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心理健康影響恐超大流行邊界

2021-01-11 小志小無奈

ADOBE STOCK最新研究表明,一些新冠感染住院患者在出院數月或數年後可能罹患焦慮症、抑鬱症和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對於普通公眾來說,風險也可能升高。專家警告說,高居不下的失業率,媒體資訊超負荷和社會疏遠的孤立效應可能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的增加。

Psychiatric and neuropsychiatric presentation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oronavirus infec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ith comparison to the COVID-19 pandemic,Lancet Psychiatry 2020,Published Online,May 18, 2020,https://doi.org/10.1016/S2215-0366(20)30203-0據《柳葉刀-精神病學》雜誌發表的一項旨在評估SARS,MERS和COVID-19的精神病學和神經精神病學表現的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研究發現,大約有15%的SARS或MERS住院患者(兩種冠狀病毒與導致COVID-19的冠狀病毒密切相關)在離開醫院後的三年內遭受了抑鬱症或焦慮症困擾。在本系統的回顧和薈萃分析中,通過檢索MEDLINE,Embase,PsycINFO以及medRxiv,bioRxiv、PsyArXiv等資料庫確定了1963篇研究和87篇預印本研究,其中65篇經過同行評審,符合納入標準。病後研究的隨訪時間在60天至12年之間不等。系統評價顯示,在急性疾病期間,入院患者的常見症狀患有SARS或MERS的醫院存在困惑(129名患者中有36名[27.9%; 95%CI 20.5–36.0]),情緒低落(129名患者中有42 [32.6%;24.7–40.9]),焦慮(129名患者中有46 [35.7%;27.6–44.2]),記憶力受損(44/129 [34.1%]; 26.2–42.5])和失眠(54/129 [41.9%; 22.5-50.5])。

集中性焦慮症(A),抑鬱症(B)和創傷後應激的森林圖從SARS中恢復過來的個體的疾病(C),Lancet Psychiatry 2020,https://doi.org/10.1016/S2215-0366(20)30203-0在1744名急性期SARS患者中,有13名(0.7%)類固醇引起的躁狂和精神病。在生病後階段,10.5%的患者產生情緒低落(35/332),12.1%的人發生失眠(34 /280),12 .3%患者出現焦慮症(21/171),煩躁(12.8%,28 /218),記憶障礙(18.9%, 44/233 ),疲勞(19.3%,61/316)在一項研究中有創傷性記憶(30.4%,55/181)和經常報告有睡眠障礙(14/14, 100%)。薈萃分析表明,患病後階段,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患病率為32.2%,抑鬱症的發生率為14·9%, 焦慮症的患病率為14.8%。在六項研究中的580名患者平均以35.3個月的平均隨訪時間恢復了工作。

SARS-CoV-2感染導致的急性精神病和神經精神病學結局研究概況,Lancet Psychiatry 2020,https://doi.org/10.1016/S2215-0366(20)30203-0新冠肺炎患者研究中,重症監護病房患者中均超過65%的患者出現躁動。並在隨後的另一項研究中死亡的82例患者中有17例(21%)]出現意識改變,出院時在一項研究中,評估的45位新冠肺炎患者中有15位(33%)患有執行障礙綜合症。論文合著者,倫敦大學學院精神病學家喬納森·羅傑斯(Jonathan Rogers)表示:「好消息是,即使在重症監護室之後,大多數人也沒有精神疾病,而且大多數人能夠重返工作崗位。」但是,他確實說:「由於全球有很多人被送往醫院(並)送往重症監護病房,因此,我認為在此之後我們會看到很多PTSD。」

Hatch et al. Critical Care (2018) 22:310 https://doi.org/10.1186/s13054-018-2223-6在重症監護室確實很痛苦的經歷。此前,《重症醫學》(critical care)發表英國一項共納入21633名入住ICU的患者研究發現,超過一半的ICU患者在出院後3或12個月後患有焦慮症,抑鬱症或PTSD。

