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血前沿】基因編輯技術應用造血幹細胞治療鐮狀細胞病和β-地...

2021-01-17 騰訊網

臍帶血是胎兒娩出、臍帶結紮並離斷後殘留在胎盤和臍帶中的血液,裡面含有豐富的幹細胞,可用來治療的疾病種類超過80種,並且在再生醫學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本研究旨在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對造血幹細胞進行編輯,從而起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基因編輯技術是一種新興的比較精確的能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基因工程技術,可對特定的目前基因進行編輯,獲得預設定的目標基因。近些年尤其以CRISPR-Cas9技術最為火熱,CRISPR-Cas9是細菌和古細菌在長期演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適應性免疫防禦,可用來對抗入侵的病毒及外源DNA。而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則是對靶向基因進行特定DNA修飾的技術,這項技術也是用於基因編輯中前沿的方法。以CRISPR-Cas9基礎的基因編輯技術在一系列基因治療的應用領域都展現出極大的應用前景,例如血液病、腫瘤和其他遺傳疾病。該技術成果已應用於人類細胞、斑馬魚、小鼠以及細菌的基因組精確修飾。本研究主要通過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對造血幹細胞的BCL11A進行編輯,進而治療輸血依賴性β地中海貧血(TDT)和鐮狀細胞病(SCD)。

輸血依賴性β地中海貧血(TDT)和鐮狀細胞病(SCD)是比較嚴重的單基因疾病,嚴重可能危及生命。BCL11A是一種轉錄因子,可抑制類紅細胞中的γ-球蛋白表達和胎血紅蛋白。作者從健康供體獲得的CD34 +造血幹細胞和祖細胞通過電穿孔法,利用CRISPR-Cas9針對BCL11A紅系特異性增強子靶標進行編輯。該位點的等位基因約有80%被修飾,結果顯示沒有脫靶編輯的跡象。進行骨髓消融後,兩名患者(一名患有TDT,另一名患有SCD)接受了針對同一BCL11A增強子的CRISPR-Cas9編輯的自體CD34 +細胞。一年多以後,驗證兩名患者的骨髓和血液中的等位基因編輯水平較高,全細胞分布的胎血紅蛋白增加,輸血獨立性以及(對於SCD患者)消除了血管閉塞性發作。

結果討論

兩名患者在12個月內胎兒血紅蛋白水平都達到預期,並且大量和持續的升高,全細胞率超過99%。這些發現表明,經CRISPR-Cas9編輯的造血幹細胞進行了持久保存的移入,與胎兒血紅蛋白水平高的紅細胞的預期生存優勢相符。兩名患者的臨床過程均支持我們的結論。

綜上,造血幹細胞在治療輸血依賴性β地中海貧血和鐮狀細胞病中有比較好的效果。臍帶血中含有豐富的造血幹細胞,並且臍帶血還有許多其他類幹細胞。例如間充質幹細胞、內皮祖細胞、非限制性體幹細胞等,這些都是人類寶貴的醫療資源,也期待科研人員有更深入的研究去開發臍帶血的潛能。

參考文獻:

Bauer DE, Orkin SH. Hemoglobin switching’s surprise: the versatile transcription factor BCL11A is a master repressor of fetal hemoglobin. Curr Opin Genet Dev 2015; 33: 62-70.

Piel FB, Steinberg MH, Rees DC. Sickle cell disease. N Engl J Med 2017; 376: 1561-73.

Haydar Frangoul, CRISPR-Cas9 Gene Editing for Sickle Cell Disease and β-Thalassemia, N Engl J Med . 2020 Dec 5. doi: 10.1056

有臍血,生命「救」有希望!

