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引爆二戰的是一次經濟大危機,在這場大危機之下,美國的失業率暴漲,賣不出去的物資就被傾倒在了大洋中。可見經濟的重要性,金錢的重要性。在現代社會,花錢如流水,甚至在「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之下,湧現一大堆的拜金女,或者是虛榮心爆棚的一些人。但是要說的不是這些人,而是關於軍隊「借錢的問題」。
苦難的歲月,錢成了問題
從古至今,糧草都是一個問題,一旦打仗都是糧草先行,在我們的抗日戰爭中也是同樣如此。革命時期的前輩們,因為我們國家的連年的戰爭早就沒有了錢。所以他們都崇尚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對於一些實用的物資都是改了再改的。然而對於一些需要花錢買的,就成了一大問題。
大多數因為軍費不足,就連軍隊裡的基本物資保障都維持不了,有的時候還向別的軍隊借錢,就是這樣錢是一個大問題。大家知不知道淮海戰役,這場著名的解放戰爭,就是老百姓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苦於前線的物資不夠,大後方的老百姓人手一輛小推車,就這樣把物資運到了前線,出動了上百萬的勞動人民。這樣的行動,也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同樣也能看出物資的重要性。它不僅僅體現在這方面,在買軍備武器的時候,錢也是一個大問題,不得不東拼西湊。
向老百姓借錢,留下欠條
在古代遇上徵戰就會向老百姓借一些錢,等結束了再歸還給人家,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即使是一個皇帝也要做到講誠信,不能虧待了老百姓,人家的錢也是血汗錢,當然也有一些是從當地的富商那裡借來的錢,為了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富商們給的錢也會多一些。
在中國的近代,抗日戰爭或者是解放戰爭也有過這樣的行為。打仗的時候政府會向當地的豪紳借錢,留下欠條,但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這些錢都會一一歸還。儘管這樣,還是有一些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還不上了,逐漸成熟為一筆死帳。
就在上世紀的八十年的山西有這樣的一個人,在家裡收拾房子的時候發現了一張欠條,金額高達1100萬。後來他就拿著這張欠條找到了當地政府,這張借條非常的陳舊了,但是上面金額讓整個國家都震驚了。後來經過專家鑑定,原來是他的祖父所留下的。他的祖父當年是一個義商,看到軍隊路過,便慷慨解囊幫助了我們的士兵。只不後來家道中落了,之前曾說過,那這張欠條可以取回錢,但是當時借錢的軍長已經在戰爭中犧牲了。
國家誠信,給予老人一定安慰
經過各級商討和專家的鑑定,因為當時的國家還處在經濟轉換的階段,拿不出那麼多錢,也在和老人的商討下,決定給老人八萬元人民幣,在那個年代,這已經是一筆巨款了。老人感謝不已,也為國家的誠信所感動。
不僅僅在乎是老人欠條的金額,更應該看到我們軍隊,我們政府的誠信。即便是在過去苦難的歲月,我們的軍人依舊堅持不拿老百姓家的一針一線,打下欠條,為我們的國家和軍隊驕傲。
結語
國家做出這樣的舉動是為了人民,也是為了國家,作為一個國家怎麼能言而無信呢?這樣還怎樣領導一個國家,所幸,我們的國家不是這樣的。面對當年的欠條,國家經過鑑定之後,便承認下來,但是又因為自身的經濟發展,沒有那麼多錢,在和老人協商後給了八萬元,這也是一個數額龐大的一筆錢了。國家強大了,我們才不怕外敵的入侵,也不用擔心打仗的錢是不是不夠用,現在的國家穩步發展,一切都朝著好的方向努力,為自己的國家自豪。
參考資料:《中國近現代史》、《解放戰爭》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