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夫妻擺攤炸油條整整三年:拒絕「炒作」標籤

2020-11-28 新華網客戶端

  擺攤炸油條整整三年,山東一對醫學生夫妻與本報記者獨家對話:

  「我們拒絕『炒作』的標籤」

  任曉猛、任文亞夫妻正在自家租住的小院裡炸油條。

 

  任曉猛、任文亞夫妻正在自家租住的小院裡教授學員如何切面。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邢婷/攝

  連日來,當「醫學生夫妻擺攤炸油條」的新聞在大學同學群裡炸開後,任曉猛、任文亞這對90後年輕夫妻有些恍惚地相視而笑,「我們這就算成『網紅』了?」

  有人質疑他們「炒作」「騙子」,有人惋惜「可惜了醫學生的畢業證」,有人怒其不爭地把他們當作自家孩子的「反面典型」——不絕於耳的紛雜議論中,只是鮮少聽到掌聲。

  這情形和3年前並無太大區別。「我們習慣了各種眼神」,身材瘦削的任曉猛說。

  事實上,早在2016年4月,這對畢業於山東中醫藥大學的醫學生夫妻便開始了擺攤炸油條的創業之旅。在山東濟南長清區水鳴街便民市場的一處攤位,他們炸的油條因外酥裡嫩、外觀乾淨深受附近居民歡迎,他們風雨無阻、準時出攤,換來了每天清晨排隊的長龍。

  輿論漸漸消散後,在租來的一處偏僻小院裡,這對年輕夫妻仍舊重複著凌晨兩點起床、八點收攤,下午和面、分面為第二天做準備的單調日子。

  「我們特別害怕被『炒作』,也拒絕『炒作』的標籤」,任曉猛向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坦言,「脫下醫學生的外套,其實我們和很多90後同齡人一樣,都是為夢想而奮鬥的普通人。」

  不後悔、不自卑,踏上創業「不歸路」

  2014年7月,任曉猛從山東中醫藥大學中藥專業畢業,進入濟南一家藥廠做工藝員。很快,他便意識到自己的性格、對未來的設想和這份工作格格不入。

  兩年後,當時還是任曉猛女友的任文亞在山東一所三甲醫院實習時,遇到了護理專業學生最難以啟齒的尷尬——暈血。「每次給病人扎針都戰戰兢兢,緊張萬分」。

  當身邊同學紛紛在醫院、藥企等單位順利就業時,這對年輕的校園情侶決定完全拋棄大學專業知識,從事新的行業。

  從大二開始,任曉猛就開始在校園裡代理銷售風扇、保溫杯、太陽傘等日用品,生意好時每周能有2000元收入。

  為什麼不自己創業呢?主意已定,任曉猛得到了任文亞最熱烈的支持。在女友眼中,任曉猛「實在、執著」,任文亞則給任曉猛留下「特別能吃苦、不愛慕虛榮」的印象,在共同的創業目標激勵下,兩人的手牽得越來越緊。

  而在任曉猛的商河縣農村老家,卻是另外一番情形。

  「家裡條件不好,父母特別不理解費盡心力培養出了大學生,好好的工作說不幹就撂挑子了」,父母的堅決反對讓任曉猛壓力倍增。

  在說服家人的同時,他嘗試著慢慢調整自己的心態:「行業從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自己創業掙的完全是辛苦錢,一點都不比醫院的工作地位低下。」

  但任曉猛完全沒有料到創業最初的艱辛和代價。一開始他瞅準了商河縣傳統小吃馬蹄燒餅的商機,想把燒餅賣到長清區。不料這種地域性極強的小吃竟「水土不服」,生意冷清到數九寒天,任曉猛騎著電動車走了十幾裡路只賣出兩個燒餅。

  緊接著,任曉猛再次嘗試自己加工、售賣商河老豆腐,卻忽略了這一小吃的季節性,好的時候一天能賣七八百元,淡季時無人問津。

  兩年的折騰給任曉猛上了一堂生動的創業課:不同於大學校園裡相對單純的環境,象牙塔外的世界競爭激烈,要想選擇合適的創業方向,必須事無巨細地考察市場,充分了解市場動態。

