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文的終南捷徑,掌握150個漢字字源,漢字學習不再難!

2020-12-07 狀元大語文

語文學習自然離不開知識的積累!漢字的積累是基礎又是關鍵的,漢字自4000年前被發明以來,發展演進至今,已有數十萬字了,不過常用的數千而已。

拿曹雪芹紅樓夢來舉例子,曹雪芹寫了前80回,一共731,017個字,卻只用了4,462個不重複的單字。也就是說如果孩子能通讀紅樓夢,每個字都能認識,也就意味著孩子認識了4462個漢字,並且同時學習了由這4462個漢字構成的大量的詞語,別的不說,但就這一點,意義就是非凡的,因為新課標裡要求初中生要掌握3500個漢字,一本紅樓夢裡的漢字,就遠遠超過這個要求了。

當然,僅僅認識漢字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讀準字音、寫對字形、理解字義。

現在很多孩子,漢字的積累很不夠,很多字不會讀,經常寫錯別字。讀文章的時候只能囫圇吞棗,不解其意;寫作表達時又常常詞窮,詞不達意。從這個意義上講,為什麼現在很多孩子不喜歡讀紅樓夢,因為太多字不認識,太多詞不理解,讀起來當然費勁,讀不下去,自然不想讀。

所以說,對於學習語文而言,打好漢字基礎,是繞不開的關鍵之路,今天就給同學們講講,到底要怎樣學習漢字,才能事半功倍!

那就是除了日積月累,會歸納總結之外,還有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就是「字源學習法」!

什麼是「字源學習法」呢?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漢字是象形文字,我們智慧的祖先在生活實踐的過程中,看到日月山河,就用畫畫的方式發明了文字,這些文字被畫在崖壁上、刻在甲骨上、鑄在金鼎上,幸運的是,歷經四十多個世紀,4000多年的滄桑巨變,隨著考古的發展,這些文字被發現,被解讀,讓我們找到了漢字的源頭,也就是我們當今使用漢字的「字源」。

隨著我們祖先生活生產的發展,他們發現僅僅通過畫畫創造的文字,遠遠不夠用了,為什麼不夠用了呢?因為有些簡單的事物可以抽象的被畫出來,但總有一些複雜的事物不容易被畫出來,還有一些本身就是抽象的事物的,也是不能被畫出來的。這可怎麼辦呢?要不怎麼說我們的祖先是偉大而智慧的,我們的先哲們,用這些先被創造的象形文字根據一定邏輯關係,不斷的組合,拓展,就大大延展了漢字的實用性和適用性,漢字真正意義上成為了一個文字系統。

象形字

經過統計,這些「字源」大約150個,如果我們學習掌握了這150個漢字的「字源」,由此擴展,學習其他漢字,就會更容易了。

不信?那我們舉個例子:

比如「賦」這個字,如果我們從漢字字源的角度來學習它,你就會發現,你會更容易理解它,使用它,不容易出錯。「賦」是由「貝」和「武」兩個漢字組成的,「貝」是古代的一種貨幣,是錢的意思;「武」則是軍事、打仗的意思。

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就組成了「賦」,意思是用武力徵收賦稅,並為行軍打仗提供財力保障。並由此延伸出「賦閒」「賦有」「賦予」這些意思。

這就是「字源學習法」的意義,「貝」就是一個字源,因為曾是一種貨幣,所以有財物的意思,由「貝」構成的字,往往會跟財務有關。如果我們能夠了解「有」也是一個字源,指的是擁有財物。那麼,為什麼說「有」的意思是擁有財物呢?因為「月」也是一個字源,除了是月亮的意思,還有「肉」的意思,上古時期,物質匱乏,還處在狩獵時期,能捕獲獵物,獲取肉食,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肉自然也是非常珍貴的,用手去拿肉,自然也就是擁有財物的意思;用手把肉送給別人,自然有贈送財物的意思。這個意思,後來就被引申為用錢財收買的意思了。

知道了這些,當我們碰到「賄」這個字的時候,就可以這樣理解這個字的意思「手拿肉送給希望被收買的人」,就是賄賂了。這樣學習漢字,比起機械式的讀讀、背背、抄抄,是不是更有效率,印象更加深刻呢?

通過這樣的學習方法,漢字的學習就成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不再枯燥了,在遇到形近字的時候,也就不容易犯錯了。

只是,遺憾的是,絕大部分的課堂內,漢字的學習,大多都是十分枯燥的,機械的記憶,抄寫,背默,靠重複記憶掌握大量的漢字,的確不是一件招人喜愛的事情。

希望廣大家長朋友們,了解了這個非常實用的學習方法之後,能幫助自己的孩子,越早越好,最好能從小學就開始,讓孩子從小就對漢字充滿好奇,讓孩子逐漸掌握漢字的規律。即便是到了初中,如果孩子能使用豐富的網絡資源,使用字源字典,來學習漢字,看似會花費多點時間,但磨刀不誤砍柴工,這樣的漢字學習方法,解決的將不僅僅是漢字本身,還會在無意中了解更多中國的文化,一定會受益無窮的。

這樣的學習方法,對於英語的學習,也是很有效的,漢字有字源,英語有字根,掌握了這些規律,會為學習添上翅膀,讓你的學習展翅高飛,讓你的學習從此不再枯燥!

