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劑量談危害的就是在耍流氓——論電磁加熱的輻射問題

2021-01-12 德斯達電磁加熱器

輻射,一個讓人談之色變的話題。距離廣島輻射已經過去75年了,造成的後遺症卻尚未完全消失。畸形的物種、眾多癌症的迸發常常使人心有餘悸!然而,不巧的是,談起電磁感應加熱,就不免會想到輻射的問題。這也是不少廠家或者家用取暖者對電磁加熱望而卻步的原因!那麼,電磁感應加熱到底有沒有輻射呢?答案是有的,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然而,有這麼一句話:拋開劑量談危害的就是在耍流氓!

廣島輻射之所以造成的危害這麼嚴重,是因原子彈在爆炸之時, 產生了大量的熱(光)輻射、衝擊波、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沉降、電磁脈衝幹擾等多種殺傷因素。而電磁感應加熱在加熱過程中產生的輻射據測試大約為手機接通時的六十分之一。根據 IEEE(國際電子電機工程協會)所定對的範圍:磁場從0.1MHz左右到300MHz左右的頻率範圍內,所產生的磁場,其磁場強度超過3毫高斯,即對人體有害,90MHz至300MHz的磁場傷害最大,而愈向下,愈接近0.1MHz的磁場,傷害愈小,到0.1MHz以下磁場的傷害問題,就更加微不足道了。當然在有害範圍其強度在3毫高斯以下,一般而言被視為安全範圍。而工業加熱電磁機芯,頻率為20~25KHz,屬於超音頻信號(20~25kHz範圍),除可以聽到些微噪音外,其它對人體無損。

其次,當電磁加熱運用於民用取暖之時,還會在加熱管道上添加屏蔽磁條,把磁場隔絕於線圈之內,隔絕磁場的同時提高熱效率!所以,此時的電磁加熱設備所散發出來的磁場時微乎其微的,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就類似於我們所吃的水果、蔬菜表面都或多或少地殘留了一些農藥,而農藥是一種至毒物品,那麼,為何人體吃了這些水果和蔬菜卻沒有危害呢?就是因為上面殘留的藥劑微乎其微,所以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同理,電磁加熱是有輻射,但還遠遠達不到對人體產生危害的程度,拋開劑量去說輻射的危害是沒有任何的意義!