病情交叉-應答者中的焦慮/抑鬱和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病情18%(870/4943患者)符合焦慮症,抑鬱症或PTSD。有抑鬱症狀的患者在頭2年內死亡的可能性增加47%。當出現一種心理障礙的症狀時,他們會同時發生其他兩種疾病之一的症狀的機率為65%。

醫院焦慮和抑鬱評分(HADS)和創傷後應激障礙檢查表隨時間變化的病例分布,Hatch et al. Critical Care (2018) 22:310 https://doi.org/10.1186/s13054-018-2223-6羅傑斯說,患有COVID-19的重症監護病房可能更具創傷性,因為患有高傳染性疾病的患者被剝奪了通常的舒適感。家庭成員不能坐在床邊。而且很難與隱藏在防護設備後面的醫護人員建立聯繫。COVID-19也可能比其他住院壓力更大,因為患者此後無法恢復正常生活。在社會疏離措施和經濟後果之間,正常生活已被影響。

美國失業率情況,來源:美國勞工部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醫學中心的精神病學教授艾裡斯·索默(Iris Sommer)說:「恢復後壓力仍在繼續,特別是在經濟上也很痛苦。」大流行將美國的失業率推高至14.7%,為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的最高水平。失業和貧困是抑鬱症,尤其是自殺的巨大危險因素。索默指出,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2010年的希臘債務危機和1997-98年的經濟危機期間,美國和歐洲的自殺率都有所上升。艾裡斯·索默(Iris Sommer)在一篇相關評論中寫道,從先前的SARS爆發中獲得的發現是有用的,但可能不能準確預測該病的流行患有COVID-19的患者的精神疾病併發症。入院治療SARS-CoV-2感染的患者的治療似乎與治療SARS-CoV和MERS-CoV感染的患者的治療有所不同。此外,COVID-19的預後與SARS和MERS預後有較大差別。這些差異與急性期和患病後階段的精神疾病患病率有關。當然研究人員也警告稱,這些可能高估了由這些暴發引起的真正的心理健康負擔。《柳葉刀-精神病學》這篇綜述共同第一作者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愛德華·切斯尼(Edward Chesney)博士說:「在SARS和MERS患者中出現的焦慮症,抑鬱症和PTSD的患病率很可能高估了實際負擔。」 「缺乏適當的比較人群或對患者以前的精神病史進行評估,這意味著很難將新冠病毒感染的影響與既往疾病,流行病對整個人口的影響或選擇偏見區分開來(根據與隨後的精神疾病發展相關的因素招募患者參加研究的可能性)導致患病率較高」。不可否認的是,COVID-19帶來的心理健康影響在許多方面超出了感染者的範圍。諸如對於聚會的限制意味著失去親人的家人和朋友無法舉行葬禮,以提供慰藉和支持。婚禮、畢業典禮和其他活動取消,給原本就很緊張的時間增加了壓力。那些已經患有焦慮症,抑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人最有可能遭受大流行的心理健康影響。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心理學教授羅克森·科恩·西爾弗(Roxane Cohen Silver)表示,這並不意味著他們註定要變得糟糕,但他們及其照護者應該意識到這種增加的風險。

