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科學家報導CRISPR-Cas9治療鐮狀細胞病進展

2021-01-17 騰訊網

萊斯大學研究表明,使用CRISPR-Cas9和一個校正的短DNA模板修復患者造血幹細胞(HSCs)中的鐮狀細胞突變是有效和安全的。

萊斯大學布朗工程學院的生物工程師Gang Bao與德克薩斯州兒童醫院、貝勒醫學院和史丹福大學合作進行了這項研究。Bao和Vivien Sheehan是貝勒醫學院的助理教授,也是德克薩斯州兒童血液學中心鐮刀細胞項目的成員。

文章發表在開放獲取的學術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

痛苦的、往往致命的鐮狀細胞病影響了大約10萬美國人和全世界數百萬人。血紅蛋白亞單位β(又名β-珠蛋白)的一次突變迫使正常的盤狀紅細胞變硬並形成特有的鐮刀形。這些細胞會破壞血管壁,使小血管凝結,阻止氧氣向組織輸送。

如今,一些患有這種疾病的人用來自匹配捐贈者的幹細胞進行治療,研究人員說,然而事實上,只有不到15%的患者可以選擇這個策略。一個更好的策略是修改病人自己的造血幹細胞和祖細胞(HSPCs),理論上適用於每個病人而且不會有排斥風險。

理想情況下,從患者骨髓中分離出幹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和測試,同時化療減少患者體內的幹細胞為編輯後注入的細胞騰出空間。Bao說,然後這些被矯正的細胞將被移植回病人體內,在那裡它們可以增殖並產生健康的血細胞。

在這項新研究中,Bao和他的團隊首次在嚙齒類動物身上測試了患者的HSPCs,並證明,基因編輯細胞中的一部分可以存活4個月,並具有功能。

實驗用幹細胞來自5名患者的外周血和2名患者的骨髓,均由Sheehan提供。Sheehan實驗室對編輯後的細胞所產生的血紅蛋白類型進行了表徵,結果表明,基因編輯可以提供足夠的保護性和正常的血紅蛋白,即使在嚴重缺氧的情況下也能阻止鐮刀病的發生。

早期使用的野生型Cas9蛋白——以化膿性鏈球菌的DNA為靶點並切割特定部分的「剪刀」——導致幹細胞出現了高水平的意外DNA編輯。這些非目標編輯包括大量染色體缺失和可能導致疾病的反作用。

在第二輪測試中,萊斯大學實驗室採用了由集成DNA技術開發的最新「高保真」版本Cas9。Bao說,它能顯著減少脫靶編輯。

並非所有從鐮刀突變患者身上分離出來的幹細胞都能通過基因編輯來加以修整。根據Bao實驗室的實驗,它最多能修復40%的缺陷,另外50%的細胞,雖然DNA被切斷了,但沒有被正確的DNA模板修復。儘管如此,這似乎也能促進了幹細胞表達胎兒血紅蛋白(HbF)。

眾所周知,胎兒血紅蛋白可以減弱鐮狀細胞病的影響。Bao懷疑,如果編輯過的細胞中胎兒血紅蛋白持續表達,將有90%的患者幹細胞或是被正確矯正,或是通過表達胎兒血紅蛋白的方式阻止鐮刀突變。

Bao說:「我們希望,如果我們從患者骨髓中取出一部分HSPCs,消除體內剩餘突變幹細胞,然後編輯好HSPCs並將其送回,基因矯正和HbF表達細胞的結合將足以治癒這種疾病。」

他說,大約10%的幹細胞繼續產生鐮狀細胞應該不是一個大問題。「好消息是,正常的紅細胞壽命是鐮刀細胞的9倍。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紅細胞都將替換成正常細胞,也就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情景。」

研究人員還不知道切割β-珠蛋白以提高胎兒血紅蛋白水平是否會帶來長期益處,或者是否有可能誘發降低血紅蛋白產生的β-地中海貧血。「風險是有的,我們需要更好地理解它,」Bao說。

目前仍不清楚需要編輯多少幹細胞才能長期緩解患者病情。「我們不知道矯正多少百分比的HSCs才能有效地治療鐮狀細胞病,」Bao說。「有些人說只需要百分之幾,有些人說需要5-10%。我估計5%左右就足夠了,但確切的百分比只能通過臨床試驗確定。」

