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患侵襲南方12省 分布範圍廣涉及260個縣市區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江面寬度縮小大半,大面積河床沙地裸露,數萬村民旱季喝不上水——記者近日在湖北省老河口市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採訪發現,這一距離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取水源頭丹江口水庫下遊僅約15公裡、分布在漢江東岸的地區,正受到乾旱缺水、土地沙化等多重困擾。不僅老河口,據監測,南方溼潤沙化土地分布廣泛,涉及12個省區市的260個縣市區。治沙,不光是北方的事。

  7萬多農民旱季喝不上水

  3月13日,記者來到老河口市漢江衝積沙洲王甫洲沙區。汽車向著漢江邊開進,由於厚沙和雜草阻擋,不久就無法前進。途中下車時,記者曾用手掏沙,卻掏不到底,據說當地的沙子厚度平均在50釐米以上。

  下車步行約2公裡,從更為鬆軟的沙丘往下滑,記者終於「發現」了漢江。據了解,此段江面寬度近幾年縮小了大半,由前些年的約3公裡減少到現在的約半公裡,導致大面積河床、沙地裸露。

  建於2003年的老河口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分布在鄂西北漢水中遊東岸,沙化分布區面積約為52萬畝,沙化土地約為32萬畝,直接影響當地近15萬人。

  「我這幾年種的玉米絕收,耐旱的小麥畝產只有300多斤,勉強夠一家人餬口。」老河口市洪山嘴鎮蘭家崗村村民宋大清向記者訴苦。他說,當地政府搞了「引水改困工程」,自來水管也通到了家裡,可水源沒水,家裡的用水時有時無,只好開著手扶拖拉機,到4公裡外的一口水井裡取水。據當地一位政府部門負責人介紹,老河口有200多個自然村的7萬多農民,在乾旱季節喝不上水,更不用說農業生產用水。

  為什麼不到漢江和丹江口水庫取水?漢江和丹江口水庫從地圖上看近在眼前,但對於缺少交通工具和取水工具的農民來說,仍然遙遠。

  氣候乾旱水庫截流加劇沙化

  地處漢江流域,老河口為何會幹旱缺水、沙化嚴重?據老河口市氣象局局長周煒介紹,老河口平均年降雨量為800多毫米,而蒸發量卻高達1800多毫米。近3年來連續大旱,年降雨量不足500毫米。今年直到3月中旬才迎來了第一場降水量不超過30毫米的「無效降雨」。

  除了氣候、地貌等自然因素影響,人為因素也是造成沙化的重要原因。據當地人介紹,歷史上漢江改道和上世紀60年代丹江口水庫截流,形成了目前的老河口沙區。

  治沙,面臨著不菲的成本、不短的時間和不少人口的生計問題。然而近年來,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海南的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資金被相繼取消。

  據國家林業局第四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統計,南方的溼潤沙化土地分布廣泛,面積達到0.88萬平方公裡,包括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四川、重慶等12個省區市的260個縣市區。儘管面積不大,但由於分布範圍廣,人口密度遠高於北方沙區,加上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會造成生態失衡,影響生產生活。

  據《人民日報》報導

  ■延伸

  未來我們將喝什麼樣的水?

  口乾舌燥就舀井水淋漓暢飲,夏日炎熱便跳入山泉嬉戲玩耍。記憶中的水之清潔令人神往。而如今,過濾器、淨水壺、桶裝水、瓶裝水齊齊上陣,卻仍難以令人安心。飲水安全是否會成為下一個「PM2.5」?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秘書長駱建華說,「未來居民喝水可能會越來越貴,治理水汙染也會花更多的錢。」

  水擔憂改變飲水習慣

  在還沒有通自來水的年代,農民老江每天都挑著水桶到幾裡之外的山泉裡取水用來淘米、燒飯。做完農活回來,就抄起水瓢一飲而盡,既解渴又甘甜。「現在通了自來水是方便了,可不敢直接喝了」。

  「以前家附近的小池塘裡魚蝦眾多,中午沒菜了就到塘裡釣一些『開個葷』。現在別說黃鱔、甲魚,就連小蝦米也少見了。」在上海市郊,愛好釣魚的王先生釣了一早上還一無所獲,「工廠多了,水質差了,魚都少了」。

