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文學集《最美江蘇人》首發 弘揚典型人物精神力量

2020-11-26 中國文明網

  10月11日,報告文學集《最美江蘇人》在江陰華西村首發,江蘇14位道德模範、時代楷模的先進事跡伴隨著墨香與讀者見面,讓人備受感觸。記者專訪作家代表,分享他們採寫典型人物的心路歷程,提煉「最美江蘇人」身上那種令人感動、振奮、沉思的精神力量。

  拼搏瞬間凝聚震撼的力量

  「《最美江蘇人》的寫作,是一次帶著任務去採訪,確定主題才構思的寫作,卻讓我欲罷不能、盡情揮灑。」江蘇省作協主席範小青採訪的是張家港長江村鬱霞秋書記,時間正值盛夏,鬱霞秋生病了但依然在工作。採訪中,長江潤發集團工作人員告訴範小青一個細節,在北京做長江潤發上市工作的那些日子,鬱霞秋勞累過度生病了,她本來是醫生,就給自己打點滴,下午出去談判,她一手舉著藥瓶,一手拉開計程車的車門。範小青感慨,「這樣的細節雖然我不能親眼目睹,但它一直在我的眼前浮現。」

  翻開報告文學集《最美江蘇人》,類似的細節隨處可見。範小青告訴記者,採訪中她經常被這些細節深深觸動,「他們的人生就是由無數拼搏的瞬間組成的,這是一種令人震撼的力量!」範小青說,今天的「最美江蘇人」,他們的功勞簿上,記載著許許多多的光輝業績,他們的頭上,也環繞著很多的光環,他們無不是功成名就的。但是,這些功勞,這些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運氣」兩個字可以容納的,而是來自於他們每時每刻的努力!

  勤奮鑄就滴水成冰的力量

  「讓我寫周海江。他是十九大代表,之前還是十七大、十八大代表。為了採訪他,我等了一個多月。說忙,我一開始不太相信,企業家不就是和客戶吃吃飯,籤籤合同嗎?等待的日子當然沒有閒著,50多萬字的紅豆集團資料,我能記住紅豆60年曆程的幾乎所有重要細節。」作家徐風採寫周海江時不夠順利,「但終於見到他時,發現他敦厚、秉直、坦誠,像個老闆,也像個大學教授。」周海江給徐風遞上一張行程表,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甚至更多!周海江告訴徐風,「一個2萬多員工的企業,就像一部龐大的機器,在馬達的轟鳴聲中我如何聽出它的雜音呢?這需要我心無旁騖。」

  沒有時間散步,儘管喜歡;沒有時間旅遊,儘管喜歡;沒有時間和朋友聚會,儘管喜歡。周海江的成功背後,是巨大的犧牲。他給了徐風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裡,他沒有看手機,沒有理會幾十個等在窗外向他匯報工作、請他籤字、等他會見的人。「最後他說了一句抱歉,說讓你等了一個多月。然後他起身與我合影,握手,說再見。」徐風感慨地告訴記者,「當紅豆品牌在市場競爭中獲得越來越多份額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她的掌舵人經歷了太多太多的不眠之夜,這是一種滴水成冰的力量。」

  用傳奇書寫不退縮的力量

  作家傅寧軍採訪的是永聯村老書記吳棟材,「在深入採訪的過程中,讓我感動的是,吳棟材是一個傳奇,他曾經上戰場負過傷,完全可以伸手要救濟,可他卻下定決心,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他把蘇州最小最偏的窮村,打造成了一個聲名遠揚的全國文明村;把村辦的小廠,打造成了全國民企五百強。他是土生土長的江南農民,也是胸懷理想的鄉村書記。」

  傅寧軍告訴記者,他在永聯村的觀察是冷靜的,許多細節都是親眼所見。今天的永聯村,已經是鄉村裡的都市。如吳棟材所言:城裡有的,我們要有,城裡沒有的,我們也要有。原因在於,永聯集團改制時,吳棟材讓出了屬於自己的一半股份,帶動其他副總,給村集體留下25%股份,使永聯村民有了永久的「搖錢樹」。

