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半湖北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淨利潤下滑,2020年成功A股IPO企業數量位居中部六省第四……
作為我國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最大的省份,2020年的湖北資本市場發展也難免受到了波及。
未來,湖北省資本市場應該如何彎道超車?就相關問題,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進行了專訪。
董登新認為,當前湖北上市公司業績波動與疫情影響有關,但疫情的影響是暫時的,未來湖北需要破解武漢「一城獨大」的難題。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疫情對湖北企業的衝擊是暫時的
疫情之下,今年多家湖北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一度停滯,並進而影響了業績。對此,董登新表示,湖北上市公司業績受到疫情的影響是正常的。隨著民營經濟的復甦和企業復工復產進度的進一步向好,這一狀況將逐漸改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針對疫情下湖北上市公司受到的衝擊,相關部門也陸續出臺了支持政策。例如今年9月底舉行的2020湖北高質量發展資本大會上,深交所黨委書記、理事長王建軍提到多方面支持湖北的措施,其中就包括「彈性處理湖北上市公司的業績波動」等。
當然,政府部門的扶持是外力,企業發展更重要的還是要靠「內功」。董登新認為,企業上市只是開端,並不意味著永遠優秀。因為企業初上市時可能達標,但如果不能夠持續做大做強主業,以及在科研創新方面有所突破,可能難以固守原來的市場並實現可持續發展。
記者注意到,今年湖北有2家企業已經退市或者即將面臨退市:凱迪退已於2020年12月17日被深交所摘牌;*ST金鈺因為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於股票面值,退市也成定局。
董登新表示,企業上市並不意味著進了保險箱,如果經不住時間的考驗,可能會失去投資者(的支持),甚至面臨退市。而目前來看,部分湖北上市公司也確實面臨考驗。主要是一些老牌企業或者上市時間比較長的企業,可能因為主業萎縮或者經營管理不善,導致公司的業績不斷滑坡,最終被迫走向退市的通道。
「一是要做大做強主業,另外就是要發展高科技。」董登新建議,從長遠來講,湖北企業還是要加大創新力度,在高端產業、新興產業方面下功夫。「過去的傳統產業,在新的資本市場裡很難獲得有利的上市地位,或者獲得有力的政策支持。」
湖北需破解武漢「一城獨大」難題
談及湖北資本市場發展,近兩年被反覆提及的一個目標是5年上市倍增計劃。2020年,湖北8家企業成功登陸A股,這一成績相比2019年的4家雖然有了較大提升,但在中部六省中僅居第4,相比鄰省安徽2020年20家企業順利IPO上市,更是差了一大截。
董登新分析這主要存在兩方面原因。首先還是與疫情衝擊有關,因為相對其他省份而言,湖北省今年受到疫情衝擊更加嚴重。
此外,董登新還提到了湖北省經濟發展的區域不平衡現狀。董登新表示,從上市政策面來看,從去年的科創板到今年的創業板,受益的主要還是科創企業。在科創企業的孵化和發展方面,湖北雖然有光谷,但僅靠一個光谷是不夠的。
「湖北的經濟結構是(武漢)一城獨大。」董登新分析,當前武漢市佔據湖北省GDP比例較高,這種現象說明了湖北經濟發展的不均衡。
根據湖北省統計局數據,2019年武漢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6223.21億元,而湖北省地區生產總值為45828.31億元。從地區生產總值來看,武漢市在湖北省佔比為35.4%。而2020年成功IPO上市的8家湖北企業中,有5家來自武漢,2家來自宜昌,1家來自襄陽。
董登新建議,從地區經濟來看,希望湖北省進行整體布局,不能把湖北經濟(發展的擔子)都壓在武漢身上。「湖北的企業上市,不能僅僅只靠武漢的企業。偌大的湖北,我們還是要以點帶面、『多地開花』來鞏固武漢和湖北經濟的發展。」
董登新還再次強調了科技對於湖北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即湖北需要從提高產業層次、實現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方面來發力。「一些地區高科技企業發展不充分、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這可能都是將來要重點突破的方向。」
延伸閱讀:疫情衝擊下的湖北上市公司:過半企業前三季度利潤下滑,今年增發募資超200億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