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人事管理中,談員工違反競業限制協議該如何賠償?

2020-12-06 劉仕波律師

員工離開原公司後,把從原公司的工作中獲取的商業秘密或者技術信息等向新公司披露,從而與原公司形成不當競爭。因此,競業限制協議應運而生。

基本案情

2017年10月9日,A老師與B培訓學校籤訂了期限為2017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的書面勞動合同,約定了A老師的工作崗位和月工資標準,同時籤訂了一份《競業限制合同》。

2018年11月13日,A老師提出辭職,次日被批准。B培訓學校提交的證據顯示,A老師入職另一培訓學校後擔任該校小學培訓班老師。離職後,B培訓學校按1750元/月的標準向A老師逐月支付了四個月的競業限制補償金共計7000元。

2019年4月3日,B培訓學校提請勞動仲裁:(1)A老師立即停止競業競爭行為並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2)A老師向B培訓學校支付違約金200000元、違反《競業限制合同》期間所獲的全部收益;(3)A老師返還收到的競業限制補償金7000元、賠償B培訓學校維權的合理支出8000元。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仲裁裁決書,裁決A老師向B培訓學校退還補償金7000元;駁回B培訓學校的其他仲裁請求。

B培訓學校不服裁決,訴至一審法院。

一審法院判決支持B培訓學校:(1)A老師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停止在與B培訓學校存在競爭關係的單位就職、繼續履行雙方籤訂的《競業限制合同》約定的競業限制義務;(2)A老師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B培訓學校賠償損失60000元。

A老師因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至二審法院。

裁判觀點

二審法院認為,本案主要爭議的焦點問題:(1)關於A老師是否屬於競業限制適用對象的問題。(2)關於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違約金是否過高、應否予以調整。

1關於A老師是否屬於競業限制適用對象的問題

A老師在B培訓學校工作期間,擔任培訓教學一線的老師,能夠接觸B培訓學校的核心講義技術資料和教學方法,符合籤訂保密和競業限制協議人員的範圍。

《競業限制合同》約定A老師離職後12個月內,不得從事與B培訓學校相同、類似或有競爭性業務,而且A老師系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在無相反證據予以證明的情況下,雙方籤訂的競業限制合同為其真實的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規定,應屬合法有效,其應對此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故A老師應當履行協議約定的競業限制義務。

A老師離職後在競業限制期限未滿前進入了另一培訓學校工作,因該學校的經營範圍與B培訓學校的經營範圍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業務,兩家學校存在競爭關係,A老師的就職行為顯然違反了競業限制合同。雙方關於競業限制地域範圍的約定並無不合理情形,故A老師的該項上訴理由不能成立。

2關於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違約金是否過高、應否予以調整

從本案競業限制合同及違約金的性質看,由於A老師系B培訓學校一線授課老師,掌握和了解B培訓學校的授課方法和課件等商業秘密和經營信息,A老師履行競業限制義務關係到B培訓學校的重大商業利益,因此,B培訓學校主要通過約定較高的違約金予以保障雙方競業限制合同的履行,故對違約金是否過高的判斷不應僅僅考慮違約金彌補損失功能,在本案中更應考慮違約金所具有的保障競業限制合同履行的功能。

另外,A老師系自己主動提出離職,B培訓學校對其離職沒有過錯。A老師從B培訓學校辭職後就到另一培訓學校工作,明顯違反競業限制合同。

綜上,結合A老師的工資收入、競業限制補償金數額以及競業限制期限予以綜合考慮,一審法院對競業限制違約金調整為60000元並無不當,二審予以維持。

BOBO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範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係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兩年」。

劉仕波律師在此提醒,競業限制制度本意是保護公司的商業秘密或者技術,公司應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競業限制主體、範圍、地域、期限內,合法合理運用競業限制條款,保護公司商業秘密或者技術,以求自身長遠發展。

