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寧波研究院光電分院劉東教授、劉崇教授團隊成功研製出了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與自主研製的海洋彈性雷射雷達系統一起參加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所組織的航次實驗,搭載於「潤江一號」科考船,在中國東海和南海進行了海試實驗。
本次實驗的主要目的是測試自主研製的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的可靠性,並獲取中國近海水域上層水體的光學特性。在海試期間,使用海洋雷射雷達和原位儀器,針對海洋雷射剖面探測驗證及水色遙感反演需求,開展了海洋雷射、水體剖面固有光學特性及表觀量的測量研究。實驗獲得了約半個月的走航數據和大量的固定站點數據,通過與同步探測的海洋彈性雷射雷達系統以及原位儀器進行初步對比,展示了所研製的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系統的可靠性和先進性。
海洋雷射雷達是一種主動遙感設備,在白天和夜晚均可探測海面以下數十米範圍內的海水光學參數,探測區域可覆蓋包括極地在內的全球海域,這些優勢使得海洋雷射雷達正逐漸成為構建海洋立體觀測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浙江大學寧波研究院光電分院周雨迪博士、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徐沛拓、陳揚參與了海試實驗,同船共同進行海洋探測的科研單位還有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廈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和趣方科技等單位。
劉東教授、劉崇教授所帶領的光電檢測與遙感研究團隊包括「光電檢測」和「雷射雷達」兩大研究方向。其中的雷射雷達研究方向,以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HSRL)為研究特色,以視場展寬麥可遜幹涉儀(FWMI)鑑頻器為技術核心,圍繞大氣及海洋等環境探測中的顆粒物遙感開展研究,進而解決生態環境及氣候氣象等相關領域的科學問題。
信息來源: 浙大光電;浙大發布
海洋知圈編排
未來兩天近海預報
預計明天,
渤海、黃海有0.6到1.2米的輕浪;
東海北部由2到3米的中浪到大浪區減小到1.3到2米的中浪;
東海南部、釣魚島附近海域由2.5到3.5米的大浪區減小到1.5到2.3米的中浪區;
臺灣海峽、南海北部、臺灣以東洋面、巴士海峽有2.5到3.5米的大浪區;
南海中部有2到3米的中浪到大浪區;
南海南部有1.5到2.2米的中浪區;
北部灣有2到3.3米的中浪到大浪區。
預計後天,
臺灣海峽、臺灣以東洋面、巴士海峽的大浪區維持,浪高2到3米;
南海北部、中部、北部灣的大浪區維持維持並擴展至南海南部,浪高3到4米;
渤海將生成新的大浪區,浪高2到3米。
10月10日~14日西北太平洋海浪數值預報
明日濱海出行提示
01 沿岸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平潭海域有中浪,大連海域有輕浪,以上海域均風力偏大,不適宜濱海休閒觀光;
廈門、深圳、海口、三亞海域有中浪,較適宜開展濱海休閒觀光;
我國其他主要沿岸海域都是輕浪,海況非常適宜開展濱海休閒觀光活動。
我國主要沿岸海域包含:
Ⅰ大連;Ⅱ天津;Ⅲ青島;Ⅳ連雲港;Ⅴ上海;Ⅵ舟山;Ⅶ平潭;Ⅷ廈門;Ⅸ深圳;Ⅹ北海;Ⅺ海口;Ⅻ三亞。
02 主要航線海況
預計明天,
三亞至西沙北礁航線有大浪伴海面小陣雨,乘船舒適度為五級,不適宜乘船旅行;
大連至煙臺、上海至普陀山、廈門至金門、深圳至珠海、海口至海安航線有中浪,乘船舒適度為二級;
海口至北海航線有輕浪,非常適宜乘船旅行。
我國主要旅行航線包含:
①大連-煙臺;②上海-普陀山;③海口-北海;④廈門-金門;⑤深圳-珠海;⑥海口-海安;⑦三亞-西沙北礁航線。
乘船舒適度分為五級:
一級:海面狀況極佳,非常適宜乘船旅行;
二級:海面狀況優良,適宜乘船旅行;
三級:海面狀況良好,較適宜乘船旅行;
四級:海面狀況較差,基本適宜乘船旅行;
五級:湧浪偏大,不適宜乘船旅行。
03 美麗海島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永興島附近海域有3.3米的大浪,平潭島、湄洲島、東山島、南澳島、分界洲島、蜈支洲島、黃巖島、永暑礁附近海域有2.1~2.4米的中浪,以上海島均不適宜乘船旅行;
覺華島、菩提島、釣魚島、萬山群島、川山群島附近海域有1.8~2米的中浪,長山群島、長島、劉公島、東極島、大陳島、洞頭島、南麂島、嵛山島、海陵島、南三島、東海島附近海域有1.3~1.7米的中浪,這些海島較適宜乘船出行和遊玩;
我國其他各美麗海島附近海域都是輕浪,海況不錯,非常適宜乘船出行和海島遊玩。
美麗海島是指以下的35個海島:
覺華島、長山群島、菩提島、長島、劉公島、靈山島、秦山島、連島、崇明島、嵊泗列島、岱山島、東極島、普陀山、大陳島、玉環島、洞頭島、南麂島、嵛山島、三都島、平潭島、湄洲島、東山島、釣魚島、南澳島、萬山群島、川山群島、海陵島、南三島、東海島、潿洲島、分界洲島、蜈支洲島、永興島、黃巖島、永暑礁。
(上圖中的照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