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王被斷趾磨牙,逃出後以人為食,後代雄獅兄弟更以食人為樂

2020-12-16 微風執杯煮酒上西樓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許許多多地球人都夢寐以求的事情,然而總有人會破壞它們,從而引發大自然洶湧的報復。

在19世紀的非洲就發生過駭人聽聞的食人獅事情,而且在長達二三十年的時間裡發生了兩代雄獅傷害數百人的傳聞,在當時廣為流傳,並且在上個世紀還被拍攝了相關電影。

那麼,事情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這得從殖民時期殖民者對非洲的無限度掠奪開始說起。

一、殖民者擊斃成年獅子,捕捉幼獅販賣。

1886年左右,一群殖民者進入了肯亞草原,他們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捕捉幼獅。由於當時非洲各地殖民者的數量越來越多,廣闊草原上豐富的野生動物讓他們大開眼界,很多地方建立了馬戲團供人取樂,而馴化獅子等猛獸用來表演是最常見的。但是獅子性情兇猛,成年雄獅更是難以馴化,因此只能獵捕幼獅從小進行馴養。

於是,每年都有很多職業獵人捕捉幼獅,由於成年獅子對幼獅非常愛護,要想成功捕捉到幼獅就必須射殺所有成年獅子,因此,往往每次行動都會消滅一個完整的獅群,致使獅子數量銳減。

而目睹了成年獅子被獵殺的幼獅,則會對槍聲特別敏感,即使在以後的歲月裡也會影響深刻。

二、被送往馴化區的幼獅,處於鞭撻和籠子中。

幼獅們被捕捉送到後會集中送到馴化區進行馴化,這裡環境惡劣,一歲以下的幼獅會集中飼養,而且並不會投餵足夠的食物,也沒有醫療保障,幼獅的死亡率很高,只有經過殘酷的人為製造的苦難依舊存活下來的幼獅才會獲得生存的機會,而病弱的幼獅會成為其他獅子的撕咬對象。

在幼獅初步長成後,馴化區人員則會對獅子進行分類,雌獅被馴化成為表演節目的獅子,它們鋒利的牙齒被磨去,並且在不斷鞭撻下,讓它們懼怕人類,變得馴服,食物也成為它們順從的獎勵。而雄獅的命運更加悲慘,它們被關在單獨的籠子裡,食物充足以保證它們儘快成長,並且強壯,然後會長時間在籠子上蒙上黑布,並且不時地進行鞭撻,讓它們變得極其敏感和暴躁,為了讓雄獅更加兇殘,一些老弱病殘的獅子會被送入籠子中,供其獵殺。

三、殘酷的鬥獸區。

被成功激發兇殘本性的雄獅們則被送入鬥獸場中,雄獅之間同類相殘,往往生死相搏,有時候,也會捕捉野外的雄獅與飼養的雄獅搏鬥,而這些特殊飼養的雄獅反而更加厲害一些。

這些飼養的雄獅中有一頭獅子非常著名,他叫疤鼻,是鬥獸場中的常勝將軍,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它也不得不敗下陣來,所幸重傷未死,由於它名氣大,受到很多人喜歡,所以被救治後送到表演區進行展覽。

四、失敗者被斷趾、磨牙,用來表演。

疤鼻送到展覽區後,被鋸掉鋒利的腳趾,磨平了牙齒,用來與遊客合影或者表演節目。由於失去鋒利的牙齒,它不得不吃一些比較容易撕咬的食物,撕咬食物也更加費力,久而久之,它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嘴部傷口,被長期關在籠子中。

五、失火後咬死馴獸師出逃的雄獅。

然而,一個意外事件卻讓疤鼻獲得了重生,一次,馬戲團起火,飼養員來不及關緊籠子就匆忙去救火,疤鼻在慌亂中衝撞開了籠子門,它一躍而出,飼養員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疤鼻咬斷喉嚨,疤鼻隨即逃出了火場,一路奔向了草原。

六、雄獅疤鼻荒野求生,帶領獅群開始食人。

疤鼻是幸運的,作為一個失去鋒利爪子和牙齒的雄獅,在野外是很難生存下來的,但是疤鼻卻意外碰到了一個失去獅王的小型獅群,這個獅群有三隻雌獅,一隻雄獅,雄獅在巡邏領地的時候被人捕捉到了鬥獸區,而疤鼻隨即留在了這個獅群中,由於狩獵能力不行,疤鼻盯上了更容易得手的獵物,那就是人類。

