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個人隱私告別「裸奔」?

2020-12-05 瀟湘晨報

□首席評論員 張京徽

上個月,一名男子「戴著頭盔看房」的短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字幕顯示,為保護個人信息,只能戴著頭盔去看房。短短幾天時間多地出手了:天津、南京、杭州紛紛出臺政策,禁止非法採集人臉信息、禁止強制進行人臉識別。(12月3日紅星新聞)

個人信息洩露防不勝防,早已成為社會痼疾,「戴頭盔看房」的視頻觸到了購房者和廣大網友的痛點。在此必須要為天津、南京和杭州這三個城市點讚,他們的迅速反應,有力地保護了當地消費者的權益,尤其是天津。12月1日,《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表決通過,並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採集自然人信息的,應當經本人同意並約定用途,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值得注意的是,10月被提請審議的《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規定:物業服務人不得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設施設備。資料顯示,除杭州市修訂草案外,安徽省、蘭州市、北京市等地的《物業管理條例》,也就業主個人信息保護進行了明文規定。但這些條例中沒有明確提到指紋、人臉數據等生物信息,也沒有涉及強制收集問題。如果修訂草案通過,《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將成為國內首部對小區人臉識別作出規範的正式立法。

也就是說,很多地方其實已經有了相關的條例,但並未涉及指紋和人臉識別等領域。其中原因很好理解:手機上的指紋解鎖就是這幾年的事情,人臉識別大範圍應用的時間更短,這項技術是在這兩年才成熟起來。很顯然,在一日千裡的科技進步面前,相關法規有些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

站在科技的層面,呼籲加快相關法規的制定和修訂,已成為有關部門必須要去重視的聲音。

而站在保護隱私的層面,天津出臺的這個社會信用條例,其意義就更重大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收到各種五花八門的推銷簡訊和電話,這在某種程度上也為網絡詐騙提供了土壤,且越來越精準。而導致這種信息「共享」情況發生的原因,往往只是因為我們某天在某個公司的調查表上留下了個人資料。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在銀行存的定期到期的前一天,精準地收到了各種理財產品的推銷電話,讓他頗有種個人資產在大庭廣眾之下「裸奔」的感覺。

