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產權與資產為本的福利體制

2020-12-06 澎湃新聞

原創 蘭梅、魏萬青 定量群學

Home ownership and asset-based welfare是2010年發表於《住房與建築環境期刊》(Journal of Housing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第25卷第1期「產權與資產為本福利系統」專題的介紹性論文。資產為本福利體系,強調個人通過投資金融產品和房產增值,對自己的福利需求承擔更大的責任,而不是依賴政府社會轉移來對抗貧困的風險。該專題關注的是,在社會經濟和人口變化背景下,擁有房產作為降低福利和養老金需求的手段的潛力和局限性。

一、住房和福利的關係

住房在福利制度中的作用特別重要,在公共福利體系並不完善的國家更是如此。住房直接影響到家庭的生活水平。由此,作者認為住房是一種複雜的福利物品,在家庭層面影響著對其他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影響個體其他需求的滿足對國家、市場和家庭的依賴。隨著個人住房財產消費水平以及隨後住房財富的增加,家庭利用這些財富購買福利品或彌補退休需求的能力也在增加。住房在國家福利系統的地位,不僅僅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這種複雜性還體現在,住房產權能降低老年人對養老金的過度依賴,擁有住房產權的退休者,可以靠較少的養老金度日。而相關研究也發現,住房自有率和福利支出規模之間存在顯著的反向統關係。這意味著,為福利系統提供了的不同模式。

近年來,住房產權與福利系統的關係受到越來越嚴格的檢驗,人們認識到住房和福利制度之間的聯繫因國家而異。Dewilde和Raeymaeckers指出,雖然高住房自有率似乎具有減少養老金領取者貧困的潛力,但社會轉移和住房政策相互作用使情況變得複雜。具體來說,他們發現在住房自有率高的國家,那些不買房或無法買房的人面臨著雙重劣勢。

二、資產與政策的關係

近年來,由於對國家福利制度前景的擔憂,許多政府推行了促進、鼓勵個人資產建設的政策方案。住房市場一直是這些政策的核心,購房通常被認為是政府支持儲蓄的最合適的投資工具。Malpass指出,私人住房市場越是佔主導地位,將住房視為新福利國家的潛在基石的觀點也越被接受。住房市場的變動為個人資產建設提供了名義上的機會,個人可以通過房產交易、房屋出租來積累財富。這有助於住房政策轉型,通過補貼轉移,支持中介和業主擁有住房。隨著政府圍繞儲蓄和資產重新定位,住房作為一種市場商品也變得越來越重要,自住住房也成為資產為本的福利的中心理念。

儘管基於資產的福利在政府看來很有吸引力,但它的發展道路上仍有許多障礙。作者列出了以下幾點困難:

首先,儘管政府假定個人是理性行動者,面對未來福利不足的預期時會選擇儲蓄,但這方面的證據是模稜兩可的。對一些人來說,特定年齡考慮特定類型的計劃,而對另一些人來說,他們會根據自己所掌握的資源的數量和安全性作出相應的計劃。

其次,關於家庭是否將積累住房財富作為長期戰略的一部分,隨著房價的上漲,與購買相關的定期儲蓄和成本已遠遠超出許多家庭的承受能力,特別是那些收入較低或只有一人掙錢的家庭。最重要的是,所有國家的很大一部分人口在經濟上都被完全排除在獲得住房資產之外。

第三,雖然很多人能夠獲得長期增值的住房投資,但事實證明,這既難以將這些固定資產轉化為用於福利消費的流動資源,也難以讓人們接受住房財富應該被消費,特別是在福利服務方面。雖然無抵押住房擁有者享有的實物收入彌補了較低的收入,但從住房中提取資產價值更為困難。傳統機制要求降低價格或搬進租賃的住所,這削弱了自有住房的優勢。Haffner發現,荷蘭的房主非常不願出售房產,而更願意動用儲蓄或其他資產。然而,在其他情況下,反向抵押貸款和股權釋放產品已經開發出來,這些產品旨在不要求房主搬家的前提下提高住房資產的變現率。Quillgars和Jones指出,在英國,20%的抵押貸款是由股票釋放導致了信貸緊縮。Toussant和Elsinga區分了傳統和現有的 「住房資產為本的福利」。前者(傳統模式),住房產權被視為一種積累住房權益的手段,後者(新模式),房屋淨值被用作一種金融資源。政府面臨的問題是,傳統模式,將住房作為福利資源的使用存在巨大的阻力。新模式過度刺激了消費,在日後生活需要時,住房資產所剩無幾。