  這一次,任曉猛不再盲目。萌生想法後,他向母親請教炸油條的訣竅,並自己加工調製配方,租好配備專門廚房的院落等。

  一番充分準備後,懷揣著借來的1萬元本金,2016年4月,任曉猛和任文亞的油條攤位正式開張了,這兩個年輕人決定全力以赴,「真正折騰出點動靜來」。

  「把油條炸好,這是一份響噹噹的事業」

  不就是大街上比比皆是的油條麼?究竟能做出什麼道道來?身邊不乏有人等著看笑話。

  「不,我就是要做出花兒來!」從擺攤第一天起,任曉猛夫妻便決定不把它當作單純餬口的營生,而是一份事業,「一份響噹噹的事業」。

  夫妻倆先是對油條的配方和工藝進行改進。傳統老式油條中常常含鹽、鹼、礬等配方,若長期食用,礬受熱後分解出的鋁離子會對人體造成不小危害。任曉猛更新了油條配方,其中不含任何違禁品、有害物質,同時在和面時加入雞蛋使油條更為酥脆。

  與此同時,炸油條的流程更為標準化。經過前一天下午的和面、醒面、分面、包面、冷藏等程序後,第二天清晨開炸,每根油條確保炸3分鐘,鍋裡每天都換全新的大豆油。

  一點點琢磨,一點點改進,第一年時,攤位每天炸油條用一袋麵粉,第二年增為兩袋麵粉,到了第三個年頭每天三袋麵粉都不夠。小夫妻用心改良的油條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回頭客」。

  看得見的是一條條排隊的長龍已成為附近街道一景,看不見的是整整3年間,任曉猛夫妻每天凌晨兩點起床準備出攤的辛勞。

  為了增加附近居民的信任度,夫妻倆的攤位3年來只有在領取結婚證後的一周蜜月期短暫歇業過,此外真正做到了風雨無阻,即便夫妻中一人高燒到40℃,或者另一人被開水燙傷至雙腳起泡也從未停業。

  「我們就在這裡,不管嚴寒酷暑,附近居民一推家門聞著味道就能過來。」在任曉猛夫妻看來,這也是商家誠信的重要表現。

  今年4月起,任曉猛開始嘗試用網絡直播方式,每天清晨攤位旁邊總能看到一個三角架上支著一部手機,通過網絡直播炸油條全過程,任曉猛希望能藉此對製作過程進行全透明、無死角的展示,以吸引更多顧客。

  短短幾個月,這個油條攤位的網絡直播間粉絲量從0躍升至2.8萬多人,有粉絲看到直播後驚呼:「原來你們和面時真的放雞蛋哎!」

  網絡直播放大了這個小攤位的光環,全國各地不少網友慕名而來拜師學藝,如今任曉猛夫妻已接收了來自內蒙古、江西、福建、遼寧、河北、河南、四川等地的50多個學員,其中不少人已學成回家。

  7月11日下午,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在任曉猛夫妻租住的院落裡採訪時,恰逢幾名學員正在現場學習如何使用專業工具切面。

  來自遼寧朝陽的魯豔傑正是被網絡直播間裡油條的色澤、口感深深吸引,索性坐了10個小時火車趕來學藝。「手藝好,教課認真負責,沒來錯。」魯豔傑對兩位年輕的師傅讚不絕口。

  學員眼中手藝精湛的任曉猛夫妻卻已經開始有了深深的危機感:「如果一味固守現有模式,不創新、不調整,幾年後肯定會被淘汰。」

  一有時間,兩人就通過QQ群、微信群、網絡直播間尋找全國各地炸油條的同行,分析別人做得好的原因,很多個夜晚,都沉浸在鑽研討論的學習氛圍中。

  「我們只是普通的奮鬥一族」

  這個小小的炸油條攤位見證了任曉猛、任文亞的愛情,也幫助他們還清所有借款,帶來了年收入30萬元的積累。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積攢了第一桶金的年輕夫妻沒有將目光投向婚房、奢侈品,一如既往地過著簡樸生活。

  準確地說,他們的生活實在「摳」得不可思議:兩人平日外出吃飯很少超過20元,幾乎不去電影院,旅遊也只挑免費景點,床頭的小風扇還是讀大學期間30元的自留貨,任曉猛一條短褲穿了整整8年,19元的T恤買了兩件替換著穿,而任文亞從不用200元以上的化妝品。

