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民俗字漢字密碼 「日日有見才」起源於唐伯虎

2020-12-01 鳳凰網江蘇站

「金玉滿堂」、「只見財來」這幾個字如果不告訴你解讀方法,你能認出這些字嗎?這兩天,央視新聞的微博發了一條關於民俗字的漢字密碼解讀,看完才知道原來這些看起來似熟非熟的文字其實就是我們身邊常用的吉祥用語。網友紛紛感嘆:原來漢字還可以這樣組合!下面這些字你都見過嗎?它們有什麼含義?

黃金萬兩

日日有見才

「日日有見才」起源於唐伯虎

民俗字的源頭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君主用來傳達命令或徵調軍隊的符文,通常是把幾個篆字合併在一起,刻在竹或木上,再剖為兩半,雙方各執一半,合之以驗真假。

一提起唐伯虎,人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那個風流倜儻的「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其實,歷史上的唐伯虎,不僅沒有傳說中的風流韻事,而且生活清貧,一生坎坷。

南京一民俗專家告訴記者,「『日日有見才』這個字相傳就是唐伯虎於明代正德元年間創造出來的,是為了勉勵他自己每天都能增加一點知識,每天都有一點收穫,從而創造了這個組合字。」

該民俗專家表示,在江南,無論是文人還是商人,都喜歡把這個字剪成門帘掛家裡,或做成工藝品饋贈親朋好友。「其實就是為了討個好口彩,希望讀書人每天進步,商人每天多賺錢,其他人每天有收穫:日日有見才,日日有財見。」

「青氣禹丈山水土多年」代表天長地久

 

一帆風順

央視微博發的最為特別的一組民俗字,當屬「青氣禹丈山水土多年」。據微博上附帶介紹表明,這組特別的民俗字是一副謎語橫聯,現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秋口鎮秋口村161號古民居的門楣上。這幅橫聯上的4個字,分別由兩個或三個獨體字組成,從左往右依次是「青氣」、「萬丈」、「山水土」和「多年」。後來,有一位南昌遊客路過此地,經過一番思考和推敲後認為,青色之氣為「天」;萬丈寓意為「長」;山水土是「地」的組成元素;而多年則為很「久」的意思,最終他猜出這4個字應該依次念作「天長地久」 。

南京民俗博物館資料研究部副研究員徐龍梅告訴記者,「還有一種民俗字是在不改造原來字形的基礎上,把畫融入其中,進行圖畫式描述,比如『一帆風順』,看起來既是字也是畫。」

