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新研究揭示與多種疾病有關的蛋白質分子結構

2020-12-05 生物谷

2019年10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研究人員首次在分子水平上觀察到與許多健康問題相關的蛋白質是如何工作的。

 

這一發現未來可能有助於開發針對炎症,冠狀動脈疾病,癌症,多發性硬化症等相關疾病的治療方法。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Cell》雜誌上。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在該研究中,俄勒岡健康科學大學研究助理Alanna McCarthy和OHSU研究人員Steven Mansoor博士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獲得P2X7蛋白質受體的3D結構,並進一步觀察其內部工作原理。

 

據悉,這一名叫P2X7的蛋白質是一種細胞膜蛋白受體,可以使帶電荷的鈉和鈣顆粒進入胞內並傳導信號。P2X7受體是配體門控離子通道P2X家族的一種亞型,與炎症,動脈斑塊堆積,癌症轉移,神經系統疾病等有關。P2X7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P2X7一旦被激活,其通道就會無限期地保持開放狀態,從而不斷地使帶電粒子進入細胞並觸發炎症的信號傳導途徑,最終導致細胞死亡。這樣的信號傳導行為可能導致與受體相關的一系列疾病的發生。

 

與先前的諸多研究不同,該團隊的冷凍電鏡成像方法使他們能夠完全解析蛋白質受體的結構。之後,作者發現這一受體能夠被棕櫚醯基修飾,而當他們人為改變這一被修飾的胺基酸時,該受體不再無限期保持打開狀態,從而關閉了其觸發信號的能力。此外,作者還意外地發現鳥嘌呤核苷酸能夠與P2X7結合。

 