相關焦點

  • 70歲美國「漢字叔叔」潛心研究30年 打造漢字字源資料庫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公開漢字字源資料庫之一,漢字字源Chinese etymology」網站(https://hanziyuan.net/)收錄了近10萬個古代中文字形,6552個最常用現代漢字字源分析,31876個甲骨文,24223個金文,以及秦漢大篆書11109個、小篆體596個……而這個資料庫的創建者竟然是一位美國人——理察·西爾斯(上圖)。
  • 兒童學習漢字能促進左腦邏輯思維與右腦感性思維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蔣肖斌) 4月24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和中華字課研究院在北京聯合舉辦了「漢字溯源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應用專題研討會」。來自漢字學、書法、兒童教育、課程開發等各個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如何將漢字溯源的方法應用於小學語文教育之中。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家王聖玉指出,漢字本身有符號化、排列組合的一面,這決定了它能促進左腦邏輯思維的發展;同時,漢字又有圖畫、想像力和創造性的一面,能夠促進右腦的感性思維,因而學習漢字不僅僅是學字,還能夠促進兒童智力發展。
  • 「中國第一個漢字字源網站」竟是美國人,傾盡家產47年建成的!
    中國人覺得英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一門語言,但是據調查,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是漢語,其實這個結果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從最原始的甲骨文到如今的漢字,前後經過了五千年的發展歷史。那一個美國人自學漢語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
  • 填補字理教學空白 《漢字解密》為方塊字尋根問祖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記錄著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書寫漢字、讀懂漢字是炎黃子孫代代相傳的本領。漢字又是學好語文的基礎,語文能力直接影響著人的表達。  然而,大部分人學習漢字,只是把它當成一個符號認識,對於漢字的產生、造字理據、原始字形、文字本義、引申義的發展等都了解甚少。
  • 漢字筆順 你寫對了嗎:專家詳解漢字筆順規則意義何在
    一位家長說,現在多數時間用電腦打字輸入,或者手機語音輸入等,手寫漢字的機會越來越少,偶爾寫幾個字,寫對了就行,誰還會糾結先寫哪一筆?據了解,一些家長也存在這樣的觀點:對於初學寫字的孩子來說,筆順的規範有利於他們儘快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記住字形。至於成人,筆順中出現一些小差異,並不影響寫字,沒必要太過追究。但是,上述觀點,語言文字專家們並不贊同。
  • 花式「玩」漢字、潛心探字源,他說:每個漢字都蘊藏著中華文明的...
    探究字源,是劉志賢從少年時就埋下的情結,雖然經歷了40多年非研究領域的職場磨礪,依然沒有讓他停止對漢字的痴迷。剛剛辦理了退休手續的劉志賢在2020年的新春正式開啟了他積澱已久的計劃:將自己數十年的字源研究結集以備出版、在少兒中推廣甲骨文識讀並爭取今年暑假後進校園。
  • 2020年春五年級語文第三單元,與漢字有關的習題,你知道了多少
    在小學階段五年級部編版語文下冊第三單元也學習了與漢字有關的知識,這個單元主要讓學生經歷我國古代漢字的演變、發展和形成的過程,讓學生明白中國文字的精、深和廣的特點。學習本單元之後,就要完成相應的練習加以鞏固和提高所學知識。今天,胡老師給大家分享一套五年級語文第三單元測試題,供大家學習使用。
  • 老外創古漢字網站引熱議 花20年集漢字字源(圖)
    ◎研究成果  花20年創字源網站  記者點擊進入Richard的網站,胖乎乎的Richard在上面貼了一張面露微笑的照片,旁邊是一段簡單的中英文介紹:「你在這裡看到的是我過去20年努力工作的成果,目標是要把漢字的字源資料放在國際網路上,供大家使用。
  • 當漢字筆畫邂逅英文字母 「漢字慧」讓老外也能輕鬆掌握中文
    封面新聞記者 楊渝 實習生 李茂佳致力於讓外國人用母語輕鬆掌握中文,通過解構漢字筆畫、筆順,類比字母形態等方式,把每個漢字的筆畫轉換為與之高度相似的英文字母。作為本次雙高賽的參賽者,重慶字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帶了一種名為「漢字慧」的獨特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每個漢字都能解構重組為英文字母的組合。這樣一來,對於從小接觸英文字母的人群來說,學習漢語就容易得多。」重慶字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曉明介紹,經歷十餘年時間,「漢字慧」現已成功解構了8105個漢字,基本涵蓋了日常高頻用字。
  • 歐陽中石先生的語文教學思考:從漢字讀懂中國文化