相關焦點

  • 《似是故人來》,解讀漢字的二維密碼
    當另外三種文字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其承載的古代文明只能藉助現代考古辨析,唯有甲骨文最終掙脫了「象形」的藩籬,融入「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的造字方法,成為使用至今的漢字,也將中國古代的信息帶到今日。
  • 「趣味科普」漢字起源於甲骨文,那英文起源於什麼?
    那麼,拉丁字母這種簡潔高效的字母起源於什麼呢?首先,大家要明白一個概念,現在的文字大致分為兩類,一是表音文字,二是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是一種使用少量的字母記錄語言中的語音,從而記錄語言的文字,俗稱:拼音文字。現在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語言都是用拼音文字來對本國語言進行拼讀的,如英語、泰語、阿拉伯語、韓語、越南語等都是用的表音文字。
  • 秦知道丨從倉頡造字,解讀漢字起源
    ■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王偉中華文字起源於何方?說到漢字的起源就要說到文字的起源。漢字也是文字的一種,漢字的起源肯定符合文字起源的一般規律。世界範圍內的文字起源,一般來說有神賜、聖人造字、所有權記號、勞動人民創造等幾種比較普遍的說法。不管是哪一種說法,文字的出現呢都是原始記事方法。
  •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網友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但對於日文是不是起源於我國漢字,中日雙方都有著爭議,畢竟文字是記錄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承認日文發源於我國,那就相當於承認了日本的文化都是源於我國。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近日,有日本教授在一個節目中稱,日文的漢字、平假名、片假名起源於中國,這在中日兩國都引起了爭議,甚至有日本網友罵其為「日奸」。
  • 讓我們走近漢字—現存世上唯一仍在使用的高度發達的表意文字體系
    全書按照神話、詛咒、戰爭、宗教、歌舞等主題,系統 解讀漢字的文化意涵。作者以其深厚的文字學功力,深度追蹤古人的思想觀念,生動描繪漢字的誕生過程,揭示其背後真正的文化價值。世界上的文字是多種多樣的,但總的說來可以分為表意和表音兩大文字體系,而漢字則屬於表意文字,是現存世上唯一仍在使用的高度發達的表意文字體系。所謂表意文字,就是文字與語言的語音方面不發生直接聯繫,每一個字只是表示一個章節,不能明確表示讀音,但一個字的本身就能表示一個意思。
  • 佛、命、水、冷等52個沒有同音字的漢字,真奇妙
    有一些漢字是同音字,它們的讀音是相同的。也就是,兩個或者多個漢字共用一個讀音,其聲母、韻母和聲調都一樣,當然包括零聲母和輕聲的漢字。比如,吾、吳、梧、毋等漢字都讀wú,餓、鄂都讀è。有一部分漢字沒有同音字,它獨自擁有一個讀音,如「nuǎn」這個讀音,就只有一個漢字「暖」與之對應,「暖」就是沒有同音字的漢字。哪些常用漢字沒有同音字呢?下面列舉的52個漢字,都沒有同音字,有沒有你特別鍾意的?。這裡給少數幾個附上了特別的解讀,沒有什麼意圖,就是有趣、便於記憶。
  • 花式「玩」漢字、潛心探字源,他說:每個漢字都蘊藏著中華文明的...
    探究字源,是劉志賢從少年時就埋下的情結,雖然經歷了40多年非研究領域的職場磨礪,依然沒有讓他停止對漢字的痴迷。剛剛辦理了退休手續的劉志賢在2020年的新春正式開啟了他積澱已久的計劃:將自己數十年的字源研究結集以備出版、在少兒中推廣甲骨文識讀並爭取今年暑假後進校園。
  • 橫平豎直構建中華文明之根,《似是故人來》帶你解讀漢字的二維密碼
    當另外三種文字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其承載的古代文明只能藉助現代考古辨析,唯有甲骨文最終掙脫了「象形」的藩籬,融入「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的造字方法,成為使用至今的漢字,也將中國古代的信息帶到今日。
  • 《漢字真有趣》教學設計
