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調整部分農業氣象人工觀測任務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成兆金報導 近日從氣測函〔2013〕171號文「觀測司關於調整部分農業氣象人工觀測任務的通知」了解到,全國測墒站除65個農試站仍保留測墒任務外,其餘站點取消土壤水分人工並行觀測任務。

  據悉,觀測司是為貫徹中國氣象局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和縣級氣象機構綜合改革的決策部署,進一步落實《中國氣象局關於縣級綜合氣象業務改革發展的意見》要求,決定調整部分農業氣象人工觀測任務的。此次任務的調整,結束了基層臺站長達幾十年的人工測墒、旬月報編發報、二級農業氣象觀測站的自然物候觀測等任務,全面應用自動土壤水分探測資料,積極穩妥推進臺站工作改革,招致廣大基層農氣工作人員一片喝彩。

  (責任編輯:徐毅)

相關焦點

  • 內蒙古結束氣象臺站日照人工觀測歷史
    記者從自治區氣象局獲悉,從7月1日起,內蒙古119個氣象臺站裡的喬唐日照計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DFC2光電式數字日照計。至此,內蒙古建立氣象臺站以來日照人工觀測的歷史宣告結束。 據悉,日照觀測自動化對監測天氣氣候狀況、農業生產、氣候資源開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 告別人工,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聽他們講述氣象觀測變遷史
    他們就是氣象觀測員。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地面氣象觀測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為天氣預報、氣候分析、科學研究和氣象服務提供重要依據。4 月 1 日,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全國試運行正式切換調整為業務運行,標誌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邁入全面自動化時代。
  • 吉林省地面氣象觀測告別「人工時代」
    張瑤 攝中新網長春4月1日電 (記者 郭佳)記者1日從吉林省氣象局獲悉,即日起,該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氣溫、氣壓、降水、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自此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氣象現代化建設迎來標誌性的重大進展。
  • 全國農業氣象觀測現代化建設指導意見出臺
    11月13日,中國氣象局印發《全國農業氣象觀測現代化建設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進農業氣象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應對氣候變化等國家戰略對農業氣象觀測的需求,指導做好農業氣象觀測現代化建設工作
  • 「中華水塔」青海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
    「從4月1日起,青海省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被譽為『中華水塔』的青海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青海省氣象局觀測與網絡處工作人員胡文珺向記者介紹道。青海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意味著青海省在氣溫、氣壓、溼度、風向、風速、降水、日照、輻射、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將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氣象現代化建設迎來標誌性的重大進展。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故被稱「江河源頭」,素有「中華水塔」美譽。
  • 周口完成所轄縣(市、區)氣象觀測站
    12月4日,記者從市氣象局獲悉,周口市目前已完成所轄縣(市、區)氣象觀測站的光電式數字日照計安裝和調試工作。隨著11部DFC1型光電式數字日照計安裝完成,結束了周口市傳統人工觀測的歷史。
  • 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試運行
    新發展——更多觀測項目實現優化從6月15日起,全國地面氣象觀測項目將優化調整為39項,其中中國氣象局統一布局的觀測項目包括氣溫、氣壓、溼度、風向、風速、降水、能見度、地面溫度、淺層地溫、深層地溫、大型蒸發、日照、輻射、總雲量、雲高、凍土、毛毛雨、雨、雪、雨夾雪、冰雹、大風、露、霜、霧、輕霧、霾、浮塵、揚沙、沙塵暴、結冰、
  • 先行先試推進觀測智能化——黑龍江省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側記
    在整個過程中,黑龍江省氣象局堅持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地面觀測自動化改革,並注重實踐和效果檢驗,取得了顯著成效。制定方案 優化流程2019年,黑龍江省氣象部門開展日照、降水天氣現象儀分階段平行觀測,並於當年7月對試點站實行單軌運行。
  • 陝西:啟動首批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無人值守
    中國氣象報記者唐宇琨 通訊員龍亞星報導 9月1日,陝西省第一批25個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正式開始實行無人值守。陝西省氣象局將按照「統籌設計、分批實施、先易後難、有序推進」的原則逐步推進全省氣象觀測站無人值守。
