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大團隊成功研製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
原創 請收藏 浙江大學近日,由浙大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寧波研究院劉東教授、劉崇教授團隊成功研製的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央視新聞報導部分截圖團隊研製的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在此次海試實驗中
-
浙大團隊成功研製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
近日,由浙大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寧波研究院劉東教授、劉崇教授團隊成功研製的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與自主研製的海洋彈性雷射雷達系統一起參加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組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海洋光學遙感探測機理與模型研究」航次,搭載於「潤江一號」科考船,
-
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初次海試!
2020年9月,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寧波研究院光電分院劉東教授、劉崇教授團隊成功研製出了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與自主研製的海洋彈性雷射雷達系統一起參加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所組織的航次實驗,搭載於「潤江一號」科考船,在中國東海和南海進行了海試實驗
-
中國首臺微波光子雷達誕生 解析度高國際一個數量級
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網站6月12日披露,該所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臺微波光子雷達樣機,並通過外場非合作目標成像測試,獲得國內第一幅微波光子雷達成像圖樣,在圖像解析度上比國際水平高出一個數量級。
-
中國首臺微波光子雷達誕生,解析度比國際高一個數量級
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網站6月12日披露,該所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臺微波光子雷達樣機,並通過外場非合作目標成像測試,獲得國內第一幅微波光子雷達成像圖樣,在圖像解析度上比國際水平高出一個數量級。 中國第一臺微波光子雷達誕生 雷達具有全天時全天候對目標探測、成像的能力,在軍事民用上具有廣泛應用。傳統雷達以電子為載體實現信號的產生和處理,解析度和處理速度因電子器件的帶寬限制而存在提升瓶頸,難以滿足未來應用對高性能雷達的需求。
-
國內首臺移動式海洋地震儀完成海試
近日,自然資源部海底科學重點實驗室丁巍偉團隊自主研發的「海豚」移動式海洋地震儀在南海圓滿完成海試,海試作業由朱心科副研究員擔任首席科學家。地球表面2/3為海洋,由於一直缺乏海洋地震的觀測,導致大片的海洋區域缺乏或者沒有地震射線覆蓋,極大地影響了對海洋之下深部結構的認識。海底地震儀是目前海域深部結構探測的主要手段,但由於布放和回收成本高昂,而且觀測也無法實現長周期性和實時性,無法實現大範圍的實時觀測。基於該現狀,受到ARGO國際合作計劃的啟發而研發,國際上開始研髮漂浮式海洋地震儀。
-
紅外與雷射工程 第2期:小型高光譜圖譜儀與雷射雷達及其海洋應用
小型高光譜圖譜儀與雷射雷達及其海洋應用何賽靈浙江大學文章摘要海洋是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一環,但人類對海洋資源的勘探和開採容易對其造成嚴重破壞,如油氣開採過程造成的大面積溢油、汙染和赤潮爆發等。高光譜成像技術可以同時獲取圖像信息與高分辨光譜信息,在海洋原位探測上具有重大應用。文中綜述了在小型高光譜圖譜儀與雷射雷達及其在海洋應用上的部分近期工作。小型高光譜圖譜儀結合螢光技術,實現了溢油種類的分類和油膜厚度的估計。多模式高光譜海洋原位探測系統可以工作於普通反射或透射成像、望遠成像、顯微成像三種模式,實現了海洋不同藻類及魚類傳染病載體孢囊的高光譜探測。
-
中國首顆民用高光譜業務衛星成功發射
這是國內首顆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的民用高光譜業務衛星。它將運行於太陽同步軌道,設計壽命為五年。高光譜業務衛星的主要特點是採用了高解析度成像光譜儀。目前,這類衛星大多為軍方發射,民用類較少,主要用於大氣、海洋和陸地探測等。
-
首臺「海豚」移動式海洋地震儀完成海試
近日,自然資源部海底科學重點實驗室丁巍偉團隊自主研發的「海豚」移動式海洋地震儀完成海試。測試結果表明,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內首臺移動式海洋地震儀達到預期的設計指標,後續將正式參與海洋地震長期化觀測。據悉,目前人類對地球深部結構的認識主要基於地震層析成像技術,通過獲取地球深部的速度場來構建深部結構特徵。海底地震儀是目前海域深部結構探測的主要手段,但由於布放和回收成本高昂,觀測無法實現長周期性和實時性。
-
世界首臺超高解析度光電子能譜儀研製成功