相關焦點

  • 手機輻射有沒有危害?手機放多遠沒有輻射是安全距離?
    手機是電磁輻射,無論多遠都是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在於電池引力的爆炸。你可以腦補一下這個畫面,睡夢中,手機連著充電線,溫度逐漸升高,還被枕頭壓著,誇嚓炸一下子後的場景。因此,最好放遠點,不是為了輻射,而是防止它爆炸。
  • 央視闢謠物相剋說法: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所以說,拋開劑量談毒性,只能是危言聳聽.....下面,我們來聊聊,經常出現在我們耳邊的幾個「相剋」。西紅柿和螃蟹謠言:把西紅柿和螃蟹放在一塊兒吃,吃下肚裡之後它們在胃裡會產生反應,生成一種物質,叫砒霜。
  • 電磁波輻射的危害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以上,都以電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熱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被稱為輻射。輻射之能量從輻射源向外所有方向直線放射。物體通過輻射所放出的能量,稱為輻射能。輻射按倫琴/小時(R)計算。輻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是「對等的」。不論物體(氣體)溫度高低都向外輻射,甲物體可以向乙物體輻射,同時乙也可向甲輻射。一般普遍將這個名詞用在電離輻射。
  • 馬兜鈴酸:脫離了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俗話說得好,「脫離了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那麼脫離了劑量談致癌,也難有說服力。相對於馬兜鈴酸致癌的結論,多大的劑量能致癌更讓人關心。  事實上,我們幾乎生活在一個被「致癌物質」包圍的環境中,天天照射我們的太陽,就是致癌物,曬多了會導致人患皮膚癌;我們天天接觸的各種食物,諸如油條、火腿、罐裝飲料、瓜子、味精、烤串,均能致癌;生活中接觸的家具也都含有甲醛等致癌物。
  • 別被遠紅外輻射危害論所騙,烯旺石墨烯告訴你它真正的醫學效應
    遠紅外其實就是光線的一種,可見光經三稜鏡後會折射出紫、藍、青、綠、黃、橙、紅顏色的光線(光譜)。從紫外線到紅外線,能量逐漸減少,最強的就是平時說的紫外線,最弱的就是紅外線,而紅外線屬於電磁波的範疇,是一種具有強熱作用的電磁波 。紅外線的波長範圍很寬,人們將不同波長範圍的紅外線分為近紅外、中紅外和遠紅外區域,相對應波長的電磁波稱為近紅外線、中紅外線及遠紅外線。
  • 微波爐有輻射?在用微波爐時,站多遠才算安全?
    就比如說微波爐,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從最開始的僅僅是食物加熱,到現在的加熱電烤一體,功能越來越多,所用工藝也越來越先進。不過,再怎麼變換,食物加熱的主要功能不會變,利用電磁波加速食物內部水分子的震蕩和旋轉以達到食物加熱的目的,這一原理也同樣不會改變。說到這裡,一個話題就備受關注了,即微波爐的輻射問題,以及微波爐運轉時的安全距離問題。
  • 5G只談頻率不談功率都是耍流氓
    與此同時,有關「5G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傳言甚囂塵上。搜狐CEO張朝陽曾在今年5月於公開場合表達過類似觀點,其認為5G基站密度極高,因為是毫米波,會對水分子和氧的一些震蕩頻率可能會產生共振,由此推測這種微波、高頻率、幾千兆的赫茲對人體傷害非常大。張朝陽先後就讀於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專業的理工科學術背景讓他的觀點擁有了更多擁躉,那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 電動汽車「輻射」掉頭髮?專業設備實測看到底強不強
    開電動汽車還能危害健康?!其實「輻射」本身是中性詞。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以上,都會以電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能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就是我們聞之色變的「輻射」。生活中,光是電磁波,手機信號是電磁波,對講機信號,無線電波也是電磁波。
  • 陳達院士:無需談核色變 低劑量輻射人體可承受
    低劑量輻射人體可承受「福島核電站發生的化學爆炸,而非核爆炸。」日本地震與海嘯導致的核輻射危機引起了全球的高度關注。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核技術系陳達教授昨天說,市民無需「談核色變」,低劑量的輻射人體可以承受。
  • 不說劑量耍流氓:核輻射有那麼可怕嗎?(全文)_辦公列印評測試用...