    實際上,和所有科目一樣,語文的學習也有其內在的規律,只要把握住這個規律,科學、系統、循序漸進地學習,每個孩子都可以輕鬆應對考試,取得好成績。點擊連結了解「大語文」時代必學來雲系列書法課:https://none.h5.xeknow.com/st/15lHtkYxr這種語文學習的系統方法,我們稱之為「六法」,即字法、詞法、句法、章法、修辭法、邏輯法。
  • 巴蜀書社攜手大美漢字 梳理全世界最美的文字
    ,主要針對剛剛開始學習漢字的學生,緊扣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生字,結合動漫視頻,就每個漢字的字形演變進行了科學性梳理,為小學生講解每個漢字的字理及歷史演變,從而使小學生充分認識到漢字演變的規律,掌握漢字節結構相關知識,體悟漢字字形之美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 學習漢字的外國人,理解水平挺高 網友:一定考過四六級!
    漢字筆畫不同,但在剛剛學習漢字的外國人眼裡,「寫漢字就像畫圖一樣,真的很難」,而且,「僅僅一點微小的不同就能完全改變字的意思」。這種想法完全可以理解:我們當初剛學外語的時候,看著一個個外語單詞,龍飛鳳舞地勾連在一起,也跟畫圖沒什麼區別。
  • 外國人創辦漢字字源網站感動中國人
    潛心收集漢字資料 廿年努力修成正果  外國人創辦漢字字源網站感動國人  2011年一元復始時節,當《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電子顯示屏播出,用笑容形象詮釋中國國家新形象的時候,中國和中華文化的另一種古老的形象代表——漢字,也正通過網際網路引起廣泛關注
  • 部編版語文教材9月啟用:一年級生先識漢字再學拼音
    變化:入學先認字再學拼音 總課量有所減少   此次部編版教材更加強調4個標準,即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和時代性。以變化較大的語文科目為例,據語文一年級上下冊、七年級上下冊主編、北大語文研究所所長溫儒敏介紹,一年級語文把拼音學習推後,先認漢字,再學拼音,而且邊學拼音邊認字。
  • 識字中的深度學習
    同時,將漢字的筆畫、偏旁及筆順規則等相關基本知識穿插在每一個單元中,在課本要求掌握的生字上方都標註了筆順,在要寫的生字旁明確標註新出現的筆畫,在每一課的識字環節增設部首學習專欄,讓學生學會運用字理識字析詞,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認字和寫字習慣。統編教材更加關注識字的基礎學習。
  • 越南獨立後的第一件大事:廢除漢字,原因之一:漢字很難學
    但是胡志明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廢除漢字,推行以羅馬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國語字作為越南的通用文字。在1885年,清政府作為中法戰爭中的戰敗國與法國籤訂了《天津條約》,越南從此不再是中國的藩屬國,而法國則開始了對越南的殖民統治。自此越南人民開始學習法語,沿用了千年的漢語從此被擱置,漢文化出現了嚴重的斷層,漢語不再是越南人民的主要溝通語言。
  • 美國老人傾情漢字二十載 創辦字源網站
    打開網頁,隨手輸入一個漢字,就可以看到該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的演變過程,聽到該字普通話、粵語等的發音。這家每月有50萬人次訪問量的漢字字源網站的創辦者,是位地地道道的美國人。  2月18日,在天津鞍山西道上一座普通的公寓,記者見到了這位被中國網友親切地稱為「漢字叔叔」的理察•希爾斯。
  • 致力傳播字理識字法 八旬教授夫婦研發「速學漢字牌」
    本報全媒體記者 張瑾 攝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張瑾)8月16日,風華園社區舉行的「朱新蘭老師捐贈速學漢字牌」儀式上,數十位小朋友按照遊戲方法,4人一組玩得熱火朝天。衣著樸素的朱新蘭教授背著洗得發白的帆布書包,笑靨盈盈地看著大家,不時地作一些指導。創製速學漢字牌是楊洪清、朱新蘭夫婦多年的心願。
  • 漢字成「熟悉的陌生人」 網友:離文盲不遠了
    這種對漢字、漢語認識的偏差常導致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主觀地輕視學習漢字、漢語的重要性,一味追求數理化或英語能力的提高,最終導致我們在作為學生期間就不曾打下牢固的應用漢語、書寫漢字的能力。我常遺憾地發現,一些中文系、新聞系的大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都非常糟糕。
  • 當代漢字應用熱點問題回顧與思考
    我們認為,鑑於「新字形」明確的現代指向性,以及現代通用漢字與古籍用字在字量上的顯著失衡性,如果完全囿於「新舊字形」的概念去考慮繁體字字形標準問題,很難有根本性的突破。可以說,及時推出《漢字簡化方案》,是當時滿足文化建設迫切需要的重大舉措,對於當時勞動人民迅速掌握文化知識、迅速投入新中國各項事業的建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其意義極其重大。這正如濮之珍(1964)所說:「漢字存在著筆畫繁多、難寫難認的缺點。在舊社會,文字只為少數人掌握,問題不那麼突出。……解放以後情況就不大相同了。廣大工農群眾迫切要求識字、學文化;而黨和政府又無微不至地關懷著識字教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