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人問:清淨的寺院裡也會有灰塵嗎?趙州禪師這樣回答

2020-12-04 念念隨筆

當有人問:清淨的寺院裡也會有灰塵嗎?趙州禪師這樣回答

皆仁法師

趙州禪師八十歲那年,被眾人迎請到趙州的觀音院住持弘化。

清晨,陽光透過鬱鬱蔥蔥的柏樹縫隙,照在院子中,小鳥正在枝頭婉轉鳴叫。

寺院中一早就傳來沙沙地掃地聲,在寂靜的清晨中,格外地響亮。

而年逾八十的趙州禪師正在院中掃地。

這時,有一位雲遊的僧人風塵僕僕地趕到,見天下聞名的趙州禪師正在掃地,忍不住脫口而出地問道:「大和尚您是天下聞名的大善知識,為何有塵?」

趙州禪師聽了他這一問,悠悠然地抬起頭,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意味深長地說道:「因為灰塵都是從外面來的。」

問話的人立馬就給跪了。

旁邊有一位僧人見此情景,忍不住又問道:「清淨的寺院裡面為什麼會有塵呢?」(嘿嘿,我這樣問,看你怎麼回答。)

趙州禪師臉上的笑意更深了,停下來笑指著說:「瞧,又飛進來一顆。」

這僧立馬也給跪了。

我們的佛性圓明湛然不染塵,而眾生為無始無明所覆障,所以不能照見本性,當通過修行拂去本性明珠上的灰塵時,那明珠就能光照天地了。

趙州禪師雖然是在掃地,但是他的心中纖塵不染,也正是如此,才能如鏡照物一般,應機接引修學者。

今天,你的心塵除去了嗎?你的本性明珠照破山河萬朵了嗎?