「人類試驗可能還要『飛』一段時間,」他說。「從技術上講,我們已經準備好進行臨床試驗了。但是,哪怕僅獲得試驗批准就需要大量的資源。我們需要編寫數據並做額外的實驗來解決安全問題。」

參考文獻:

Highly efficient editing of the β-globin gene in patient-derived 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to treat sickle cell disease

相關焦點

  • 優化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有望治療鐮狀細胞病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波士頓兒童醫院和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將CRISPR-Cas9基因編輯應用於患者自己的造血幹細胞中,開發出一種治療一種最為常見的遺傳性血液疾病---鐮狀細胞病(sickle cell disease)---的策略。
  • NEJM:BCL11A轉錄後基因沉默治療鐮狀細胞病療效顯著
    鐮狀細胞病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疾病,全世界每年約有40萬新生兒患有鐮狀細胞病。鐮狀血紅蛋白(HbS)是正常成人血紅蛋白(HbA)的一種變體,它是由紅蛋白基因(HBB)含有單一的E6V錯義突變而產生的。目前鐮狀細胞病的標準治療方法是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超過90%的患者可以得到治癒,但存在包括嚴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風險以及可匹配的移植物缺乏等諸多局限性。基礎研究表明,高水平的由α-和γ-珠蛋白組成的紅細胞-胎兒血紅蛋白(HbF)可通過減輕鐮狀血紅蛋白聚合和紅細胞鐮狀化來改善這些症狀。
  • 鐮狀細胞病(SCD)新藥!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CTX001:1次輸注...
    SCD(圖片來源:nursingcrib.com)2020年09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基因編輯公司CRISPR Therapeutics與合作夥伴Vertex近日聯合宣布,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已授予CTX001優先藥物資格(PRIME),該藥是一種自體、體外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用於治療重度鐮狀細胞病
  • 基因編輯療法進展:鐮狀細胞病與地中海貧血症
    最近美國兩家基因編輯公司Vertex Pharmaceuticals、Crispr Therapeutics剛給一位密西西比州的患者做了基因編輯治鐮狀細胞病療法。今年2月份,德國一位患者也接受了基因編輯治β地中海貧血症療法。 兩家公司Vertex/CRISPR稱,到底安全不安全還得跟蹤隨訪15年。
  • 新英格蘭: CRISPR–Cas9基因編輯有望治療鐮狀細胞性貧血和β-地...
    全世界每年有60,000人被診斷出患有嚴重的β地中海貧血,而有300,000人被診斷出患有鐮狀細胞病。來自Nature 12月8日的消息,經過70多年後的今天,先進的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提供分子治療。研究人員報告使用另一種基因編輯方法成功治療了鐮狀細胞性貧血和β-地中海貧血。
  • 美國FDA授予Ironwood公司sGC刺激劑olinciguat治療鐮狀細胞病(SCD...
    2018年6月10日訊 /生物谷BIOON/ --Ironwood製藥公司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授予olinciguat(IW-1701)治療鐮狀細胞病(SCD)的孤兒藥資格。
  • 【臍血前沿】基因編輯技術應用造血幹細胞治療鐮狀細胞病和β-地...
    臍帶血是胎兒娩出、臍帶結紮並離斷後殘留在胎盤和臍帶中的血液,裡面含有豐富的幹細胞,可用來治療的疾病種類超過80種,並且在再生醫學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本研究旨在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對造血幹細胞進行編輯,從而起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 鐮狀細胞病(SCD)重大裡程碑!首個治療疾病根源的藥物Oxbryta(voxel...
    2019年11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 --Global Blood Therapeutics(GBT)公司近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加速批准Oxbryta(voxelotor),用於12歲及以上鐮狀細胞病(SCD)兒童和成人患者的治療。
  • 意想不到的突變,CRISPR-Cas9的應用仍然是任重道遠
    CRISPR和DNA片段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報導,當地時間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報導,來自哥倫比亞大學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和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三個獨立研究團隊發現,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可能導致基因組的意外突變。