  反覆梳理採訪的素材,傅寧軍從吳棟材身上,感受到一股永不退縮的灼熱力量。生活中的奮鬥者是鮮活的,吳棟材的手就非常有故事。要過飯的手,打過鐵的手,負過傷的手,挖魚塘的手,直到給軋鋼機點火的手,拉著村民奔向富裕的手,「我覺得,正是吳棟材和許多中國當代農民,憑著一雙雙勤勞勇敢的手,實現著農村的中國夢,點石成金,造福一方,贏得未來。」

  孤獨寂寞中煥發愛的力量

  「不走近不知道,時代楷模王繼才夫婦30年如一日堅守一座僅有兩個足球場般大小的海島,需要多大的毅力,多少的堅守,甚至多少淚水,這是常人無法體會的。」作家張文寶採寫這對守島夫婦的時候,正值八月,「從連雲港灌雲縣燕尾港鎮乘船出發,用了一個多小時,才到12海裡外的開山島。還沒上島,我就感受到島上的孤獨和寂寞。」張文寶告訴記者,船快靠島了,突然看見島上飄揚的五星紅旗,令人精神一振,「我知道,這是王繼才夫婦每天升起的國旗,他們能堅守小島那麼多年,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戰勝一個又一個難以置信的困難,都是國旗給的信念、忠誠和毅力。」

  張文寶上了島,看到除了近年來栽的一些零星的綠樹,大都是光禿禿的石頭,和幾排部隊留下的營房,「我被荒涼震驚了,王繼才夫婦站在荒涼裡,常年的海風侵蝕,他們面孔黧黑,在陽光下活像一座銅像。」張文寶在島上呆了大半天,就感覺到很不適,但王繼才夫婦冒著火一樣的陽光,穿著一身厚實的迷彩服在島上來來回回地奔波,「有人說王繼才夫婦『痴』『傻』,可他們日復一日升旗、巡島、看天氣、護航標、寫日誌,不停地維修島上40多間破損的營房以及老化的路面、坑道、小碼頭,在孤獨寂寞中煥發著令人感動的愛的力量。」

  歲月熔鑄默默無聞的力量

  作家周桐淦此次採寫的是盱眙縣桂五鎮養老院院長李銀江,「我寫完初稿給家人看,家人感嘆,『老周真的老了!』因為我一向別人介紹李銀江的事跡,就禁不住眼紅、有時還會哽咽。」

  李銀江真的不容易,30年前白手起家,在貧困的盱眙山崗地區,創辦了該地區第一所以接納五保戶為對象的養老院。30年後,這裡向社會老人全域開放,硬體設施超過很多發達地區的養老院。周桐淦告訴記者,李銀江在這個平臺上一幹就是30年,一萬多個日日夜夜,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一般人只能在送別父輩時擔任2至4次「老大」(孝子)角色,而李銀江作為職務行為,已在養老院院長的崗位上當了69次「老大」,操辦了69場葬禮,69場葬禮就是69首盪氣迴腸的老淮調,「作為中國最基層政權的一位民政幹部,可以說,李銀江用自己的青春和人生譜寫了一曲『鄉村離歌』。」(新華日報記者 賈夢雨)