    不說劑量耍流氓:核輻射有那麼可怕嗎?人心惶惶的核輻射擴散圖是假的?而這還不算來自太陽等天體的宇宙輻射,可以說我們時時刻刻生活在一個輻射的環境當中,我們進化的結果讓我們對一定劑量的輻射吸收是安全的。本底輻射的量我們可以看上面的表。全球平均是3.01mSv/年,換算下來就是3.4μSv/h,這裡面關鍵的是自然界的輻射,吃喝呼吸都有。而來自醫療的X光透視以及CT,經常坐飛機由於高度更高,接受的輻射也會被不坐飛機的多一些。
  • 核輻射到底有什麼危害?
    前者強度大,有危害,一般是高能電磁波或者粒子。後者,基本上就是發熱的效果,能量小,一般是能量較低的電磁波。 核輻射其實就屬於電磁輻射,能量巨大,對人類有巨大的危害,因此,要儘可能地遠離,尤其是當身上的衣物和毛髮沾染了核廢料時,也要儘快的去除掉,因為這當中也含有核輻射。
  • 身邊電磁輻射到底有多危險?
    談輻射致癌?先弄清什麼是電磁輻射  「 現在,很多人對輻射概念本身也不清楚。人們都知道輻射是不好的,卻從未意識到輻射就在我們身邊。就定義而言,輻射是一種能量傳遞方式。自然界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零攝氏度以上,都會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傳遞能量。」
  • 電磁輻射知多少——電磁環境專家帶你認識身邊的電磁場
    網絡上「手機輻射能炸爆米花」「WiFi輻射使種子不發芽」「手機基站輻射致癌、白血病、記憶力下降」等傳言是真的嗎?在判斷這些傳言真假前,讓我們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電磁輻射,它的「大小」或「劑量」是如何衡量的。電磁輻射是指電磁能量以電磁波或光量子形式發射到空間的現象,可以說只要有電、有光,就有電磁輻射。
  • 一文讀懂輻射,不再談"輻"色變
    熱輻射,是一種物體用電磁輻射的形式把熱能向外散發的傳熱方式,它不依賴任何外界條件而進行,是熱的主要傳導方式之一。由此我們知道,熱輻射的本質其實就是電磁輻射。太陽每時每刻都在向宇宙空間發射電磁波和粒子流,地球接收到的太陽輻射是大氣運動的主要能量源泉。因此,太陽輻射的本質仍然是電磁輻射。
  • 知否|核洩露太可怕,但手機和基站輻射就別擔心了
    那麼問題來了,核洩漏後帶來的核輻射到底有啥可怕,會讓人們「談核色變」呢?「放射性」 (radioactivity)這個名詞就是居裡夫人所創的。1899年紐西蘭物理學家,原子核物理學之父歐內斯特·盧瑟福發現了帶2個正電單位的α粒子,稱為α射線,且證明帶一個負電單位的β射線就是電子。1900年法國科學家保羅·維拉爾發現另一種電磁波射線,能量比X射線還高,命名為γ射線。
  • 2020年了還在傳手機輻射的謠?不會吧不會吧?
    遙想當年的電視劇和天氣預報,在劇集的間隙和各地的天氣詳情中總有一抹執著而質樸的綠色——它們就是防電腦輻射的服飾/綠植廣告。一晃十幾年過去了,「電腦輻射」這四個字早已成了時代的眼淚,泯沒於信息洪流之中。但其繼任者「手機輻射」卻生生不息,至今仍然是老生常談的經典話題。沒關係,我們今天就好好聊聊手機輻射流言的最新動態。
  • 輻射危害大?X光和CT不能做?
    輻射危害大?X光和CT不能做?非電離輻射包括平常我們接觸的手機、WiFi、微波爐等,能量低於電離輻射,但可以讓物質內的分子運動起來。那麼這些輻射對人體的會造成傷害嗎?某些所謂的能夠防輻射的用品,確實有用嗎?小澤今天就來和大家說說。1電離輻射對身體危害大嗎?
  • 科普:電離輻射生物效應與其劑量限值
    本文主要講解電離輻射的問題,電磁輻射另講。眾所周知,生活在地球上的各種生命體,包括人類,無時無刻都受到各種輻射。本文主要討論電離輻射(後文都簡稱輻射)。輻射可以來源於天然,也可以來源於人工。天然輻射源通常來源於宇宙輻射、放射性核素的衰變等,人工輻射源則包括X光機、加速器、核反應堆以及核武器等。
  • 什麼是輻射?什麼是電磁波?我們如何預防輻射?輻射科普知識
    隨著新時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逐漸湧入到家家戶戶中,而隨之而來的各種電子產品的副作用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其中最令人擔心的便是輻射。說到輻射,映入很多人腦海的便是各種各樣發光的物質,比如太陽紫外線輻射、手機電腦屏幕的輻射等等。談到輻射人們大多心有餘悸,甚至談輻射色變,覺得輻射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好,輻射都是危害健康的。
  • 明知故問 | 影像檢查對人體的輻射傷害程度到底有多大?
    那麼X光、CT和核磁共振這三種檢查,對於人體的輻射傷害程度分別是怎樣的?對於這個問題,讓我們先來看看部分專家的看法。 首先,放射科不是所有檢查都有輻射,放射科檢查主要由X線攝片,CT和核磁共振(MRI)組成。 核磁共振就是一種不會對人體產生電離輻射的檢查,是利用人造磁場進行檢查的,這種電磁波成像對人體並沒有危害。 X線,CT雖然有電離輻射,但是脫離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