  任曉猛父母在老家房子裡為小夫妻隔出的婚房裡,沒有一件電器,兩人的婚紗照也是選的最便宜的2999元套系。而任文亞不乏有同學去海南旅遊拍婚紗照,動輒上萬元。

  「很多人說,20多歲的我們活成了40多歲中年人的模樣。」任文亞靦腆一笑。

  與生活中的精打細算截然相反,兩人在提升技能這件事上出手闊綽得很。

  一旦聽聞哪裡可以學到新手藝,夫妻倆會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這幾年,任曉猛先後花費3000元專門學習如何做好油餅,花費1500元學習做牛肉麵的技巧,還有做面點需要的各種工具器械,雜七雜八買了一堆。

  除了堅持每天出攤,任文亞一直在一家科技公司任客服主管,早上8點收攤後,一路小跑著回家換衣服,再騎車趕在9點前到公司打卡上班;除了零售油條,任曉猛還包下了城區好幾家大型餐飲超市的油條批發業務,每天往返30多公裡前往不同地點送餐,為此他在電動車上特地自創安裝了兩組電瓶以延長續航時間。

  相比於身邊一些朋友刷著信用卡到處旅遊、購物甚至「啃老」度日,夫妻倆覺得自己的日子尤其踏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不理解其他人的刷卡『啃老』行為,他們也不理解我們為什麼走路這麼快,為什麼每天都這麼拼」。

  一直以來,任曉猛將北大賣肉才子陸步軒視為自己的創業偶像,在他眼中,「陸步軒一直頂著壓力做好自己的事業,這一點非常令人欽佩」。

  隨著越來越被人們認可,雙方父母逐漸接受了他們的創業選擇,身邊的同學、朋友從最初「不應該」「不可以」的種種偏見也漸漸開始為其點讚、加油——這一切成為小夫妻前行的動力。

  如今,任曉猛琢磨著將炸油條從攤位經營開成直營連鎖店,每個店裡都對製作過程進行無死角、全透明的網絡直播,有年輕人熱衷的網紅特質,也不乏做成老字號的雄心壯志。

  「其實我們的經歷很普通,被這麼多人關注,也許是因為我們身上有吃苦耐勞、一直在為夢想而努力奮鬥的一面,從這點看,其實我們幸運無比。」任曉猛坦言。(邢婷)