相關焦點

  • 嚴陽尊者與趙州禪師的故事:「放下」與「放不下」
    他幼年出家,後得法於南泉普願禪師,為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之後的第四代傳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八十高齡的從諗禪師行腳至趙州,受信眾敦請駐錫觀音院,弘法傳禪達40年,僧俗共仰,為叢林模範,人稱「趙州古佛」。其證悟淵深、年高德劭,享譽南北禪林。趙州禪師住世120年,圓寂後,寺內建塔供奉衣缽和舍利,諡號「真際禪師」。
  • 苦行第一僧「趙州禪師」
    想必大家都聽過這麼一句話,「趙州八十猶行腳」這句話的來源就是「趙州禪師」。在佛教的發展歷史之中,有一個特別引人注意的群體,那就是「苦行僧」,他們不怕風吹雨淋,常年行走於各條大道,以一顆虔誠之心,朝拜各大名山古寺。那麼今天就來說一說,近代第一苦行僧「趙州禪師」。
  • 善打機鋒的趙州禪師為何說:佛即是煩惱,禮佛不如不禮
    善打機鋒的趙州禪師為何說:佛即是煩惱,禮佛不如不禮 | 文 青衫文齋禪宗史上有一位震古爍今的大師,他就是趙州禪師,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之後的第四代傳人。受戒之後,趙州禪師一路行腳,遍訪無數高僧大德,朝拜無數古剎。
  • 善為道者不欲盈,趙州禪師吃茶去
    唐代從諗(shn)禪師,常住趙州觀音院,人稱趙州禪師。一天,寺裡來了個新和尚。新和尚來拜見,趙州禪師問:「你來過這裡嗎?」「來過。」趙州禪師說:「吃茶去。」新和尚連忙改口:「沒來過。」「吃茶去。」趙州和尚仍是這句話。
  • 趙州禪師「吃茶去」究竟藏有什麼樣的禪機呢?
    趙州禪師「吃茶去」究竟藏有什麼樣的禪機呢?南北朝兩宋時期,中國禪宗大盛於世,進而推動了中國禪茶文化進入了一個高峰期,高僧大德普頌唐代趙州禪師傳續下來的禪茶妙境。趙州從諗禪師:「老僧我,年輕的時候,曾到溈山靈祜禪師處學習,恰好,有學僧前來拜謁。學僧問溈山:「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溈山不回答問題,反而對來人 說:「把禪床給我搬過來」。
  • 學學趙州禪師:吃茶去
    可那時卻不這樣想。孩子他爸總是在外奔波,在家的時日屈指可數,我怨他對家庭的漠不關心,時常對他橫加指責。對青春期的孩子教育的責任,又全壓在我一個人的身上,叫人喘不過氣來。孩子長大了,站起來比我高一個頭,管起來針尖對麥芒時處火花四濺。生活仿佛沒有一處順心,工作又遇上瓶頸,四面楚歌的日子不好過。
  • 趙州禪師一句「吃茶去」,從喝茶中領悟人生真理!
    「吃茶去」,一開始,是在唐朝晚代時,趙州禪師以此來接引學生參禪,由此讓來人秉了機緣入佛法。據史料記載,趙州從諗禪師每日會在其呆的古觀音院山門口,凡見了遊僧便問他最近是否有到過這裡,無論僧人回答是「曾到」,還是「不曾到」,禪師均回「吃茶去」!後來該院的院主便問,為什麼曾到也答曰吃茶去,不曾到也答曰吃茶去?
  • 禪師說參禪是為了入地獄,眾人迷惑不解,真相讓眾居士汗顏
    星雲大師講禪時曾說道,禪宗總是鼓勵初習參禪的學僧要提起話頭,進行種種的參、問。例如:「什麼是祖師西來意?」便是禪宗最常見的話頭。從字面上看,答案應該是指禪宗始祖達摩自西天來到中土的目的,但這個問題的答案往往是類似「庭前柏子樹」一類無意義語句,這樣才能說明禪宗傳法不需要立文字,也不需要各種繁複艱難的修持,只要自己截斷常識頓悟就好了。
  • 趙州和尚「吃茶去」的內涵和對現代生活的指導意義
    趙州和尚名從諗(?~898),大唐著名禪僧,俗姓郝,曹州人。南泉普願弟子。傳揚佛教,不遺餘力,時謂「趙州門風」。世稱趙州和尚。常住趙州(今屬河北省)觀音寺,又稱「趙州古佛」。從諗嗜茶,是著名茶僧。《五燈會元》記載了趙州和尚一段禪語:師(趙州從諗)問新到:「 曾到此間麼?」曰:「曾到。」師曰:「吃茶去。」又問僧,僧曰:「不曾到。」師曰:「吃茶去。」後院主問曰:「為什麼曾到也雲吃茶去,不曾到也雲吃茶去?」師召院主,主應喏。師曰:「吃茶去。」
  •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兩個「顯著」特徵,福報越來越多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兩個「顯著」特徵,福報越來越多開悟的人,境界和格局非常人所能及,如同登上五嶽之巔,自然視野遼闊,能夠一覽眾山之小,而真正的開悟之人,往往會有兩個特徵。01心中無事,無事勝佛趙州禪師是一位著名得道高僧,也是六組慧能嫡傳的禪宗大師,趙州禪師有一個弟子,叫做文遠和尚,文遠每天都會在院子裡打坐參禪
  • 禪師竟然用佛像燒火取暖!別人問他原因,禪師的回答亮了
    老傑談《金剛經》第7期:禪師用佛像燒火取暖,有沒有罪過?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關於以上經文的深刻義理,老傑想用一個故事來說明。天然禪師喜好雲遊四方,一天來到洛陽的惠林寺,與寺廟中的伏牛和尚聊得很開心。兩人對佛法的研究都已經很透徹了,因此每天都在一起修行,有一個志趣相投的好友,生活自然就很愉快,不知不覺中就到了冬天。
  • 唐代高僧丹霞禪師:抱美女過河,燒木佛取暖
    那一年他去長安趕考,住在路邊的一家旅店裡,同房而住的是一位和尚模樣的禪僧,同住一屋便是有緣,於是兩個人聊了起來。禪僧問他:「你這是要去哪裡啊?」丹霞說道:「我打算去考官。」那禪僧又說:「考官不如考佛。」
  • 揭秘:五臺山與神英,無名等幾位禪師的淵源
    老人說:"你問這有什麼用?"法雲說:"我生得笨,求他開示。"老人說:"這與你的前生有關,你還是不要找他了。"法雲聽了這話,真是痛苦極了,更堅定了他尋求文殊菩薩的信心,於是又不顧一切地向北臺頂攀登,冷不丁被一股風雪撲倒在 地。朦朧中,法雲眼前又出現了那位老人,只見老人對他說:"你還是找文殊嗎?"法雲說:"我就是死也要見見文殊。"
  • 丹霞天然禪師打破學禪者心中的執著
    丹霞天然禪師住在慧林寺時,正趕上天氣嚴寒,便將該寺供奉的木雕佛像,拿來焚燒禦寒。該寺院的主持看見了,對這種行為頗為不滿意,嚴辭相譏諷。丹霞天然禪師接著主持的問話回答道:「既然這樣,你為什麼還要責備我呢?」
  • 雲南省著名的尼姑庵,寺院裡有很多植物,很多人都專門來吃齋飯
    大理有一座很有特色的寺廟。這座廟是一個修道院。與此不同的是,這座修道院並不像其它寺廟那樣十分喧鬧,而且這座修道院非常安靜,而且也不是說沒有人來過就安靜,相反,來過的人很多,但是這座修道院卻依然保持著非常安靜的狀態,這座修道院坐落在大理的感通山上,這座寺院不收門票,許多遊客都會在上午12點前來到這座寺院,中午時分,它就正好趕上這座寺院的午餐時間。尼姑庵的名字叫寂照庵。
  • 男人問「想我了嗎?」,回答「想」的情商太低,這樣說讓他上癮
    學會一些戀愛技巧,真的會讓我們在戀愛和婚姻當中遊刃有餘。戀愛技巧,主要表現在說話技巧上,如果你把話說得特別完美或者說得特別幽默,肯定會很吸引對方的,會讓對方深深的愛上你。戀愛中的男人,當他們有一段時間沒有見到自己的女人之後,他們肯定會問自己的女人『想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