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自然離不開知識的積累!漢字的積累是基礎又是關鍵的,漢字自4000年前被發明以來,發展演進至今,已有數十萬字了,不過常用的數千而已。
拿曹雪芹紅樓夢來舉例子,曹雪芹寫了前80回,一共731,017個字,卻只用了4,462個不重複的單字。也就是說如果孩子能通讀紅樓夢,每個字都能認識,也就意味著孩子認識了4462個漢字,並且同時學習了由這4462個漢字構成的大量的詞語,別的不說,但就這一點,意義就是非凡的,因為新課標裡要求初中生要掌握3500個漢字,一本紅樓夢裡的漢字,就遠遠超過這個要求了。
當然,僅僅認識漢字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讀準字音、寫對字形、理解字義。
現在很多孩子,漢字的積累很不夠,很多字不會讀,經常寫錯別字。讀文章的時候只能囫圇吞棗,不解其意;寫作表達時又常常詞窮,詞不達意。從這個意義上講,為什麼現在很多孩子不喜歡讀紅樓夢,因為太多字不認識,太多詞不理解,讀起來當然費勁,讀不下去,自然不想讀。
所以說,對於學習語文而言,打好漢字基礎,是繞不開的關鍵之路,今天就給同學們講講,到底要怎樣學習漢字,才能事半功倍!
那就是除了日積月累,會歸納總結之外,還有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就是「字源學習法」!
什麼是「字源學習法」呢?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漢字是象形文字,我們智慧的祖先在生活實踐的過程中,看到日月山河,就用畫畫的方式發明了文字,這些文字被畫在崖壁上、刻在甲骨上、鑄在金鼎上,幸運的是,歷經四十多個世紀,4000多年的滄桑巨變,隨著考古的發展,這些文字被發現,被解讀,讓我們找到了漢字的源頭,也就是我們當今使用漢字的「字源」。
隨著我們祖先生活生產的發展,他們發現僅僅通過畫畫創造的文字,遠遠不夠用了,為什麼不夠用了呢?因為有些簡單的事物可以抽象的被畫出來,但總有一些複雜的事物不容易被畫出來,還有一些本身就是抽象的事物的,也是不能被畫出來的。這可怎麼辦呢?要不怎麼說我們的祖先是偉大而智慧的,我們的先哲們,用這些先被創造的象形文字根據一定邏輯關係,不斷的組合,拓展,就大大延展了漢字的實用性和適用性,漢字真正意義上成為了一個文字系統。
經過統計,這些「字源」大約150個,如果我們學習掌握了這150個漢字的「字源」,由此擴展,學習其他漢字,就會更容易了。
不信?那我們舉個例子:
比如「賦」這個字,如果我們從漢字字源的角度來學習它,你就會發現,你會更容易理解它,使用它,不容易出錯。「賦」是由「貝」和「武」兩個漢字組成的,「貝」是古代的一種貨幣,是錢的意思;「武」則是軍事、打仗的意思。
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就組成了「賦」,意思是用武力徵收賦稅,並為行軍打仗提供財力保障。並由此延伸出「賦閒」「賦有」「賦予」這些意思。
這就是「字源學習法」的意義,「貝」就是一個字源,因為曾是一種貨幣,所以有財物的意思,由「貝」構成的字,往往會跟財務有關。如果我們能夠了解「有」也是一個字源,指的是擁有財物。那麼,為什麼說「有」的意思是擁有財物呢?因為「月」也是一個字源,除了是月亮的意思,還有「肉」的意思,上古時期,物質匱乏,還處在狩獵時期,能捕獲獵物,獲取肉食,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肉自然也是非常珍貴的,用手去拿肉,自然也就是擁有財物的意思;用手把肉送給別人,自然有贈送財物的意思。這個意思,後來就被引申為用錢財收買的意思了。
知道了這些,當我們碰到「賄」這個字的時候,就可以這樣理解這個字的意思「手拿肉送給希望被收買的人」,就是賄賂了。這樣學習漢字,比起機械式的讀讀、背背、抄抄,是不是更有效率,印象更加深刻呢?
通過這樣的學習方法,漢字的學習就成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不再枯燥了,在遇到形近字的時候,也就不容易犯錯了。
只是,遺憾的是,絕大部分的課堂內,漢字的學習,大多都是十分枯燥的,機械的記憶,抄寫,背默,靠重複記憶掌握大量的漢字,的確不是一件招人喜愛的事情。
希望廣大家長朋友們,了解了這個非常實用的學習方法之後,能幫助自己的孩子,越早越好,最好能從小學就開始,讓孩子從小就對漢字充滿好奇,讓孩子逐漸掌握漢字的規律。即便是到了初中,如果孩子能使用豐富的網絡資源,使用字源字典,來學習漢字,看似會花費多點時間,但磨刀不誤砍柴工,這樣的漢字學習方法,解決的將不僅僅是漢字本身,還會在無意中了解更多中國的文化,一定會受益無窮的。
這樣的學習方法,對於英語的學習,也是很有效的,漢字有字源,英語有字根,掌握了這些規律,會為學習添上翅膀,讓你的學習展翅高飛,讓你的學習從此不再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