第四,與房地產市場本身有關。基於住房資產的福利是建立在房價增長快於通貨膨脹的假設之上的,而且是永久上漲的。雖然許多國家的房地產市場在長期內呈現增長趨勢,但市場明顯不穩定。近年來的住房市場的波動也揭示出基於財產的福利制度的一些固有的不可持續性。由於房價上漲,大多數活躍的房地產市場上明顯出現了「內部市場」和「外部市場」兩種不同類別。Watson和Ronald認為這構成了兩部分人口之間的利益劃分,一部分人通過房地產市場獲得了基於資產的福利,另一部分人則想方設法獲得其他福利。前者對房價的持續上漲和政府堅持基於資產的福利戰略感興趣,而後者則向政府施壓,要求政府改善住房的準入和購房的負擔能力。儘管他們承受不起房價下跌的後果,但他們也認識到,除非經濟適用房變得更普遍,否則有抱負的下一代資產擁有者將被排除在房地產市場的積累動力之外。作者通過分析這些問題,使各國能更加釐清資產和政策的關係,不斷完善各國促進個人資產建設的政策方案。

三、專題論文簡介

相關資產為本福利政策的文獻主要集中於英美背景。而國際化視角能讓我們對資產為本福利的了解更為清晰,比較評估更能揭示住房政策、市場與福利之間的複雜、微妙關係,以及路徑依賴和地方偶爾性的影響。本專題共5篇論文(見文末參考文獻) 。

第一篇論文的作者Yosuke Hirayama指出,東亞工業化國家的住房在政策比較特殊待遇。各國政府一直大力幹預住房部門,但長期以來又一直將住房作為一種家庭投資品促進住房消費。上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房價持續上漲,提升了家庭的經濟能力,進而為政府的經濟增長優先而公共福利滯後發展的政策體系提供了支持。日本的福利制度的特點是國家福利規模小且明顯依賴私人擁有的住宅財產。在老年化社會背景下,日本能夠維持福利體系和社會穩定,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家庭房產(住房自有率較高)。然而,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經濟波動,導致年輕一代擁有房產變得越來越難,這破壞了維持「自有住房社會」的傳統機制。儘管住宅產權一直是日本福利制度的基石,但它也加劇了社會不平等。The role of home ownership in Japan's aged society一文,重點評估在日益嚴重的代際不平等背景下,以房產為本福利體系的可持續性。論文得出的結論是,日本以房產為本福利體系受到了日益增長的代際不平等和社會老齡化的挑戰。年輕人獲得住房越來越難,代際不平等日益嚴重,老年人群體也因房產與經濟地位差異而導致更為嚴重的分化、階層化。

第二篇論文是來自Judy Yates 和 Bruce Bradbury對澳大利亞的研究。該文從房產對老年貧困預防作用以及資產積累趨勢兩個方面,分析了資產為本的福利體系保護退休後家庭免受貧困的潛力。在該文中,作者指出,雖然資產為本的福利體制可能會緩解國家的財政壓力,但也導致終生儲蓄能力有限的家庭缺少社會保護,那些錯過了擁有住房機會的老年家庭將面臨多重劣勢,處境將更為艱難:他們既沒有住房資產,需要在退休後支付更高的居住成本,同時也缺少非住房資產,可支配收入更低,貧困率更高。作者預測,這一群體的規模將在未來幾十年擴大。澳大利亞以資產為基礎的福利體系搖搖欲墜。

