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口完成所轄縣(市、區)氣象觀測站
12月4日,記者從市氣象局獲悉,周口市目前已完成所轄縣(市、區)氣象觀測站的光電式數字日照計安裝和調試工作。隨著11部DFC1型光電式數字日照計安裝完成,結束了周口市傳統人工觀測的歷史。
-
告別人工,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聽他們講述氣象觀測變遷史
氣象部門將對標 " 監測精密 " 要求,持續推進觀測業務體制改革、創新觀測技術,進一步優化調整觀測項目和管理權限、引導臺站業務人員轉型發展,促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氣象強國。 氣象觀測歷經從人工觀測到半自動化,直至全自動化,經歷了幾十年的變遷,而今,正式從人工觀測崗位 " 下崗 " 的氣象觀測員們,他們的工作又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
日照:調整部分農業氣象人工觀測任務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成兆金報導 近日從氣測函〔2013〕171號文「觀測司關於調整部分農業氣象人工觀測任務的通知」了解到,全國測墒站除65個農試站仍保留測墒任務外,其餘站點取消土壤水分人工並行觀測任務。
-
日照:組織完成浮標觀測站維護保養工作
圖為日照市氣象局工作人員開展萬平口海域氣象浮標觀測站的維護保養工作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徐浩然 崔廣暑 王軍報導 6月17日,山東省日照市氣象局組織完成對萬平口海域氣象浮標觀測站的維護保養工作。該浮標站對溫度、溼度、氣壓、風向、風速、能見度、海溫、海鹽、電導率、波浪、海流、葉綠素等要素進行實時、連續、全天候自動化監測,成功對世界賽艇錦標賽、十一屆全國運動會、全國帆船錦標賽等重要活動提供氣象保障,多次成功地全過程實時記錄了颱風移動過程中的風、波浪和環境參數的變化等情況,填補了日照近海洋面氣象監測資料的空白。
-
中央氣象臺:寒潮天氣過程已基本結束 氣溫小幅回升
中央氣象臺消息,1月6日至8日,我國出現大範圍寒潮天氣過程,中東部地區出現明顯大風降溫天氣和低溫天氣,北京、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等省(市)共計60個氣象觀測站的最低氣溫突破或達到建站以來歷史極值。目前,本次寒潮天氣過程對我國的影響已經結束,預計未來三天,雖然中東部地區的氣溫會出現小幅回升,但在17日之前,冷空氣仍將頻繁影響該地區,其中13日至14日,受冷空氣影響,華北、東北地區將出現4~8℃降溫,伴有4~6級偏北風,內蒙古東北部、東北部分地區有小雪。15日至17日,還有冷空氣將影響中東部大部地區。
-
內蒙古磴口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
本文刊載於《中國科學院院刊》2020年第6期 辛智鳴 羅鳳敏 郝玉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沙漠林業實驗中心 內蒙古磴口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
-
晉江國家氣象觀測站將搬至崎山 為何搬家?
近日,記者從晉江氣象局獲悉,晉江國家氣象觀測站計劃從現址梅嶺街道南山路120號搬遷至崎山山頂。晉江市氣象局相關人士介紹,如果一切進展順利,預計2016年年底前能完成整體搬遷工作。據悉,位於新址的氣象觀測站將進一步提升預報準確率,通過自動化觀測感知風雲變幻,傳遞陰晴冷暖。
-
內蒙古119個國家級觀測站進入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時代
新華社呼和浩特4月1日電(記者哈麗娜、魏婧宇)1日起,內蒙古自治區119個國家級觀測站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取消人工定時觀測和日常守班,保留人工應急觀測能力。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後,觀測數據實現秒級傳輸,各種服務產品調取數據更加快捷,公眾服務更加準確及時。
-
中國沙塵天趨於結束 氣象臺解除預警
中新網3月22日電 目前影響中國的沙塵暴天氣已趨於結束,中央氣象臺22日18時解除沙塵暴藍色預警。中央氣象臺的消息稱,華北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區仍將有揚沙或浮塵天氣。3月19日,中國北方地區遭遇今年最強的沙塵天氣襲擊。20日,其影響範圍進一步擴大。
-
日照海濱現「黃金線」景觀!降雨又要來了
紛紛感嘆大自然的奇幻與奧妙還有一些攝影攝像愛好者攜帶設備來到海邊用鏡頭定格這樣的美麗畫面其實不僅僅是在海邊不少市民在家也能觀賞到這一景觀站在高樓俯瞰的角度遠眺未來幾日天氣狀況想必是大家頗為關心的受氣旋影響我省前兩天出現出現歷史最大冬雨全省平均降水量51.2毫米為1953年有水文觀測資料以來同期最大值