  • CRISPR-Cas9應用依舊任重道遠
    CRISPR和DNA片段當地時間6月29日,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報導,來自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三個獨立研究團隊在測試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改變人類胚胎遺傳缺陷的可能性時發現,
  • 【綜述】治療性CRISPR/cas9技術研究進展
    最近的幾項研究,成功地應用 Crispr/cas9 糾正動物模型,體細胞和體外誘導的多能幹細胞中引起疾病的突變基因,這也對基因組編輯技術應用於臨床燃起了希望。我們對近期應用 Crispr/cas9 技術用於基因治療研究做一綜述。
  • 鐮狀細胞病(SCD)創新藥!諾華P-選擇素抑制劑Adakveo獲歐盟CHMP推薦...
    2020年07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 --諾華(Novartis)近日宣布,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人用醫藥產品委員會(CHMP)已發布一份積極審查意見,推薦有條件批准Adakveo(crizanlizumab),用於年齡在16歲及以上的鐮狀細胞病(SCD)成人和兒科患者,預防復發性血管阻塞性危象(VOC)或疼痛危象
  • CRISPR/Cas9又一潛在適應症,CRISPR Therapeutics公布CTX001用於...
    CRISPR Therapeutics已經在廣泛的疾病領域建立了一系列治療計劃,包括血紅蛋白病,腫瘤學,再生醫學和罕見疾病。 為了加快和擴大工作力度,CRISPR Therapeutics已與拜耳、Vertex Pharmaceuticals和ViaCyte等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
  • 【重磅消息】MIT和哈佛共建CRISPR-Cas9全球專利技術共享平臺丨醫...
    (註:Editas Medicine花費了1100萬美金幫助Broad Institute應對所面臨的法律挑戰)  一些評論家擔心這種壟斷可能會限制重要研究的發展,並且導致新興的治療方式價格過高。  但唯一的例外是人體治療,其中Broad通過其包容性創新模式限制了排他性,該模式為一個被許可方提供了為期兩年的獨家使用許可,隨後公開徵求其他團體的申請,CRISPR應用程式的兩年專屬期已經結束。
  • ...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CTX001:1次輸注,快速持久提高血紅蛋白...
    SCD(圖片來源:nursingcrib.com)2020年09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基因編輯公司CRISPR Therapeutics與合作夥伴Vertex近日聯合宣布,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已授予CTX001優先藥物資格(PRIME),該藥是一種自體、體外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用於治療重度鐮狀細胞病
  • 2019國自然熱門寵兒——CRISPR/Cas9技術
    早在2013年,基因編輯 CRISPR/Cas9 技術就被《科學》列為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是發展最為迅猛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技術的優勢已經顯而易見,它不僅同時靶向多個靶點,切割效率高,而且設計簡單,簡明的鹼基互補設計原則,識別不受基因組甲基化影響,適應面廣。
  • 科學家有望使用Crispr技術治療肝病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首次利用基因組編輯技術治癒成年老鼠活體所患的遺傳性肝臟疾病。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此項技術的應用前景,該技術用於治療人類肝病的時代將指日可待了。這項名為Crispr的技術可對龐大的脫氧核糖核酸(DNA)資料庫作出科學家所稱的高精度微調。
  • 貧血也有新花樣 鐮狀細胞貧血症狀有哪些?
    2018.06.29 12:23:00來源:壹品健康作者:sharon 6月29日報導  文/sharon鐮狀細胞貧血(鐮狀細胞病)是一種由遺傳性異常血紅蛋白(紅細胞中攜帶氧氣的蛋白質
  • 華人科學家張鋒:贏了專利,輸了諾獎
    張鋒,1982年出生於石家莊,美籍華人科學家。 哈佛本科、斯坦福博士;打破錢學森曾創下的記錄、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歷史上最年輕的華人終身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他和杜德納、卡彭蒂耶曾經是隊友,後來也成了對手。簡單回顧下CRISPR的發展:· 1993年,CRISPR第一次被發現[3]。
  • 華人科學家張鋒:贏了專利,輸了諾獎
    張鋒,1982年出生於石家莊,美籍華人科學家。 哈佛本科、斯坦福博士;打破錢學森曾創下的記錄、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歷史上最年輕的華人終身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他和杜德納、卡彭蒂耶曾經是隊友,後來也成了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