Mansoor和他的團隊將進一步探索棕櫚醯基和鳥苷核苷酸在P2X7細胞內信號傳導中的作用,它們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以及如何將其靶向治療與受體相關的健康狀況。(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Cell:李蘭娟/李賽等解析新冠病毒完整分子結構
    儘管在SARS-CoV-2蛋白的結構闡明方面取得了最新進展,但完整病毒的詳細結構仍有待揭示。確定融合前後構象中S蛋白的天然結構,其平均解析度為8.7-11。通過質譜分析來自天然刺突的N-連接聚糖的組成,其揭示了天然聚糖與重組糖蛋白聚糖的總體加工狀態高度相似。總體而言,這些特徵非常詳細地揭示了SARS-CoV-2病毒的結構,並闡明了該病毒如何在直徑約80 nm的管腔中堆積其約30 kb長的單段RNA。
  • Cell:科學家揭示分子伴侶催化蛋白質正確摺疊的分子機制
    ,比如細胞代謝、信號傳輸都具有關鍵的作用;然而在蛋白質完成其多種任務之前,其像鏈狀一樣的分子會採取一種三維成像的構象模式,這個過程叫做蛋白質摺疊,是一種重要的生物學過程。實際上蛋白質在進行不恰當的摺疊過程中,其就不會在履行正常的職責了,或者說是其會聚集在一起形成無用的聚集體,隨後則將引發一系列疾病,比如阿爾茲海默氏症等,因此為了避免蛋白質發生這樣的不恰當摺疊,就需要有蛋白質分子伴侶的幫助,其可以幫助蛋白質以使得蛋白質順利完成摺疊成為有用的蛋白質。
  • Cell Rep:細胞骨架缺失或引發諸如癌症等多種疾病
    2015年6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動物細胞一般包含有三種類型的細胞骨架分子,即肌動蛋白絲、中間絲和微管細胞骨架具有流動性的結構,其在細胞中往往可以經歷快速重組,從而進行多種細胞過程,比如細胞形態發生、運動、胞內運輸以及細胞分裂等;然而細胞骨架結構的缺失會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比如癌症、神經性障礙等。
  • Nature:科學家揭示造血幹細胞中蛋白質合成的分子機理
    2014年3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揭示了成體幹細胞中蛋白質合成的生物學過程,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Nature上,研究者闡述了造血幹細胞產生精確數量的蛋白質對其功能是至關重要的
  • 研究揭示多種精神疾病的基因組關係、新基因座和多效性機制
    研究揭示多種精神疾病的基因組關係、新基因座和多效性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14 21:41:33 精神病基因組學聯盟多疾病團隊揭示了八種不同精神疾病的基因組關係、新型基因座和多效性機制。
  • 蛋白質晶體生長:有助研究疾病過程
    原標題:蛋白質晶體生長:有助研究疾病過程 國際空間站是蛋白質晶體生長的理想平臺,一些分子在太空會長出更大、更純的晶體結構,質量優勢讓研究人員更容易發現要找的標靶位置,有助於開發新藥。
  • Cell:重磅!中俄美科學家揭示人類2型大麻素受體的晶體結構
    2019年3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國、俄羅斯和美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人類2型大麻素受體的晶體結構,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開發治療炎症、神經變性等疾病的新型藥物,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2型大麻素受體的晶體結構與此前發現的1型大麻素受體結構進行了比較,他們認為這兩類受體是人類內源性大麻素的陰陽兩面
  • Cell重磅:西湖大學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報導了2020年初因新冠肺炎去世的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相當於他們將醫生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人體感染新冠後細胞組織的改變放大了數萬倍,達到蛋白質分子層面,「看」清楚是哪些分子的改變導致人體器官的病變和衰竭。 這是在全球範圍內第一次從蛋白質分子水平上,對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後多個關鍵器官做出的響應進行了詳細和系統的分析,為臨床工作者和研究人員制定治療方案、開發新的藥物及治療方法提供了線索和依據。
  • Cell:研究揭示金屬鈹如何導致致命的肺部疾病
    2014年7月5日訊 /生物谷BIOON/--近日,National Jewish Health研究人員已經發現金屬鈹如何引發肺部的致命免疫反應。相關研究已經發表在Cell雜誌上,John Kappler博士和他同事的研究表明金屬鈹引發肺部疾病的情況下,一種免疫系統蛋白質HLA-DP2的分子口袋可以捕獲鈹離子並觸發肺部炎症反應。
  • 治療多種疾病的新藥研究進展
    最近來自韓國的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IGFBP5的表達在卵巢癌組織中出現明顯下調。他們認為IGFBP5可能具有腫瘤抑制因子功能,並對該分子的功能重要性進行了研究。為了確定IGFBP-5的功能區域,他們構建了該分子的截短體突變,研究不同區域對腫瘤生長的影響。
  • 研究揭示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複雜網絡
    研究揭示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複雜網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9:07:09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K. Christopher Garcia和Woj M.
  • Cell西湖大學郭天南等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相當於他們將醫生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人體感染新冠後細胞組織的改變放大了數萬倍,達到蛋白質分子層面,「看」清楚是哪些分子的改變導致人體器官的病變和衰竭。 這是在全球範圍內第一次從蛋白質分子水平上,對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後多個關鍵器官做出的響應進行了詳細和系統的分析,為臨床工作者和研究人員制定治療方案、開發新的藥物及治療方法提供了線索和依據。
  • Mol Cell:揭示細胞收集並丟棄損傷蛋白質的分子機制
    2020年11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UCH37酶類調節細胞廢物處理系統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科學家們尋找新方法和工具來理解該酶類的特性及作用方式。
  • 大數據分析如何助力人類癌症、HIV等多種疾病的研究?
    近年來,科學家們逐漸開始使用大數據分析來對多種疾病進行研究,當然,研究人員也取得了多項研究進展,本文中,小編就對近年來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2】Cell Systems:大數據分析或能鑑別出指示機體健康和疾病發生的特殊脂質分子doi:10.1016/j.cels.2018.05.016   doi:10.1016/j.cels.2018.05.009日前,兩篇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System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進行大數據分析鑑別出了特殊的脂質或能作為機體健康和疾病的標記
  • 2020年1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1.Cell:新研究發現102個與自閉症相關的基因doi:10.1016/j.cell.2019.12.036在一項迄今為止針對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最大規模遺傳學研究中,來自全球50多個中心的研究人員報導102個基因與這種疾病有關,包括幾十個之前未被發現的基因。某些基因還與智力障礙和發育遲緩有關。
  • 2019年終盤點:Cell雜誌重磅級突破性研究成果
    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DNA複製過程是如何被調節的,以及這對未來的遺傳學研究意味著什麼,研究人員發現DNA分子中存在著控制DNA複製的特定位點。一氧化氮以一種嚴格受到調控的方式(S-亞硝基化的過程)結合到人體蛋白上,這個過程受到破壞廣泛地與阿爾茨海默病等多種疾病有關,相關研究結果表明,一氧化氮是腸道細菌與哺乳動物宿主進行溝通的一種通用機制。
  • 《細胞》:李蘭娟/李賽等解析新冠病毒完整分子結構
    儘管在SARS-CoV-2蛋白的結構闡明方面取得了最新進展,但完整病毒的詳細結構仍有待揭示。2020年9月14日,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清華大學生科院李賽研究員共同通訊刊Cell 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使用冷凍電子斷層掃描(cryo-ET)和子斷層掃描圖平均化(STA),解析了真實SARS-CoV-2病毒的分子組裝。
  • Mol Cell:蛋白質合成過程中分子伴侶的新功能
    2012年8月2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海德堡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蛋白質合成過程中分子伴侶的新功能,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國際著名雜誌Molecular Cell上。細胞中的蛋白質是由核糖體來產生的,核糖體是大的分子機器,負責將遺傳信息翻譯成為長鏈的胺基酸分子。
  • 研究揭示病毒糖蛋白與細胞受體複合體結構
    -1 exploits host cell adhesion」的文章,揭示了單純皰疹病囊膜表面糖蛋白D(gD)與其細胞受體nectin-1的複合體結構,從而解析了這兩者之間的分子水平上的相互作用模式,相關成果公布在12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 水生所非編碼RNA分子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葛峰研究組致力於採用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揭示非編碼RNA的分子調控網絡及其作用機制,近日該研究組又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  針對Dre-miR-21這種影響斑馬魚胚胎早期心血管發育的miRNA,研究組利用基於Tandem isobaric mass tag(TMT)的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構建了dre-miR-21在斑馬魚早期胚胎中的蛋白調控網絡,發現了兩個可能與斑馬魚心血管系統發育相關的新的dre-miR-21靶標,揭示了dre-miR-21在斑馬魚胚胎發育過程中的新的調控機制(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