相關焦點

  • 炸油條時,切記「1忌2放」竅門,出鍋比手臂還粗,10小時不回軟!
    每當清晨我們走到大街小巷裡總會見到擺攤的大爺在忙碌,用筷子不停的翻滾著油鍋裡面的油條。剛出鍋的油條金黃酥脆,隨便挑上一根都比手臂還粗,想必很多人都像我一樣忍不住買上一根握在手裡邊走邊吃!油條作為民間的傳統特色小吃,有著悠久的美食傳承歷史。不僅深受著我們的喜歡,更是眾多美食愛好者的挑戰小吃之一!
  • 讓醫學生們又愛又恨的醫學生實習和規培
    點擊醫學生實習,作為醫學生課程表上一項重要的教學計劃,執行相當一段時間了。時至今天,每年實習的醫學生數量劇增,遠大於教學實習醫院實際能容納的數量,每個科室的實習生如過江之鯽,僧多粥少。不少醫學生心懷憧憬開始實習歷程後,被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打擊了:包攬科室如取快遞等跑腳雜務,拖氧氣罐,貼化驗單.......有專業技術含量的工作與自己是緣的;再者現在醫患環境不容樂觀,不少患者相當的排斥甚至直接拒絕實習醫生操作。
  • 別瞧不上「小錢」,擺攤賣油條=執飛一架航班
    繼開餐廳、擺攤炸油條、推出誦經祈福航班、賣救生衣改制的手袋和出售舊飛機後,處於經營困境中的泰國國際航空公司(簡稱「泰航")再出賺錢新招——計劃出租公司總部的大樓。
  • 「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啥意思?結婚的值得一看
    在沒有成家之前,都是和父母待在一起,和父母的時間最長,但是成家以後,和自己的妻子孩子呆的時間長,那麼為何老祖宗會說這麼一句俗語呢:「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啥意思?有道理嗎?
  • 抖音爆火夫妻擺攤1個月賺9萬:不要拿業餘,去侮辱憑本事吃飯的人
    01最近,「擺攤經濟」在朋友圈刷屏,很多人抓住了風口。前幾天在抖音上偶然看到,濟南有一對夫妻,擺攤賣牛肉夾饃。他們每天只賣3個小時,賣完就收攤,來晚了的根本吃不上。光靠著賣牛肉夾饃,這對夫妻月收入能達到9萬,即使扣掉成本,賺到的錢也非常可觀了。而且他們的回頭客特別多,因為味道太好,甚至還有從外地趕來的,有的直接預訂了100個。月入9萬,不比那些每天出入5A寫字樓,在公司格子間裡吭哧吭哧做PPT的社畜香嗎?
  • 夫妻沉迷邪教三贖基督 20年「修煉」終走上不歸路
    在山上,平時就餓著,餓得受不了了就起來挖點草藥或者是砍點柴到街上賣,辛苦一天大概能賺五六十元,兩人將就過日子,這樣的生活整整持續了三年零八個月,直到村後的大山基本上再挖不出草藥。  父母為了傳教,幾乎變賣了所有的家當,家裡只剩一頭正值壯年的老黃牛。這頭牛是劉家整個大家族種地必備的耕牛,劉歡的叔叔、姑姑都特地提醒劉歡,家裡一旦有陌生人過來看牛,就得趕緊通知親戚們。
  • 炸油條到底加什麼?小蘇打、泡打粉、酵母粉,教你分得明明白白
    最近很多網友留言,炸油條到底應該加什麼,小蘇打、泡打粉、酵母粉?網上各個版本眾說紛紜,作為一個美食作者理工男,一定要把這些事情挖掘得清清楚楚才甘心,特此整理詳細告知,一篇文章教你分得明明白白。而且它是弱鹼性物質,會破壞麵粉中的維生素,降低麵食的營養價值,所以炸油條時不建議選用。二、【泡打粉】泡打粉是炸油條時最常用的添加劑,市面上出售的也叫復配膨鬆劑。是由鹼性物質蘇打粉配合其它酸性材料,並以玉米粉為填充劑的白色粉末。接觸水分之後酸鹼反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這些氣體會使產品達到膨脹及鬆軟的效果。
  • 愛人去世前與她定下「三年之約」,三年後夫妻倆幾十年的「情書」問世了
    2017年,病重中的胡顯銀與妻子歐陽科諭訂下了一個浪漫的「三年之約」——2020年,在妻子80歲那一年,出版一本見證彼此近60年相濡以沫的作品合集。可是3個月後胡顯銀卻永遠地離開了。昨天,也就是丈夫離開後的第三年,歐陽科諭與胡顯銀共同出版的《相遇•同行》一書問世,「三年之約」在歐陽科諭的努力堅持下終得兌現。相伴近60年的他們,用愛書寫出了一路從相遇到同行,感人至深的浪漫「情書」。
  • 炸油條千錘百鍊的配方,比外面賣的還好吃,讓你找回小時候的味道
    炸油條千錘百鍊的配方,比外面賣的還好吃,讓你找回小時候的味道 2020-12-01
  • 炒作?上海交大這對說相聲的博士夫妻懟郭德綱、諷選手,一個月前還...
    交大博士讓郭德綱「走著瞧」  來自上海交大的這對博士夫妻李宏燁、鄭鈺,此前在相聲圈小有名氣。這次,他們倆帶來了自己原創的節目,更帶來了一套全新的「相聲理論」。  結合自己理工科專業的研究方法,這對夫妻把工程學裡的有限元理論公式全部類比到了相聲上,號稱做出了「笑果預期總公式」,只要能運用好這個公式,就能創作出最好笑的相聲。
