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三代的老手藝,純手工熬製的紅糖涼糕,全是回憶的味道

2021-01-10 成都美食好吃熊

每每到了夏日,就覺得吃什麼都覺得熱,雪糕冰糕冰飲這些東西也不能長期吃,吃多了畢竟對身體總歸是不好的,而這時候,就會十分想吃涼糕什麼的,說到起涼糕,就不得不想到宜賓最資格的葡萄井涼糕,作為四川宜賓的傳統小吃,不管吃多少次都讓人很是懷念。

在成都的時候,吃著外面的涼糕總覺得少了那麼些味道,終於無糖不歡的小編在雙流這個不起眼的小巷子找到了這家地道小吃鋪子,完全是讓胃得到了大大的滿足。

坐落在雙流的老街裡,小小的一個店子,稍不注意就會走過了,自從被人們發現了之後,生意是越來越火爆,有時候還沒有走到店,就可以看到起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在成都,不管是多麼偏僻多麼卡卡角角的地方,只要有好吃的,好吃嘴兒些絕對會找的起來。

店子雖小,但是卻被老闆打理得乾乾淨淨的,正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嘛。所有食材和製作過程都是能夠看得到的衛生,完全不用擔心吃在肚子裡會不健康之類的情況發生,並且常來的環衛工人和小哥可以免費吃一份,也是很貼心了。

他們加冰粉和涼糕的配料百分之90都是手工做的,有人問到起老闆為啥子不直接在外面買,那麼熱的天要自己做呢,老闆說現在的機器量化代替了太多的手工,但是味道上卻沒有讓自己滿意,為了不讓自己丟掉這門手藝,也讓大家吃到更正宗的味道,所以就一直堅持了下來。

紅糖涼糕

要說到起他們家的特色,那一定就是每個人為之大老遠跑來的涼糕了。他家的涼糕每天單單製作出來就要6個小時,超級Q彈卻又細嫩,吃在嘴裡綿軟的口感,輕輕一抿就化了。

但是最為特別之處還是要數他們家的紅糖了,他們家的紅糖都是從老一輩傳下來的土瓦罐子裡面做出來的翻砂紅糖,聽說單單這個土罐子和手藝一樣都已經傳承了三代,舀上一勺紅糖,還可以看到清晰可見的紋理,傾倒在涼糕之上,還會有漂亮的大理石紋理。

切得方方正正的涼糕搭配上正宗地道的翻砂紅糖,舀上一口吃在嘴裡的感覺簡直不擺了,本來以為會非常甜膩,沒想到完全不會,讓人根本停不下來。

桑葚手搓冰粉

他家特有的桑葚手搓冰粉,做好的桑葚汁紅鮮鮮的淋在冰粉之上,在加上自家熬的醪糟和小湯圓,淋上另一個罐子裡的白砂糖,和紅砂糖不同,但是吃起來同樣口感很巴適,相比於紅糖涼糕要清爽許多。

提醒各位好吃嘴兒們

他們家還有很多地方都吃不到的涼蝦,不過比不上宜賓本地的涼蝦,小編就不推薦了,總體來說,自家熬得紅糖做出來的涼糕和冰粉都是很不錯的,畢竟現在這樣傳承了好幾代還能夠堅持手工美食已經不可多見了,喜歡的小夥伴可以點點關注,和小編一起探尋更多地道的美食小店吧~

