債權、債務人,也不利用所知曉的秘密為自身謀利
  • 離職被要求刪除同事微信?重慶市人力社保局:沒有法律依據
    因此,企業和員工通過籤訂競業限制協議來約定保守商業秘密顯得尤為重要。《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智慧財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競業限制是用人單位對負有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智慧財產權權利歸屬協議或技術保密協議中約定的競業限制條款,也就是,勞動者在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後的一定期限內不得在生產同類產品、經營同類業務或有其他競爭關係的用人單位就業,也不得自己生產與原單位有競爭關係的同類產品或經營同類業務
  • 離職證明上,可以寫明離職原因嗎?
    大多數員工,離職之際,為了順利入職新公司,皆不希望在離職證明上寫明離職原因。作為老東家,在與員工愉快了結離職問題之後,也樂見其成。不過,一旦發生爭議,難免就會有分歧,萬一老東家堅持要在離職證明上寫上離職原因,比如寫一個「不勝任」,甚至「嚴重違紀」,這種做法合法嗎?顯然是不合理的,甚至還有可能被員工告上法庭,受到懲罰和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