    ( )(7)相傳唐伯虎曾在街頭畔賣畫。 一天,他掛出一幅水墨畫來,上畫一隻黑狗,十分可愛。唐伯虎對人們說:「這是一則字謎,要購買者,須付三十兩銀子,如果猜中謎語,則分文不收。」好半天過去了,仍無人猜中。這時,有一年輕人說:「我猜中了。」唐伯虎請他說出謎底。他卻笑而不答,取下畫來便走。唐伯虎望著這年輕人的背影哈哈一笑:「猜中了!他猜中了!」你能猜出這是什麼字嗎?
  • 填補字理教學空白 《漢字解密》為方塊字尋根問祖
    中學教師劉先生下班回家,打開電視,屏幕前學者對漢字的形象解讀瞬間吸引住他的眼球。  「在漢語中有很多字都跟『牛』有關,比如物體的『物』,它是形聲字,表示萬物形符從牛,一件兩件的『件』也從牛,也就是說古人計件數是以『牛』來計的……」  「《說文·羊部》裡面說:羊,祥也。所以『羊』也往往借做『祥』。
  • 學習語文的終南捷徑,掌握150個漢字字源,漢字學習不再難!
    漢字的積累是基礎又是關鍵的,漢字自4000年前被發明以來,發展演進至今,已有數十萬字了,不過常用的數千而已。拿曹雪芹紅樓夢來舉例子,曹雪芹寫了前80回,一共731,017個字,卻只用了4,462個不重複的單字。
  • 漢字解讀:「睢」和「雎」到底哪裡不同?別再混淆了
    深扒漢字三層皮,漢字迷惑聊到底。這是我們搞漢字文化創作者的一種精神。漢字的類型太多,我們只能從一個小點進行談起。今天我們聊聊「睢」和「雎」這兩個漢字,漢字的辭海裡面,像這類的漢字太多了,搞的我們眼花繚亂。但它們還不是什麼生僻字,而是我們日常中的常用字,所以有必要跟大家說清楚這兩個漢字「睢」和「雎」。
  • 每日一漢字之-豹,豸字旁的原來是這個意思
    喜歡研究古漢字嗎,關注我,解鎖更多文字中的密碼。今天看一看豹這個字,豹這個字是一個典型的象形字。這個字的左半部分是「豸」字頭, 讀zhì,本指長脊獸,如貓、虎之類。如果一個人連豹子和狗熊都能抓到並且吃掉,那說明這個人一定非常勇敢,膽量夠大,所以才有了吃了熊心豹子膽就膽子大的說法。今天就講到這裡,關注我,一起學習更多的漢字。
  • 解讀三星堆的「阿卡密碼」
    第1頁:記錄阿卡人「蛻變」中的意外發現 第2頁:對三星堆的「阿卡解釋」  解讀三星堆的「阿卡密碼」  一個位於雲南西雙版納中緬邊境的阿卡人村寨,可能隱藏著解讀三星堆千古之謎的文化密碼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周雷  一個是1986
  • 甲乙丙丁,被隱藏了5000年的文字密碼(上)
    ,那麼你就必須了解漢字的老祖宗——殷商甲骨文。因為密碼就是密碼,絕學就是絕學,否則,為什麼古人紀年要用甲乙丙丁戊,而不是金木水火土?因此,為了搞清楚十天幹的含義,就必須對這十個字符分別進行解讀,然後,你就知道什麼是甲乙丙丁了。如果你想要通過《百度百家號》了解甲骨文,這就是入門的知識,有趣味,長知識,還不燒腦子。
  • 中國民俗文字發展脈絡
    中國民俗文字發展脈絡中國文字說(四)中國文字的發展,從歷史上就有三條發展脈絡。前面我們已經論述了二條:中國方塊漢字的發展脈絡和中國少數民族文字的發展脈絡,此篇文章,我們就來論述中國文字的第三條發展脈絡,這就是:中國民俗文字的發展脈絡。什麼是「中國民俗文字」?
  • 老外創古漢字網站引熱議 花20年集漢字字源(圖)
    這個網站用起來很簡單,只需輸入你想要查找的漢字,然後點擊「Etymology」按鈕,即可搜出有關這個漢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文等各種字形,還有關於該漢字的粵語釋義。  記者輸入一個「馬」字,關於馬字的漢字字形就出現了197個,其中《說文解字》來的篆體字1個,《六書通》來的篆體字47個,金文編來的65個,甲骨文編來的84個。
  • 有趣的漢字之書畫同源和漢字符號記錄
    有趣的漢字,書畫同源和符號記錄。漢字是怎麼來的?傳說很多。最流行是倉頡造字的傳說。說的是古代有個非常聰明的人,名叫倉頡,他有四隻眼睛,看東西非常清楚。他抬頭看見天上的月亮有時圓有時彎,低頭看見地上鳥獸的腳印各式各樣,從中得到啟發,創造了漢字。這個行動驚動了天地鬼神。
  • 字理識字,走進漢字的源頭
    字理識字,走進漢字的源頭字理就是漢字的構形理據,即漢字的構行之理,演變之理,漢字的字理中存在生動的生活形象,還有古代的文化知識。如果教師能根據字理去教學,讓學生理解字的構形、讀音、表意的道理,無疑就抓住了識字的重要規律。
  • 每一個漢字都有一個故事,說文解字,原來這麼有趣
    每一個漢字都是逐漸演變而來,都有著它獨特的含義。今天說說來、麓、廉、法這幾個漢字。1.來。字義說明:來去的動作詞,古時視為麥類之一;許慎解釋,來是周代先人所接受的瑞麥,一莖兩穗,像芒刺之形。與來有關的字,有萊、徠、淶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