羅傑斯及其同事給我們的警告信息是,我們應該準備治療大量發展為譫妄、創傷後應激障礙、焦慮和抑鬱症的新冠肺炎康復患者,這是傳達給精神病學領域的重要信息。

相關焦點

  • 新冠大流行期間美國心理健康應用需求激增
    據外媒CNBC報導, 治療應用開發商正在急於迎接大量新客戶的湧入,但隨著隱私和療效問題的擔憂升溫,健康專家們對未來的監管路徑仍然存在分歧。 根據凱撒家庭基金會的一項調查,截至4月初,近一半的美國人表示,這種流行病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負面影響。隨著人們在「居家令」的限制下暫停了面對面治療,人們開始向智慧型手機尋求幫助。
  • Lancet Psychiatry:COVID19疫情期間為何需要研究心理健康?
    2020年4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最近在《Lancet Psychiatry》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強調,迫切需要解決COVID-19大流行對精神健康以及可能對大腦造成的有害影響,並呼籲將這些領域的研究作為全球應對這一流行病的核心內容。
  • 四大心理問題影響國民健康
    心理問題還與各種生理疾病的患病風險攀升相關聯,憂慮和壓力可能會增加民眾罹患生理疾病的風險,進而可能造成更嚴重的恐懼、憂慮及相關健康問題,形成惡性循環。疫情引發焦慮今年疫情的發生,對人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影響。安盛天平調查發現,平均69%的受訪者表示,疫情讓他們感到焦慮。
  • 研究:新冠病毒對人的精神健康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據外媒報導,新冠大流行的一個更有趣的方面是,跟大多數其他疾病不同,這種病毒對那些甚至沒有攜帶新冠病毒的人產生了有害影響。除了COVID-19對數百萬美國人造成的破壞性經濟影響外,邁阿密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由於該流行病,18-35歲的年輕人中有近80%表現出了「強烈的抑鬱症狀」。該研究指出,超1000名受訪者接受了採訪並被要求回答關於他們的焦慮和壓力水平的各種問題。
  • 研究:新冠病毒對人的精神健康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據外媒報導,新冠大流行的一個更有趣的方面是,跟大多數其他疾病不同,這種病毒對那些甚至沒有攜帶新冠病毒的人產生了有害影響。除了COVID-19對數百萬美國人造成的破壞性經濟影響外,邁阿密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由於該流行病,18-35歲的年輕人中有近80%表現出了「強烈的抑鬱症狀」。
  •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對人類疫病流行影響具有尺度效應
    Stenseth領導的合作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對疫病流行的影響具有尺度效應。該研究依據《中國三千年氣象記錄總集》(張德二主編)資料,重建了中國古代兩千年的疫病發生等時間序列,發現在長時間尺度下氣候變冷導致更多的疫病流行;短時間尺度下疫病流行與溫度之間的關係並不一致,即有時呈正相關,有時呈負相關。進一步分析發現,長期趨勢的冷氣候導致更多乾旱、蝗災和饑荒事件發生,進而導致更多的疫病流行。
  • 【又一種大流行恐爆發?中國發現一新型豬流感病毒】據BBC周二報導...
    【又一種大流行恐爆發?中國發現一新型豬流感病毒】據BBC周二報導,中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有可能成為大流行的新型流感。他們說,這種病毒是最近才出現的,由豬攜帶,但也能感染人類。研究人員擔心,這種病毒可能會進一步變異,從而很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並引發全球爆發。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或會影響嬰兒的健康和衰老
    智利《第三版時報》網站11月13日發表題為《新冠病毒將如何影響下一代?1918年的大流行可能有助於理解它的影響》的報導稱,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人員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暴露於新冠病毒中可能會影響尚未出生的人的健康和衰老。
  • 社交網絡使用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
    彼得(Peter)等人的研究顯示,外傾型青少年的在線自我表露和在線交流均比內向型個體多,他們能夠通過社交網絡的使用獲得更高的社會捲入和心理健康水平,這促使他們能更快更好地形成在線友誼。  二是「窮者變富」模型。該模型認為,社交網絡具有社交補償功能,社交網絡行為是個體在發展過程中受挫時的補償表現。
  • 醫生提醒:小心「恐癌」心理也會致癌
    但一切都從她發現患病開始被徹底改變了。一天宋曉洗澡時無意發現,左乳有一個小包。當天下午,她開診所的同學給她拿了一種藥,說連吃5天,如果腫塊消了,就是乳腺增生,如果不消,就去大醫院再做個檢查。藥吃到第4天,腫塊一點沒有變化,宋曉似乎明白了什麼。 在被醫院確診為乳腺癌,並被告知需要切除乳房的那天,宋曉崩潰了:「切掉乳房,我還是女人嗎?我活著又有什麼意義呢?
