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菜,不是香菜,更不是翔菜

2021-01-11 澎湃新聞
2020-08-31 17:55 來源: 澎湃新聞 物種日曆

如果讓我國各省市自治區的人民群眾列出自己認為可以吃的物種,大吃省交上來的名單一定長得突破天際——然而這名單裡的名字就不免有些令人尷尬了。講粵語的同胞們可能沒有在「給能吃的東西命名」上分配技能點,起的名字要麼就非常「淳樸」,比如皇帝柑;要麼就特別不走心,比如西洋菜。

一個流傳甚久的段子。

很難向一個沒見過西洋菜(Nasturtium officinale)的人描述這種植物。儘管來自蔬菜物種大戶十字花科,但它長得並不像任何一種北方人熟悉的十字花科蔬菜。也許是因為「西洋菜」實在不像個正經名字,中國的植物學家用「豆瓣菜」當作它的正式中文名,取其小葉圓形、狀如豆瓣之義,然而這個名字也不直觀。如果能看到西洋菜開花,那四瓣的白色小花倒是能表明它所屬的類群。不過這東西開花就會變苦沒法吃,菜市場上是看不到花的。

西洋菜的花,對於有植物學經驗的人,看起來顯然更熟悉了(但是對大多數人還是一樣陌生)。圖片:Pixabay

並非西洋來,但確實是歪果仁

西洋菜並非來自西洋。這個物種的起源可能是地中海沿岸地區,跟同科的蕓薹屬蔬菜是老鄉,但分布遍及整個北溫帶。中國除了西北幾個省區外均有分布。這種植物是人類最早利用的蔬菜種類之一,然而,無論是「西洋菜」還是「豆瓣菜」,都不見於中國的古代典籍,可見其食用傳統是外來的,而且傳入中國的時間甚晚,大概只有一百來年。作為一種多年生的水生植物,西洋菜能以中空的莖隨水漂流,並從節上發出不定根和芽,因而傳播甚快。有些地方把它當做水生雜草,但歐美國家大多把它作為重要的蔬菜栽培,並無成為入侵植物之虞。

西洋菜莖上長出的不定根。圖片:Stefan.lefnaer / Wikimedia Commons

最早進行西洋菜商業化栽培的國家是英國。1808年,一位名叫威廉·布拉德伯雷(William Bradbery)的農學家在艾貝斯費特河沿岸開始種植西洋菜,這項產業隨後擴散到英國各地。溫徹斯特附近的小鎮奧爾斯福德號稱英國的西洋菜之都,每年會舉辦西洋菜節,有15000人參加。該鎮還擁有一條以西洋菜命名的蒸汽火車鐵路。

西洋菜種植產業在英國興旺發達的原因很微妙。西洋菜喜歡潔淨的弱鹼性水,流經白堊丘陵的河流正好符合它的需求——白堊過濾了水中的雜質,並溶入碳酸氫鈣。這樣的白堊河流,英國佔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二。

英國漢普郡,種植西洋菜的水田。圖片:Wikimedia Commons

不過我也見過因地制宜的西洋菜田,那是在粵北連州的喀斯特山區,奇峻的山峰間有連片的西洋菜田,溶解了石灰巖的水正好符合西洋菜的要求。當然,現代化的西洋菜栽培對自然環境沒有那麼嚴格的要求,水分和營養都是可以人工調節的。

來一煲西洋菜湯吧

粵語區是消費西洋菜的主要區域,香港也概莫能外。在香港九龍的油尖旺區有一條著名街道叫西洋菜街(英文:Sai Yeung Choi Street),過去是種植西洋菜的農田,後來城市化後就以之命名。一街之隔的通菜街想來也是如此得名,而且通菜(蕹菜)也是可以水栽的。西洋菜街一帶是旺角的購物區,自1980年代起開設了很多電器店。這裡是我每次去香港必定要逛的地方,不過不是為了買電器,而是為了買書。由於臨街鋪面價格高昂,這裡的書店都開在二樓或三樓,「樓上書店」遂成為香港的一大文化景觀。

繁華的西洋菜街。圖片:Wikimedia Commons

西洋菜是珠三角地區重要的冬春蔬菜,可以生食,也可以炒或涮火鍋。由於風味特殊,有類似芥末的辛辣味,吃起來頗為爽口。近些年也有用種子發芽後像豆芽一樣的吃法,比較新奇,也很受歡迎。不過,廣東人講究的是喝湯,而西洋菜正是一味很好的煲湯原料。

西洋菜陳腎豬骨湯

西洋菜一斤,陳腎(臘鴨肫,明明是胃為什麼要叫腎……)三個溫水泡軟切片,排骨或龍骨一斤切塊,香料若干(我通常就放點姜和陳皮)。

湯罐裡放冷水,加入豬骨,大火燒開後撇去浮沫,加入其餘材料,再次燒開後關小火煲兩小時即成,陳腎有鹽不必再加。

此時請不要去考慮老火湯的營養和健康問題,人生苦短,享受美食。

圖片:Phoebe / Wikimedia Commons

原標題:《西洋菜,不是香菜,更不是翔菜!》

閱讀原文

錄入編輯:物種日曆澎湃新聞報料:4009-20-4009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詞 >> 西洋菜,香菜