The Changing Role of Housing Assets in Post-socialist Countries一文關注東歐轉型國家,為了突出住房所有權在維持、儲存和釋放財富方面的能力和局限性,該文利用EQLS(the European Quality of Life Survey 2003)的數據對家庭及其住房的選定特徵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發現,雖然轉型國家住房自有率非常高,但業主中不宜居住房(住房質量低)、經濟困難和貧困的發生率也比較高,這表明住房資產價值並不高。

Property-based Welfare and European Homeowners: How Would Housing Perform as a Pension,該文提供了歐盟成員國之間關於現有住房和養老金條件的廣泛比較。研究顯示,住房收入對中歐和北歐的老歐盟成員國的影響最小,而對東歐、地中海國家和包括英國和愛爾蘭在內的大西洋沿岸「自由」國家的影響最大。東部轉型經濟體與自由的西歐和南歐經濟體之間似乎存在另一個區別。儘管東歐國家的養老金制度對老年人收入的貢獻很小,但與年輕人的收入相比,養老金制度的貢獻相對較大,而且老年貧困的風險幾乎與中北部歐洲國家一樣低。在自由主義國家和地中海國家,儘管國家養老金做出了重大貢獻,但年輕人的收入明顯更高,老年貧困的風險更大。一個重要的結論是,在提供福利方面更多地依賴住房產權,對最脆弱的家庭來說,可能會產生不利後果。各種研究表明,住房產權和住房財富強化而不是降低現有的不平等。

最後一篇論文更深入地研究了在國際比較中常被忽視的西北歐國家,作者評估比利時福利制度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以資產為基礎的福利的趨勢。Pascal De Decker和Caroline Dewilde認為,基於資產的福利方式實際上早就存在了。比利時老年人往往收入不高,但住房資產豐富。然而,擁有住房不僅僅是一種文化偏好,也是抵消退休後的貧困風險的必要手段,而退休後的貧困風險在老年租房者中居高不下。儘管如此,比利時的基於資產的福利似乎顯示出一種更「傳統」的基於住房資產的福利體系的特點,這種體系強烈依賴於降低老年人的住房成本,而不是釋放住房權益。此外,比利時人對福利的態度相對保守,期望國家為失業和老年提供足夠的保障。

四、結語

John Doling和Richard Ronald在文章最後也指出,這些論文對住房產權和資產為本的福利的分析,提供了全新的和啟發性的見解。近年來,關於住房和福利政策方向的辯論,往往是以英美國家佔優勢的案例和觀點得出的假設為指導。隨著當前的信貸危機和新社會經濟時代的出現,重新評估福利不平等和重新確定社會保障政策的方向更加緊迫。專題文章所包含的例子、分析和論點有望為政策辯論提供信息,並為住房和社會保障制度的重組提供借鑑。

參考文獻

Doling, John, and Richard Ronald. "Home Ownership and Asset-based Welfare." Journal of Housing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vol. 25, no. 2, 2010, pp. 165-73.

Hirayama, Yosuke. "The Role of Home Ownership in Japan's Aged Society." Journal of Housing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vol. 25, no. 2, 2010, pp. 175-91.

Yates, Judith, and Bruce Bradbury. "Home Ownership as a (crumbling) Fourth Pillar of Social Insurance in Australia." Journal of Housing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vol. 25, no. 2, 2010, pp. 193-211.

Mandič, Srna. "The Changing Role of Housing Assets in Post-socialist Countries." Journal of Housing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vol. 25, no. 2, 2010, pp. 213-26.

Doling, John, and Richard Ronald. "Property-based Welfare and European Homeowners: How Would Housing Perform as a Pension?" Journal of Housing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vol. 25, no. 2, 2010, pp. 227-41.

De Decker, Pascal, and Caroline Dewilde. "Home-ownership and Asset-based Welfare: The Case of Belgium." Journal of Housing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vol. 25, no. 2, 2010, pp. 243-62.