  • 生物鐘,與心理健康...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的人心理更健康。近日一項研究表明,早起的人與更好的心理健康存在因果關係。該研究通過大規模基因組分析出晝夜節律的一些內部運作機制,為揭示生物鐘與心理健康和疾病之間的聯繫提供了新的線索。
  • 疫情中25%美國年輕人想過自殺 體內線粒體或可影響心理健康
    新冠疫情給人類帶來的心理隱患不容忽視。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 8 月 14 日報導,醫學專家曾預測,新冠大流行將引發心理健康危機。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新報告顯示,這種預測是正確的:6 月份 25% 的美國年輕人想過自殺。另據韓國《朝鮮日報》8 月 15 日援引該國保健福祉部的消息稱,「新冠抑鬱」在該國廣泛存在。
  • 研究發現腸道細菌菌株可能具有促進新陳代謝和心理健康的益處
    新的研究調查了一種非常特殊的細菌菌株--長雙歧桿菌APC1472的影響。之前的研究表明,這種特殊的細菌菌株似乎有助於調節ghrelin的水平,這是一種已知的調節食慾和脂肪代謝的激素。這項研究由科克大學的科學家領導,首先探討了B. longum APC1472對飲食誘導肥胖的臨床前小鼠模型的影響。
  • 少看屏幕多運動,孩子心理更健康,尤其是女孩子~
    少看屏幕多運動,孩子心理更健康,尤其是女孩子~ 來自UBC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青少年,尤其是女孩,在參加體育和藝術等課外活動的時間越多,在屏幕前的時間越少,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就越好。
  • 影響航天員健康的環境和心理因素
    同時,在400km的低軌道飛行時,太陽質子事件也不會引起太空飛行器艙內輻射劑量率的增加,因此目前的近地球軌道飛行輻射,對航天員健康影響不大。但是,在今後的星際航行中,航天員在太空中停留時間長,宇宙射線輻射劑量增加,加上失重對人體的影響更大,輻射和失重複合效應將會危害到航天員的健康,甚至生命。
  • 中國開展昆明火車站暴恐事件心理救援
    讓生者走出心靈之「霾」——中國開展昆明火車站暴恐事件心理救援  來自貴州的小石和來自雲南宣威的小何是昆明火車站暴力恐怖襲擊事件中的傷者,小石背部被捅一刀,而小何的頸部兩側被砍傷,傷勢較重。  在常人眼裡兩人的「遺忘」或許值得慶幸,但這卻引起了雲南省心理學會心理諮詢師李金曼的擔憂。  「每個人對發生在身邊的不幸的防禦機制是不同的,他們選擇了遺忘隔離的手段,這實際上是創傷後應激障礙的一種表現,需要及時專業的心理援助。」她說,事件發生後的前三天是生命救援的黃金時段,而三天之後則是開展心理救援的最佳時機。
  • 心理健康受什麼影響?科學家找到關鍵因素,來看看你哪裡做錯了
    根據美國《sciencealert》報刊12月21號的科學報告指出,如果我們每天能夠有充足的睡眠的話,這將會對我們的身體以及心理的健康有著很大的幫助,而這個睡眠的時間又以8個小時為最佳,對此科學家則是將他們對於心理健康的研究,發表在了《心理學前沿》上。
  • 林剛,王成春 ∣ 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
    本文通過問卷對36所高校的1855名大學生創業者進行調研,實證檢驗大學生創業者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並對創業教育是否具有調節作用進行驗證。研究發現,大學生創業者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存在顯著相關關係,其滿意客戶型、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存在弱相關關係。創業教育對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存在顯著調節作用,對滿意客戶型、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調節作用不顯著。
  • 林剛,王成春∣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
    本文通過問卷對36所高校的1855名大學生創業者進行調研,實證檢驗大學生創業者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並對創業教育是否具有調節作用進行驗證。 研究發現,大學生創業者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存在顯著相關關係,其滿意客戶型、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存在弱相關關係。創業教育對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存在顯著調節作用,對滿意客戶型、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調節作用不顯著。
  • ...政策解讀⑤|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提升意識科學減壓,享受健康生活
    心理健康有標準 「大病小情」影響深  經濟社會快速轉型期,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競爭壓力不斷加劇,個體心理健康及其引發的社會問題日益凸顯。而當我們在談論心理健康時,我們到底談的是什麼?心理健康有何標準?心理健康與否對我們身體的影響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