相關焦點

  • 優化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有望治療鐮狀細胞病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波士頓兒童醫院和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將CRISPR-Cas9基因編輯應用於患者自己的造血幹細胞中,開發出一種治療一種最為常見的遺傳性血液疾病---鐮狀細胞病(sickle cell disease)---的策略。
  • 基因編輯療法進展:鐮狀細胞病與地中海貧血症
    文 | 科學未來人 基因編輯法治病的案例可能會越來越多。最近美國兩家基因編輯公司Vertex Pharmaceuticals、Crispr Therapeutics剛給一位密西西比州的患者做了基因編輯治鐮狀細胞病療法。今年2月份,德國一位患者也接受了基因編輯治β地中海貧血症療法。
  • 新英格蘭: CRISPR–Cas9基因編輯有望治療鐮狀細胞性貧血和β-地...
    來自Nature 12月8日的消息,經過70多年後的今天,先進的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提供分子治療。研究人員報告使用另一種基因編輯方法成功治療了鐮狀細胞性貧血和β-地中海貧血。另一種方法通過編碼RNA,來改變胎兒血紅蛋白基因的表達。
  • 華人科學家報導CRISPR-Cas9治療鐮狀細胞病進展
    萊斯大學研究表明,使用CRISPR-Cas9和一個校正的短DNA模板修復患者造血幹細胞(HSCs)中的鐮狀細胞突變是有效和安全的。萊斯大學布朗工程學院的生物工程師Gang Bao與德克薩斯州兒童醫院、貝勒醫學院和史丹福大學合作進行了這項研究。Bao和Vivien Sheehan是貝勒醫學院的助理教授,也是德克薩斯州兒童血液學中心鐮刀細胞項目的成員。
  • 基因編輯幹細胞基因編輯技術-源井生物
    為了生成健康的患者源細胞,一種基於短回文重複序列(CRISPR)/Cas9的細菌系統(簇狀分布)的基因編輯技術可用於修復突變,從而產生不需要患者免疫抑制的新型植物。CRISPR /Cas9β-globin基因靶向人類造血幹細胞β-血紅蛋白病,如鐮狀細胞病和β-地中海貧血,是由β-球蛋白(HBB)基因突變引起的,並影響全球數百萬人。
  • 鐮狀細胞病(SCD)新藥!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CTX001:1次輸注...
    SCD(圖片來源:nursingcrib.com)2020年09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基因編輯公司CRISPR Therapeutics與合作夥伴Vertex近日聯合宣布,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已授予CTX001優先藥物資格(PRIME),該藥是一種自體、體外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
  • NEJM:BCL11A轉錄後基因沉默治療鐮狀細胞病療效顯著
    鐮狀細胞病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疾病,全世界每年約有40萬新生兒患有鐮狀細胞病。鐮狀血紅蛋白(HbS)是正常成人血紅蛋白(HbA)的一種變體,它是由紅蛋白基因(HBB)含有單一的E6V錯義突變而產生的。在脫氧過程中,HbS聚合,導致紅細胞畸形,引發多種臨床症狀包括疼痛性腦血管破裂危象、慢性溶血性貧血、進行性和不可逆器官損害和早期死亡。目前鐮狀細胞病的標準治療方法是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超過90%的患者可以得到治癒,但存在包括嚴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風險以及可匹配的移植物缺乏等諸多局限性。
  • 看看臍血造血幹細胞最新應用進展
    日前在穗舉行的第一屆廣東省臍帶血大會上,廣州、上海的名院醫學團隊同時發布了自體、異體臍血造血幹細胞的最新應用進展,醫學專家們因為臍血已不局限於治療血液系統、免疫系統疾病,擴展到神經系統等其他疾病而歡欣鼓舞。
  • 一文了解臍帶血的發展歷程|細胞|臍帶血|臍血庫|造血幹細胞|臍帶血...
    臍帶血是胎兒娩出斷臍後從臍靜脈中採集的血液,其中富含造血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等多種幹細胞及免疫細胞。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管理規範(2017年版)》,臍帶血造血幹細胞治療技術現已應用於以下疾病的治療:▼隨著再生醫學、免疫治療技術的發展,臍帶血中其他幹細胞和免疫細胞的作用也日漸被重視。
  • 造血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5期)
    9.Science子刊:對特定的造血幹細胞亞群進行CRISPR-Cas9基因編輯可有效逆轉多種血液疾病的症狀doi:10.1126/scitranslmed.aaw3768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對長壽的造血幹細胞進行編輯,從而逆轉在包括鐮狀細胞病和β地中海貧血在內的幾種血液疾病中觀察到的臨床症狀
  • 一文了解基因編輯治療的起源、進展和臨床試驗
