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漢字之-豹,豸字旁的原來是這個意思

2021-01-09 漢字的時光之旅

喜歡研究古漢字嗎,關注我,解鎖更多文字中的密碼。

今天看一看豹這個字,豹這個字是一個典型的象形字。

這個字的左半部分是「豸」字頭, 讀zhì,本指長脊獸,如貓、虎之類。引申為無腳的蟲,體多長,如蚯蚓之類,右側是一個勺子,用一個勺子裡帶一點東西表示豹身上的斑點,勺也兼有表聲之意。

豹是一種哺乳動物,像虎而較小,身上有很多斑點或花紋。性兇猛,能上樹,捕食其他獸類,傷害人畜。常見的有金錢豹、雲豹、雪豹、獵豹等。通稱豹子。

有句俗話說:你是吃了吃了熊心豹子膽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吃了熊心豹子膽」這句話的來源於元代紀君祥創作的雜劇《趙氏孤兒》第三折:「老元帥,我有熊心豹膽?怎敢掩藏著趙氏孤兒!"

釋義:老元帥,我又沒有熊心豹膽,怎麼敢把趙氏孤兒藏起來!

狗熊和豹子都是比較兇猛、膽子很大的動物,古代捕獵裝備落後。如果一個人連豹子和狗熊都能抓到並且吃掉,那說明這個人一定非常勇敢,膽量夠大,所以才有了吃了熊心豹子膽就膽子大的說法。