相關焦點

  • 『大觀手工紅糖』免費送你!傳統手藝、古法熬製,每口都超甜~
    點擊播放 GIF 0.0M今日份柚小妹為大家帶來了『大觀手工紅糖』傳統手藝、古法熬製每一口都超甜是小時候紅糖的味道沒錯了~敲黑板 劃重點12月27日上午10:0030份大觀手工紅糖將上新家在梁平APP積分商城只需1800積分即可兌換手慢則無是不是很好奇大觀手工紅糖
  • 紅糖薑茶,色澤自然,蔗糖清香,手工熬製而成,營養成分保留全
    紅糖薑茶,色澤自然,蔗糖清香,手工熬製而成,營養成分保留全紅糖姜水的功效與作用紅糖姜水十分常見,無論是感冒了,還是在經期,喝一碗紅糖姜水,渾身都感覺舒服多了。可是大家對於紅糖姜水的作用還是不甚了解,不了解也就不能好好地利用它。紅糖姜水的作用有哪些呢?
  • 傳統老手藝——手工扎掃帚,正在遠去的記憶
    現在還有多少孩子見過這種民間手工扎制的掃帚。 或者,有多少人會寫「掃帚」兩個字。 隨著時代的變遷, 手工掃帚已經逐漸 被塑料掃帚、吸塵器所取代, 熟練製作掃帚的老工匠也是越來越少。 民間扎掃帚這個行當, 正在我們的生活中漸行漸遠。
  • 手工紅糖到底是什麼糖?
    手工紅糖精選的是高原陽光鮮蔗,使用傳統的直風灶(牛尾灶)22口連環鍋歷經18道工序手工熬製而成;其工藝流程主要有:榨汁、開泡、趕水、出糖、打沙、成型等基本步驟,採用 「直風槍灶」和「連環鍋」,手工熬製而成,天然醇香,不添加任何化學藥品。從甘蔗取汁到最後的成 品入庫,完全採用物理方法將這些糖分進行結晶。保留了對人體有益的各種天然分和微量元素,是溫補佳品。
  • 在家自製甘蔗紅糖,乾淨衛生,想念過年時媽媽做的紅糖湯圓味道!
    在家自製甘蔗紅糖,乾淨衛生,想念過年時媽媽做的紅糖湯圓味道!紅糖具有補血養顏,溫胃驅寒的作用,特別是對於女性朋友,熬點薑汁紅糖水,活絡氣血,加快血液循環,對身體大有好處。現在終於感受到媽媽在的時候,有多麼的暖溫和幸福了,可今年媽媽離我們而去了天堂,過年再也吃不到初一早上的媽媽親手做的紅糖大湯圓啦!但媽媽的味道會讓我們永遠地記住啦!想念媽媽的味道!老家的手工大塊紅糖口感特別好,平時做個紅燒肉、糖醋排骨、炒紅糖肉或者做紅糖餈粑等,味道都是槓槓的。每年過年回家,也會帶一些紅糖回來,但有時總感覺外面賣的不乾淨,好像有泥巴的味道。
  • 什麼樣的速溶紅糖才算好?
    速溶紅糖可能很多人的理解,就是紅糖粉而已,其實精確的說速溶紅糖有的是熬製的,而有的只是壓制的,所以壓制速溶紅糖和精熬速溶紅糖在品質、原料、口感等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區別。精熬速溶紅糖,3熬、7步、4天、5鍋原料熬1鍋黑糖精熬速溶黑糖,精髓就在於「熬」上面,採用的是中藥熬製法,其分為七大步:①將生薑、人參等原料當做中藥來熬煮8小時,5鍋水熬成1鍋;②在紅糖粉中加入湯料,手工小火熬製1小時成黑糖③出鍋前20分鐘加入不宜熬久的原料:紅棗、蜂蜜、檸檬等;④出鍋定型乾燥3天;⑤破碎成粉;
  • 新疆民俗文化:庫車老冰糖,傳承龜茲純手工技藝的美味
    位於龜茲古國核心區域的庫車縣,秉承龜茲工藝純手工製作的老冰糖,經歷了歲月的沉澱和發展,始終堅持老傳統老工藝本色,可以說遠近聞名,暢銷不衰,並一直在本地飲食行業中佔有一席之位。01龜茲王宮御用冰糖近日,我們從庫車縣文化館了解到,本地有一家採取老傳統純手工製作冰糖的廠子,說是存在的年代比較久遠,很早以前只是手工作坊,直到2009年才進行註冊建廠,所生產的冰糖供不應求。
  • 他讓傳統米糖走上口味巔峰 四代傳承全憑一腔認真
    他讓傳統米糖走上口味巔峰 四代傳承全憑一腔認真源稿:東陽日報 | 發布時間:2019年10月30日 15:55:13 | 作者:吳旭華 | 編輯:董之震  深秋,城東街道勤裕村公路邊上的紅平紅糖廠,不時飄出香甜的紅糖味。
  • 重慶這個古鎮的紅糖 可以吃出清朝的味道
    重慶市江津區石蟆鎮生產的古法紅糖,最早從陳家的一個熬糖的小作坊起家,歷經了從清朝中期工匠用直徑0.2米粗青岡木杵搗甘蔗出糖水,至清朝末年,用牛拉石磙磨盤榨糖水,到現在採用的大型專業甘蔗榨汁機榨取糖水的發展過程,雖然生產技術歷經革新,但古法老工藝製作紅糖的「秘方」從來都沒有變。