原標題:《住房產權與資產為本的福利體制》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住房和新福利國家:不穩定的支柱還是基石?
    時隔多年,不知道該項目運轉得怎麼樣,但以住房資產為本的福利制度的重要前提是「低買高售」——房價持續上漲,「以房養老」則需要金融發達足以讓住房財富能方便地「取現」、「兌現」、「變活錢」。房價持續上漲的後果是日益嚴重的代際不平等——大城市的年輕人購買住房需要「六個錢包湊首付」。住房財富的「取現」「兌現」「變活錢」也則面臨著各種政策限制以及高額的交易稅費。
  • 公有住房出售剩餘部分產權 一律按建築面積計價
    合肥市有數萬套直管公房,該局已經正式發布《關於已售公有住房剩餘部分產權出售有關事項的通知》,對已售公有住房剩餘部分產權出售有關事項進行明確,當個人取得房屋完全產權後,即可自由出售。  公有住房出售剩餘部分產權一律按建築面積計價  可出售範圍為經原市、縣(市)住房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批同意的已經購買部分產權的公有住房(含直管公有住房)。  公有住房出售剩餘部分產權,一律按建築面積計價,出售價格每平方米2120元,年遞增率5%。
  • 近五年國內住房分層研究簡要回顧
    吳開澤(2019)基於住房市場化進程和住房屬性變遷考察住房分層機制,他指出住房市場化經歷了產權化、產業化和金融化三個階段,住房從消費品逐漸變為投資品和金融品,並成為城市家庭財產主體和社會分化的重要機制。張傳勇等(2020)基於住房屬性嬗變,從居住屬性、歸屬屬性、權利屬性和投資屬性四個角度研究住房產權、住房條件和住房資產對階層認同的影響。
  • 經濟發展特徵、住房不平等與生活機會
    既然職業(勞動力市場)才是社會不平等研究的基礎議題,那麼社會分層研究為什麼還要關注住房呢(Kurz & Blossfeld, 2004)?(二)「住房福利體制」學術爭鳴:住房的獨立性與重要性「住房福利體制」理論源於政策研究領域關於住房與福利國家關係的學術爭鳴。
  • 自然資源資產產權保護法理重構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2019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基礎上印發了《關於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宣示了位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四梁八柱」之首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以下簡稱「改革」)正式進入推進落實階段。
  • 2020年北京大興區正商杏海苑共有產權住房申購登記公告全文
    (二)共有份額比例評估及確定結果  該項目申購前已經委託房地產評估機構完成對購房人與政府共有份額比例的評估,根據《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管理暫行辦法》(京建法〔2017〕16號)及評估報告,該項目單套住房的購房人產權份額比例為70 %,北京市大興區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政府產權份額代持機構)持有剩餘 30 %份額。
  • 匡亞林:社會福利引論:福利體制模式的類型化考察
    ;福利制度;體制模式;考察;視角;安德森;社會政策 內容摘要:本文立足福利制度、福利體制、福利支出的理論方法的比較分析,考察總結不同類型的社會狀態,系統地從類型化角度進行福利體制的模式考察,並嘗試推進和解答現有研究中的迷思。
  •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混合所有制經濟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中,整個的社會所有制結構和作為微觀基礎的企業產權結構都具有強烈的「反混合」特徵,表現為「三性」。 一是「單一性」。即把社會主義經濟看成「純而又純」的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甚至為單一的國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被視為與公有制經濟格格不入的「異己力量」。
  • 產權代辦是什麼意思
    買房之後需要做一些房地產的產權登記,來證明交易成功以及所有權。本篇我們要說的便是,產權代辦是什麼意思?產權代辦是什麼意思買房之後,需要進行產權登記,證明所屬權。房地產登記是指以一宗土地為單位進行登記的。申請房地產登記可否委託他人代理。由代理人辦理申請登記的,應向登記機關提交申請人的委託書。境外申請人的委託書應按規定經過公證或認證。
  • 英國國民威斯敏斯特銀行將在三年內為政府福利住房投入30億英鎊