  • 炸油條總是膨脹不起來,加入這兩樣,個個蓬鬆香軟,外面買不到
    炸油條總是膨脹不起來,加入這兩樣,個個蓬鬆香軟,外面買不到!油條可以說是北方人早餐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美食了,油條配著北方的胡辣湯,在我看來就是早餐標配,如果不是因為天天喝胡辣湯容易上火的話,我天天都會把早餐定為胡辣湯加油條。
  • 奚夢瑤何猷君外出擺攤,何猷君忙中出錯,被奚夢瑤一分鐘內三次調崗
    《幸福三重奏》是一檔夫妻之間親密關係實景觀察類節目。該節目由三組夫婦:吳京謝楠夫婦、于謙白慧明夫婦,何猷君奚夢瑤夫婦,在無幹擾的環境中,真實記錄二人世界自然的生活狀態,展現最有「煙火氣」的幸福生活。
  • 醫學生考研:規培之後,一地雞毛!
    但當三個親歷規培的醫學生站出來分享他們的故事後,才發現規培之後,可能真的是一地雞毛!規培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在開始今天的主題前,我們先簡單講講什麼是規培?規培,也稱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是現如今每個想要踏進臨床工作的醫學生的必經之路。參加規培的人員有很多,但大抵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專碩,他們研究生三年與規培並軌。
  • 深圳白領籤八年婚姻合同續:承認期限婚姻是炒作
    圖片來源:青年周末對於戀人們來說,如果給愛情一個期限,他們會要一萬年;對於夫妻來說,如果給婚姻一個期限,他們會要多少年呢?在電視劇《中國式離婚》裡,劉東北說:「真希望將來政府能做出這樣的規定,給婚姻規定年限。比方說,三年,三年過後,必須離。要是你說,我們倆確實恩愛,不想離,好,再續三年。
  • 她詮釋了醫學生的使命與擔當(圖)
    2020年「最美大學生」、南醫大博士研究生倪傑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在人民需要的時候義無反顧—— 她詮釋了醫學生的使命與擔當
  • 作為醫學生的我們該怎樣做出選擇?
    而規培對於醫學生而言又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影響著之後的工作。那麼我們應該做出怎樣的選擇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一聊有關編制與規培的那些事~關於編制醫院事業編制是指醫院作為國家衛生單位被列入事業單位,由財政進行差額撥款或自取自收。
  • 「斑鳩夫妻」落戶市民家中 三年繁殖近50隻雛鳥
    株洲傳媒網11月19日訊(新聞綜合頻道記者 蘇婷)醴陵市民侯先生家的窗臺上,有這麼一對小客人,在侯先生和家人的呵護下,一住就是三年。侯先生拍攝的這段視頻,是他三年來餵食珠頸斑鳩夫妻的日常。他小心翼翼的端著食物,而一旁的珠頸斑鳩則用翅膀輕輕拍打侯先生的雙手,仿佛在說謝謝。
  • 男子吸毒患愛滋面臨停藥 妻無健康證擺攤賣早點
    王女士說自己在上海只是擺攤賣早點的,而丈夫也幹不了活,平時就打打零工,比如跑跑黑車,夫妻兩人由於在上海沒有固定工作,因此辦理不了居住證。丈夫怎麼得的愛滋病?王女士擺攤有沒有健康證?主持人問王女士擺攤有沒有辦理健康證,王女士說自己前幾年辦理過健康證,但近兩年沒有。主持人問王女士有沒有進行必要的防護?王女士稱自己有進行防護。
  • 規培僅僅讓醫學生收穫了情懷?規培成為了合格醫生標準?
    「醫學生為何要規培才能算合格的醫生嗎?本科不是讀了五年了,規培卻還要三年?」「規培與實習的區別在哪兒?」這些問題,小編相信,不僅僅困擾著很多人,也對應屆生來說是很懵的選擇,下面聽小編娓娓道來。首先,規培是什麼?規培是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
  • 醫學生不配得到關懷?醫學生:不僅沒關懷,我們連頭髮也不配擁有
    醫學生不配得到關懷?醫學生:不僅沒關懷,我們連頭髮也不配擁有大家好,說到考試月份最慘的是什麼專業?醫學科必須擁有姓名,本以為通過大學入學考試,來到了我夢想中的大學,但是我剛入坑,噩夢就開始了,可怕的是每次考試都會像大學入學考試,書,整本都是是重點,醫學生也非常絕望,每次要考試都想「當場去世」。醫學生鼓起勇氣問了老師有沒有重點,醫生說:「病人會按重點生病嗎?」醫學生真的很慘,可是還不配得到關懷,就連多喝熱水的關懷都不配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