  • 紅糖和赤砂糖傻傻分不清?看清配料這幾個字,輕鬆買到純正好紅糖
    那要怎麼才能買到正宗的好紅糖呢?【紅糖和赤砂糖一樣麼】回答是肯定不一樣。紅糖與白砂糖、赤砂糖等精製糖不一樣,是一種非分蜜糖,即未經過分蜜處理製成的糖。紅糖,起源於三國時期,以甘蔗為原料,經提汁、澄清、煮煉,採用石灰法工藝,石灰只是用來作為澄清劑而已,制煉而成的粗糖,完全保留甘蔗原有風味和營養物質。但是步驟繁瑣,成本較高。
  • 吃了這麼多年的紅糖都是假的?不是紅色就是紅糖,教你幾招買到真紅糖
    常見的食糖有3種,即白糖、冰糖和紅糖,使用範圍最廣的是白糖,而人氣最高的卻是紅糖。 其實,這3種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不過加工工藝不同。
  • 傳承古老工藝,攪拌擂出古法紅糖
    重慶市江津區石蟆鎮「重慶錦興瑞紅糖廠」生產的古法紅糖,最早從陳家的一個熬糖的小作坊起家,歷經了從清朝中期工匠用直徑0.2米粗青岡木杵搗甘蔗出糖水,至清朝末年,用牛拉石磙磨盤榨糖水,到現在採用的大型專業甘蔗榨汁機榨取糖水的發展過程,雖然生產技術歷經革新,但古法老工藝製作紅糖的「秘方」從來都沒有變。
  • 鑑別真假紅糖 除了看配料表你還可以這樣做
    三、嘗一嘗,不齁嗓子是好糖正宗紅糖,屬於純蔗糖,甘蔗是其唯一的原材料,無論是吃紅糖塊,還是衝泡紅糖水,品嘗到的都是淡淡的蔗香。古書上記載,古法紅糖入口細膩,如口含寶玉,舌尖唇齒間緩緩散逸的甘甜溫潤醇香。
  • 又到了南門甘蔗豐收時節,快來吃南門紅糖啦!
    一排排大鐵鍋是熬製紅糖的關鍵 將糖漿倒進一個個糖箱裡自然冷卻 據師傅們講,南門紅糖的熬製需歷經榨汁、開泡、趕水、出糖、打沙、成型等基本步驟,採用「直風槍灶」和「連環鍋」的傳統方式
  • 湖南「石磨手工粉」月售10W+!現磨現蒸半小時才磨①份
    每天早晚純手工製作,現磨現做才好吃多少湖南人的鄉愁都歸結到了一碗湖南米粉之上。看似一碗普通米粉,實則要花大心思去現做,去打磨。米粉更是由師傅每日手工現做,畢竟現磨現做才好吃。· 百年傳承,還原老長沙傳統手工米粉 ·- SANLIANGFEN -現做手工米粉,越來越少見了,尤其純手工的食物,吃力不討好。三兩粉還是願意費時費工的用工匠精神打造一碗家鄉的傳統手工米粉,確實難得!
  • 彌勒60歲「製糖大師」,傳承百年技藝!花樣紅糖賣到多省份
    出身製糖世家的竹園鎮製糖師傅韓紹林卻用40餘年的時間來傳承弘揚這門技藝,只為留住竹園人百年鄉愁。 韓紹林的製糖廠,日產8噸優質原汁紅糖
  • 濰坊八旬老人堅守老手藝 手工製作宮燈美輪美奐
    濰坊齊魯網6月16日訊(記者 王傑)濰坊昌邑市柳疃鎮西陳村有一位製作宮燈的老手藝人--陳世三,年近八旬的他仍然堅持純手工製作宮燈。陳世三整理宮燈。陳世三回憶道。      宮燈好看,做起來也麻煩,陳世三做了近30年的宮燈,一年最多也就能做二三十個左右。造型、割型、打平、打光…要經過反反覆覆幾十個步驟,才能製作出一隻讓人滿意的宮燈來。陳世三製作的宮燈,每一個小部件都是自己手工製作,從開始畫出各種燈籠上裝飾花紋的圖紙,到一點一點刻出燈籠上需要的字樣到一點一點做出組裝燈籠需要的各種各樣支架。
  • 【中國夢·踐行者】獅頭扎作傳承之路受困 廣州手藝人仍在堅持手工...
    通訊員供圖醒獅常見製作過程卻不簡單,白雲區一群手藝人仍在堅持手工生產扎撲寫裝,巧手做出醒目獅頭 後生怕苦,傳統手藝傳承堪憂逢年過節、宗親聚會、新店開張,只要「咚咚咚鏘」鑼鼓聲響起,廣州市民就知道,又有人舞獅了。
  • 這門老手藝,壽光的李漢傑還在堅守
    在當今機械化運作代替手工製作的時代,許多祖輩傳承下來的老手藝逐漸退出了人們的視野,面籮工藝就是其中之一。
  • 探訪莊溫嘉的手工制燈作坊:三代制燈人的堅守 跨越百年有餘
    在同安古街松柏林街123號,有一盞「燈」就一直亮著――那裡有三代制燈人的堅守,跨越百年有餘。近日,記者走進同安古街,探訪莊溫嘉的手工制燈作坊。  普通小燈籠20分鐘做一個,製作一對大龍虎燈要三天  要走上松柏林街123號二樓,只能通過僅容一人上下的木製樓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