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初次海試!

2020-10-11 國家海洋預報臺

2020年9月,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寧波研究院光電分院劉東教授、劉崇教授團隊成功研製出了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與自主研製的海洋彈性雷射雷達系統一起參加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所組織的航次實驗,搭載於「潤江一號」科考船,在中國東海和南海進行了海試實驗。

本次實驗的主要目的是測試自主研製的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的可靠性,並獲取中國近海水域上層水體的光學特性。在海試期間,使用海洋雷射雷達和原位儀器,針對海洋雷射剖面探測驗證及水色遙感反演需求,開展了海洋雷射、水體剖面固有光學特性及表觀量的測量研究。實驗獲得了約半個月的走航數據和大量的固定站點數據,通過與同步探測的海洋彈性雷射雷達系統以及原位儀器進行初步對比,展示了所研製的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系統的可靠性先進性

海洋雷射雷達是一種主動遙感設備,在白天和夜晚均可探測海面以下數十米範圍內的海水光學參數,探測區域可覆蓋包括極地在內的全球海域,這些優勢使得海洋雷射雷達正逐漸成為構建海洋立體觀測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浙江大學寧波研究院光電分院周雨迪博士、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徐沛拓、陳揚參與了海試實驗,同船共同進行海洋探測的科研單位還有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廈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和趣方科技等單位。

劉東教授、劉崇教授所帶領的光電檢測與遙感研究團隊包括「光電檢測」「雷射雷達」兩大研究方向。其中的雷射雷達研究方向,以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HSRL)為研究特色,以視場展寬麥可遜幹涉儀(FWMI)鑑頻器為技術核心,圍繞大氣及海洋等環境探測中的顆粒物遙感開展研究,進而解決生態環境及氣候氣象等相關領域的科學問題。

信息來源: 浙大光電;浙大發布

海洋知圈編排

未來兩天近海預報

預計明天,

渤海、黃海有0.6到1.2米的輕浪;

東海北部由2到3米的中浪到大浪區減小到1.3到2米的中浪;

東海南部、釣魚島附近海域由2.5到3.5米的大浪區減小到1.5到2.3米的中浪區;

臺灣海峽、南海北部、臺灣以東洋面、巴士海峽有2.5到3.5米的大浪區;

南海中部有2到3米的中浪到大浪區;

南海南部有1.5到2.2米的中浪區;

北部灣有2到3.3米的中浪到大浪區。

預計後天,

臺灣海峽、臺灣以東洋面、巴士海峽的大浪區維持,浪高2到3米;

南海北部、中部、北部灣的大浪區維持維持並擴展至南海南部,浪高3到4米;

渤海將生成新的大浪區,浪高2到3米。

10月10日~14日西北太平洋海浪數值預報

明日濱海出行提示

01 沿岸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平潭海域有中浪,大連海域有輕浪,以上海域均風力偏大,不適宜濱海休閒觀光;

廈門、深圳、海口、三亞海域有中浪,較適宜開展濱海休閒觀光;

我國其他主要沿岸海域都是輕浪,海況非常適宜開展濱海休閒觀光活動。

我國主要沿岸海域包含:

Ⅰ大連;Ⅱ天津;Ⅲ青島;Ⅳ連雲港;Ⅴ上海;Ⅵ舟山;Ⅶ平潭;Ⅷ廈門;Ⅸ深圳;Ⅹ北海;Ⅺ海口;Ⅻ三亞。

02 主要航線海況

預計明天,

三亞至西沙北礁航線有大浪伴海面小陣雨,乘船舒適度為五級,不適宜乘船旅行;

大連至煙臺、上海至普陀山、廈門至金門、深圳至珠海、海口至海安航線有中浪,乘船舒適度為二級;

海口至北海航線有輕浪,非常適宜乘船旅行。

我國主要旅行航線包含:

①大連-煙臺;②上海-普陀山;③海口-北海;④廈門-金門;⑤深圳-珠海;⑥海口-海安;⑦三亞-西沙北礁航線。

乘船舒適度分為五級:

一級:海面狀況極佳,非常適宜乘船旅行;

二級:海面狀況優良,適宜乘船旅行;

三級:海面狀況良好,較適宜乘船旅行;

四級:海面狀況較差,基本適宜乘船旅行;

五級:湧浪偏大,不適宜乘船旅行。

03 美麗海島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永興島附近海域有3.3米的大浪,平潭島、湄洲島、東山島、南澳島、分界洲島、蜈支洲島、黃巖島、永暑礁附近海域有2.1~2.4米的中浪,以上海島均不適宜乘船旅行;

覺華島、菩提島、釣魚島、萬山群島、川山群島附近海域有1.8~2米的中浪長山群島、長島、劉公島、東極島、大陳島、洞頭島、南麂島、嵛山島、海陵島、南三島、東海島附近海域有1.3~1.7米的中浪,這些海島較適宜乘船出行和遊玩;

我國其他各美麗海島附近海域都是輕浪,海況不錯,非常適宜乘船出行和海島遊玩。

美麗海島是指以下的35個海島:

