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剛畢業闖社會的年輕人會不會相互袒露「窘境」呢?

2020-12-06 諸葛荔枝辣

在開始寫這篇文章之前,首先題主覺得這是一個有局限性的境況。限的是根本沒有什麼社會資源而咋一出到社會發現自己一直生活在底層的青年人們。也許接下來的文字你可能會覺得言過其實或者太過絕對但是請相信它是真的大範圍存在的。在學校的時候渾渾噩噩,沒有目標得過且過的每一天,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臨近畢業時看著同學們考研,投簡歷面試工作,只有你,還站在理想國裡面彷徨,道著「劍未佩妥,便已出江湖」。

畢業以後,不難發現常常從對方口中聽見「沒錢」。這是很真實的情況,賺不到錢,卻到了要擔起責任的年紀,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開始羞恥於向父母要錢,強烈的渴望經濟獨立,可是他們確實常常難以做到,所以同學朋友之間相互借錢便出現成為一種介於罕見和正常之間的交際方式。甚至它一經出現之後下次出現的概念就會大大減低,向朋友借錢接濟自己作為眾人工作、生活中的選擇之一,有一定的可經試驗次數,挺過去了,進入下一階段,有能力避開窘境,則盡力避免這一行為再次出現;挺不過去了錢還不上那麼算是斷了這條路。

所以你會發現這群剛畢業的年輕人們有一半突然一夜消失在曬吃曬喝曬機靈的朋友圈裡。因為做不到展示成功,可以展示深沉。那麼題目中的問題來了,他們,我們,會不會相互袒露「窘境」呢?工作其實不怎麼樣,工資其實不高,我其實沒錢……等等。我的回答是,儘量避免。你和更年長的人打照面,閒聊,他們會安慰道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誰不窮,以後會好的。其實說回來,終究還是受理想國的照拂,大家都等著揚眉吐氣那天再出現。都等著互相道一聲好呢!所以之前的流行文案之一「各自努力,頂端相見」才會被那麼多人引用,肝膽相照的情意固然樸素珍貴,可是朋友啊,我希望成為你的驕傲,各人都有考驗和要完成的徵途,所以小心翼翼藏好窘境,不願做相互消沉的朋友,心裡念著「各自努力,頂端相見」。