  • 我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自動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從4月1日起,我省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全省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氣溫、氣壓、降水、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將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氣象現代化建設迎來標誌性的重大進展。
  • 智慧農業:雨量傳感器在物聯網農業小氣候觀測站的應用
    智慧農業:雨量傳感器在物聯網農業小氣候觀測站的應用在傳統農業中,人們獲取農田信息的方式很有限,主要是通過人工測量,獲取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隨著智慧農業發展,智能感知晶片、遠程控制系統等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廣泛應用。
  • 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從2020年4月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已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各臺站的人工定時觀測和日常守班等觀測任務取消,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
  • 氣象的服務提升有助於農業行業發展
    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的社會公益事業,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事關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事關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事關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大局。唐山是一個農業大市;農業是氣象災害的高影響領域。因此唐山的防災減災任務艱巨。
  • 地面氣象觀測:從人工到全面自動的跨時代轉變
    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地面氣象觀測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為天氣預報、氣象信息、氣候分析、科學研究和氣象服務提供重要依據。4月1日,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全國試運行正式切換調整為業務運行,標誌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邁入全面自動化時代,氣象觀測員成為歷史。
  • 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之路——德國走了快120年
    從2020年4月1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意味著人工採集氣象數據成為歷史,氣象人迎來了智能化的未來。與此同時,與中國相距約八千公裡,跨過七個時區的德國也在馬不停蹄地抓緊本國地面氣象觀測系統自動化建設。
  • ——寫在我國全面實現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之際
    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告別人工觀測,進入全面自動化的新時代,為加快建成氣象強國立下堅實根基。  在遍布全國的各個25米×25米大小的觀測場上,變化正在發生:地面氣象觀測項目和管理權限調整優化;觀測方式改進,19項採用自動觀測,6項採用臺站ISOS軟體自動識別;取消人工定時觀測和日常守班等觀測任務;數據採集傳輸和質量控制流程等信息化水平提升……而透過具體的改革條目,很多人已經意識到,這場變革分量千鈞,其產生的影響也將突破此時此地。
  • 人工降雨怎麼進行 天氣預報如何出爐 市氣象局氣象日舉行開放活動
    天氣跟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但許多市民對氣象觀測及天氣預報相關情況並不清楚。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太陽、地球與天氣」。當天上午9點,市氣象局舉行了氣象日開放活動,許多市民和學生團體走進氣象局,跟隨氣象專家了解天氣預報製作流程,參觀各種氣象觀測儀器,了解氣象防災減災、人工影響天氣等知識,並參與互動有獎問答,零距離感受氣象的奧秘。
  • 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發展規劃(2010-2015年)
    開展前期自動觀測和人工觀測的對比分析。2011-2012年:確定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網布局優化調整方案,在我國天氣系統移動路徑、氣象災害多發區、資料稀疏區、氣象服務重點區和天氣預報關鍵區遴選部分區域氣象觀測站納入國家級管理,並補充建設部分國家級無人自動氣象站,完成國家級天氣觀測站網優化調整。
  • 【微課堂】第一期:什麼是地面氣象觀測
    什麼是地面氣象觀測,地面氣象觀測在我們生活中又起到了那些重要的作用呢?中國氣象數據網【微課堂】第一期帶你了解地面氣象觀測。地面氣象觀測又稱地面觀測,是指在各種地面觀測平臺上,用儀器或目力對地球表面一定範圍內的氣象狀況及其變化過程進行系統地、連續地觀察和測定。
  • 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全面自動化
    ■ 調整觀測項目和管理權限,統一布局與因地制宜相結合■ 優化觀測方式和任務,取消人工定時觀測和日常守班,保留人工應急觀測能力■ 推動市縣級觀測業務重心實現轉變,引導臺站業務人員轉型發展3月18日,在第60個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中國氣象局印發《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宣布從4月1日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