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詞歌賦堪稱最豐富的語言寶庫,許多著名的成語典故、名言警語、美文精華都源於其中。所以,閱讀古詩文不但可以陶冶情操,獲得審美體驗,增加內涵氣質,而且可以豐富語言積累,提高語言表達功力。因此,如果你的閱讀量足夠豐富,不管一個詞語怎麼發展演變,你都會清楚它的前世今生,由它今天的長相判知它原來的面目。這樣的話,就不會對「明日黃花」提出質疑,也不會將「萬人空巷」認為是空無一人,將「空穴來風」理解成毫無根據的消息……當然,你也會知道「痛哭流涕」流出的是眼淚而不是鼻涕,「美人遲暮」原本並不是指美女年長色衰……
然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如果」之上的,現實情況如何呢?中國詩詞大會上的一個常識性的題目:成語「出水芙蓉」最早用來形容什麼?百人團竟有49人不知道。49人是一個什麼概念?看似不多,但幾乎達到了總人數的一半,而且能夠進入百人團的,又豈非是泛泛之輩?所以,這一結果,令人震撼,發人深省。
「出水芙蓉」一詞最廣為人知的出處是李白的《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一詩,從藝術上來說,這首詩堪稱李白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但是,這首詩寫得太長了,全詩共166句,830字,比白居易的《長恨歌》還多出46句。所以,很多人望而止步,沒有勇氣去閱讀。當然更鮮有人去寫賞析文章了。因此,詩中的膾炙人口的名句也就少有人知了。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是李白於公元760年滯留江夏時所作的一首自傳體長詩。詩人因建功心切,受到永王的蠱惑,加入永王的隊伍,結果受到牽連,被流放至夜郎,途中遇到大赦天下,才得以返回。詩人在返回途中,遇到了老朋友韋良宰,心中感慨萬千。自己由舊日的供奉翰林淪為了一個流犯,而對方已由一介知縣成為名鎮一方的大員(江夏郡太守)了。其根本原因二人在騷動變亂中做出了不同的選擇。面對老友,李白除了敘及他們的交往始末,著意向他訴說了本身的不幸與委屈,並極力洗白自己,表明自身在政治態度上的清白。
這首詩流傳最廣的是李白讚美韋良宰詩文的兩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意思是說,那剛出清水的芙蓉花,質樸明媚,毫無雕琢裝飾,因為讚美的是韋良宰的作品,因此比喻文學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樣自然清新。雕飾:指文章雕琢。在這首詩中這兩句讚美韋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其實也表明了李白自己對詩歌的見解,主張純美自然。而這又是李白推崇追求的文章風格,因為李白自己的作品也正是如此,所以後人經常引用這兩句評價李白的作品。

其實,「出水芙蓉」一詞更早在南朝鐘嶸的《詩品》中就出現了,東晉著名詩人謝靈運開創了山水詩的新局面,描繪出了山水的質樸的自然美,給人以清新可愛的感受。文學批評家鍾嶸評價他的詩像出水芙蓉一樣淳樸清新(謝詩如芙蓉出水,顏如錯彩鏤金)。那麼今天,我們再說到「出水芙蓉」一詞時,往往會浮想聯翩,一個美好的畫面就會浮現在腦海中。因為我們不但能夠想到芙蓉出水的美麗情景,還用這個詞來形容女子的容貌清秀美麗。

評價別人的詩詞文章,並不是鍾嶸李白的專利,比如我們更為熟知的「落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就是杜甫對李白的評價,杜甫也自詡「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韓愈高度讚揚李白杜甫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這些都是出自古代詩文的名句,這些都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一樣,永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但是,你不讀書,不去廣泛涉獵古詩詞,你就只能是門外漢,不知道它們的前世今生、來龍去脈,那麼,你也只能成為49人中的一個。
所以,去閱讀吧,廣泛閱讀,多讀古詩詞,吸收優秀的傳統文化,你就會脫穎而出,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