覺華島、長山群島、菩提島、長島、劉公島、靈山島、秦山島、連島、崇明島、嵊泗列島、岱山島、東極島、普陀山、大陳島、玉環島、洞頭島、南麂島、嵛山島、三都島、平潭島、湄洲島、東山島、釣魚島、南澳島、萬山群島、川山群島、海陵島、南三島、東海島、潿洲島、分界洲島、蜈支洲島、永興島、黃巖島、永暑礁。

(上圖中的照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浙大研製的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初次海試
    2020年9月,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寧波研究院光電分院劉東教授、劉崇教授團隊成功研製出了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與自主研製的海洋彈性雷射雷達系統一起參加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所組織的航次實驗
  • 浙大團隊成功研製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
    原創 請收藏 浙江大學近日,由浙大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寧波研究院劉東教授、劉崇教授團隊成功研製的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央視新聞報導部分截圖團隊研製的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在此次海試實驗中
  • 浙大團隊成功研製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
    近日,由浙大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寧波研究院劉東教授、劉崇教授團隊成功研製的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與自主研製的海洋彈性雷射雷達系統一起參加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組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海洋光學遙感探測機理與模型研究」航次,搭載於「潤江一號」科考船,
  • 中國首臺微波光子雷達誕生 解析度高國際一個數量級
    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網站6月12日披露,該所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臺微波光子雷達樣機,並通過外場非合作目標成像測試,獲得國內第一幅微波光子雷達成像圖樣,在圖像解析度上比國際水平高出一個數量級。
  • 國內首臺移動式海洋地震儀完成海試
    近日,自然資源部海底科學重點實驗室丁巍偉團隊自主研發的「海豚」移動式海洋地震儀在南海圓滿完成海試,海試作業由朱心科副研究員擔任首席科學家。地球表面2/3為海洋,由於一直缺乏海洋地震的觀測,導致大片的海洋區域缺乏或者沒有地震射線覆蓋,極大地影響了對海洋之下深部結構的認識。海底地震儀是目前海域深部結構探測的主要手段,但由於布放和回收成本高昂,而且觀測也無法實現長周期性和實時性,無法實現大範圍的實時觀測。基於該現狀,受到ARGO國際合作計劃的啟發而研發,國際上開始研髮漂浮式海洋地震儀。
  • 紅外與雷射工程 第2期:小型高光譜圖譜儀與雷射雷達及其海洋應用
    小型高光譜圖譜儀與雷射雷達及其海洋應用何賽靈浙江大學文章摘要海洋是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一環,但人類對海洋資源的勘探和開採容易對其造成嚴重破壞,如油氣開採過程造成的大面積溢油、汙染和赤潮爆發等。高光譜成像技術可以同時獲取圖像信息與高分辨光譜信息,在海洋原位探測上具有重大應用。文中綜述了在小型高光譜圖譜儀與雷射雷達及其在海洋應用上的部分近期工作。小型高光譜圖譜儀結合螢光技術,實現了溢油種類的分類和油膜厚度的估計。多模式高光譜海洋原位探測系統可以工作於普通反射或透射成像、望遠成像、顯微成像三種模式,實現了海洋不同藻類及魚類傳染病載體孢囊的高光譜探測。
  • 首臺「海豚」移動式海洋地震儀完成海試
    近日,自然資源部海底科學重點實驗室丁巍偉團隊自主研發的「海豚」移動式海洋地震儀完成海試。測試結果表明,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內首臺移動式海洋地震儀達到預期的設計指標,後續將正式參與海洋地震長期化觀測。據悉,目前人類對地球深部結構的認識主要基於地震層析成像技術,通過獲取地球深部的速度場來構建深部結構特徵。海底地震儀是目前海域深部結構探測的主要手段,但由於布放和回收成本高昂,觀測無法實現長周期性和實時性。
  • 中國首臺微波光子雷達誕生,解析度比國際高一個數量級
    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網站6月12日披露,該所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臺微波光子雷達樣機,並通過外場非合作目標成像測試,獲得國內第一幅微波光子雷達成像圖樣,在圖像解析度上比國際水平高出一個數量級。  中國第一臺微波光子雷達誕生  雷達具有全天時全天候對目標探測、成像的能力,在軍事民用上具有廣泛應用。傳統雷達以電子為載體實現信號的產生和處理,解析度和處理速度因電子器件的帶寬限制而存在提升瓶頸,難以滿足未來應用對高性能雷達的需求。
