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許許多多地球人都夢寐以求的事情,然而總有人會破壞它們,從而引發大自然洶湧的報復。
在19世紀的非洲就發生過駭人聽聞的食人獅事情,而且在長達二三十年的時間裡發生了兩代雄獅傷害數百人的傳聞,在當時廣為流傳,並且在上個世紀還被拍攝了相關電影。
那麼,事情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這得從殖民時期殖民者對非洲的無限度掠奪開始說起。
一、殖民者擊斃成年獅子,捕捉幼獅販賣。
1886年左右,一群殖民者進入了肯亞草原,他們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捕捉幼獅。由於當時非洲各地殖民者的數量越來越多,廣闊草原上豐富的野生動物讓他們大開眼界,很多地方建立了馬戲團供人取樂,而馴化獅子等猛獸用來表演是最常見的。但是獅子性情兇猛,成年雄獅更是難以馴化,因此只能獵捕幼獅從小進行馴養。
於是,每年都有很多職業獵人捕捉幼獅,由於成年獅子對幼獅非常愛護,要想成功捕捉到幼獅就必須射殺所有成年獅子,因此,往往每次行動都會消滅一個完整的獅群,致使獅子數量銳減。
而目睹了成年獅子被獵殺的幼獅,則會對槍聲特別敏感,即使在以後的歲月裡也會影響深刻。
二、被送往馴化區的幼獅,處於鞭撻和籠子中。
幼獅們被捕捉送到後會集中送到馴化區進行馴化,這裡環境惡劣,一歲以下的幼獅會集中飼養,而且並不會投餵足夠的食物,也沒有醫療保障,幼獅的死亡率很高,只有經過殘酷的人為製造的苦難依舊存活下來的幼獅才會獲得生存的機會,而病弱的幼獅會成為其他獅子的撕咬對象。
在幼獅初步長成後,馴化區人員則會對獅子進行分類,雌獅被馴化成為表演節目的獅子,它們鋒利的牙齒被磨去,並且在不斷鞭撻下,讓它們懼怕人類,變得馴服,食物也成為它們順從的獎勵。而雄獅的命運更加悲慘,它們被關在單獨的籠子裡,食物充足以保證它們儘快成長,並且強壯,然後會長時間在籠子上蒙上黑布,並且不時地進行鞭撻,讓它們變得極其敏感和暴躁,為了讓雄獅更加兇殘,一些老弱病殘的獅子會被送入籠子中,供其獵殺。
三、殘酷的鬥獸區。
被成功激發兇殘本性的雄獅們則被送入鬥獸場中,雄獅之間同類相殘,往往生死相搏,有時候,也會捕捉野外的雄獅與飼養的雄獅搏鬥,而這些特殊飼養的雄獅反而更加厲害一些。
這些飼養的雄獅中有一頭獅子非常著名,他叫疤鼻,是鬥獸場中的常勝將軍,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它也不得不敗下陣來,所幸重傷未死,由於它名氣大,受到很多人喜歡,所以被救治後送到表演區進行展覽。
四、失敗者被斷趾、磨牙,用來表演。
疤鼻送到展覽區後,被鋸掉鋒利的腳趾,磨平了牙齒,用來與遊客合影或者表演節目。由於失去鋒利的牙齒,它不得不吃一些比較容易撕咬的食物,撕咬食物也更加費力,久而久之,它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嘴部傷口,被長期關在籠子中。
五、失火後咬死馴獸師出逃的雄獅。
然而,一個意外事件卻讓疤鼻獲得了重生,一次,馬戲團起火,飼養員來不及關緊籠子就匆忙去救火,疤鼻在慌亂中衝撞開了籠子門,它一躍而出,飼養員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疤鼻咬斷喉嚨,疤鼻隨即逃出了火場,一路奔向了草原。
六、雄獅疤鼻荒野求生,帶領獅群開始食人。
疤鼻是幸運的,作為一個失去鋒利爪子和牙齒的雄獅,在野外是很難生存下來的,但是疤鼻卻意外碰到了一個失去獅王的小型獅群,這個獅群有三隻雌獅,一隻雄獅,雄獅在巡邏領地的時候被人捕捉到了鬥獸區,而疤鼻隨即留在了這個獅群中,由於狩獵能力不行,疤鼻盯上了更容易得手的獵物,那就是人類。
當時正處於只非洲黑奴貿易時期,很多黑奴死亡後被隨意丟棄在野外,使得很多野獸都開始盤踞在居民區周圍獲取更為容易得到的食物,而疤鼻帶領下的獅群難以競爭其他更加兇猛的獅群,被迫向人類更近的居住區靠近,疤鼻熟悉人類的生活區,不懼怕火是它的優勢,它善於隱忍和潛伏,總在夜晚襲擊落單的人,在幾個月時間裡就吃掉了十幾人,這讓當地人心慌慌,一時間無人敢夜晚出門,特別是有一次疤鼻襲擊了當地一個白人官員的八歲女兒,這才引起了當地殖民者的注意。
當時從英國安排了一位狩獵高手傑克,他號稱狩獵的獅虎不計其數,他帶著幾個隨從來到了郊外的一處荒廢火車廂,在車廂外放了羚羊等的誘餌,然而,連續幾天都沒有疤鼻的蹤跡,於是他們放鬆了警惕,晚上安排一人守夜,其餘人在車廂裡睡覺。當夜沒有月光,在深夜時分守衛打了個盹,忽然車廂內傳來慘叫聲,傑克被驚醒,赫然發現一隻碩大的雄獅正在撕咬一位隨從,傑克來不及瞄準,急忙射擊,雄獅吃痛,猛然向傑克一爪子拍來,傑克被扇出了車廂,幸好疤鼻雄獅爪子早被切掉了,不然他難以倖免,傑克隨即翻身射擊,雄獅疤鼻就此被消滅。
七、後代雄獅兄弟青出於藍勝於藍,更加兇殘,食人數目過百。
然而,雖然疤鼻雄獅被消滅了,過了幾年,它的後代卻捲土重來,並且更加兇猛。1898年3月,當地為了修建鐵路,有三萬多黑奴被作為鐵路工人,而短短的半年時間裡,有一百三十多名黑奴被一對雄獅奪去了生命,這對雄獅被稱為暗夜和魔鬼,它們是無鬃獅子,剛開始大家以為是雌獅,後來才發現是體型巨大的雄獅,其中一隻雄獅更是長達3米左右。
由於這對雄獅的出沒,導致鐵路逐漸進展緩慢,迫不得已,1898年12月,當地從印度請來了獵虎專家約翰,他布置了陷阱,並且以羚羊等獵物作為誘餌,但是,這對於這兩隻雄獅來說毫無吸引力,它們熟悉人類的一些套路,並不上當,依然以人為狩獵目標,一個多月時間裡,約翰一無所獲。
於是,他轉而想其他辦法,首先,他在一個被咬的黑奴身上放了毒物,果然在雄獅回頭吃的時候,一隻較小的雄獅被毒死了,而另外一隻大雄獅卻更加警惕,並且失去了蹤跡。
連續好幾天,再也沒有大雄獅的蹤跡,而約翰依然守在陷阱附近,連續幾晚上他都看見樹叢裡有螢火蟲閃爍,並且越來越近,突然他明白過來,這不是螢火蟲,而是獅子,隨即一陣亂槍射擊,果然打死了大雄獅,至此,這對雄獅終於落下了帷幕。
雖然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但是這件事反應出的卻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破壞自然規律必然會引起自然界無情的報復,所以保護自然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