記者從中科院了解到,首臺能量解析度優於1毫電子伏特的超高解析度光電子能譜儀在中日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研製成功,科學家們還首次直接觀察到化合物的超導電子態。這一重大科學成果發表在2005年的《物理評論快報》第94卷上。
-
中科院院士:我國首臺量子雷射雷達比美國設備探測能力提升三個數量級
前幾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領導的團隊首次實現了高緯度量子隱形傳態,這是國內在量子科技領域的又一個重要突破。在這個領域中,國內除了研究量子計算機、量子通信之外還展開了量子雷射雷達研究,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稱中國首臺量子雷射雷達的探測性能比美國同類設備提升了三個數量級。
-
浙大摘箬山海洋科技示範島取得階段性成果
2013年8月,浙大海洋學院陳鷹教授、徐文教授和機械工程學院楊燦軍教授帶領研究團隊,進行了海底觀測網絡一期布放。現在,在岸基站就能實時接收到從海底傳回的觀測數據。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楊燦軍和陳鷹、李德駿等教授,分別承擔了「深海組網接駁技術」等多項國家「863」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究,申請並獲批了海洋工程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海洋觀測-成像浙江省重點實驗室。
-
廈門大學「海絲一號」衛星發射成功
海絲一號檔案 體重:約180公斤 波段:C波段 最高解析度:1米 最大成像幅寬:100公裡 可穿透雲層,不受時間和惡劣條件限制,獲取全天時、全天候的二維高分辨地球表面雷達圖像 還有這些厲害之處 「海絲一號」是
-
浙大海流能發電裝備創新記
「這臺機組是工業級的樣機,這次海試完善之後,將成為我國第一個成型的海流發電裝備產品。」正在現場的浙江大學海洋研究院副院長、機械學院教授李偉介紹說。2006年,浙大研製的國內第一臺水平軸「水下風車」問世,該裝備採用了機械傳動原理,在舟山岱山海域發電成功。2009年,課題組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成功研製出30kW「半直驅」海流發電裝置原型機組,在舟山海域海試發電成功。
-
雷射雷達探測及三維成像技術進展,讀這一篇就知曉
1960年美國休斯飛機公司的科學家梅曼研製出了第一臺雷射器,1961年發展出了第一臺軍用雷射測距儀,進而雷射雷達由最初的雷射測距逐步發展成為現在的雷射測速、雷射跟蹤和雷射成像技術。雷射雷達三維成像系統按照成像體制可以分為掃描式成像系統和面陣成像系統兩種。在對雷射成像體制探討之前,有必要對雷射測距的基本原理進行了解。
-
中國電子研製出我國首臺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機
本文轉自【「CEC中國電子」微信公眾號】;近日,中國電子旗下中國長城鄭州軌道交通信息技術研究院和河南通用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歷時一年,聯合攻關,研製成功我國首臺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機,填補國內空白。晶圓切割是半導體封測工藝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工序,據悉,與傳統的切割方式相比,雷射切割屬於非接觸式加工,可以避免對晶體矽表面造成損傷,並且具有加工精度高、加工效率高等特點,可以大幅提升晶片生產製造的質量、效率、效益。
-
中國電子研製出我國首臺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
每經編輯:畢陸名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信CEC中國電子消息,近日,中國電子旗下中國長城鄭州軌道交通信息技術研究院和河南通用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歷時一年,聯合攻關,研製成功我國首臺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機,填補國內空白。
-
華工科技參與研製出國內首臺鋼軌雷射強化車
烈日炎炎下,一輛14米的「特製車」沿著長長的鋼軌徐徐向前行駛,隨著車尾的機械臂轉動伸縮間,雷射正對準鋼軌一絲不苟地進行精確作業。這是國內首臺鋼軌雷射強化車,由華工科技旗下華工雷射聯合鐵四院、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承擔國家「十三五」規劃重點研發項目的成果之一,用於地鐵、國鐵軌道的強化及再製造,以提高軌道的使用壽命。這臺鋼軌雷射強化車為集裝式結構,由高功率雷射器、驅動小車、平板車和若干隔間等部分構成。
-
雷射雷達怎麼影響我們的生活?
雷射雷達相比傳統雷達,以精確的時間解析度、精準的空間解析度、超遠的探測距離等特點成為了先進的主動遙感工具,它的高精度測量功能使其可以達到精確測距
-
中國第一臺微波光子雷達誕生 圖像解析度比國際高一個數量級
科技日報6月12日報導,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網站12日披露,該所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臺微波光子雷達樣機,並通過外場非合作目標成像測試,獲得國內第一幅微波光子雷達成像圖樣,在圖像解析度上比國際水平高出一個數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