繼續閱讀

相關焦點

  • 西洋菜究竟是什麼菜?和西洋有啥關係?
    西洋菜的花,對於有植物學經驗的人,看起來顯然更熟悉了最早進行西洋菜商業化栽培的國家是英國。>不過我也見過因地制宜的西洋菜田,那是在粵北連州的喀斯特山區,奇峻的山峰間有連片的西洋菜田,溶解了石灰巖的水正好符合西洋菜的要求。
  • 廣東人最愛的這一棵蔬菜之最西洋菜,究竟是什麼菜?
    不過這時候的西洋菜會苦得沒法吃,所以菜市場上是看不到開花西洋菜的。也許是因為「西洋菜」這個名字確實表現不出它的外觀,所以西洋菜的正式中文名「豆瓣菜」,反倒更能說明情況——取其小葉圓形、狀如豆瓣之義。要是走街串巷,那麼倒可以在某些超市裡頭發現如豆芽一般的西洋菜芽。
  • 原來為什麼有人討厭香菜
    香菜,原名:芫荽,具有強烈的氣味,莖葉作蔬菜和調香料,調查數據顯示,世界上大約有1/7的人不愛香菜的味道,他們受不了香菜的肥皂味或者說是金屬味。是香菜中的化學成分導致了某些人厭惡香菜,但也有其他因素從中起作用。通過對香菜葉子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科學家們發現了大約有40多種化合物。其中82%是醛類,17%是醇類。
  • 香菜與香茅:愛與恨成兩極 香菜名字源於希臘語意指臭蟲?
    在印度吃過不少帶有香菜調味的菜式,咖喱裡也常用到香菜。雖然我對咖喱有點接受不了,但對香菜並不排斥,甚至可以說常吃,因為我長大的西北小城裡牛肉拉麵常常是人們的早餐,以「一清(湯)二白(蘿蔔)三綠(香菜、蒜苗)四紅(油潑辣子)五黃(麵條黃亮)」著稱,翠綠的香菜有特殊的味道,對此敏感的人也不少,他們在麵館總要特意給澆湯的師傅叮囑一聲「不要香菜」。
  • 外賣第一口吃到香菜,我沒了
    畢竟不是每道菜,都有讓王嘉爾和王一博差點反目的能力。在前段時間播出的《街舞3》中,看著香菜被全部夾走的王一博,實力展示了什麼是教科書般的「瞳孔地震」。他夾走的不是香菜,是我顫抖的心這把香菜就這樣把王一博送上了熱搜,也引爆了吃瓜群眾的熱情。
  • 你不吃香菜?可能是基因的問題哦
    香菜是一個評價趨於兩極分化的食物:喜歡它的人恨不得每樣菜裡都加點香菜來提味,而討厭它的人甚至聽到香菜的名字就會犯噁心,他們通常這麼形容香菜的味道:「令人作嘔的臭蟲味。」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幼嫩莖葉為食用可素炒、涼拌、煲湯、做色拉或盤菜配料西洋菜
    幼嫩莖葉為食用可素炒、涼拌、煲湯、做色拉或盤菜配料西洋菜田 磊等西洋菜又稱豆瓣菜、水田芥,英文名 Watercress ,原產於地中海東部和南亞熱帶地區, 20 世紀初由葡萄牙人引進我國澳門、香港,再傳入日本 。我國以澳門種植最早,之後廣東、廣西及其他省(市)陸續引種。
  • 香菜的功效與作用有什麼
    香菜都以為只是一種蔬菜,其實他是主要的調味品,其實小編是非常愛吃的,但是很多人就是接受不了他的味道,由於它的味道十分特殊,因此不同人有不同的習慣吧。很多人因為香菜特殊的味道而選擇不吃,卻不知道香菜卻有養生的功效。那麼香菜的功效與作用有什麼?
  • 香菜的功效與作用 中老年人吃香菜可以保護血管
    香菜是很常見的一種蔬菜,因為營養物質豐富,多數的人都非常喜歡,香菜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它能夠提高人體的免疫力,HIA可以保護眼睛,關於香菜的做法有很多,做出的食物都非常的美味,我們知道吃香菜的禁忌是什麼嗎?下面會有詳細的介紹。
  • 四川植物圖鑑|奇怪的「臭」香菜:芫荽
    據說,這種植物在北方叫芫荽,南方叫香菜,而在我們青川鄉下是叫它"鹽須"(音譯)的,估計是"芫荽"的本土變音。如果要較真,「芫荽」才是這種植物「根正苗紅」的學名,而「香菜」不過是人們日常生活裡的俗稱罷了。據唐代《博物志》記載,這植物初名胡荽,由張騫從西域帶來,在南北朝後趙時,趙皇帝石勒認為自己是胡人,胡荽聽起來不順耳,即下令改名為原荽,後來便演變為「芫荽。
  • 作為一個科學家,我為什麼要死磕香菜和基因的關係?
    香菜是一個很常見的食物,我們經常會在自己餐桌上看到香菜,但我們身邊有些人是很不喜歡吃香菜的。你覺得香菜的味道像肥皂嗎? 通常我們認為肥皂這個氣味,是不太好吃的,不太好聞的。 你喜歡吃香菜嗎? 當然問題的答案選項也非常簡單:是、不是、不知道。
  • 香菜石灰蝦!大蒜,香菜,綠色辣椒和酸橙簡單炒蝦
    香菜石灰蝦我喜歡蝦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它在爐灶上快速烹飪,當天氣炎熱,不想使用烤箱,或爐子太長時,就是最好的選擇。例如,這個香菜石灰蝦。如果你有新鮮的蝦,準備去,需要10或15分鐘做飯,上衣。如果你是從冷凍蝦開始,也許你必須再加10分鐘來解凍它。
