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
鼠年春節即將來臨,家家戶戶都在忙著置辦年貨,廚房裡一幅幅忙碌的景象。
饅頭是春節期間最重要最普遍的主食,也有蒸蒸日上的寓意。俗語說「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今天我們從化學原理上分析饅頭製作。
發麵,顧名思義就是讓面發酵,發酵好的面由於裡面有機酸的存在能聞到酸味,所以在蒸饅頭前要往發好的面裡放入一些小蘇打(有些地方也叫鹼面子,成分為碳酸氫鈉NaCO3),小蘇打水解呈鹼性,可以中和發麵裡的酸,同時產生大量的氣體(二氧化碳CO2),使饅頭在蒸的過程變得疏鬆體積膨脹,吃起來酥軟可口。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高了,生活節奏快樂,可能許多人都不自己蒸饅頭而選擇市場採購。但大家會發覺買來的饅頭看起來即白又大卻沒有自家蒸的好吃了。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麵粉,市面上有些麵粉裡不發商販往裡面加入了增白劑(又叫吊白塊)。

第二是用了發酵粉,我們傳統的做法是先發麵,而商家製作時圖省事直接加入發酵粉省去了發麵的過程。

所以,不管是為了食品安全還是口感,還是自己親手製作的要好,再說過年了,親手制辦年貨也是一種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