    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旗下的英國國民威斯敏斯特銀行承諾在未來三年裡投資30億英鎊以建設政府福利住房,以支持2萬套政府住房的開發。對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來說,承諾支持政府福利住房的承建是頭一次。支持英國蓋建福利住房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很多人已經擁有安全舒適的家,但英國仍面臨著住房緊缺。」這些投資將支持英國住房協會開發新的福利住房,並將資助現有的舊房產建築的環境改善。
  • 準退休的人,知道體制內和體制外退休差別有多大麼,進來了解一下
    體制內退休和體制外退休當然差距很大的:第一,歸屬差別。體制內退休,並沒有推動社會化管理,實際上你基本上還算這個單位的老職工。尤其是很多單位都有一定的老乾黨支部,主要就是做好本單位退休人員的黨員關係管理和信息溝通服務,尤其是有些困難和問題可以求助原單位。
  • 推動形成自然資源資產產權保護合力
    本報訊(法制周報·新湖南記者 齊果 通訊員 江祖平)近日,省自然資源廳與省高院、省檢察院聯合印發《關於加強自然資源資產行政執法、審判與檢察監督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部門職責,強化指導監督,推動形成自然資源資產產權保護合力。
  • 淺談小產權(村委統建樓)的投資機會:升值,流動性,風險
    初級階段:主要是通過槓槓+負債來裂變來增加資產收入。 先藉助槓桿撬動更多的房產/負債,通過通貨膨脹和資產的升值,來填平負債。 但到一定程度後,槓槓和負債是上不去的,因為銀行借款需要你的徵信,需要足夠多的銀行流水和還款能力。
  • 海南日報數字報-武漢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涉訟資產拍賣公告
  • 住房面積怎麼算 住房面積的分類
    住房面積怎麼算購房者在計算房屋面積之前需要先了解清楚,和房屋相關的這幾個面積,那就是建築面積、產權登記面積、套內面積、公攤面積。一般來說,產權登記主要包括套內面積和公攤面積,而建築面積也是包括套內面積和公攤面積的,但產權面積跟建築面積並不一定是相等的。
  • 河南鄭州實施住房保障卡制度 每月繳納租金
    、經濟適用住房「三房合一」住房保障管理新機制,停止新的項目選址建設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今後新建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已建和在建的廉租住房統稱為公共租賃住房。  申請條件  人均月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金6倍以上不發補貼  今後我市將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資格申請併入公共租賃住房資格申請,原已進入資格認定程序的經濟適用住房申請家庭,仍按照規定進行家庭資產核定。公共租賃住房的租金標準略低於同區域住房市場租金水平,實行年度動態調整。
  • 2016年底全市範圍內戶口將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
    原標題:戶改之綜合篇:戶改大紅利  圓農民「市民夢」  2016年底全市範圍內戶口將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編者按:一本戶口本附加著待遇、權力和社會管理功能,城鄉二元化戶籍制度造成了城鄉居民福利待遇上的差別和身份上的不平等,成為農民進城幸福生活、工作,實現「市民夢」,
  • 下列住房類型中,屬於合法供給的城市住房有( )。(2014年真題)
    下列住房類型中,屬於合法供給的城市住房有( )。(2014年真題) 2021年房地產估價師考試備考已經開始,每天不間斷地練習能夠為2021年房地產估價師考試打下堅實的基礎。建設工程教育網為大家整理了房地產估價師考試各科目備考的練習題,大家可以通過每天做房地產估價師考試的習題,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為2021年房地產估價師考試加分!下列住房類型中,屬於合法供給的城市住房有( )。
  • 一線城市廣州這種住房,怎麼申購→
    經過半年多的籌備、改造、裝修,廣州市首個市本級共有產權住房榕悅花園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2021年1月11日,該項目1366套共有產權住房將面向符合資格的市民開放申購,並於2020年12月30日起開放參觀預約。廣州市1366套共有產權住房,該住房位於黃埔區,銷售均價為12000元/平方米,其中政府和個人佔有產權比例分別為55%和45%。