相關焦點

  • 為何工廠工資不高,還有很多剛畢業的年輕人想去?原因是這3點
    為何工廠工資不高,還有很多剛畢業的年輕人想去?原因是這3點踏入社會的時候,如何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一直是一個非常困擾人的話題。有時候因為我們自己家庭和其他原因,導致我們在選擇工作的時候不盡如意。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基本上在初入社會選擇工作的時候都會選擇那些自己感興趣或者是在薪資待遇等方面綜合當年不錯的工作。
  • 剛畢業的公務員和畢業10年的公務員有什麼區別?
    畢竟公務員的薪資待遇不錯,尤其是參加國考的公務員,也是大家口中的「鐵飯碗」工作,而且公務員社會地位很高,社會對公務員這個職業的評價比較好。通過自己的努力還有晉升機會,生活幸福感比較高,所以,那麼多大學剛畢業的同學選擇考公務員。
  • 當今社會是什麼原因導致年輕人負債纍纍呢!
    當今社會在主力軍是90後,然而據2019年的,一份調查研究報告,現代年輕人人均負債12萬,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年輕人負債這麼高呢,是個人原因還是社會原因呢,下面由小編來分析下。工作不穩定,生活檔次提高了,消費慣性思維對於一些剛剛畢業參加工作或者說剛剛離職的年輕人來說,房租、水電、基本的生活開支等都已經很難負擔,沒工資或者工資往往也是比較低的,導致很多年輕人入不敷出。
  • 那些剛畢業就買LV包的女孩 後來怎麼樣了?
    升職,加薪,發獎金,換工作等職場中的重要時刻,她們會購買大牌包包來獎勵自己。年初,我在微信跟閨蜜宣布,我有一個重大的決定。不是結婚,是要給自己買一個大牌包,起碼五位數。說實話,閨蜜一定挺驚訝的,因為我是個很節儉克制的人。剛畢業的時候,我月薪4000塊錢,給自己定下計劃,每月存500塊錢,多多考證,早日晉升。那幾年,我過得太苦了。
  • 社會在進步,為何年輕人壓力越來越大 ?
    三十年前,大專畢業就是人才;二十年前,大學畢業才算人才;十年前,211成為隱形門檻;這兩年,985畢業也未必找到好工作。高等教育入學率越來越高,這是教育的進步,但畢業生增多導致僧多粥少,好工作卻越來越難找。
  • 下星期,牽掛不斷,愛意滿滿,袒露真心,舊愛歸來,未來相依相伴
    好的感情可以帶你走向更好,相互扶持共同成長。下面讓我們一同瞅瞅,下星期,牽掛不斷,愛意滿滿,袒露真心,舊愛歸來,未來相依相伴的3個星座。在碰到感情以後,表現出溫和又美好的一面,這些人也希望對方可以知道自個兒,可以和情人堅定的手挽手走在Suns(太陽)下,或許感情的道路會碰到很多風雨,只要相互真情還在,沒什麼恐怖的。摩羯座討厭幻想那些不現實的東西,這幫傢伙喜歡上一人,就樂意和對方承擔這世上冷暖,即便尋常也辛福。
  • 聽聽年輕人就業創業的故事
    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舉措落地逐步拓展擇業空間,一些新領域、新業態成為年輕人發揮聰明才智、幹事創業的舞臺,他們主動轉變就業觀念,在變革的大潮中修煉十八般武藝,將創意變現,讓夢想實現,闖出一片新天地。我們採訪了其中一些年輕人,聽聽他們的就業創業故事,或許對奔波求職中的畢業生們有所啟發。
  • 跳樓、臥軌、上吊自殺……日本社會正在逼年輕人去死
    示意圖而隨著年齡漸長,年輕人就要開始承擔更多生活的壓力。「大學一畢業,就要開始償還幾百萬日元的獎學金。(日本獎學金性質更接近助學貸款)20多歲存款為零的年輕人,比例超過60%。近三成的20多歲勞動者是非正規僱傭。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人的死因第一位是自殺,是必然的了。」「『首要死因』上了熱搜。
  • 日本處於低欲望社會,老人存錢年輕人不消費,會是我們的未來嗎?
    年輕人對於買車幾乎沒有興趣,奢侈品消費被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因陋就簡,在低欲望社會的背後原因諸多,既有一個社會高速發展趨勢成熟後的一些些共同原因,也有日本在指定稅收政策上的傾斜因素,更有日本社會獨特的傳統文化基因因素。
  • 山重水複「畢業難」,柳暗花明「振鄉村」
    (6月3日 中國新聞網)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國多地高校畢業生面臨著「開學即畢業,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境地。而無論是「六穩」工作,還是「六保」任務,就業都被擺在首位,其中蘊含著我國豐富人力資源的高校畢業生的「開採」問題,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 那些得癌症的年輕人