當時正處於只非洲黑奴貿易時期,很多黑奴死亡後被隨意丟棄在野外,使得很多野獸都開始盤踞在居民區周圍獲取更為容易得到的食物,而疤鼻帶領下的獅群難以競爭其他更加兇猛的獅群,被迫向人類更近的居住區靠近,疤鼻熟悉人類的生活區,不懼怕火是它的優勢,它善於隱忍和潛伏,總在夜晚襲擊落單的人,在幾個月時間裡就吃掉了十幾人,這讓當地人心慌慌,一時間無人敢夜晚出門,特別是有一次疤鼻襲擊了當地一個白人官員的八歲女兒,這才引起了當地殖民者的注意。

當時從英國安排了一位狩獵高手傑克,他號稱狩獵的獅虎不計其數,他帶著幾個隨從來到了郊外的一處荒廢火車廂,在車廂外放了羚羊等的誘餌,然而,連續幾天都沒有疤鼻的蹤跡,於是他們放鬆了警惕,晚上安排一人守夜,其餘人在車廂裡睡覺。當夜沒有月光,在深夜時分守衛打了個盹,忽然車廂內傳來慘叫聲,傑克被驚醒,赫然發現一隻碩大的雄獅正在撕咬一位隨從,傑克來不及瞄準,急忙射擊,雄獅吃痛,猛然向傑克一爪子拍來,傑克被扇出了車廂,幸好疤鼻雄獅爪子早被切掉了,不然他難以倖免,傑克隨即翻身射擊,雄獅疤鼻就此被消滅。

七、後代雄獅兄弟青出於藍勝於藍,更加兇殘,食人數目過百。

然而,雖然疤鼻雄獅被消滅了,過了幾年,它的後代卻捲土重來,並且更加兇猛。1898年3月,當地為了修建鐵路,有三萬多黑奴被作為鐵路工人,而短短的半年時間裡,有一百三十多名黑奴被一對雄獅奪去了生命,這對雄獅被稱為暗夜和魔鬼,它們是無鬃獅子,剛開始大家以為是雌獅,後來才發現是體型巨大的雄獅,其中一隻雄獅更是長達3米左右。

由於這對雄獅的出沒,導致鐵路逐漸進展緩慢,迫不得已,1898年12月,當地從印度請來了獵虎專家約翰,他布置了陷阱,並且以羚羊等獵物作為誘餌,但是,這對於這兩隻雄獅來說毫無吸引力,它們熟悉人類的一些套路,並不上當,依然以人為狩獵目標,一個多月時間裡,約翰一無所獲。

於是,他轉而想其他辦法,首先,他在一個被咬的黑奴身上放了毒物,果然在雄獅回頭吃的時候,一隻較小的雄獅被毒死了,而另外一隻大雄獅卻更加警惕,並且失去了蹤跡。

連續好幾天,再也沒有大雄獅的蹤跡,而約翰依然守在陷阱附近,連續幾晚上他都看見樹叢裡有螢火蟲閃爍,並且越來越近,突然他明白過來,這不是螢火蟲,而是獅子,隨即一陣亂槍射擊,果然打死了大雄獅,至此,這對雄獅終於落下了帷幕。

雖然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但是這件事反應出的卻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破壞自然規律必然會引起自然界無情的報復,所以保護自然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

