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應提高網絡信息甄別能力 切勿偏聽偏信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華人應提高網絡信息甄別能力 切勿偏聽偏信
2014-09-08 11:25:5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責任編輯:杜靜

2014年09月08日 11:2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0)

  8月27日,義大利華人圈廣為流傳著一則消息。消息的始發者是誰已無法考證,但在該信息的前面有一條附言:「留學生們!請進來看一下,幫忙轉起來!」目的很顯然,始發者無外乎是想擴大信息的傳播量,讓更多的不知情者迅速轉發,以達到個人的某種目的。

  消息稱,公派來羅馬音樂學院的一位老師,在火車上被幾個義大利人誤認為小偷而打傷,被送往醫院。這位教師在跟義大利警察交涉後不能得到答覆,轉而尋求中國駐意使館的幫助。打遍了網上能找到的電話,只有一位門房大爺接聽了電話,被告知一個據說是24小時接聽的號碼,可是撥打無數遍仍然沒有人接聽。

  消息還說,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使館官員說,沒有辦法,這事跟他沒有關係。而且說,現在不是上班時間,接了電話已經很好心了,況且這也不是什麼嚴重事故等等。接下來,消息中更多的則是攻擊、詆毀性的語言。消息還呼籲:希望大家能夠幫忙轉起來,說的人多了才會引起重視,也是為了留學在外的自己爭取一份權利。

  從表面看起來,這條信息所描述的事件,有時間、有過程、有當事人的工作單位,似乎信息的真實性無可質疑。

  見到這條來自朋友圈的信息後,筆者向駐意使館領事部查詢,得到的答覆是:首先,使館門房根本沒有一位老大爺;其二,使館已經在關注這一事件;其三,事件的原委非網上所傳。根據警方提供的消息,事件是由於中國留學生在火車上誤以為自己的手機被偷,然後去搶義大利人的手機,結果發生矛盾,釀成了肢體衝突。

  類似這樣的謊言,在義大利華人圈的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群還有很多。而在現實的海外生活中,多數僑胞在處理這類信息時,大家根本不去考慮事件的真偽,很多人只是出於好奇或同情,順手轉發給親朋好友。經過無數次轉發、再轉發,信息傳播的範圍越來越大,影響也越來越廣,讓人難辨真偽。

  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微博、微信等公共社交手段越來越多地為廣大華僑華人所使用。其傳播手段在方便公眾加快信息交流的同時,也為一些蓄意詆毀他人或別有用心的人帶來了可乘之機。

  生活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大部分人只是閒暇之餘上網瀏覽一下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根本無暇顧及信息的來源和可靠性,轉發信息一般只是出於一種同情心和好奇。這種盲目轉發雖然沒有任何惡意,卻導致了某些謬誤言論的誤傳和迅速擴散。

  公眾網絡信息交流平臺具有某種宣洩情緒的功能,偶爾善意地進行一下文明發洩,人們尚可理解和認同。對於傳播沒有源頭的信息,特別是帶有攻擊性色彩的信息,海外華僑華人應該有所警惕,防止被他人所利用。

  總之,海外華僑華人傳播有益於社會的公眾信息應予以提倡。但是,對於那些不良信息,海外華僑華人則應不斷提高信息的甄別能力,切勿偏聽偏信,謹防自己的善意被他人所利用,導致謬誤言論不斷擴散,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和危害。(博 源)