    20 歲出頭,或剛滿 30 歲。 剛開始戀愛,剛走上事業高峰,剛當父母。正要衝鋒,一下子倒在原地。 生命剛開始、卻要想著結束的故事。| 那些得癌症的年輕人 作者:楊洋 劉璐 (丁香醫生旗下深度報導平臺「偶爾治癒」主筆) 媽媽不陪我去治療,男朋友跟我分手了 @全曉平 | 22 歲確診乳腺癌,無業,現居河南
  • 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戴手錶選擇石英表還是機械錶?
    而從以上這個方面來說,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往往也更需要一隻合適的手錶,因為他們需要接觸更多的陌生人,在自己的溝通技巧還不足夠熟練的情況下,通過外形的修飾來讓其他人更了解自己,對於年輕人來說無論是與同事、老闆,還是客戶的交流都大有益處,至於機械錶和石英表如何選擇,只能說看看哪一種更為適合自己罷了。
  • 柏木由紀重大發表是虛驚一場 聲明30歲前不會畢業
    這個消息一出,大家都紛紛猜測,難道我們的天氣要畢業了嗎!?當天節目上,演唱完《十年櫻》以後,柏木由紀終於親口說出了自己的「衝擊發表」——因為自己超級喜歡akb、喜歡偶像,所以到30歲以前,自己都不會畢業的。這一下還真是虛驚一場!
  • 大專畢業在大城市待了兩年,是留下好還是回老家好?建議收藏!
    最開始當然要去闖一闖年輕人,最開始當然要去闖一闖啦,大城市,機遇多,挑戰多,很容易讓一個人成長起來。如果,在大城市感覺壓力太大了,那你就會被逼著去學習,去抵抗壓力。你會遇到很多人,遇到很多事,有好的,有壞的,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的多面性。也許,你會找到自己的路。
  • 從社交價值到社會價值,過億年輕人在Soul上接力溫暖
    匠心獨運的藝術設計帶來感官衝擊的同時,也使觀者產生進入自身內心的沉浸式體驗,重新發現那些被忽視的情感角落,在探索自我、直面情緒的過程中得到療愈。Soul APP新聞發言人表示,Soul的創立初心與對當代人的心靈關懷密不可分,本次展覽是將這種關懷從線上帶到線下的一次嘗試。
  • 無論社會怎麼變,這種人一定不會被社會淘汰
    年輕人還好,有年齡優勢,而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換工作就意味著承受成倍的壓力。因為沒有時間等著你去挑三揀四找工作,也沒有公司會花費時間去培養你。因此,在還沒有家庭壓力的情況下,一定要學會一項技能,這項技能可以幫你從容應對未來的不測。
  • 土木工程畢業後的那些痛,非親身不能懂
    之所以會先提到醫學,法律這兩個專業,因為這兩個經常被人拿來說事(還有點讓人挺無奈的),但今天我要講一講土木工程專業,一個傳統到不能在傳統的工科專業,從入學到畢業到工作,其中不知道隱藏著多少辛酸。提到土木工程專業,我想大家也都會調侃一句,「提桶跑路啊」,「桶已經買好了,準備跑路了」。玩笑中透露出不堪回首的經歷。1.做這一行,意味著你失去了自己的生活。
  • 年輕人,選擇三類有潛力的工作,失業後也不用擔心找不到高薪崗位
    等到你籤下了新的訂單,公司方面自然就不會虧待你,聽到老闆畫大餅,小張憤怒的選擇了辭職,隨後老闆也是發來信息安慰小張,讓小張放心,以後不會虧待小張,看到信息小張很憤怒,不想再信任老闆,因為他覺得老闆分明就是在利用她。
  • 對話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年輕人怎麼才能不做韭菜?
    當然,陳志武教授也特別指出,對於剛大學畢業或是研究生畢業的年輕人來說,他不主張把大把的錢砸在房子上。一方面是因為現如今大多數城市的房價都太高了;另一方面在於年輕人最缺錢,好不容易有點錢卻要砸在房子這種沒有任何流動性的資產上面,反而是對自己一生總體幸福最不利的選擇。
  • 借貸消費調查:那些負債的年輕人
    當前,使用上述信用消費工具及產品來超前消費在年輕群體中頗為盛行,這種消費行為一方面滿足了年輕人在某一特定階段的消費欲望,另一方面卻因「先消費、後付款」而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負債備受社會爭議。數據顯示,在中國年輕人中,信貸產品的滲透率已經超過八成,而逾期貸款也在不斷攀升。超前消費的年輕人長什麼樣?負債的背後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