相關焦點

  • 獅王組合的每頭雄獅都有交配權嗎?如何分配的?
    由於獅群裡的獅王有絕對交配權,所以,那些未成年的雄獅不管有幾隻,都會很快被驅趕出現在的獅群,這大概是獅子避免近親繁殖的自然行為,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獅群出現兄妹、父女和母子進行繁衍後代的行為。
  • 雄獅大戰爭奪「王位」,雌獅會幫助獅王嗎?
    因此雄獅面對這種情況往往很氣憤,但是又不能每次打獵都跟隨雌獅,因為有很大的領地需要去巡視。雄獅如果碰到斑鬣狗一般都會下狠手,尤其是認準斑鬣狗女王,會把它們咬死之後把屍體丟掉。群居的獅子有著特別的繁殖策略,在一個獅群中當上了獅王意味著擁有絕對的交配權,可以在獅群中繁衍自己的後代。
  • 《獅子王》,當家雄獅被打敗,可能帶著自己兒子外甥一起跑
    而T的另一個名字撒坦則是根據它殘暴的個性(殺敵對雄獅,殺前任地主的幼崽,殺母獅,殺自己哥哥的後代(一共兩次)。歷史上最著名的那對食人獅兄弟是查沃獅子,這個品種雄獅鬃毛就是非常短非常稀疏。因為查沃地區氣候比非洲其他地區更加炎熱,過長的鬃毛對獅子是個負擔,所以這一地區雄獅進化的鬃毛很短很稀疏。
  • 不朽的榮耀——雄獅壞男孩聯盟
    獅子作為貓科動物中唯一的社會性動物,他們之間的恩怨糾葛往往更加精彩,為了對抗危機四伏的大自然,母獅一般組成獅群互相合作,而出生在同一獅群的雄獅兄弟則在成年之後會被父輩驅逐,一起流浪,我們稱這樣的雄獅組合為聯盟。
  • 雄獅的壽命有多長?貝提亞兄弟統治獅群11年,它們死後去哪了?
    其實獅子之所以能夠稱霸草原,除了其自身實力強大外,還因為獅子是群居性動物,一般而言,獅群中會有1-2頭成年雄獅領導10幾隻母、幼獅,通常母獅負責捕食、而獅王則負責領地的安全。通常來說,雄獅統治獅群的時間大概在3-4年左右,當然短的幾個月的也有。雄獅聯盟:杜巴男孩:通常一個雄獅聯盟統治獅群的時間大概是2-3年。
  • 動物交配六親不認,那流浪雄獅長大以後,還認識自己的母親嗎?
    不過獅子們的生活其實看起了威風,實際上還不如食草動物們來的安逸,因為食草動物一低頭就是食物,每天都能吃到飽; 等到差不多兩歲大的時候,雌性和雄性幼崽都已經成熟,練就了渾身的本領,這時成年的雄性就會被獅王驅逐出獅群,其實它們也是心甘情願離開的,畢竟外面才有新的天地。 驅逐成熟的雄性表面上看是「一山不能容二虎」,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為了防止成熟的雄性和種群中的雌性交配,因為這些雌性要麼是雄性的姐姐、妹妹、要麼就是母親。
  • 傳奇獅王,一世英名打遍天下無敵手,最終卻因女人與兄弟反目成仇
    在非洲大草原的克魯格國家公園,這裡廣闊無垠,生存著眾多的雄獅聯盟,大部分由2=3頭雄獅組合,相約走江湖、聯手打天下,而每個聯盟都有一個獅王,但根據獅王能力的大小,每個聯盟的待遇不盡一樣,強的則想要什麼輕而易舉,食物、女人……應有盡有,弱的則境況慘烈,今天要聊的就是一個強者恆強的雄獅聯盟「壞男孩聯盟」,他們由6頭雄獅組成,它們在薩比森地所向披靡,稱霸一方。
  • 非洲雄獅殘忍捕食前獅王幼崽:母獅跟著一起吃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一幕發生坦尚尼亞塔蘭吉雷國家公園,一位體型巨大的新晉獅王捕殺併吞食了前獅王的幼崽,當時這位獅王並非飢餓,而純粹是維護領地以及宣示王權。而更讓人震驚的是,旁邊的的一隻母獅也湊過來一塊分食幼獅屍體,而它很可能就是幼獅的母親。
  • 兩頭令人聞風喪膽的食人雄獅:進化到沒鬃毛,吃到工人集體罷工
    會攻擊人類、甚至以人為食的猛獸,往往也是自然界一些實力偏弱食草動物畏懼的對象,比如陸地上有虎、豹、獅、白熊、棕熊、狼等,海洋裡有鯊魚、大王烏賊等。一般來說,這些動物將人列入食物名單,多半是偶然嘗過一次人肉後,便知道人也是合適的食物來源了。
  • 老恩傳奇:帶領5雄獅徵戰荒野,大象見了也要繞道走
    忍氣吞聲,只為求一條活路故事要從1997-1998年間講起,當時南非克魯格公園薩比森保護區裡有一個獅群,叫「斯巴達獅群」,當時的斯巴達獅群算是一個中等以上的獅群,擁有七八隻雌獅,但彼時掌管獅群的獅王兩兄弟已經呈現疲態