  有關部門對全國118個城市連續監測的數據顯示,約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嚴重汙染,33%的地下水受到輕度汙染,基本清潔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

  對水汙染的擔憂,讓不少人的飲水方式悄然改變,除了旅遊等特殊時段,即便在日常他們也會選擇飲用價格不菲的礦泉水。在上海讀大學一年多的陳莽,現在隔天就會去超市買3元一瓶的1.5升礦泉水,喝的熱水也是用瓶裝水加熱的。

  汙染物多了新種類

  一些研究表明,飲用水中可能存在的汙染物近幾年也多了新的種類。復旦大學環境工程系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現在對於飲用水的處理難點主要是一些新興的汙染物,主要來源於藥品、個人護理品和內分泌幹擾物三大類。

  復旦大學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實驗室董文博教授認為,目前的飲用水安全在三個方面存有隱患:一是工業汙水難以用傳統的生物方法去除,比如含氯的農藥、多氯聯苯、多環芳烴等;二是抗生素藥物類,其雖然不具持久性,但用微生物方法難降解;三是在生產飲用水的環節會產生汙染,比如消毒使用的氯氣,會成為「消毒副產物」殘留於水體。

  復旦大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博士生導師戴星翼認為,飲水安全的關鍵在農村。村鎮的自來水廠加工淨化的程度可能不夠,打井取用的地下水尤其是淺層地下水又遭到了汙染,飲水的問題比較嚴重。

  專家呼籲落實最嚴措施

  「水問題最根本的是要解決好『發展觀』問題。」戴星翼認為,應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措施,解決水源地的區域發展和水質保障之間的矛盾。

  駱建華建議,應儘量多推廣「分質供水」,例如做飯就用直飲水,洗澡、洗衣服等可以用自來水,衝馬桶、拖地等用「回收水」。

  據新華社

  ■應對

  鄂北旱區農田「水改旱」

  據新華社電 走進湖北京山縣孫橋鎮蔣家大堰村,看到村民向長學正在忙著運土,搞西瓜營養缽。他說因持續乾旱,種水稻虧大了,去年7畝田只收了1000公斤癟穀子,今年就多種幾畝西瓜、玉米。

  春耕時節,記者在鄂北大洪山區京山、沙洋、鍾祥、隨州等地採訪發現,受持續乾旱影響,像向長學一樣,不少農民紛紛將農田「水改旱」。

  穿行大洪山區多個縣市,沿途所見不少堰塘乾涸見底,有的只剩一小灘積水,成了「碟子塘」;一些小型水庫也蓄水不多。

  據鍾祥市農業局副局長鄭厚國介紹,鍾祥市已遭遇長達30多個月的「十季連旱」,水庫、堰塘蓄水嚴重不足。而隨縣持續3年乾旱是「百年一遇」,受旱面積與日俱增。

  隨縣萬福店鎮黑龍口村村民祝祖坤流轉了16戶居民的160多畝土地。由於乾旱,今年全部改種玉米。他和記者算帳,種稻子產量高,基本都機械化了,比起種玉米省工省力,每畝還能多賺600元左右,但沒水下秧,只能改種玉米。

  據氣象部門長期預報,今年鄂北地區依然偏旱,農業生產形勢不容樂觀。鍾祥、京山、沙洋、隨縣等地都積極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做好應對大旱長旱的準備。