註:本平臺的信息僅做一般性參考,不應視為針對特定事務的法律意見或依據。

相關焦點

  • 和員工籤訂競業限制協議,卻不給任何補償,員工違約是否要賠償?
    某公司稱,這3名職工所到的北京某經貿發展有公司與該公司的業務相似,給該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張某、李某違反雙方籤訂的保密合同,洩露本公司的商業秘密,對所造成經濟損失,應承擔賠償責任。劉某雖未與公司籤訂保密合同,但公司曾通過網絡向其公布了公司的保密制度,其中規定了員工有保守公司秘密的義務,劉某違反了該規定,同樣承擔賠償責任。
  • 亞馬遜員工跳槽遭起訴:如何看待競業禁止與競業限制的區別?
    2005年7月19日,微軟負責互動設備部門的企業副總裁李開復正式加入谷歌,出任谷歌企業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就在同一天,微軟在金郡高等法院提起訴訟,指控李開復違反了競業禁止協議。 李開復曾經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創建者和領導者,對中國市場有著深入的了解和廣泛的資源。對當時雄心勃勃希望開拓中國市場的谷歌來說,李開復是最適合的人選。
  • 關於競業限制條款或協議,在職期間與離職之後的區別和賠償
    企業現在是越來越規範,除了員工離職後的競業限制條款外,目前逐步增加了對員工在職期間競業限制的條款的需求。許多企業與員工,他們約定了在職期間的競業限制條款,比如約定:員工在職期間,不得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甲方同類的行業等,如有違反需要向企業支付多少多少違約金,那麼這個競業限制的違約金約定,有沒有法律效力?
  • 到處都是坑的競業限制協議究竟該怎麼處理
    想到員工一邊違反競業限制協議一邊拿著公司支付的競業限制費用,任何公司領導心情估計都美麗不起來。 競業限制協議,既然重點是限制,那麼不可能只限制員工不限制公司,雖然以上有著種種的限制,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公司還是能在各種限制中佔據主動地位的。
  • 競業限制?保密協議?別慌,一次說清楚!
    02適用對象及補償標準競業限制的適用對象僅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其範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否則可能導致競業限制無效。若是勞動者違約,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部分情況下,根據實踐中的判例,勞動者或需返還用人單位已經支付的經濟補償。
  • 競業限制是什麼意思競業限制補償金標準是多少?可以拒籤嗎
    據介紹,以往「競業限制」協議主要籤訂對象是接觸到企業商業秘密的高層管理人員,如今掌握核心競爭資源的中層員工捲入競業糾紛也日趨增多。  廈門一家貿易公司業務員汪某任職期間與公司自願籤訂《員工保密協議》,約定不得經營或投資與該公司類似或有關的事業,並約定若違約應支付違約金及賠償。汪某離職後自行創設新公司,與原先的客戶進行接觸並達成交易。原公司認為,客戶資源是自己的核心資源,汪某此舉違反了「競業限制」協議。思明區人民法院判決,汪某向原貿易公司支付違約金10萬元,並返還其領取的保密津貼。
  • 論競業限制的價值衝突與衡平
    (二)競業限制適用主體泛化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將競業限制適用主體限制為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因此,競業限制的適用主體具有特定性,適用主體的特徵是掌握或接觸了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人員,並非每位員工都需與用人單位籤訂競業限制協議。
  • 關於最近被熱議的「競業限制」,你應該知道的幾件事
    競業限制是在相關員工離職後生效。  競業禁止無補償,競業協議有補償  競業禁止是《公司法》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規定應承擔的忠實義務,屬於法定義務。 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遵守競業禁止義務,是董事與高管履行職責的附隨義務,因此並沒有公司向董事高管給予經濟補償一說。
  • 人社隨身聽:競業限制的補償金的標準