  • 老恩傳奇:帶領5雄獅徵戰荒野,大象見了也要繞道走
    忍氣吞聲,只為求一條活路故事要從1997-1998年間講起,當時南非薩比森保護區裡有一個獅群,叫「斯巴達獅群」,當時的斯巴達獅群算是一個中等以上的獅群,擁有七八隻雌獅,但彼時掌管獅群的獅王兩兄弟已經呈現疲態,顯然無力統治這麼龐大的獅群了。
  • 傳奇雄獅聯盟壞男孩(又譯黑手黨)
    ,它們曾經在90年代中期威震四方,但是到了2000年時,五頭雄獅只剩下兩頭了,而且它們在獅群中留下的後代也很少,只有兩隻小獅子,一隻雄性,一隻雌性,而且糟糕的是小雄獅在兩歲左右時還失蹤了,這對重視後代的獅群來說打擊是很打的,巧合的是不久馬卡魯流浪至此。
  • 一頭雄獅的江湖:從呱呱墜地到百獸之王,需經歷三個階段
    ,都呈群居生活,只是相對於非洲獅來說,亞洲獅群的規模更小,多數為一兩隻雄獅,幾隻雌獅及若干幼崽組成。獅子是群居動物,而獅子裡面的雌獅則是最團結的,一個獅群裡面的雌獅,基本上都是沾親帶故的,即基本上都是親戚關係,或為母女,或為姐妹等,它們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生活在一起的,它們一起捕獵、一起休息、一起帶娃。
  • 獅王爭霸時,母獅作為配偶,為什麼會選擇冷眼旁觀?
    很多朋友都喜歡將獅子,作為心中的信仰,但其中絕大部分都只看中獅子霸氣強橫的外表,卻極少有人知道,獅王一生的命運,何其悲慘。從出生開始,雄獅就要面臨挑戰,成年後將獨自離開族群,開啟成王之路。但如果你以為獅子成王后,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那就大錯特錯了,獅王還要時刻接受其他雄獅的挑戰,雖然有龐大的獅群,但作為配偶的母獅,卻選擇在一邊觀看。而本文探討的科學話題就是,為什麼在獅王爭霸時,母獅不出去跟雄獅王一起撲殺挑戰者?
  • 壞男孩之王:史上最強的雄獅之一,它的一生比虎王查吉爾還要傳奇
    前面說過它是一頭充滿傳奇色彩並且非常勵志的雄獅,為什麼呢?這就要從它小時候講起了。1997年到1998年間,一個由5頭雄獅組成的西街雄獅聯盟襲擊了斯巴達獅群,並且戰勝了獅王兄弟,從它們手上接管了斯巴達獅群。
  • 雄獅如何能分辨出自己的孩子?
    當流浪雄獅自認為羽翼豐滿,就會找到附近的獅群,向獅王發起挑戰,成王敗寇,失敗了有極大機率死亡,成功了就會成為獅群新首領,抓緊時間與雌獅交配繁衍自己的後代,在為期僅2-3年的獅王巔峰期內,儘可能繁育更多的後代,同時時刻準備著其它流浪雄獅的挑戰。
  • 流浪的雄獅長大後還認識母親嗎?
    ,因此要取得對獅群的控制權和交配權,往往要通過鬥爭來實現,打架打贏的人就能夠成為獅王。 一個獅群的獅王被外來的雄獅打敗了之後,這雄獅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一代新獅王。
  • 流浪不是雄獅的專利,在某些情況下,雌獅也會選擇流浪生活
    雄獅入主獅群多數情況下是靠團隊力量的,比如在非洲蓋倫蓋蒂大草原上,單獨行動的雄獅很少,它們必須依靠「兄弟」的力量一起爭霸。如果小雄獅所處的獅王足夠強悍,一直沒有被打敗,或者足夠幸運,沒有其他的雄獅前來挑戰,那麼它只要對自己的父親表現出足夠的順從,就不會被趕走,而是會讓它加入守護獅群的「雄獅團」。
  • 雄獅長大後會不會認不出生母,當了這個獅群的獅王近親繁殖?
    一般情況下,成年雄獅在獅群中當獅王的平均時長是2年左右,如果雄獅的父親是因為在搏鬥中輸給了新一任獅王。那麼,幼年雄獅還很可能會被新獅王直接殺害,而不只是被逐出獅群那麼簡單。,只不過這種獅王組合成員更多的時候都是兄弟手足。
  • 非洲雄獅為什麼會苛責甚至咬死小獅子?
    非洲獅可能是貓科動物中唯一群居的動物了,在非洲大草原上一個獅群一般是由十隻左右的雌獅和1-2頭雄獅組成。雌獅會一直待在獅群中從一而終,但是雄獅就沒有這個「資格」了,要想一直待在一個獅群中就要面對其他雄獅的挑戰。一般一個雄獅能在獅王的位置上待五年左右,之後就會被年輕體狀的流浪雄獅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