這是個共享經濟盛行的時代,充電寶可以共享、自行車可以共享……但個人信息除非自願,絕對不能共享。戴著頭盔去看房,或許能保護我們的臉,但更多的個人信息和隱私,卻沒法戴上現實的頭盔,正在網絡上處於「裸奔」的狀態。希望天津出臺的這個條例,能夠讓天津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力度領跑全國,也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地方,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出臺專門的法規和條例,這樣才會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來源:春城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臉書讓用戶網上裸奔,基因檢測卻比這可怕萬分
    國際上的代表性事件是「臉書」(facebook)5000萬用戶個人數據的洩露,其CEO扎克伯格在9家主要英文媒體致歉,但事情至今餘波未盡,facebook市值兩周蒸發950億美元。在今天的信息社會中,App應用強勢收集用戶個人信息和隱私,實際上造成了人們在線上的裸奔。
  • 隱形之戰:個人隱私在大數據時代的窺視與死亡
    「原諒寶」將色情網站上的公開視頻和圖片與查詢者上傳的照片相匹配,判斷照片上的人是否從事過色情行業,且不說一個行業是否合理、一個人是否有權與過去告別,單說所依據的資料庫,有多少其實是來自泛濫的偷拍產業?而「一鍵脫衣」將穿戴衣服的照片轉成裸照,且只針對女性。原照片顯露皮膚越多、裸照越逼真。
  • 花總告酒店洩露個人隱私有多難?律師稱或啟動跨國訴訟,可行嗎?
    自從上個月曝光國內高端酒店「杯子的秘密」後,花總的個人信息「一路裸奔」。12月10日,又有一家海南的酒店傳出將花總標記為「暗訪人員」,並把他的護照信息張貼出來。 此前貴陽漢唐希爾頓花園酒店、洲際酒店集團也曾因員工在網上曝光花總個人護照,而引起輿論譁然。
  •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個人隱私?作者:卡爾赫林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數據如何保護? 因為知道的不多,只能寫幾點個人建議:1、不要隨便透露個人真實信息,在使用各類網絡帳號之時,除了不可避免的「實名認證」之外,就不要在個人資料中隨便填寫自己的真實姓名和真實信息——儘量不要在個人空間博客和社交網站上曬照片和暴露個人真實信息和私密信息。(除了真實姓名、年齡、出生日期、身份證號碼屬於私密信息之外,就連個人愛好也屬於私密信息。)
  • 實驗測試手機行蹤定位 關閉GPS仍難阻隱私「裸奔」
    但手機用戶使用不慎很可能導致自己的行蹤隱私被人獲取,甚至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傷害。  利用手機進行定位的方法有哪些,原理是什麼?關於手機位置信息的使用,哪些是我們應該知道的?本期《好奇心》就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
  • 到處都是人臉識別,我們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個人隱私信息的擔憂關於機場的人臉識別,有網友提出疑問:如果是公安部門,我們沒有異議,但是,機場本質上是服務者,它有什麼權力採集和使用公民的生物信息?這種信息和採集有沒有經過授權?是否合法?其實,關於人臉識別等數據信息和個人隱私矛盾並不鮮見。
  • 個人隱私被反覆「兜售」黑產膨脹下平臺該做點什麼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報 記者 馮慶豔 趙喆 國外超過440萬iPhone用戶近日聯名起訴美國谷歌公司,要求賠償最高至32億英鎊,訴訟原因劍指谷歌涉嫌非法採集用戶的個人隱私,這是繼Facebook數據洩漏事件之後,又一個關於個人隱私與網絡安全的重大事件。
  • 多位明星中招,誰洩露了我的個人隱私?
    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43.6%的網民過去半年上網過程中遇到過網絡安全問題,其中遭遇個人信息洩露問題佔比最高。近日,多位明星因被不認識的人盜取航空裡程登上微博熱搜榜。誰動了我的隱私信息?盜取明星航空裡程的事件,不僅僅是刑事犯罪的問題,同時也關乎民事侵權。一方面,這位粉絲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性權益,致使他人造成損失;另一方面,明星的會員帳戶及密碼洩露涉及到侵犯個人隱私,這其中包含兩個方面,一種可能是平臺方的信息保管不當,一種是侵權人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信息,這些都屬於民事方面的問題。
  • 對洩露個人隱私零容忍
    對洩露個人隱私零容忍 2021年01月16日 07:11:13來源:浙江在線見習記者 李嬌儼   浙江在線杭州1月15日訊 (見習記者 李嬌儼)記者從我省第六十一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
  • 基因檢測亂象叢生隱私「裸奔」 行業混沌誰來監管
    子孫後代信息都可能被公開,基因隱私告急!  基因檢測正逐漸廣為人知,一些嗅覺靈敏的公司也不失時機地推出利用基因檢測預測疾病的商業化服務。在我們面前,一邊是精準醫學打開的未來醫療世界大門,一邊是海量數據帶來的隱私安全「黑洞」。關注基因信息安全,正是為了基因檢測和精準醫學更好地發展。
  • 如何防止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智能時代 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極...