-
智慧農業:雨量傳感器在物聯網農業小氣候觀測站的應用
智慧農業:雨量傳感器在物聯網農業小氣候觀測站的應用在傳統農業中,人們獲取農田信息的方式很有限,主要是通過人工測量,獲取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隨著智慧農業發展,智能感知晶片、遠程控制系統等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廣泛應用。
-
中央氣象臺:11月20日至22日大範圍雨雪降溫再來襲
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11月17日以來,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大範圍強雨雪天氣,影響範圍廣、強度強,且歷史同期罕見。監測資料顯示,截至19日早晨,黑龍江東南部、吉林西北部、內蒙古中部和東南部等地部分地區出現大到暴雪,黑龍江牡丹江、內蒙古通遼和赤峰局地大暴雪到特大暴雪(降雪量20-43毫米);吉林東南部、遼寧東部、山東、河南中東部、江蘇中北部、安徽中北部、湖北西南部和東部、重慶北部、四川東北部等地部分地區出現大到暴雨,遼寧丹東、重慶北部局地大暴雨(降雨量100-141毫米);
-
陝西:啟動首批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無人值守
中國氣象報記者唐宇琨 通訊員龍亞星報導 9月1日,陝西省第一批25個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正式開始實行無人值守。陝西省氣象局將按照「統籌設計、分批實施、先易後難、有序推進」的原則逐步推進全省氣象觀測站無人值守。
-
高樓夾縫中的氣象觀測站
兩年19個氣象臺站探測環境遭破壞今年4月,株洲市規劃局修改城東一個名為「紫東苑」的商品房項目設計高度,7棟房子由原來22層高分別不等地降低了5至8層。株洲市氣象局終於鬆了口氣。該樓盤位於株洲氣象觀測站北面約200至300米之間,這個觀測站是國家最高級別站——基準氣候站,其觀測數據要參與國際交換。
-
內蒙古陰雨寡照不利秋收 呼和浩特寒冷似冰窖
近三天,內蒙古一直持續陰雨雪天氣,氣溫「斷崖式」下滑,延緩作物收割進度,且大部地區日照不足,對已收作物晾曬不利。同時,低迷的氣溫也讓呼和浩特寒冷似「冰窖」,10日的最高溫只有7.1℃,為近十年來同期最冷一天。
-
甘肅地面氣象觀測4月1日起全面自動化 來看看氣象觀測今昔變化(組圖)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3月31日,記者從甘肅省氣象局獲悉,從4月1日起,甘肅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取消人工定時觀測和日常守班,保留人工應急觀測能力。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在瑪曲安裝的觀測大氣邊界層氣象數據的微波輻射計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在瑪曲安裝的邊界層梯度觀測系統烏鞘嶺國家基準氣候站站長楊文清介紹烏鞘嶺氣象站現代化的觀測設備烏鞘嶺氣象站(烏鞘嶺國家基準氣候站)現代化的觀測設備
-
屹立在海上的「守望者」——渤海埕北A平臺國家級自動氣象觀測站
屹立在海上的「守望者」——渤海埕北A平臺國家級自動氣象觀測站(1/4) >今日(10日)上午9時56分,天津市氣象臺發布海上大風藍色預警信號,提醒今天白天到明天白天,渤海西部中部海面將有西南風轉東北風6-7級。
-
上海一個多月來雨量、雨日、日照等多項氣象數據創歷史同期極值
新華社上海1月10日電(記者李榮)記者10日從上海中心氣象臺獲悉,從2018年12月至今,上海接連出現陰雨天氣,全市雨量、雨日、日照等多項氣象數據創歷史同期極值。最近40天來的氣象數據統計顯示:各郊區氣象站雨量和雨日雙雙創1961年建站以來歷史同期新高。總降水量普遍為常年同期的3倍,雨日約比常年同期多出15天。上海中心城區徐家匯觀測站的雨日為1872年建站以來同期最多,降水量為歷史同期第三高位。全市的日照時數也創歷史同期新低。
-
山東12站最低氣溫刷新歷史記錄,超一半監測站打破歷史同期記錄
7日,山東北風呼嘯,氣溫一降再降,多地最低氣溫接近或打破歷史同期記錄。據省氣象臺預報,8日清晨,魯西北、魯中地區最低氣溫仍將在-15~-17℃。冷風刺骨,天寒地凍,提醒市民做好禦寒工作。7日一早,出行的山東市民真切地體驗到了走在大東北冰天雪地裡的感覺。冰冷的北風無縫不入,即使裹上厚厚的冬裝,走在街頭,還是被凍到麻木。「捂得就露了一雙眼睛,還是覺得冷。」
-
寒潮預警解除氣溫逐步回升 此次山東13站最低溫破歷史極值
記者從省氣象局了解到,由於強冷空氣對我省影響趨於結束,省氣象臺於8日16時解除寒潮黃色預警信號,明天氣溫逐漸回升,但明晨最低氣溫仍較低,魯西北、魯中和魯東南地區-11℃~-13℃,其他地區-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