相關焦點

  • 旅意華人應提高網絡信息甄別能力 避免誤信誤傳
    旅意華人應提高網絡信息甄別能力 避免誤信誤傳 2014-08-29 15:40:3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南若然 海外華人傳播文明、有益於社會的公眾信息應予以提倡。但是,對於那些不良信息,海外華人更應不斷提高信息的甄別能力,切勿偏聽偏信,謹防自己的善意被他人所利用,導致謬誤言論不斷擴散,為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和危害。  評論摘編如下:  8月27日,義大利華人圈廣為流傳著一則消息,消息的始發者是誰已無法考證,但在該信息的前面有一條附加語言,(轉)留學生們!請進來看一下,幫忙轉起來!
  • 我們農民享受網際網路帶來便利時,要努力提高對網絡信息的甄別能力
    資訊時代,隨著國家大力推進網際網路下鄉的進程,我們農民也享受到了網際網路帶來的諸多便利!大量的碎片化信息豐富了我們農民的視野,也提升了我們的生活品質。但在當下農村,農民由於文化、閱歷等原因,對網絡信息的甄別能力不高。
  • 解放軍某防空旅多舉措提高參謀人員信息甄別能力
    陳徵攝編輯點評■信息技術在提高戰場透明度的同時,也給戰場帶來了新的「迷霧」——收集的情報信息浩如煙海,鋪天蓋地,真假難辨,魚目混珠。■據統計,海灣戰爭多國部隊在42天作戰中,處理作戰信息多達數百萬份,僅美國陸軍後勤部每天就要處理信息(申報表)10.7萬份。■信息獲取的能力越強,受無用和有害信息的幹擾也越大。
  • 何繼良:需提升對網友關注的信息甄別和幹預能力
    東方網董事長何繼良在第十三屆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主論壇上發言 李佳攝中國網10月30日訊 10月30日上午,在第十三屆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主論壇上,東方網董事長何繼良表示,在新的環境中,網絡媒體將更多體現在對網友關注的信息進行甄別和幹預能力上
  • 網際網路甄別能力待提高
    新華社記者 李 欣攝  快速擁抱網際網路 甄別能力待提高  老人如何安享數字時代生活?  本報記者 彭訓文  如今,老年人使用微博、微信早已不是稀奇事兒,甚至在一些直播平臺上還湧現出教大家烹飪、製衣的老年「網紅」。資訊時代的到來讓老年人加速擁抱網際網路。
  • 增強信息甄別能力也很重要
    作者:袁鬥成   貴報4月8日社評《重大突發事件考驗官員治理能力》說得很有道理,的確謠言止於智者,也止於真相。疏導民眾的焦慮情緒,除了嚴厲打擊謠言「製造者」,有關部門要主動接招,在給予媒體採訪、報導便利的基礎上,政務微博、微信等平臺也要行動起來,客觀、公正地呈現真相,讓權威信息把謠言扼殺在「搖籃」裡。此外,公眾增加信息的甄別能力也非常重要。   筆者戶籍是四川瀘州,最初看到有關瀘縣太伏中學初二學生小趙的死亡事件,既同情又憤慨,但對網絡視頻和信息持懷疑態度。
  • 美國海關用「淘寶」嚴查行李 華人切勿抱僥倖心理闖關
    中國僑網12月24日電 題:華人注意!美國海關開始用「淘寶」嚴查行李,速提醒親友,切勿抱僥倖心理闖關!  聖誕元旦「雙旦」將至,不少在此間拿了假期的朋友們,已經開始天南地北來回飛了吧?  無論是探親訪友帶伴手禮,還是趁年終打折日常囤貨,最近一段時間,都是瘋狂剁手的好時節。但是!買得高興未必帶得回 。
  • 石雨晨:疫情期間培養學生甄別信息的能力
    文/石雨晨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引言: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大量的矛盾信息早已充斥著公眾的眼球,考驗著公眾的理解和辨析能力,此次疫情的集中報導只是激化了這一現狀。自2020年1月以來,隨著疫情的不斷發展,網絡上關於疫情的信息也不斷發酵,各類新聞報導、公眾號文章滿天飛,許多文章都獲得了10萬+ 的高點擊量。與此同時,許多讀者被大量的矛盾信息裹挾,有時一則報導剛被推出,就被封為謠言,繼而再有闢謠的報導,甚至再有闢謠闢謠的報導。難怪很多讀者在留言板裡驚呼:「這幾天的新聞讓我嚴重懷疑自己的智商!」
  • 公眾的信息辨別力從何而來
    在網絡傳播的「快時代」,我們每天都會遭遇海量資訊,很多人往往來不及甄別就快速反應,貼標籤、下結論。當事情最終呈現不同結果時,卻一鬨而散,很少有人反思:為什麼我們頻頻被虛假信息侵襲?如何讓理性思考而不是情緒帶著我們走?
  • 謝新洲:以創新理念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