    人社隨身聽上一期節目我們詳細解讀了「競業限制」的適用範圍和生效時間。作為員工來說,由於籤了「競業限制」協議,在自主擇業時受到了限制。那麼員工離職之後,「老東家」要如何對其進行補償呢?首先我們看看法律條文相關法律法規對於「競業限制」中的補償金數額並沒有明確規定。其實最好的情況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條款,並對補償金和違約金的具體數額進行事先約定。
  • 勞動合同管理辦法全套(含合同模板、培訓協議、解除合同通知等)
    ,含合同模板、保密與競業禁止協議、培訓協議、解除合同通知等)說明:勞動合同管理辦法主要用於規範公司勞動合同管理促進依法履行勞動合同,保護公司與員工雙方的合法權益。本管理辦法全面、詳細且規範,附件中包括標準勞動合同模板、保密與競業禁止協議、培訓協議、工商風險免責協議書、勞動合同續訂書、勞動合同變更書、合同解除通知、勞動合同解除協議等內容,便於企業「拿來即用」。
  • 競業限制補償金全攻略!
    3、競業限制的補償金:① 競業限制的人員雖然限於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但對於其他勞動者,只要協議中約定了競業禁止,除解除合同時另有約定,只要履行了競業限制的義務勞動者就可以要求經濟補償。
  • 保密費跟競業限制是一回事嗎?有什麼區別?離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這一點由我們國家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刑法的規定當中可以看出,如果員工不履行這一法定義務,輕則承擔民事責任,重則承擔刑事責任。所以對於保密呢,公司無需承擔其他責任,保密費,因此也就成了公司給員工的福利待遇了,而且保密費一般是跟工資一起發放的。而競業限制不同,競業限制屬於單位跟員工約定的一種義務,完全是靠協議約定的,所以有協議才有經驗限制,不存在沒有協議的經驗限制。
  • 企業要如何把控「飛單」風險?
    王某未經公司允許私自在外面和他人成立了一家A公司,且王某利用公司接單職務帶來的的便利,先把接到的客戶委託拉到自己和他人成立的A公司中,等交易成立後,再以A公司名義把該訂單委託給王某本人,再由王某交由外貿公司處理,以此牟利。如果只是開除該名員工,無法挽回我們公司的損失,所以要如何維權?
  • 山東七大勞動人事爭議典型案例「末位淘汰」可獲經濟補償
    日前,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聯合公布了2015年度勞動人事爭議典型案例,這是我省勞動人事爭議案例指導制度建立後發布的第一批指導案例,內容涉及經濟補償金、年終獎仲裁時效、競業限制等七類爭議,社會關注度較高。
  • 不分對象任意設限 競業條款沒有效力
    韓某於2018年5月入職A銀行做客服,雙方籤訂有保密及競業限制協議,約定韓某離職後2年內不得入職本省其他銀行工作;韓某若違反該協議,需向A銀行支付違約金4萬元。2020年5月,韓某因不滿其工資待遇,雙方解除勞動關係。
  • 全網「通緝」前員工的網際網路大公司們
    從今年5月開始,無論基層員工還是中高層,只要了解其要去競對,就會收到該公司寄出的競業協議告知書,公司會給出月薪50%的補償。 競業協議,是指公司通過勞動合同和保密協議,禁止離職員工在離職後一段時間內,加入與原公司有業務競爭的公司,包括員工自行創建的與原公司業務範圍相同的企業。 競業協議存在已久,是公司抵抗挖角的合法武器。
  •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加強內部管理 張小平:肯定不能回原單位
    承辦人因急於達到讓其回所脫密的目的,在材料中措辭失當,誇大了張小平在所裡參與研製項目中的地位和作用。該材料經張小平個人朋友圈發布後,擴散到網絡上,引起了較高的關注度和一些誤解、誤讀,產生了不良影響。今後,我們將加強內部管理,在工作中更加嚴格、嚴謹,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 董明珠兩會建議嚴厲打擊專利流氓 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
    在《關於加大企業商業秘密保護力度的建議》中,董明珠建議從立法層面加大企業商業秘密保護力度,具體包括:對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在該類人員離職前,允許企業與該類人員協商同意後方可解除勞動合同;對競業限制期限,企業可以按照自身商業秘密保護的需求,與勞動者協商,自由限定競業限制的期限,尤其對於用人單位重點保護的有重大商業利益的商業秘密等不必受到不得超過二年期限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