相關焦點

  • 「弘揚鐵人精神,爭做最美巾幗奮鬥者」宣講活動敦煌進行時
    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弘揚鐵人精神,感悟偉大的抗疫精神,為決勝全面小康、決勝脫貧攻堅凝聚巾幗力量。
  • 弘揚勞模精神 凝聚奮進力量
    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勞模精神鼓舞著廣大職工群眾為完成黨和國家提出的目標和任務而努力奮鬥,始終是彰顯時代精神的一面旗幟,始終是催人奮進的時代領跑者。在民族復興新的歷史進程中,更需要弘揚勞模精神,凝聚奮進力量。大力弘揚勞模精神是引領教育廣大職工的重要抓手。勞模精神代表著社會主義制度下工人階級的主人翁精神風貌,包含著社會主義價值內涵,對於全社會弘揚勞動光榮的價值理念,形成熱愛勞動、勤奮勞動、尊重勞動的社會氛圍,激發勞動者的創造活力,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 ...直擊與藝術再現——關於報告文學、「情景報告」和「時代報告劇」
    這就是力求全景式、多視角生動「報告」全國上下全力以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事件或熱點人物,著重再現醫護人員敬畏生命、患者至上的醫者仁心,再現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援建者等社會各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境界,再現作為堅守者角色的武漢民眾聚力同心、共克時艱的美德。對各類醫護人員的生動寫實,是這個系列報告文學的重要部分。
  • 郭乃碩:弘揚南仁東精神 凝聚吉林振興力量
    作為南仁東的家鄉人,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政協委員、民革吉林省委主委郭乃碩提出了「關於深入挖掘弘揚南仁東精神 凝聚吉林振興偉大力量的建議」。  郭乃碩介紹,南仁東潛心天文研究,堅持自主創新,將畢生精力獻給了「中國天眼」事業。
  • 宣化區召開2020年度「最美雙擁人物」「最美軍嫂」表彰大會
    、無私奉獻的精神,營造良好的雙擁氛圍,促進雙擁工作健康有序發展。12月22日上午,宣化區召開2020年度「最美雙擁人物」「最美軍嫂」表彰大會。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滕化璋出席了會議。會上,宣化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張巖同志宣讀了「最美雙擁人物」「最美軍嫂
  • 弘揚科學家精神,勇攀科技巔峰,致敬「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
    《閃亮的名字——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將於12月28、29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CCTV-10)、 綜合頻道(CCTV-1)、社會與法頻道(CCTV-12)播出。10位「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都是來自科研生產一線的先進典型。
  • 管道局弘揚企業精神凝聚新時期精神力量
    50年來,一代代管道人繼承「八三」傳統,弘揚企業精神,鑄就了中國石油管道事業的希望與輝煌,用忠誠、奉獻和創新譜寫出一曲曲管道讚歌,用青春、智慧和拼搏鋪就了一條條鋼鐵油龍,建設的長輸油氣管道總裡程逾12萬公裡,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真實的力量讓扶貧劇生動起來
    主創們表示,好的藝術作品脫胎於生動的現實生活,在本劇的十處拍攝地,在全國人民脫貧攻堅的徵程中,有太多鮮活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跡。《石頭開花》是以匠人之心,沉靜下來打磨出的一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藝術作品,不貼標籤、少喊口號,以創新手法升華主題、塑造人物,靠故事和人物吸引人、感動人,特別是讓年輕觀眾產生共鳴。
  • [雲和]2019年「雲和封面」人物 「最美系列」發布會舉行
    見證道德傳承,感受榜樣力量。9月24日,2019年「雲和封面」人物「最美系列」暨第三屆雲和縣道德模範表彰發布會舉行。縣領導葉伯軍、上官國明、王新榮、施錦華、楊偉業、林建文、胡堅、謝雲生、葉曉偉、王涯、王沿偉、陳岑、葉愛英、餘高進出席表彰發布會。
  • 全情詮釋「中國式科學家」 報告文學《中國天眼:南仁東傳》首發
    在18日的《中國天眼:南仁東傳》新書研討會上,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如是評價這部報告文學。南仁東生於1945年,是新中國培養的博士、科學家。他的一生與新中國的艱難曲折同呼吸、共命運。作者王宏甲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天眼:南仁東傳》是他耗時一年精心寫就的長篇報告文學。
  • 始終保持「穩」的定力 ——論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凝聚磅礴力量_新華...
    11月26日,省委書記婁勤儉在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指出,要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始終保持「穩」的定力,毫不放鬆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各類風險防控。  作為抗擊疫情的重要戰場、重要陣地,江蘇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可知可控、精準防控,堅持「兩手抓、兩手硬」,打了一場漂亮的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 科普中國與快手合作開展 「弘揚科學家精神,傳遞科學力量」網上科普活動