今天就講到這裡,關注我,一起學習更多的漢字。

相關焦點

  • 簡體漢字常見偏旁
    絕大多數漢字是「合體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基本單位構成。這些基本單位稱「偏旁」,包括上下左右各部件。比如「明」是由「日」和「月」合成的,「字」是由「宀」和「子」合成的。這裡的「日」月「宀」「子」都是偏旁。
  • 趣味漢字:偏旁講解之二:肉月旁
    偏旁講解之二:肉月旁肉,甲骨文作《說文解字》:肉,胾肉,象形,凡肉之屬皆從肉。作為形旁,「肉」主要有四種類型。一、直書肉字。二、當「肉」在漢字的左邊時往往寫作「月」。例字:肝、膽、肺、腸、腦、胳膊、腿……此類都是簡單的形聲字,無需解釋,意思主要包含身體部位、器官、肉類、動物(豚等)、胖瘦狀態(肥、腴等)、氣味(腥、臊等)、骨頭(骨、脊)等。
  • 揭秘為什麼蝙蝠是哺乳動物,卻是「蟲」字旁?原來還有那麼多學問
    為什麼蝙蝠是哺乳動物,卻是「蟲」字旁?我們先來看「蝙蝠」二字的造字法。《說文解字》稱:「蝙蝠,服翼也。從蟲,畐聲。」那麼,古人為什麼用「蟲」字旁來做它的偏旁呢?是不是搞錯了?不是!問題的根源是——人類對於動物的認識是逐步發展成熟的,語言文字的發展也是逐步成熟的。
  • 那些有趣的偏旁——月字旁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偏旁部首更是漢字文化中至關重要的部分,今天就聊一聊那些「有趣」的偏旁之月字旁。毋庸置疑「月」是月亮的意思,從漢字的演變我們可以一目了然。那麼在漢字中月字旁的字佔了很大一部分,那麼怎麼能高效地記住他們呢?月字旁都有哪些含義呢?其實總結髮現他們分為以下幾類。說文解字中曾說道:「闕也。大陰之精。象形。凡月之屬皆從月。 魚厥切。」第一類,跟月份,時間有關。比如,朔、望、朝等。
  • 說文解字:漢字「母」「毋」「毌」什麼意思?什麼區別?
    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大家好,我是聊城王崗。今天跟大家分享「母」「毋」「毌」這三個字,長得很像,但是讀音完全不一樣,意思也不一樣,今天我們來辨個究竟。《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母」這個字:牧也。從女,象懷子形。字形採用「女」作邊旁,像懷抱孩子的樣子. 另一種說法認為,「母」的字形像給孩子餵奶的樣子。
  • 每天學點漢字知識之「左耳旁和右耳旁」區分
    我們每天都在以不同的形式與漢字打交道,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漢字要這樣寫?為什麼僅僅一個部首的差別字義就會相差很大?本期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如何區分「左耳旁」和「右耳旁」。神奇的「左耳旁」別看左耳旁現在體型瘦弱,筆畫簡單,其實以前它還是很獨立的,它的最初形體為」阜「字,上圖為」阜「字的甲骨文字體通過觀察」阜「字的甲骨文字體,可以對其本意有所了解——右側凸出的小部分是一級級臺階,而左側的豎線代指的是山體,
  • 為何「騙子」的「騙」不是人字旁而是馬字旁?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都有著各自的秘密,一般人是看不破字裡的玄機的。就如「騙」這個字,是由一馬一扁組成的,表示欺騙他人的意思。可是有人就會問了,馬是一種動物,和扁在一起怎麼就是欺騙他人了呢?這個字究竟有什麼故事呢?
  • 字理識字,走進漢字的源頭
    字理識字,走進漢字的源頭字理就是漢字的構形理據,即漢字的構行之理,演變之理,漢字的字理中存在生動的生活形象,還有古代的文化知識。如果教師能根據字理去教學,讓學生理解字的構形、讀音、表意的道理,無疑就抓住了識字的重要規律。
  • 倉頡造字,「耍」字的下面為何有個「女」字旁?專家:有特殊意義
    已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單字數量已經達到了4000字左右。關於最早的漢字,有「倉頡造字」之說。根據《萬姓統譜·卷五十二》:記載:上古倉頡,南樂吳村人,生而齊聖,有四目,觀鳥跡蟲文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乃軒轅黃帝之史官也。
  • 漢字故事:「目不識丁」說「丁」字
    考試時,老秀才寫了一個「丁」字,問:「小少爺,這個字怎麼念?」誰知丁少爺看了半晌,還是回答不上來。老秀才趕緊提醒他說:「你手裡拿的是什麼東西呀?」丁少爺低頭一看,答道:「一根鐵棒棒。」老秀才一聽,氣得直跺腳:「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你目不識『丁'不要緊,我這十兩銀子可就完了!」  笑話歸笑話,中國歷史上還真有不少目不識丁的人,甚至是大名人。
  • 《說文解字》漢字教學形聲字「攻」字的結構與意義
    從「攻」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其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攻」字的左邊是一個「工」字,在這裡充當「攻」字的聲旁,提示「攻」這個文字的讀音與「工」字的文字讀音相同或者相近。「攻」字的右邊是一外「攴」字,現在稱之為「反文旁」。
  • 解讀民俗字漢字密碼 「日日有見才」起源於唐伯虎
    「金玉滿堂」、「只見財來」這幾個字如果不告訴你解讀方法,你能認出這些字嗎?這兩天,央視新聞的微博發了一條關於民俗字的漢字密碼解讀,看完才知道原來這些看起來似熟非熟的文字其實就是我們身邊常用的吉祥用語。網友紛紛感嘆:原來漢字還可以這樣組合!下面這些字你都見過嗎?它們有什麼含義?
  • 筆畫最少的漢字不只有"一"「乙」,還有誰?筆畫最多的字又是啥?
    筆畫最少的漢字不只有"一"「乙」,還有誰?筆畫最多的字又是啥?大家都知道答案是「一」,或許會有機智的小夥伴想起來「乙」,但其實,還有一個答案:這個字讀 「líng」,用於數字中,多用於表示頁碼或年代。「〇」和「零」雖然都能表示「0」,但是用法不一樣。
  • 一個口字旁一個當念什麼?曼德拉效應再次出現,這個字根本不存在!
    然而事實上這所有的一切都從來沒有發生過,於是網友們把這一現象稱為曼德拉效應。重點是出現這一現象的並不是只有一個人,而是大部分網友。那麼這種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哪些案例呢?那麼這個「dang」字該如何書寫呢?在眾人的印象當中,應該是一個口字旁加上當然的當。事實上在中國漢字當中根本就沒有這個字,不管是用百度輸入法還是搜狗輸入法,這個字根本就打不出來。也可以去尋找相關的新華字典,裡面也並沒有關於這個字的記錄,為什麼我們明明記得存在的漢字,事實上根本不存在的,這也反映了曼德拉效應。
  • 學習語文的終南捷徑,掌握150個漢字字源,漢字學習不再難!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能通讀紅樓夢,每個字都能認識,也就意味著孩子認識了4462個漢字,並且同時學習了由這4462個漢字構成的大量的詞語,別的不說,但就這一點,意義就是非凡的,因為新課標裡要求初中生要掌握3500個漢字,一本紅樓夢裡的漢字,就遠遠超過這個要求了。當然,僅僅認識漢字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讀準字音、寫對字形、理解字義。
  • 漢字也撞臉!30組相似的字,看你能分清多少?
    來源:詩詞世界(ID:shicishijie) 據統計,中國漢字9000多個,常用字有7000個。字數之多,所以我們容易混淆。 06 汆 氽 汆(cuān)的上面部分是「入」,烹調方法,把食物放在開水裡稍微一煮 氽(tǔn)的上面部分是「人」,指的是油炸的意思。
  • 周易取名 牛寶寶起名:帶鳥字旁的名字有哪些
    一、鳥字旁的字有哪些呢?01.(鸝)——讀音[lí],鳥名。意指黃鸝,提取作為人名意指孩子如黃鸝鳥一般,自由、美麗、多才多藝。適合女孩子提取此單字起名,展現出女孩子靈動的一面,可起名「鸝兒、黃鸝」。02.(鳶)——意指老鷹,此外還有風箏的含義。提取作為人名,取其獨立、勇敢、陽光獨到之義外,還給人一種幹練、聰明的印象特點。
  • 「冬」字,原來是這個意思!
    最早的「冬」字 (商 · 殷墟甲骨文)「冬」字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來表示一年四季中的「冬季」。意思是說「冬」是一年四季中最後的一個季節,但這已是它的借用義了。 「冬」的本義是「終」,就是「終結」的意思。你看上面的甲骨文多麼形象,就像一段絲或者一根繩索,兩頭都打上結,表示兩個頂端,也就是「終結」的意思。而冬季又是一年四季中最末的一個季節,所以就借用這個「冬」字來表示。
  • 他創造了1個漢字,卻被女性謾罵3年,如今這個字被收錄進新華字典
    1917年的他在《新青年》發表的《我之文學改良觀》更是引起了激烈的社會反響,被蔡元培聘請為北京大學校長。新文化運動的一個重要內容為「打倒舊文學,提倡新文學「,所謂的」新文學「,很多地方其實無所謂新與不新,主要是要與外國人的文學表現形式一致。比如當時有人要廢除漢字,施行拉丁字母文。這當然引起了許多人的反對,不了了之。但是改不了漢字,改一改形式還是可以的。
  • 每一個漢字都有一個故事,說文解字,原來這麼有趣
    每一個漢字都是逐漸演變而來,都有著它獨特的含義。今天說說來、麓、廉、法這幾個漢字。1.來。字義說明:來去的動作詞,古時視為麥類之一;許慎解釋,來是周代先人所接受的瑞麥,一莖兩穗,像芒刺之形。與來有關的字,有萊、徠、淶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