    實際上,基因編輯技術在上個世紀就已經獲得早期發展,人們首次發現DNA中特定的雙鏈斷裂可誘導修復,奠定了基因組編輯領域的基本原理。基因編輯技術有哪些應用空間?近期一篇《一類通過DNA編輯發揮作用的新型藥物》的綜述對此進行了介紹和說明。本文發於NEJM醫學前沿;經億歐大健康編輯,供行業人士參考。
  • 細胞產品的升級版,基因改造幹細胞
    與CAR免疫細胞相比,CAR-造血幹細胞的優勢在於可以延長抗原特異性免疫反應效果,擴大其在治療HIV和實體瘤中的應用。近十年來,多能幹細胞向免疫細胞定向分化技術已經取得長足進步。通過CAR技術改造多能幹細胞,以期產生通用型細胞,即UCAR-T和UCAR-NK。
  • 中國首次完成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
    該工作初步證明了基因編輯的成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可行性和在人體內的安全性,將會促進和推動基因編輯技術在臨床應用領域的發展。  研究組致力突破臨床應用瓶頸  2007年,一名同時患有白血病和愛滋病的「柏林病人」在接受具有CCR5-Δ32突變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後,血清中的HIV病毒得到有效清除,實現了愛滋病的「功能性治癒」。
  • 中國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完成同時治療愛滋病與白血病
    不過,醫生給了這名患者一線希望:他們將實施一次骨髓移植以治療白血病,以及附加的一項嘗試治療愛滋病的實驗性治療。近日,相關的一篇研究論文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這項研究使用了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從供體的骨髓造血幹細胞中敲除了一種名為「CCR5」的基因,然後將基因編輯後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
  • CRISPR基因編輯療法獲FDA再生醫學先進療法認定
    )資格,CTX001 是一種研究性,自體基因編輯的造血幹細胞療法,將用於治療嚴重的嚴重鐮刀型細胞貧血病(SCD)和輸血依賴性β地中海貧血(TDT)。而β地中海貧血(TDT)是由於β珠蛋白基因(HBB)缺陷所致的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世界範圍內約 1.5% 的人口攜帶該病基因,中國南方地區(廣東、廣西、福建、湖南、雲南、貴州、四川等)屬於高發地區,平均患病率約為 2%。β地中海貧血主要治療方法為規範性終身輸血和祛鐵治療,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臨床根治此病的唯一途徑。
  • 基因編輯技術治癒三名遺傳病患者:包括β地中海貧血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近日報導,在歐洲血液學協會召開的一次視頻會議上,美國研究人員宣布,他們用CRISPR技術對患者的骨髓幹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後,兩名β地中海貧血患者和一名鐮狀細胞疾病患者不再需要輸血。這是藉助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遺傳疾病的首份試驗結果。
  • 袁鵬飛:將基因編輯技術落地轉化
    博雅輯因首席技術官袁鵬飛表示,將基因編輯技術用落地轉化,有望在治療遺傳疾病、癌症等多種疾病中得到有效應用。  博雅輯因主要精力集中於基因編輯技術轉化和應用。他表示,「希望能夠把基因編輯技術這一目前比較前沿的技術,轉化落地成為創新療法,來為患者提供潛在的解決方案和更多的選擇。」當下,應用基因編輯技術來進行轉化的項目和產品還處於早期階段,主要集中於一些簡單的修復缺陷等應用。
  • 前沿熱點丨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及其倫理問題
    與現有的基因編輯技術相比, CRISPR使基因編輯更容易、更精確、更快、更便宜和更全面,甚至被認為是改變幾乎所有生物基因組的突破性手段。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的大流行,研究者們已經開始著手應用CRISPR以對抗大流行帶來的挑戰。
  • 鐮狀細胞病(SCD)重大裡程碑!首個治療疾病根源的藥物Oxbryta(voxel...
    2019年11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 --Global Blood Therapeutics(GBT)公司近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加速批准Oxbryta(voxelotor),用於12歲及以上鐮狀細胞病(SCD)兒童和成人患者的治療。
  • 世界首例:北大教授以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
    基因編輯技術能做什麼?答案有很多。北大教授鄧宏魁把基因編輯變成了可以治療愛滋病的工具。從實驗到臨床、從原理到實踐,數年的努力後,世界首例通過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案例初步報導。在首次完成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過程中,鄧老師和同事們經歷了怎樣的求索?這項技術的原理和前景又如何?閒言少敘,快來文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