    我們見證了知識的飛速傳播,也見證了知識創作者的強大力量。為大力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由中國科協科普部指導,科普中國、快手主辦,共同發起以「弘揚科學家精神,傳遞科學力量」為主題的短視頻作品徵集活動——#尋找1000位科普達人#,旨在掀起科學家精神的網際網路浪潮,推動在全社會營造濃厚氛圍。
  • 深度|精神文明建設全國表彰,江蘇為何「先進」這麼多?
    一組組數據令人鼓舞,一個個變化更是引人讚嘆。各級各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江蘇的「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發展定位,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堅持重在建設、以立為本,堅持久久為功、持之以恆,把精神文明建設貫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過程、滲透社會生活各方面,著力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提升全省社會文明程度,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
  • 蒲公英種子一樣播撒的最美現象成為浙江最美的風景
    西湖邊建成了道德模範宣傳「一條街」,先進典型的大幅照片陳列在道路兩旁。市民廣場矗立起大型雕塑《媽媽的手》。大街小巷,「平民英雄」的大幅照片對著每個行人微笑。市委、市政府還為最美人物建立了救治綠色通道、生活困難幫扶、見義勇為表彰等一系列機制。榜樣的力量,潛移默化地滲入城鄉的「精氣神」。  全市有860多個志願服務組織、70多萬名「紅馬甲」志願者活躍在街頭巷尾。
  • 弘揚革命精神 傳遞中央聲音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杜立 攝  本報訊 11月20日,貴陽市「紅色文化進機關」活動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活動在貴陽市觀山湖區軍創大廈舉行。70餘位退役軍人系統幹部職工、基層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人員、「最美退役軍人」代表、「退役軍人議事會」代表、退役軍人代表等參加活動。
  • 弘揚「北鬥精神」 凝聚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磅礴力量
    (8月3日《科技日報》)  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一流的北鬥,讓人振奮,讓人自豪。其背後的「北鬥精神」值得我們認真弘揚,北鬥精神的內涵包括「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筆者認為,北鬥精神對與我們今天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弘揚「北鬥精神」,能夠凝聚經濟高質量發展磅礴力量。  中國北鬥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標杆。
  • 文學的啟蒙:由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說起
    自此,我了解了作家徐遲,數學家陳景潤,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報告文學,從此與報告文學有了不解之緣。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讓一位數學家一夜之間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人物,曾經的「臭老九」、「白專典型」成了全國全民的偶像。那時,只要走在街上問起孩子們「長大後做什麼時」,天真爛漫的孩子們都響亮地回答:「要當科學家!」。
  • 弘揚工匠精神 成就中國「智」造
    原標題:弘揚工匠精神成就中國「智」造 「『連鋼創新團隊』的工匠精神、拼搏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也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力量。」在看完「連鋼創新團隊」的故事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電子學院副院長、半導體量子點量子晶片研究方向帶頭人郭國平給記者發來了這樣一段文字。
  • 沂蒙精神澎湃臨沂夢 系統規劃弘揚工程激勵奮發向上
    臨沂是沂蒙精神發源地、紅色基因富集區。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臨沂時,深刻闡釋了沂蒙精神的重要地位、本質特徵和時代價值,為我們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指明了方向。近年來,臨沂人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堅定前行,加快建設沂蒙精神研究的聚集區、弘揚的先行區、踐行的示範區,使紅色基因煥發新時代光彩,讓革命老區綻放現代化英姿。
  • 學習英雄事跡 弘揚英雄精神
    9月30日,在接見四川航空「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需要千千萬萬個英雄群體、英雄人物。學習英雄事跡,弘揚英雄精神,就是要把非凡英雄精神體現在平凡工作崗位上,體現在對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負責的責任意識上」。當前,我們正行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上,實現偉大夢想,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需要更多的人把非凡英雄精神體現在平凡崗位上,在平凡崗位上幹出非凡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