  • 中國首顆民用高光譜業務衛星成功發射
    這是國內首顆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的民用高光譜業務衛星。它將運行於太陽同步軌道,設計壽命為五年。高光譜業務衛星的主要特點是採用了高解析度成像光譜儀。目前,這類衛星大多為軍方發射,民用類較少,主要用於大氣、海洋和陸地探測等。
  • 中科院院士:我國首臺量子雷射雷達比美國設備探測能力提升三個數量級
    前幾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領導的團隊首次實現了高緯度量子隱形傳態,這是國內在量子科技領域的又一個重要突破。在這個領域中,國內除了研究量子計算機、量子通信之外還展開了量子雷射雷達研究,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稱中國首臺量子雷射雷達的探測性能比美國同類設備提升了三個數量級。
  • 雷射雷達怎麼影響我們的生活?
    雷射雷達相比傳統雷達,以精確的時間解析度、精準的空間解析度、超遠的探測距離等特點成為了先進的主動遙感工具,它的高精度測量功能使其可以達到精確測距
  • 廈門大學「海絲一號」衛星發射成功
    海絲一號檔案  體重:約180公斤  波段:C波段  最高解析度:1米  最大成像幅寬:100公裡  可穿透雲層,不受時間和惡劣條件限制,獲取全天時、全天候的二維高分辨地球表面雷達圖像  還有這些厲害之處  「海絲一號」是
  • 科研成果快報:高光譜雷射雷達及其導出的光譜指數在葉片氮含量分析中的應用
    現有的利用遙感手段對LNC的分析主要依賴於高光譜數據,這些高光譜數據通常包含於幾千個探測波段,含有豐富的與植被生物物理特性相關的信息,但也就為遙感應用帶來信息冗餘的問題。一些高光譜光譜儀,比如MODIS,AVHRR可以通過減少有效地減輕這個問題。
  • ...超優服務、超高性價比——海達數雲推出新一代國產雷射雷達PM...
    近年來,隨著市場對雷射雷達的需求量不斷攀升,舶來品高昂的價格、冗長的售後周期與用戶需求之間的矛盾正在變得日漸突出。  得益於國內一批雷射雷達廠商長期的技術攻關與提前布局,如今的雷射雷達市場早已不再是國外玩家高貴的單人華爾茲。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雷射雷達,憑藉過硬的產品實力,加上超高的性價比等優勢,在進口產品早已形成的市場大盤中突出重圍,逐漸「殺」出了一片天地,大有狼煙四起、異軍突起之勢。
  • 廉價化雷射雷達的希望:MEMS雷射雷達 vs 固態雷射雷達 | 雷射雷達...
    很多人選擇鑽研深度學習和圖像識別來取消雷射雷達,也有人選擇雷射雷達的廉價化。目前雷射雷達價格高的原因包括了需求量少,組裝和調試成本高。Velodyne公司此前的機械旋轉式產品在車用雷射雷達領域佔據統治地位,後續推出混合固態的產品,成本有所降低,正在逐步研發純固態雷射雷達。Velodyne LiDAR獲得百度與福特1.5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到2020年左右成本降至500美金。
  • 毫米波雷達與雷射雷達兩種類別的雷達技術究竟有什麼區別?
    雖然毫米波雷達可能不如攝像頭滲透率高,也不如自帶光環的雷射雷達那樣未來感十足,但在自動駕駛領域,毫米波雷達也越來越不可或缺。相比昂貴的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無疑更接地氣,更能應對複雜多變的天氣條件,在技術上也較為成熟。 0124GHz和77GHz毫米波雷達 毫米波實質上就是電磁波,頻率為30-300GHz(波長1-10mm)。
  • 無人駕駛黑科技:毫米波雷達穿透力強,雷射雷達精度高
    摘要: 傳統雷射雷達產品短期內還難以擺脫高成本的制約,這樣一來價格優勢更加明顯的固態雷射雷達和毫米波雷達,不僅可以在性能上實現互補,還可以大大降低使用成本,這樣一來或許可以為無人駕駛的開發提供一個新的選擇。
  • 雷射雷達探測及三維成像技術進展,讀這一篇就知曉
    1960年美國休斯飛機公司的科學家梅曼研製出了第一臺雷射器,1961年發展出了第一臺軍用雷射測距儀,進而雷射雷達由最初的雷射測距逐步發展成為現在的雷射測速、雷射跟蹤和雷射成像技術。雷射雷達三維成像系統按照成像體制可以分為掃描式成像系統和面陣成像系統兩種。在對雷射成像體制探討之前,有必要對雷射測距的基本原理進行了解。
  • 速騰聚創發MEMS Lidar 與高德高精地圖合作 加速雷射雷達應用
    車東西 文 | Origin車東西1月11日消息,雷射雷達創企速騰聚創在CES上亮出一套組合拳:發布MEMS雷射雷達、宣布與高德地圖在高精地圖上達成合作、推出雷射雷達與攝像頭數據融合算法。速騰聚創的MEMS雷射雷達M1-Pre發布於CES首日,具有探測距離長、解析度高、成本低、容易量產、面向車規五大特點。
  • 在自動駕駛中,單線雷射雷達能幹什麼?|雷鋒網公開課
    雷射雷達實際上是一種工作在光學波段(特殊波段)的雷達,它的優點非常明顯:1、具有極高的解析度:雷射雷達工作於光學波段,頻率比微波高2~3個數量級以上,因此,與微波雷達相比,雷射雷達具有極高的距離解析度、角解析度和速度解析度;2、抗幹擾能力強:雷射波長短,可發射發散角非常小(μrad量級)的雷射束,多路徑效應小(不會形成定向發射,與微波或者毫米波產生多路徑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