相關焦點

  • 中國南北分界帶分布圖制定完成 涉及7省130縣市
    蘭州大學陳全功教授首次為南北分界給出了定量:涉及7個省130個縣(市),總面積約145500.74平方公裡。圖片來源:中新網  蘭大完成中國南北分界帶分布圖  首次給出定量、定位結果:涉及7省130個縣市,總面積14萬餘平方公裡  中國地學會首任會長張相文早在1908年就提出了中國南北分界(即秦嶺—淮河)的觀點,但在實際中卻很難實現。
  • 我國南北分界定位圖首次繪出 涉及7省130縣市
    中國南北分界具有自然和人文的綜合屬性,呈現帶狀,涉及7個省的130個縣(市)。 鄭瀚 製圖  東方網5月12日消息:中國南北分界的標誌近年來成為某些地方熱門的建設項目。  記者近日獲悉,蘭州大學陳全功教授等人基於GIS(地理信息系統)的數字評估,已完成中國南北分界帶分布圖,首次為中國南北分界給出了定量、定位結果:中國南北分界具有自然和人文的綜合屬性,呈現帶狀,涉及7個省的130個縣(市),總面積約145500.74平方公裡。
  • 四川公布183個縣市區疫情分區分級情況,廣元屬於哪一類?
    具體分布如下:四川省116個低風險縣(市、區)分布情況市(州)縣(市、區)成都市青羊區、成華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蒲江縣、新津縣、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自貢市貢井區、大安區、66個中風險縣(市、區)分布情況市(州) 縣(市、區)成都市錦江區、金牛區、武侯區、新都區、溫江區、雙流區、郫都區、金堂縣、大邑縣、邛崍市、簡陽市自貢市自流井區、沿灘區攀枝花市東
  • 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樹種!你一定見過
    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樹種>全世界分布最廣的樹種就是楊樹,一共有100多種品類,不管是在嚴寒的北方,還是乾旱的沙漠,或是潮溼的南方,基本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其中最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溫帶和寒溫帶地區,緯度最低可達20度,最高可達70度,也就是說甚至接近北極圈。
  • 紅軍長徵之最:活動時間最長,活動範圍最廣是哪個省?永恆記憶!
    我們知道,在長徵時中央紅軍走過了11個省。那麼,在長徵中紅軍動時間最長、範圍最廣的省份是哪呢?答案是貴州!長徵路線圖(來自網絡)1934年12月,中央紅軍轉至戰貴州,到1935年4月底離開貴州,活動時間達4個多月,佔中央紅軍長徵時間的三分之一
  • 新疆地區矽化木分布面積大,且分布範圍廣,被人們譽為矽化木之鄉
    新疆地區矽化木分布面積大,且分布範圍廣,被人們譽為矽化木之鄉矽化木又稱樹化石、木化石、樹化玉,因所含成分的不同而可分為不同的類型,主要有矽化、鐵化、鈣化以及瑪瑙、玉質等,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其中,矽化的多呈黑色,鐵化的呈暗紅或者深棕色,鈣化的呈黃色或白色。
  • 九大高原湖泊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 涉及五華盤龍等15個縣市區
    涉及貢山縣,包括加大對羚牛、戴帽葉猴、貢山麂、紅豆杉、珙桐、貢山三尖杉、貢山棕櫚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極小種群物種、狹域特有物種及其棲息地(生境)的保護恢復力度等。 2.三江併流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修復。涉及香格裡拉市、巍山縣14個縣(市)。
  • 我省現2013年以來範圍最廣大霧天氣
    12月17日6時02分,南昌市氣象局發布次高級別(僅次於紅色)的橙色大霧預警信號,提醒民眾南昌多地被能見度小於200米的濃霧籠罩。    今仍有大範圍大霧    12月17日,記者從省氣象部門獲悉,受地面高壓控制,16日晚到17日上午,我省出現2013年以來範圍最廣的大霧天氣,全省11個設區市的72個縣(市、區)出現了大霧天氣。其中,31個縣(市、區)出現能見度小於200米的濃霧,上饒縣甚至出現了能見度不足10米的強濃霧,南昌市最低能見度僅85米。
  • 南方大範圍高溫天氣持續 局地體感溫度可達45℃
    原標題:南方強降雨致700餘萬人受災 大範圍高溫天氣持續中新網北京6月22日電(呂春榮)18日以來,南方地區出現入汛以來第19次降雨過程,受強降雨影響,南方災情不斷。
  • 資料:我國強震及地震帶分布情況(附圖)
    20世紀以來,中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地震活動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分布廣,是一個震災嚴重的國家。1900年以來,中國死於地震的人數達55萬之多,佔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53%;1949年以來,100多次破  壞性地震襲擊了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涉及東部地區14個省份,造成27萬餘人喪生,佔全國各類災害死亡人數的54%,地震成災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裡,房屋倒塌達700萬間。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的嚴重性構成中國的基本國情之一。