  • 刺芹,大香菜
    別名假芫荽、緬芫荽、香菜。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葉革質,邊緣有骨質尖銳鋸齒,近基部的鋸齒狹窄呈剛毛狀。頭狀花序生於莖的分叉處及上部枝條的短枝上,果卵圓形或球形,表面有瘤狀凸起,果稜不明顯。產於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區。通常生長在海拔100-1540米的丘陵、山地林下、路旁、溝邊等溼潤處。
  • 為什麼有人討厭香菜?告訴你是基因的問題你會不會覺得我在忽悠你
    香菜,原名:芫荽,具有強烈的氣味,莖葉作蔬菜和調香料,調查數據顯示,世界上大約有1/7的人不愛香菜的味道,他們受不了香菜的肥皂味或者說是金屬味。是香菜中的化學成分導致了某些人厭惡香菜,但也有其他因素從中起作用。通過對香菜葉子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科學家們發現了大約有40多種化合物。其中82%是醛類,17%是醇類。
  • 不愛吃香菜,可能真的不怪你挑食!
    把香菜帶到中國來的人就是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絲綢之路」的張騫,公元前119年,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把香菜、大蒜、芝麻等新物種帶到了中原地區,當時香菜的名字還叫「胡荽」。種植的香菜雖然香菜在中國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但根據2012年美國的研究人員在世界範圍內對超過250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東亞人是厭惡香菜人數最多的群體,厭惡香菜人群佔比高達21%;歐洲和非洲也分別有17%和14%的人表示厭惡這種食材;而在香菜的起源地中東地區
  • 教您做香菜土豆酸橙雞,春天到了吃這個更開胃
    這款單鍋香菜和土豆是一個簡單的周末晚餐,30分鐘即可到達,新鮮和健康的成分有這麼多的味道,這個配方必將添加到你的輪換。這是一年中的那個時候,回到上學時間,有些父母很高興他們最終可以恢復常規,有些人很難過看到夏天結束。
  • 你知道嗎,愛不愛香菜,基因知道?
    說到對香菜的印象,人們大多會分為兩個對立的群體:一些人認為香菜是美味佳餚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而另一些人則非常厭惡香菜,覺得它難以入口。這背後有什麼科學解釋嗎?看看知道分子屈功澤怎麼說:早在2012年,加拿大的兩位科學家就針對人們對香菜的態度進行了一項科學調查。結果顯示,在東亞地區,有高達21%的人非常討厭香菜,但是在中東,僅有3%的人厭惡它。究其原因,科學家們發現,基因在這背後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 蔦蘿松,既不是鳥,也不是蘿,更不是松
    我一看,圖裡是紅色的小五角星花,這不是蔦蘿松嘛。雖然紅星閃閃放光彩吧,但是蔦蘿松是個外來的種類,要說正能量,那只能說明它擁有國際主義精神了。雖然說古時流傳下來的「蔦蘿」和蔦蘿松完全不是一回事,但是,一來從蔦蘿松引入我國以來,它的名字就一直被亂叫,亂叫得多了,看起來也就像真的了,二來對於名稱,兩個字反正是比三個字叫起來更順口。
  • 地產小蔥、香菜等調味類蔬菜扎堆上市
    10月30日,記者在城區走訪時看到,除了綠葉蔬菜,地產蒜苗、小蔥、香菜、韭菜等調味類蔬菜也開始扎堆上市。當天上午,記者來到萬州區甘家院農貿市場,人來人往中,吆喝聲、討價還價的聲音此起彼伏,各大菜攤上,攤主打稱、收錢忙得不亦樂乎。
  • 法瑞空氣分布器不是風管更不是布風管
    法布瑞克作為纖維織物空氣分布器的發明者和行業領導者,有責任與義務給大家闡述清楚為什麼說空氣分布器不是風管,更不是布袋風管。     1、定義上的差異     風管是空氣輸送系統。    從這個原理上講,一定要把纖維織物空氣分布器給傳統的空調送風系統中幾個部件做對應的話,與其講是風管,還不如講靜壓箱更接近。     綜上所述,法瑞纖維織物空氣分布器不是風管,當然就更不是布風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