    當今時代,網絡綜合治理已成為國家和社會治理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提高用網治網水平,使網際網路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和創新網際網路內容建設,落實網際網路企業信息管理主體責任,全面提高網絡治理能力,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 北京傳染病病原檢測甄別能力覆蓋所有法定報告傳染病
    一是不斷完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社會的疾病預防控制網絡體系;二是形成全社會廣泛動員參與的工作機制,全面落實傳染病疫情防控「四方責任」,建立了政府主導、部門合作、專業機構支持、全社會參與的慢性病綜合防控格局;三是構建了覆蓋大專院校、部隊、醫療及疾控機構等高效靈敏的傳染病監測網絡,傳染病病原檢測甄別能力覆蓋所有法定報告傳染病。
  • 有效傳播能力:提高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環節
    張書林 摘  要:對新聞媒體而言,提高信息傳播力、文化影響力、輿論引導力,核心在於提高信息傳播能力,更進一步說,就是提高信息的有效傳播能力。它可以通過報導和評述新聞,對受眾的思想施加影響,對社會輿論進行引導,對國家的價值理念和文化成果進行傳播,這使得它成為體現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和有效工具。對新聞媒體而言,提高信息傳播力、文化影響力、輿論引導力,核心在於提高信息傳播能力,更進一步說,就是提高信息的有效傳播能力。
  • 應瑩發聲稱資產甄別慢離婚難!徐翔出獄在即 還有多少資產?
    與此同時,青島中院在2017年年初就已經判決徐翔案,在判決書中提到要依法甄別涉案資產,予以返還。3年多時間過去了,資產甄別尚未完成。今年5月份以來,應瑩3次到青島中院溝通相關問題,法院的回覆,從"資產甄別接近尾聲"逐漸變成"'爭取'在年底前結束"。
  • 「關注」關於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和規範網絡傳播秩序的重要提示
    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和中央網信辦《關於做好個人信息保護利用大數據支撐聯防聯控工作的通知》等相關要求,為進一步規範網絡傳播秩序和個人信息收集、保管與使用,防範造謠傳謠及個人信息洩露、丟失、被濫用等風險。
  • 如何提高信息判斷力?
    其實,這不僅會促成所謂的「信息繭房」現象,也是以「娛樂」、「快樂」為名義對人的操縱,因為在這樣的信息分發機制下,人其實會逐漸缺乏對信息的辨別與選擇能力。那麼,網絡平臺上的用戶該如何區分信息的真偽?我們又該如何改善平臺的設計?
  • 第六屆中國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法律實務研討會暨全國律協信息委...
    本節評論人是餘祖舜(深圳律協信息委主任)和遊植龍(廣東經綸律師事務所)。(1)如何甄別P2P平臺是否合法合規羅振輝提出,甄別P2P平臺是否合法合規,核心就是判斷平臺的資金流是否與信息流相符,監管部門可以採取穿透式監管查明這一點。
  • 普通人如何突破信息匱乏,提高判斷能力
    對一件事情作出判斷,一般先會搜集信息,在信息搜集得差不多以後,我們可能採用幾種方法對事物作出自己的判斷。有些人通過以前的經歷作出判斷,還有一些人通過學到的知識作出判斷,少數人會通過經驗和知識進行推理得出結論。隨著事物的變化,還將搜集持續變化的信息修正判斷。
  • 培養孩子的信息判斷和處理能力
    鑑別信息、去偽存真的能力是未來一代競爭的一項核心能力,也可稱之為「數位化生存能力」。知識分為四個層次:信息知識、加工知識、體系知識、智慧。我們能夠提供給孩子的,只是第一層次的基礎信息知識,之後就要靠他們自己去思考,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 2020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能力提升研討會舉辦 60萬人在線參加
    2020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能力提升研討會舉辦 60萬人在線參加 來源:西安網 時間:2020-11-21 20:04 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