  • 聊城8個縣市區在衛星地圖上看什麼模樣一起來看!
    8個縣市區在衛星地圖上又是什麼「姿態」,它們又是什麼樣的輪廓特點?別急,請隨看聊城一起來了解吧!聊城市衛星地圖我們首先來看一張聊城市的衛星地圖。從地理位置來看,市城區大致位於聊城市的中心位置,而另外的7個縣市區趨於「均勻」的分布其周圍,作為區域領頭羊,帶領當地的經濟發展。從地圖形態上看,聊城接近平行四邊形逆時針旋轉了45度。看完聊城的整體輪廓,我們一一來了解各縣市區吧!
  • ...今冬首個寒潮黃色預警發布:廣東粵北市縣最低氣溫降至0℃左右...
    最值得關注和星標的地理科普備考資源庫今冬首個寒潮黃色預警發布!  考慮到此次寒潮天氣過程具有影響範圍廣、降溫劇烈、氣溫低、大風持續時間長等特點,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將出現入冬以來最寒冷天氣,經綜合研判和應急會商,中國氣象局啟動啟動重大氣象災害(寒潮)三級應急響應。
  • 30個省市區先後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這意味著什麼?
    根據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範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一、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發生並有擴散趨勢,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個以上的省份,並有進一步擴散趨勢。
  • 以疫情風險程度為標準 內蒙古將全區103個旗縣市區劃分為四類地區
    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伏瑞峰就內蒙古將全區103個旗縣市區劃分四類地區進行了介紹。 日前,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印發了《關於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分區分級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要求各地要制定差異化的縣域防控和恢復經濟社會秩序的措施。
  • 內蒙古核酸檢測網絡實現103個旗縣(市區)全覆蓋
    新華網呼和浩特12月31日電(記者魏婧宇)記者從30日召開的內蒙古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獲悉,內蒙古全力提升核酸檢測能力,目前全區具備檢測能力的機構有302家,實現了全區12個盟市、103個旗縣(市區)全覆蓋。
  • 涉及燕郊、北三縣8個區域
    近日,河北省接連發布兩大規劃方案,均涉及燕郊、北三縣多個區域,且都和大家的生活密切相關。 北三縣規劃8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為保障市民的飲用水安全,徹底消除飲用水水源的汙染隱患。
  • 內蒙古:12個盟市、103個旗縣(市區)實現核酸檢測網絡全覆蓋
    圖為發布會現場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段麗萍)12月30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了我區疫情防控工作情況,並對元旦春節期間疫情防控工作做出安排。面對複雜嚴峻的新冠肺炎防控形勢,全區疾控機構緊急購置核酸檢測PCR儀、生物安全櫃以及基因測序儀等相關儀器設備,自治區綜合疾控中心和10個盟市已經購買了基因測序儀,12個盟市疾控中心全部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91個旗縣(市、區)疾控中心已建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全區疾控機構基礎設施、人才隊伍、實驗室儀器設備等得到明顯加強。
  • 強降雨侵襲南方,湖北宜昌大暴雨20年一遇(附現場視頻)
    強降雨侵襲南方,湖北宜昌大暴雨20年一遇(附現場視頻)第一財經2020-06-28 13:44:25作者:周芳    責編:計亞> 截至6月26日,全國共有26個省區市遭受洪澇災害,受災人口1374萬人次,直接經濟損失278億元。
  • ...地質災害、山洪三大預警 針對5縣市區啟動自然災害救助Ⅳ級響應
    洪水中救出被困孤島七旬夫婦湖南一天連發暴雨、地質災害、山洪三大預警,針對5縣市區啟動自然災害救助Ⅳ級響應6月24日,邵陽市洞口縣醪田鎮大波村,消防救援人員救出被困沙洲孤島的兩位老人。組圖/受訪者提供6月24日,懷化洪江區,消防救援人員頂著湍急的水流將一名被困者背至撤離點。今天是端午節,雨水沒有停歇。
  • 確定了,南方雨到3月底,權威預報:新雨雪擴大,4省大雪,6省雨
    根據最新天氣數據顯示,我國南方新一輪降雨再次出現,並且降雪天氣也出現了大變,所以說2020年春季第1個月的天氣是真的多變,這是不是說明我國2020年的氣候狀態不太好呢?當然暫時不能說明這個問題,不過這裡有一個雨水預測的消息,那就是按照初步預估,今年我國可能有「大洪水」的出現,所以說如今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地區的天氣轉變,大家都要多多注意下,天氣說變就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