    如何防止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手機是我們個人信息的載體,承載了很多我們比較隱私的數據,一旦這些數據被不法分子盜取,後果將不堪設想,很多小夥伴以為,將手機中存儲的信息,照片等數據刪除之後,手機內的信息就不會被洩露。但是這樣真的能徹底刪除手機裡的信息內容嗎?我們一起往下看就一目了然了!
  • 成都確診女孩信息洩露背後:公眾知情權和個人隱私保護如何調和?
    從2020年1月28日湖南益陽衛生健康局副局長舒某轉發調查報告截圖洩露11人隱私信息被立案調查,到12月8日成都女孩趙某個人信息洩露轉發者遭行政處罰,個人信息被曝光的事件時有發生。有個別聲音認為,在疫情的形勢下,公眾轉發新冠患者隱私信息是出於安全考慮,也有不少聲音認為轉發信息不應該涉及個人私生活。為何今年以來,個人信息洩露事件時有發生?
  • 中國9成工控系統在裸奔,工業網際網路安全如何破局?
    很多的系統和設備沒有防護軟體,也不能安裝殺毒系統,一旦上了網就是「裸奔」狀態。360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遇到的很多現場設備比較老舊,有的還在使用十幾年前的作業系統,沒有任何安全防護軟體,這樣就可能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而系統維護人員還沒有認識到。很多系統帶毒運行,有的主機甚至有三千多個病毒。
  • 網絡讓個人隱私無所遁形。「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
    網絡洩露了多少隱私  隨著搜索、雲計算等技術的興起,個人信息不可避免地被記錄在網上,每年網際網路都會創造幾乎沒有邊際的數字內容,其中不乏海量個人隱私,這些隱私藏在世界各地的伺服器中,並可通過搜尋引擎定向查找。網絡洩露個人隱私的事件,在現今網民的生活中可謂形式多樣、層出不窮。
  • 行業觀察|歐科雲鏈OKLink:誰洩露了我的個人隱私?
    誰動了我的隱私信息?盜取明星航空裡程的事件,不僅僅是刑事犯罪的問題,同時也關乎民事侵權。一方面,這位粉絲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性權益,致使他人造成損失;另一方面,明星的會員帳戶及密碼洩露涉及到侵犯個人隱私,這其中包含兩個方面,一種可能是平臺方的信息保管不當,一種是侵權人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信息,這些都屬於民事方面的問題。此前,辦理航空公司會員卡的手續較為繁瑣,辦卡人必須帶著自己的身份證前往機場的航空公司櫃檯當場辦理。
  • 今年315隱私成為關注重點?手機這幾個設置保護個人隱私
    當然,被電話騷擾影響生活還算小事,嚴重的甚至會威脅到人身、財產安全,所以保護個人隱私變得尤為必要。    在手機上要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呢?    除了平時使用時可能洩漏個人隱私以外,洩漏你隱私的還可能是你賣出的舊手機。    賣二手手機的時候,在出掉之前有的人可能會選擇「恢復出廠設置」,自覺隱私已經隨著出廠設置的恢復刪掉,放心的將手機賣出。其實不然——恢復出廠設置之後原機主的手機數據還可以恢復。
  • 是誰逼李索倫街頭裸奔
    11月22日的《長沙晚報》報導了一個名字叫李索倫的內蒙古男青年為出書街頭脫光衣服來回裸奔的消息。這則消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速度爬滿了各大網站的社會新聞首頁。面對李索倫的瘋狂舉動,網友們也發出了不同的聲音。有支持的,亦有反對的。
  • 一旦所有個人隱私都洩漏公開將發生什麼?
    當所有的私人數據——每條簡訊、電子郵件、語音備忘錄都洩露出去的時候,我們之中有誰能避免此類麻煩,或許有個別人不受影響,但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因洩露個人隱私而陷入困境。當人們陷入在一個完全透明的世界裡,將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弗雷德·法恩伯格,美國密西根大學統計學教授、營銷學教授兼系主任,他研究調查了人們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做出選擇。
  • 歐科雲鏈OKLink:多位明星中招 誰洩露了我的個人隱私
    誰動了我的隱私信息?盜取明星航空裡程的事件,不僅僅是刑事犯罪的問題,同時也關乎民事侵權。一方面,這位粉絲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性權益,致使他人造成損失;另一方面,明星的會員帳戶及密碼洩露涉及到侵犯個人隱私,這其中包含兩個方面,一種可能是平臺方的信息保管不當,一種是侵權人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信息,這些都屬於民事方面的問題。此前,辦理航空公司會員卡的手續較為繁瑣,辦卡人必須帶著自己的身份證前往機場的航空公司櫃檯當場辦理。
  • 歐科雲鏈OKLink:多位明星中招 誰動了我的個人隱私?
    誰動了我的隱私信息?盜取明星航空裡程的事件,不僅僅是刑事犯罪的問題,同時也關乎民事侵權。一方面,這位粉絲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性權益,致使他人造成損失;另一方面,明星的會員帳戶及密碼洩露涉及到侵犯個人隱私,這其中包含兩個方面,一種可能是平臺方的信息保管不當,一種是侵權人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信息,這些都屬於民事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