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大雪節氣後,我國北方的河流、水庫都會冰雪覆蓋,大地銀裝素裹。此時若還能冰釣,絕對是另外一番風景,這種野趣,我國南方的朋友們恐怕只有羨慕的份了。
釣魚人都知道「魚的活性是和水溫緊密相關的」,這一點毋庸置疑,有時一、兩度之差,結果卻完全不同,那麼冰下的水溫一般是多少呢?和水深有何關係?別著急,聽小編慢慢介紹。
一般來說,鯽魚和鯽魚是北方冰釣的主要目標魚種,這兩種魚都在15度左右活性堅強,至22度時達到最大,也最愛進食,溫度低於10度時,活性下降很快,活動範圍也變得很小,因此,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冰釣都是很難的,追求溫度最高的水層是基本的方法。
那麼水下多深溫度最高呢?這個問題並不好回答,還和冰面上的溫度有些關係,就普通的釣魚地點來說,寒冬臘月零下20度的天氣,冰下最深處的溫度基本上是恆定值,4度,神奇不?其實沒有啥神奇的,因為4攝氏度的水密度最大,當然在最下層。
那麼說冰下有沒有可能沒有4攝氏度的水呢?答案是不一定,因為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一個連續的介質中,溫熵是循環並驅向一致的,也就是說熱量會從溫度高的物體或部分流向溫度低的物體或部分,水下是這樣,水面上也是這樣,冰上溫度最低,水下大地是熱場,不斷加熱4攝氏度的水,水溫升高後密度變小,逐漸上移,再將熱量交換給冰面之下0攝氏度左右的水,受冷後再下移,最後達到一個平衡,穩定為每個溫度下對應的水層厚度和冰層厚度。

上面說的那些不知各位看懂沒,總結來說,就是水面下的溫度最下層為4度,往上依次變化,如果冰面上氣溫並不非常低的情況下,冰下某層有可能大於4度,也有可能所有層都低於4度,那就和凍到底不遠了,而且這個平衡是隨氣溫動態變化的。
那麼,一般釣多深呢?前面提到我們要追求儘量高的溫度,因此這裡拿出一個經驗數據,一般臘月冰釣,3米左右溫度最高,釣鯽魚最合適,鯽魚的層位在鯽魚下一點,3至4米釣鯽魚,環境溫度很低,所有層都低於4度時,釣底。
當然,以上說的這些都是小編一點小小的經驗,實際應用中效果好不好還得綜合很多因素,比如透光度、含氧量等,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就介紹到這裡,拜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